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独
达 照
一、序 幕
太阳渐渐地从山的背后落下去,松风在耳边如泣如诉,海面上又卷起一层层浪涛,远方那摇曳的归帆,点缀着黄昏的寂寞,碎玉般的浪花撞击在礁石上,溅湿了我的衣服。凄清的孤独悄悄地爬上心头,咬噬着生命的道道防线,直欲闯进灵魂的殿堂,对着自己唯一安全而保密的角落,发动了猛烈的袭击!渐渐的,渐渐的,感到了力不从心,生起了深深惶恐!直欲抛弃这个自己多年辛勤营造的生命花园。可是,仍然无能为力,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孤独在心中肆无忌惮地摧残着一切可以慰籍的花朵。残破不堪,凄绝无限!
它带走了我的一切,却没有把我带走!它包围囚禁了我,却说让我绝对的自由!这就是孤独留给我的所有!而我却也只剩下了孤独。
呐喊吧!在孤独中挣扎的人们;高歌吧!在孤独中沉默的人们;赞美吧!在孤独中再生的人们。如果没有认识到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陌生者;如果没有感受过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过路者;如果没有利用好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失败者;如果没有享受过孤独,那你就不是生命的主人!
我们看吧,孤独的现实是何等凄惨而又无奈,孤独的层次是如此复杂而又清晰,孤独的危害是这般严重而又频繁,孤独的解决是怎样错乱而又苍白,孤独的妙用是何其伟岸而又壮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人文教育的过于缺乏。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成长,同时老年化社会的逐渐到来。孤独,这个过去仅仅只属于丧父和无儿的人才能感受到的精神现象,正在社会上蔓延,遍布社会的每个角落,危害人们的心灵健康,影响人类的生命安全,阻碍社会的和谐发展!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孤独也并不是可怕的敌人,就在于如何正视生命中的孤独现象,通过了解、适应、改造、超越等步骤,孤独却正好成为改变人生的起点。因此孤独又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认识生命真相和把握命运的关键所在。对此,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愿与孤独的人们共同分享这苦辣辛酸。
二、孤独的来源与危害
古人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孤独地来,孤独地去,真是“万般将不去,唯有业缠身。” 夜阑人静,卷帘寂坐,独自思之,哀哉可伤!人生在世,能够幼有所依,健康成长,老有所养,安享天伦,自然是人人追求的最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可是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存在着鳏寡孤独的四大苦人,古人便以此作为世上最苦难和最可怜者,所谓幼年丧父、成年丧夫、壮年丧妻、老年无儿。
然而,现在的科技社会,追逐物欲的膨胀,却换来了,伦理道德的滑坡,自我私利的暴涨,人情冷落,心态扭曲,外在环境逼迫,内在心灵空虚,徒有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之虚名,暗藏尔虞我诈、自私自利之杀机。不但是形同虚设,而且如定时炸弹。东西文明的交错,恐怖分子的猖狂,虚拟网络的诞生,市场经济的竞争。当人们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门,或者忙完一天的家务,等到夜里!夜又变得多么深沉可怕?!
夜,隐没了一切色彩,只告诉你——这是黑暗。
夜灯下,你静静地坐着,或者清醒地躺着,便感到了无奈、孤独、无助、惶恐、怨恨!致使你不敢面对自己裸露的心灵,深深地感到生命的空虚和无限的孤独。你才会知道生活在爱与欲之中的人们,受着如何揪心的痛楚!正如《佛说阿弥陀经》卷下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往独来,独死独生。当行至苦乐之处,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善恶变化,殃咎恶处,宿豫严待。当独升入远到他处,自莫能见去在何所,善恶自然追逐行生。窈窈冥冥别离久长,道路不同会见无期。(见《大正藏》卷十二,第312页中。)
人,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孤独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又伴随着孤独离开这个世界,好象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摆脱孤独,又好象来这个世界专门为了证明孤独,忙忙碌碌不敢停下来面对孤独,仓仓促促却要急着去会见孤独。从少年开始,得不到父母亲人、同学玩伴的关爱,便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孤独之中;青年时期,得不到异性恋人、同伙朋友的垂青,也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于孤独之中;中年时期,得不到上司领导、家庭爱人的器重,亦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了孤独之中;老年时期,得不到社会大众、子孙后辈的尊敬,又是自己深深地陷入于孤独之中。其实,纵然得到了这一切,也同样急急忙忙地迈向了孤独的坟墓!又有谁能够陪着你去聚下一次热烈而陌生的晚餐呢?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孤独的感受,还是作出了不同的反应,其深浅轻重、明显暗昧,差别很大。自然,由此而产生的危害乃至解决方法,就会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孤独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根据其危害程度以及解决方法的不同,给予分开若干个层次:
第一是来源于自私——孤独是豺狼
对于人世间来说,自私似乎也是天性,古人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自私也有大小范围的不同,有:为自身而自私,为家庭而自私,为团体而自私,为国家而自私等,如果能够为天下而自私的,那就是所谓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化为所谓的“大公无私”了。我们这里讨论的自私就是“为自身而自私”,这样的人不管家庭爱人,不顾亲人朋友,不为单位集体,不想国家社会,完全局限在自我中心的桎梏之中,任何事情都是首先想到了自己的利益,从来不替他人考虑,一旦成型,久而久之,心态扭曲,就会陷入于极端的孤独痛苦,不能自拔!
