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只能局限自己,生活变得没有多大意义!在自己计较前程或者回望来路的时候,便会被孤独吞没,生命的海洋就会象是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最恶劣的情绪就是郁郁寡欢,凄清孤苦!由于这样的人,很不善于表露自己的心灵世界,所以在历史上也很难留下他们痛苦挣扎的足迹,他们的生与死就如一缕青烟,不知道从何而来,不知道到何处去,划过了渺茫的夜空,又立即消逝于寥寂的虚无!犹如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在漫无目的地拖动着疲倦的身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对于难得的人生来说,实是一件极为可叹可惜的事情!
第三是来源于无事——孤独是金钱的奴隶
这是现代社会比较普遍的“孤独症”,对于金钱看得很重,或者说自己的价值体现就靠金钱来衡量的,这可以判属于“金钱的奴隶”这个范围之内。人,一旦成为物质的奴隶的时候,他的生命力也就会大大的削减!正如《无量寿经》所说:“有田忧田,有宅忧宅,有妻忧妻,有夫忧夫!妻儿子女,共相忧愁。”有什么就为了什么来发愁,可是这些都已经拥有了,所以又不能更进一步的去做事情,亦即因为“无事”而感到孤独!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挠攮”了。
例如有个人,他在创业的时候,天天忙得不亦乐乎,晚上一躺到床上,马上就进入梦乡,而且还睡得特别香。可是,等他事业有成,基本上能够随心所欲的时候,他却反而睡不着了,一天到晚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作了些什么事情,很茫然、很空虚!特别是到了晚上睡觉之时,他的脚就不知道搁到哪儿能够舒服,把脚伸直不舒服,卷曲着睡也不行,搁到枕头上不安宁,挂在床沿边也不好受,总之,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他舒服酣畅地睡去的,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这就是“挠攮”的感觉,也是用来形容有钱的人,却又精神空虚的难过,生命受到了深深的折磨,非常可怕!
在这样的孤独之下,现代社会的各种怪现象就层出不穷,出卖肉体和灵魂的人,穿梭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暴殄天良和堕落之风,卷起于末法的阴霾死角!一个个生命的倒下,一次次家庭的破裂,一桩桩罪恶的涌现,一家家公司的倒闭,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在拥有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开始放松了对心灵的培育,让物质来代替生活的全部,从而失去了心灵的自由,越陷越深,无穷无尽地危害着人类生命,孤独真是个奴隶!
第四是来源于傲慢——孤独是痛苦的哲学家
这样的孤独,在社会上并不是很多见,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抱怨或者牢骚,也存在着密密麻麻的傲慢与偏见!特别是知识分子所感到的无能为力,或者理想不能实现,就会抱怨命运不公,以及叹息社会无奈,甚至怨恨国家民族不明不察!一般来说,会抱怨,会发牢骚,会呼叫呐喊的人,他是感觉不到孤独的,因为他有了这样的发泄渠道,即使偶尔有点孤独的感受,也不会导致痛苦的程度。所以,真正严重的是不会发牢骚的,而且有着自己思想抱负的,假如没有足够的传统人文的素质训练,那就会在瞧不起庸俗无知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人能够跟他对话,知音难觅,便产生了傲慢,从而促使自己成为了真正的“痛苦的哲学家”了。
如果对人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仅仅局限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或者独特的思想上,那么,傲慢就是难免的,甚至是自然而然、不假造作的了。自以为有了超群拔俗的才华,有了独到高超的修养,有了各种优越的成绩,反正总是比别人要好得多,而他所面对的人,却个个都是平民百姓,人人都是庸俗无知。这样一来,就更加增长了他的傲慢,即使他修养很好,认真的为别人做事情,或者指导他人,但内心的那份“我执”,极为坚强固执,难以消融!于是,孤独的痛苦,便会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布满了生命的花园!比如悲观主义的尼采,就是典型的孤独傲慢再加上痛苦的一个哲学家!
这种孤独带来的危害也是不轻的,因为是一种有思想乃至有理论的孤独,并且是受到人们尊重的人的孤独,这份孤独具有强烈的传染性质,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读到了比较深层的孤独时,内心也会被这种孤独所占领,有时候甚至会不能自拔,在这种孤独中越陷越深,最终还有可能走上“不归路”!台湾的三毛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许多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最容易被这种孤独扼死!假如他们能够去除那一丝自以为是的傲慢,那就好说了,但总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傲慢对于人类来说,危害实在太大了。
第五是来源于生活——孤独是黎明前的黑暗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过顺利和违逆的经历,人们往往在顺利的时候得意忘形,在违逆的时候不知所措,追求光明逃避黑暗,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人生观!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可能是从生到死都一帆风顺,并且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事业的成就,任何思想的突破,都需要下一番苦功,都要作出应有的努力,才能够在机缘都成熟的情况下获得满足。然而,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去,无能代者!所以,每件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就在这个过程中,力量已经全部投入进去了,自己完全尽到了最大的能力了,但事业未成,愿望还没有达到,此时,内心的孤独和恐慌就难免会出现!
