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燈炷深奧品 25▪P2

  ..續本文上一頁胎,都是自己願意去的,都是這麼回事。

  

  所以在做因的時候,也是你自己願意,你自己願意。我願意做這個事,願意做那個事。等受果報的時候,你還是願。但是,做因的時候你有自由,你也可以做,你也可以不做,你有自由的;受果報的時候沒有自由,你一定要去,不去也得去!你由那個罪業它困住你、推動你,你沒有自由的。做因的時候── 我們佛教徒要注意這個事:做因的時候有自由,受果報的時候沒有自由。所以做因的時候,也可以做、也可以不做,那麼我們就可以揀擇了,可以選擇的。受果報,你已經做了,那你想不受果報,還是不容易!當然這是做罪過的方面,若做功德的時候,那就當然是大自在的境界了。

  

  所以「見衆生作法中行」,這個「作」實在就是動心,心動了,想要這樣子、想要那樣子;動心了,實在就是──人總是希望好嘛,就是願!在種種的願法中,而不知道……我那天說了,不知道那是個陷阱,就往裏跳,跳下去,這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衆生作法中行」。

  

  那麼菩薩一看,這是衆生自找苦惱,所以「菩薩以方便力,教令得無作」。「菩薩以方便力」,這個「方便」是什麼呢?菩薩有可能給你做兒子,也可能給你做父親,也可能給你做丈夫,也可能給你做太太,也可能做什麼什麼有關系的人,他引導你,他說話有力量,這時候你就栽培善根了。所以以這個善巧方便力,「教令得無作」,教導你:「你不要做惡事,做惡事將來不得了啊!」就是這樣意思。

  

  當然,這在《般若經》上看,世間上的事情,眼耳鼻舌身意也好、色聲香味觸也好,都是苦惱境界呀!經上說,除了菩薩的身體、除了菩薩的身體,其余一切衆生的身體,乃至一剎那間都不可愛樂。其余的衆生的身體,不要說叁惡道的身體,就是人、天的身體……。人的身體,我們凡夫的顛倒心,那不要說。你理智強一點,自己看看人的境界,的確不是很好!人的身體的確是個臭皮囊,不是一個可愛的境界。就是諸天稍好一點,諸天有一個……我們說是色界天、無色界天,色界天當然是很微妙了;就是欲界天的身體也好過我們人的身體,因爲欲界天的人,他們不需要有廁所,就這一樣事就是人所不如的了,他就比我們人清淨得多,他不需要排泄,他吃的東西都是營養,他就比我們人清淨。

  

  我們若是……你若是讀全部的《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你還會知道一件事,就是佛命令這些諸天,就說是:人間這些佛教徒,你能夠受持讀誦《大般若經》、《摩诃般若波羅蜜經》,佛就命令這諸天來做護法,來照顧照顧他們,來看看他們。那麼諸天當然聽佛的命令,這當然是信佛的天,他就會來的。來,那是須菩提尊者問?是誰問:「怎麼知道他們來了呢?」怎麼知道呢?就是你能聞到那個香,有微妙的香、有微細的音樂聲音,那就是他們來了,諸天來了。那上面說是諸天來了有香,那香那來的?就是他那個身體發出來的香,發出來的香這就是和我們人不同。人的身體,他不香,所以,這臭皮囊他發出的氣味就是臭。不過人與人大家都是相同的果報,彼此差不多,他就不感覺到什麼,但是你若是懶,不洗衣服、不沖涼,尤其是熱帶的地方,那也有問題,也就很明顯的有味道了。所以的確是,我們佛教徒要是認真的要發心修行,要看開一點,看開一點。

  

  所以,除了菩薩的身體,諸天的身體是比人的好,但是也要死亡,也還有這個問題。唯有菩薩的身體沒有問題了,菩薩他本來是他沒有叁界的罪業了,叁界的惑業苦都息滅了,但是他還要來度化我們,他就是他的慈悲心的力量,他那個慈悲的願力來到人間,又現有一個身體,而這個身體是如幻如化、是清淨無漏的,那是大自在的境界,不像我們老病死啊!所以,除了菩薩的身體,其余生死凡夫的身體,不管是天上的、人間的,不可愛樂!

  

  所以是「教令得無作」,其實,你不要作願,不要歡喜世間上的這些色聲香味觸,世間上的名利都不可愛樂啊,不可愛樂!要厭離呀!厭離世間上這些顛倒迷惑的境界。

  

  見衆生我相中行,以方便力,教令行空;見衆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無相。

  

  前面那就是無作叁昧。「見衆生作法中行」,前面那就是貪心、瞋心的境界。這底下就是屬于愚癡,菩薩那個慈悲心,看見一切衆生在「我相中行」,就執著有我。

  

  本來這種事情,在印度的那些外道,他們是經過了一個時期的學習,也是讀書了,所以知道……。這外道當然思想不正確,認爲有我,這個臭皮囊裏面有老病死,在老病死裏面,有一個不老病死的我、常住不壞的我,外道是這麼講的。有個我,就有我所,那麼那是他們學習了那樣的書,會有那樣的思想。在我們中國人,好像不明顯的有這種思想。但是人還是有我的,總是要利益我,總是有這種想法,要利益我,去傷害別人不在乎,總是這樣子。

  

  所以這在「我相中行」,因爲這樣子,爲了保護我,我要享受,不管別人死活,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尤其是統治階級,自己有特權,有各式各樣的享受;老百姓很苦,我沒看見,隨時可以下令開槍。人就是顛倒,就是在我相中行。如果你不做高官,你做老百姓,另外高官這種辦法,你同意不同意?掉過來,你想一想,你會同意嗎?但是,那種人他不這樣想。

  

  所以衆生在我相中行,就會造了很多很多的罪過。所以「以方便力,教令行空」,所以菩薩他也是種種的善巧方便,教你觀察是無我的,是沒有我的,都是因緣生法,這裏面沒有我,叫你這麼觀察。這個我這樣觀察,常常觀、常常觀,人的煩惱就……。這個執著有我,這是煩惱裏面最重的一個煩惱,你可知道?!

  

  「見衆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無相」,這前面是「教令得無作」,你不要起那些顛倒的、妄想的願。但是,底下這第叁個:「見衆生在一切相中行」,就是在色聲香味觸、眼耳鼻舌身意,各式各樣的相上活動,也就是起貪瞋癡的煩惱。「以方便力故,教令行無相」,叫他行無相。前面叫你生厭離心,光是厭離還不行,你要怎麼辦法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呢?要「教令行無相」。

  

  前面「教令行空」是觀我空,「教令行無相」是觀法空,觀一切法也是因緣所有,都是畢竟空的,我空、法空,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自性空;自性空,就離一切相了,「行無相」。行無相,這個時候的貪瞋癡煩惱就沒有了,就不動了,就能得解脫了。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诃薩行般若波羅蜜,入叁叁昧,以叁叁昧成就衆生。

  

  這就結束前面這一段文。前面說是「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入叁叁昧成就衆生」,就是這樣子,就是這樣子來利益衆生的,使令衆生也同于菩薩得大解脫的。

  

  這一個是〈深奧品〉,是第五十七品。

  

  這是佛、菩薩加被,我們大家有這個因緣,我們共同的學習這一品。不過是我是我沒智慧,我講不好。如果各位歡喜的話,再讀《大智度論》;《大智度論》有注解,也是可以看一看的。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燈炷深奧品 25》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