一个过于自私的人,不但在行为举止上与周围的人拉开距离,而且会在自己的心灵上封闭禁锢。这样,他的内心就会越来越脆弱,思想也会越来越扭曲,在脆弱和扭曲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了孤独无助的可怜者!孤独就象一只贪婪的豺狼,吞噬着自私的灵魂乃至自私的整个世界。最后,只剩下孤独相伴随。眼睁睁而又无奈地受着这个豺狼的百般折磨,痛不欲生!在这个基础上,这种痛苦就不仅仅折磨着脆弱自私的心灵,而且也会危害到家庭社会的安全,给人类社会的和谐带来灾难!
人从小时候开始,如果没有受到良好的道德伦理教育,亦即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都是很容易陷入于自私、不讲道理的危险境地。有些人的思维特别奇怪!我看到有个人,他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就去寻找人家,让人家一定要帮他借数万元钱,可是人家一下子也拿不出这笔钱啊,他就心怀嫉恨,认为人家不帮忙就是在害他,看到谁都没有看到人家那么不顺眼。这种就是恩将仇报的思维模式,他是求人家帮忙,无论能不能帮上忙,都应该感谢人家才对,而他却是恨死了人家。从这样的结果看来,如果人家真的帮了他的忙,那么,他就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并且还会认为这是他自己本事好,才会有人愿意帮忙,从来想不起感谢人家,从来没有把自私放下。
曾经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北方某城市的一位十六岁男孩,用家里的菜刀将其母亲活活砍死,在母亲的脸上身上总共砍了三十一刀。然后自己换了衣服,偷取了家里的五百元钱,大摇大摆的与同学到游戏厅玩游戏。当警察问他为什么要砍他亲生之母的时候,他还很自然的说:“因为回家母亲不太理他,感到孤独,就看不顺眼了。”这就是典型的由于自私而带来的孤独,以及这种孤独带来的危害。这种危害已经到了悲惨的地步,随着各人的自私程度之深浅,其危害性也有大小的不同。
一般而言,由于自私而带来的孤独以及危害,有轻微和严重的区别:轻微的害处就是与家人和朋友无法勾通,亲人同事会看不起他,而他自己会担心已经拥有的物质财富或者名利受到损失。只能跟自己的所谓的财富和宠物等等勾通,也就是把心灵寄托在绝对不会侵害他的利益的对象上。从而成为了生活和人情的陌生者,享受不到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之乐。
严重的害处就是不但自私,而且处处侵害别人的利益,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同事,只要有利可图,就不管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不讲和睦,不顾信义,不怕非议,不知廉耻!小的危及家庭的维系,乃至单位公司的倒闭,大的危害社会国家的利益。他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不作又觉得生活空虚无聊,这就是现代社会许多自私的孤独所带来的痛苦哀嚎和血腥教训!
第二是来源于性格——孤独是无家的流浪儿
只要是有思想有头脑的人,他在生活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孤独的,只是有些人会很快就想方设法来解决,而有些人却是与生俱来的甘愿保存这份孤独,后者便是来源于性格的孤独,这种孤独可以比喻为“无家的流浪儿”,因为在这样的孤独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没有依靠,看世界人生,山河大地,亲戚朋友,没有一点可以依赖的,于是便独自欣赏“无语月如钩”、“观花落泪,看月伤心”,孤芳自赏,体会到安徒生童话中所说的大海聚沤,虚幻而已,也会觉得生存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可是又不能心甘情愿地就这样白白的来了一趟这个世界,因此,心中非常矛盾,却又无能为力!
在历史上,或者在文学作品中,由于性格孤僻、内向而自怨自艾的人,还真是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贾宝玉也有这个性格,可以用“无故寻愁觅恨”一语道破!这样的人,在生活当中很难与周围的人分享痛苦或者快乐,别人的快乐会成为他的自卑,别人的痛苦也会成为他的自怜,他不会嫉妒别人,但会对比自己,不善于人际交往,更喜欢自己独处,说不清为什么凄凉,却清楚自己很无助!
这种孤独,一般来说不会带给别人的烦恼和痛苦,只会自己默默的承受着生命的负赘,其对个体生命的摧残和危害也是可怕的。因为生命本身的丰富多彩,生命内涵的灿烂明媚,生命现状的广阔博大,乃至生命所具有的和融快乐,他都没有办法真正的体会到,更不可能去享受或者利用这些生命的优质成分…
《孤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