解深密經譯注(一)——序品第一
●作者:程恭讓釋譯 星雲大師總監修
1序
譯文
我所聽到的教化是這樣的:
當時,佛陀(那已與真理絕對契合的覺者)住在淨化了的佛國世界裏,佛的智慧和功業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處,到處珍寶羅列,璀璨奪目,交相輝映。那光明無邊無際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僅籠罩著有欲望的生命世界、沒有欲望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既無欲望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叁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來,充溢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間。那莊嚴美麗的佛國世界是從生命中基本的良善品性裏引發出來的,這良善品性與日常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是真理的基礎。光明普照的佛國世界擺脫了一切的生滅和變化,它是已淨化的心識之産物。佛陀是這光明世界的主要創造者,那些大菩薩也雲集而來,八部天龍常常侍奉他們、護衛著他們,佛國世界中的所有生命都被真理滋潤著,充滿喜樂和愉悅。佛國世界裏到處都是有益衆生身心性命的事業,這些事業能消除生命活動中一切痛苦煩惱的系縛和汙垢,能遠遠擺脫開誘惑生命的各種邪惡勢力。佛國世界是佛一切功業的源泉和歸宿,同情衆生,誓願救濟一切生命的廣大志向及智慧指導下的一切修行活動便是引導到佛國世界的康莊大道。修行人認真學習心念相續的思維方法和觀照思維的修行方法,徹底研究一切存在沒有實體、認識對象沒有實體,以及不作任何會給未來生命帶來惡劣影響的身心事業這叁條原理,這就等于找到了通向佛陀宮殿的大門。那朵朵紅蓮雕飾而成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是佛、菩薩、天龍八部以及其他一切衆生用美德和智慧創造出來的。
原典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①住最勝光曜②,七寶③莊嚴,放大光明④,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問列⑤,周圓無際⑥,其量難測,超過叁界⑦所行之處⑧,勝出世間善根⑨所起⑩:最極自在⑾,淨識⑿爲相⒀。如來所都⒁,諸大菩薩衆所雲集⒂,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⒃,常所翼從。廣大法味喜樂所持⒄,作諸衆生一切義利⒅,滅諸煩惱⒆災橫纏垢⒇,遠離衆魔(21)過諸莊嚴(22),如來莊嚴之所依處(23)。大念慧行以爲遊路(24),大止(25)妙觀(26)以爲所乘(27),大空(28)、無相(29)、無願(30)解脫(31)爲所入門(32)。無量功德衆所莊嚴,大寶花王衆(33)所建立大宮殿中(34)。
注釋
①薄伽梵:即佛陀之敬稱;此詞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這六個意思 ,《佛地經論》作者親光解釋這六個意思說:“謂諸如來永不系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煩惱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妙叁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鹹稱贊故,具吉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意思是說,與真理圓滿相應的覺者,破除了一切痛苦煩惱,消除了生命狀態中的一切被動因素,他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自由自足的,此即“自在”之義;他開發了生命中的廣大智慧,智慧徹底淨化了他的生命,此即“熾盛”之義;他的身體相貌美好莊嚴,這是長期修行生活中智慧和功業凝結而成的産物,此即“端嚴”之意;他擁有其他生命不可能具有的廣大功業,他的生活境界、認識對象廣大無邊,此即“名稱”之義;宇宙裹一切生命都尊敬他、贊美他,他顯現在世間的變現生命成了吉祥的象征,此即“吉祥”之義;他從事救度衆生的事業永無止息,他的高貴德性是無盡的教化事業之力量源泉,此即“尊貴”之義。以上六義的總稱就是“薄伽梵”,中文無法翻譯,故以“佛陀”稱之。
②光曜:從智慧、功業凝聚而成的真正生命裏散發出巨大的光明。
③七寶:泛指各種奇珍異寶,經文中出現的頗胝迦、琥珀、車渠、黃金等皆屬之。
④放大光明:親光認爲經文以下是從十八個方面來顯示佛國世界的莊嚴、圓滿。“放大光明”是“顯色圓滿”,即是說,在佛國世界裹,色彩是圓滿的。
⑤妙飾間列:大意爲,處處珍寶森列,交相輝映。這是“形色圓滿”,即指佛國世界裏的裝飾性物品是圓滿具足、清淨可愛的。
⑥周圓無際:大意爲,光明和珍寶都無邊無際。這是“分量圓滿”,即是說在佛國世界裏,光明和珍寶所覆蓋的面積廣大無邊。
