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胎,都是自己愿意去的,都是这么回事。
所以在做因的时候,也是你自己愿意,你自己愿意。我愿意做这个事,愿意做那个事。等受果报的时候,你还是愿。但是,做因的时候你有自由,你也可以做,你也可以不做,你有自由的;受果报的时候没有自由,你一定要去,不去也得去!你由那个罪业它困住你、推动你,你没有自由的。做因的时候── 我们佛教徒要注意这个事:做因的时候有自由,受果报的时候没有自由。所以做因的时候,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那么我们就可以拣择了,可以选择的。受果报,你已经做了,那你想不受果报,还是不容易!当然这是做罪过的方面,若做功德的时候,那就当然是大自在的境界了。
所以「见众生作法中行」,这个「作」实在就是动心,心动了,想要这样子、想要那样子;动心了,实在就是──人总是希望好嘛,就是愿!在种种的愿法中,而不知道……我那天说了,不知道那是个陷阱,就往里跳,跳下去,这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众生作法中行」。
那么菩萨一看,这是众生自找苦恼,所以「菩萨以方便力,教令得无作」。「菩萨以方便力」,这个「方便」是什么呢?菩萨有可能给你做儿子,也可能给你做父亲,也可能给你做丈夫,也可能给你做太太,也可能做什么什么有关系的人,他引导你,他说话有力量,这时候你就栽培善根了。所以以这个善巧方便力,「教令得无作」,教导你:「你不要做恶事,做恶事将来不得了啊!」就是这样意思。
当然,这在《般若经》上看,世间上的事情,眼耳鼻舌身意也好、色声香味触也好,都是苦恼境界呀!经上说,除了菩萨的身体、除了菩萨的身体,其余一切众生的身体,乃至一剎那间都不可爱乐。其余的众生的身体,不要说三恶道的身体,就是人、天的身体……。人的身体,我们凡夫的颠倒心,那不要说。你理智强一点,自己看看人的境界,的确不是很好!人的身体的确是个臭皮囊,不是一个可爱的境界。就是诸天稍好一点,诸天有一个……我们说是色界天、无色界天,色界天当然是很微妙了;就是欲界天的身体也好过我们人的身体,因为欲界天的人,他们不需要有厕所,就这一样事就是人所不如的了,他就比我们人清净得多,他不需要排泄,他吃的东西都是营养,他就比我们人清净。
我们若是……你若是读全部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还会知道一件事,就是佛命令这些诸天,就说是:人间这些佛教徒,你能够受持读诵《大般若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佛就命令这诸天来做护法,来照顾照顾他们,来看看他们。那么诸天当然听佛的命令,这当然是信佛的天,他就会来的。来,那是须菩提尊者问?是谁问:「怎么知道他们来了呢?」怎么知道呢?就是你能闻到那个香,有微妙的香、有微细的音乐声音,那就是他们来了,诸天来了。那上面说是诸天来了有香,那香那来的?就是他那个身体发出来的香,发出来的香这就是和我们人不同。人的身体,他不香,所以,这臭皮囊他发出的气味就是臭。不过人与人大家都是相同的果报,彼此差不多,他就不感觉到什么,但是你若是懒,不洗衣服、不冲凉,尤其是热带的地方,那也有问题,也就很明显的有味道了。所以的确是,我们佛教徒要是认真的要发心修行,要看开一点,看开一点。
所以,除了菩萨的身体,诸天的身体是比人的好,但是也要死亡,也还有这个问题。唯有菩萨的身体没有问题了,菩萨他本来是他没有三界的罪业了,三界的惑业苦都息灭了,但是他还要来度化我们,他就是他的慈悲心的力量,他那个慈悲的愿力来到人间,又现有一个身体,而这个身体是如幻如化、是清净无漏的,那是大自在的境界,不像我们老病死啊!所以,除了菩萨的身体,其余生死凡夫的身体,不管是天上的、人间的,不可爱乐!
所以是「教令得无作」,其实,你不要作愿,不要欢喜世间上的这些色声香味触,世间上的名利都不可爱乐啊,不可爱乐!要厌离呀!厌离世间上这些颠倒迷惑的境界。
见众生我相中行,以方便力,教令行空;见众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无相。
前面那就是无作三昧。「见众生作法中行」,前面那就是贪心、瞋心的境界。这底下就是属于愚痴,菩萨那个慈悲心,看见一切众生在「我相中行」,就执着有我。
本来这种事情,在印度的那些外道,他们是经过了一个时期的学习,也是读书了,所以知道……。这外道当然思想不正确,认为有我,这个臭皮囊里面有老病死,在老病死里面,有一个不老病死的我、常住不坏的我,外道是这么讲的。有个我,就有我所,那么那是他们学习了那样的书,会有那样的思想。在我们中国人,好像不明显的有这种思想。但是人还是有我的,总是要利益我,总是有这种想法,要利益我,去伤害别人不在乎,总是这样子。
所以这在「我相中行」,因为这样子,为了保护我,我要享受,不管别人死活,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尤其是统治阶级,自己有特权,有各式各样的享受;老百姓很苦,我没看见,随时可以下令开枪。人就是颠倒,就是在我相中行。如果你不做高官,你做老百姓,另外高官这种办法,你同意不同意?掉过来,你想一想,你会同意吗?但是,那种人他不这样想。
所以众生在我相中行,就会造了很多很多的罪过。所以「以方便力,教令行空」,所以菩萨他也是种种的善巧方便,教你观察是无我的,是没有我的,都是因缘生法,这里面没有我,叫你这么观察。这个我这样观察,常常观、常常观,人的烦恼就……。这个执着有我,这是烦恼里面最重的一个烦恼,你可知道?!
「见众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无相」,这前面是「教令得无作」,你不要起那些颠倒的、妄想的愿。但是,底下这第三个:「见众生在一切相中行」,就是在色声香味触、眼耳鼻舌身意,各式各样的相上活动,也就是起贪瞋痴的烦恼。「以方便力故,教令行无相」,叫他行无相。前面叫你生厌离心,光是厌离还不行,你要怎么办法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要「教令行无相」。
前面「教令行空」是观我空,「教令行无相」是观法空,观一切法也是因缘所有,都是毕竟空的,我空、法空,一切法都是因缘所有,自性空;自性空,就离一切相了,「行无相」。行无相,这个时候的贪瞋痴烦恼就没有了,就不动了,就能得解脱了。
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入三三昧,以三三昧成就众生。
这就结束前面这一段文。前面说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入三三昧成就众生」,就是这样子,就是这样子来利益众生的,使令众生也同于菩萨得大解脱的。
这一个是〈深奥品〉,是第五十七品。
这是佛、菩萨加被,我们大家有这个因缘,我们共同的学习这一品。不过是我是我没智慧,我讲不好。如果各位欢喜的话,再读《大智度论》;《大智度论》有注解,也是可以看一看的。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