特别是在黎明之前,梦中醒来,四肢无力,头脑清醒,生活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事业是否会成功呢?即使成功了又能怎么样呢?就会自己不停的询问自己。看看周围的人,个个都是鼾睡深深,“茫茫天地间,幽幽一孤旅”的无奈与孤独,便淋漓尽致地在心中表演,对于人世间的林林总总,顿生厌烦或者远离的想法。很容易产生消极避世的念头,对于生活和他人的感受,也会越来越麻木不仁,原本是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的,如今却心灰意懒,百无一用!这种孤独,就是生活当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情况!
如果不会善加了解这些孤独的情绪,那么,这些孤独也会给他带来生命的负面作用,轻微的就是甘于平庸,碌碌无为,沉浸在自己设置的孤独圈套之中,严重的还会不顾家庭团体,该自己尽的义务,不能很好的完成,该自己做的事情,总是丢三落四,生活变得没有规律,没有激情,没有依靠!真的很可怜!
第六是来源于修养——孤独是圣贤的寂寞
古人说:人是万物之灵!这句的意思就是:人能够改变自己,而万物却只能听凭自然。这就是人能够对自己已经拥有的生命进行修养,修改和养育!没有哪一个人生来就是圣人或者伟人的,一切都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谓:古之成就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不群的才华,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向!通过这样朝着生命的真相不停完善自己,能够尽最大的努力把生命中的真善美慧挖掘出来。而当你对于生命有了某种比较透彻的认知之后,实际上就会与周围的人群拉开了距离,这种距离在有修养的人看来,是很清楚的,原因也是很明白的,但就是没有或者很少有人到达这样的思想境界,境界虽然有高低差别,其孤独的感受却一样都是来源于修养。
如李白的名句“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还有范仲淹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生命就是圣贤的孤独。再如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之时,就很感慨地说:“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虚云老和尚所说“不获知音徒自伤悲,笑破虚空骂不唧留!”的境界,智旭大师“若得二三子,慰我一生思”的感叹!都是属于通过了对生命的透视之后,而感到与众不同,却又没有办法尽情表达的孤独。
另外,在各种修行人的修道过程中,也会把这些生命中的本具孤独感,逐渐逐渐地挖掘出来的,而且还有境界层次的千差万别,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凡夫和圣人的两种,凡夫的孤独需要有人指导,才能够透过难关,获得更新的人生境界。而圣人的孤独就绝对不会有任何负面的作用,那是生命中的一种强而有力的原始力量,圣人们都会善加利用,因此,这是不会有副作用的孤独,是一种悲壮的力量,非常伟大而又壮观!
在上述六种来源的孤独中,前面五种都具有强大的危害性,只有第六种的圣人没有任何危害,而第六种的凡夫的孤独,则需要通过认真谨慎的调节才能够不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否则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这里只是对于孤独的来源作了一个大致的划分或者归类,实际上,孤独的类型和来源远远不只是这些。比如因为失去感情的孤独,这就可以归入于生活或者性格,有的甚至也可以归入于自私的范畴,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这里只是指出一种倾向性的存在。而人类的各种文明,也正是符合于这六种的孤独和痛苦而出现的,其目的基本上是为了解决这许多的烦恼。社会上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乃至宗教的出现,无不带着这些问题在不停地研究开发,企图给予更好的解决。我们在这里进行浏览,看看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人人都有的孤独!
三、孤独的解决与妙用
当我们面对孤独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排除这种难忍的心痛呢?我们是否想到过孤独具有不可思议的微妙功用呢?我们是否知道孤独其实能给我们无穷奋斗的生命力量呢?你是在孤独中挣扎呢?还是在孤独中沉默?抑或在孤独中再生?
这里,我们对于孤独的解决方法,作一个简单的回顾,着重在于启示孤独的妙用。
我们先来看对于孤独的解决,这是个目前社会存在着的大问题,整个社会都弥漫在孤独惶恐的焦虑和不安之中,当然不是这篇小小的文章能够解决问题的,这里就思考其大概的趋势和解决的方向,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自私的孤独是由于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和所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现在社会各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最根本的治理方针,拜金主意和唯物主义的相互勾结,伦理滑坡和精神空虚的必然结果,导致了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人情冷漠,重利…
《孤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