⑦叁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是界限、類別之意,“叁界”即是指叁種生命類別。“欲”有四種,一是情欲,二是色欲,叁是食欲,四是淫欲,總起來說,欲界即是指有欲念的生命狀態,按照佛典的分析,從沈淪于黑暗深淵中的地獄生命一直到他化天上活動著的生命都是有欲念的生命類別。“色”即色質,指精細物質,色界指沒有欲念而有物質肉體的生命狀態,按照佛典的分析,從修行靜中思維的生命一直到阿迦膩吒天上活動的生命都屬于這一生命類別。“無色”指沒有肉體物質,無色界即指那種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狀態,按照佛典的分析,這是指世俗生命世界中最高級別的生存狀態。叁界生命都屬于世俗生命,它們都具有流轉變異的生存特點。
⑧超過叁界所行之處:大意是,那光明不僅柔和地照耀著有欲念的生命世界、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叁重世俗世界穿透而出,射向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間。這是“方所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超越于世俗世界,它不被世俗世界的空間範圍所限製,所以它的存在方位是圓滿的。
⑨善根:基本的良善品性、德性,包括無貪欲、無恨惡、無愚昧、信念佛法等,這些基本品性、德性能引發未來生命的一切美德和智慧,是美德和智慧的基礎、前提,所以稱爲“善根”。
⑩勝出世間善根所起:大意是,它是從生命的良善德性裏引發出來的,生命活動中的這些良善德性同服務于世俗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超出時間空間的變動流轉,是真理的基礎。勝,殊勝之義;出,超出、超越之義;世間,即世俗之義;起,産生、引發之義。這是“因圓滿”,即是說,引生佛國世界的心性條件是圓滿的,這一心性條件超出世俗因緣條件的生滅變動之上,所以是無缺失的。
⑾自在:消除了一切被動狀態,排除了一切痛苦煩惱,自在自爲,圓滿自由。
⑿淨識:淨化了的心識,轉化後的精神結構。
⒀最極自在,淨識爲相:大意是,佛國世界是圓滿自由的,它擺脫了一切生滅變動,它是淨化的精神生命之創造物。這是“果圓滿”,佛國世界修學成果的主要表征是淨化了的精神結構,同有染汙的日常精神結構相比,它是圓滿的。
⒁如來所都:佛是這光明世界的主要創造者。這是“主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的創造者是與真理圓滿契合的。
⒂諸大菩薩衆所雲集:那些大菩薩們也從四面八方雲集而來,這是“輔翼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並非佛獨自一人創造出來的,許多大菩薩們群策群力,幫助佛共同成就了這一美好莊嚴的事業。
⒃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俗稱“天龍八部”。天,指天神;龍,指龍神;藥叉,又譯爲夜叉,是鬼神;健達縛,又譯爲幹達婆,是樂神;阿素洛,又譯爲阿修羅,是一種脾氣偏執、愛好戰鬥而又力量很大的生命;揭路茶,又譯迦樓羅,俗稱大鵬金翅鳥;緊捺洛,又譯緊那羅,即“人非人”之意,也是一種樂神;牟呼洛迦,又譯“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以上八部神道怪物以“天”和“龍”爲首,故稱“天龍八部”,在佛典中,佛說法時,常常有天龍八部參與法會,所以說這是“眷屬圓滿”。
⒄廣大法味喜樂所持:大意是,佛國世界由真理統攝著,佛國世界中的一切衆生都被真理滋潤著、充滿喜樂和愉悅。這是“住持圓滿”,意思是說,維護、支撐著佛國世界的是真理,這一支撐物、總攝物是超越一切世俗事物之上的,所以說是“圓滿” 。
⒅作諸衆生一切義利:佛國世界到處都是有益衆生身心性命的事業。這是“事業圓滿”,因爲有益衆生身心性命的事業都是在真理的要求下由智慧統攝著進行的,它不同于世俗事業的流轉性、模糊性、無價值性,所以說是圓滿的。
⒆煩惱:煩是幹擾之義,惱是淆亂之義,各種邪惡的心理情緒能擾亂衆生身心,使其常處在不安甯不安樂的狀態,這些邪惡情緒就叫做“煩惱”。根據佛典的分析,煩惱有“根本煩惱”和“隨煩惱”之別。“根本煩惱”指生命活動中那些基本的邪惡情緒,它們具有猛烈的作用和影響,能決定生命流轉淪沒的世俗品性,包括貪欲恨惡、愚昧、偏見、懷疑等,與基本的良善品性正好相對;“隨煩惱”則指伴隨基本的邪惡情緒之活動、輔助基本的邪惡情緒之活動的那些邪惡心理品性,像煩躁、嫉妒等均是。本經中所說的“煩惱”系通指兩種煩惱而說,譯文以“生命中的邪惡情緒”來翻譯它,有時也直接稱爲“痛苦煩惱”。
⒇減諸煩惱災橫纏垢:這些事業能消除生命活動中痛苦煩惱的系縛和汙垢。這是“攝益圓滿”,利濟衆生的救度事業具有徹底解除痛苦煩惱的功能,所以說是“攝益圓滿”。
(21)衆魔:誘惑生命墮落的各種邪惡力量。按佛典,共有煩惱魔、蘊魔、死魔、天魔四種之別。其中,煩惱魔指生命中的邪惡情緒;蘊魔指追逐世俗生命生存方式的內在沖動;死魔指一切生命現象中引導至消亡的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力量;天魔則指人以外的天界神導,他們常引誘人犯罪,所以也是“魔”。
(22)遠離衆魔過諸莊嚴:佛國世界遠遠擺脫了各種誘惑生命的邪惡勢力,它超過任何其他修行人所可能達到的淨化世界,這是“無畏圓滿”。佛國世界能抵禦各種邪惡勢力,不…
《解深密經譯注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