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2▪P2

  ..续本文上一页的禅宗的学者他不学习经论,他也不真实地去学习《金刚经》,他也不是这样子。你若学习《金刚经》,他就有一个范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句话要怎么讲呢?说是那些人灵光独耀,那这句话和「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要怎么样去理解?这就是问题!但是,禅宗他不看经嘛,就把它丢在一边去,他就是:我这就是对的!那这个事儿怎么讲?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看,观世音菩萨也不讲,也不出声。观世音菩萨不出声,你这个事情,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观世音菩萨不出声,不说。

  

  我昨天也提这件事,我曾经想:观世音菩萨他不出声。这一个坏蛋出来令我们几十年、几百年,这个大患一直流传下去,观世音菩萨不出声。那为什么这样?观世音菩萨实在是知道,他出声、不出声,都有原因,不是我们能思惟的。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子嘛!观世音菩萨不出声。他知道的比我们更清楚,但是就不出声。我们佛法里面的事情,我看观世音菩萨也是,他若出声,那就是这个因缘是可以有效。他若说话的时候会有效,那他就说;如果无效,就不出声,我认为是这么个原因。他感觉到无效,所以不说话。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知道说,也知道怎么说,但是不说,就是他认为是无效,所以不说。不像我们说话,我要说就说,不管有效、无效。我们平常人,我们没有神通的人,没有得到后得智,也没有得到根本智,那做事就是这样子。所以,你这儿说的「能所对立及两边」,那当然这样子还是不能得圣道的。是的!「若有能、所对立,两边的错误,师父只好用棒喝或称名灭其分别心」。

  

  现在是那样,我总说这个问题:初开始的时候,我们从佛教导我们的原则来看,我们有什么问题?我们有两个问题,一共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生理上的问题,一个是心理上的问题。生理上的问题,就是老、病、死,这个我们先不说;心理上的问题,就是贪、瞋、痴。贪、瞋,我们还可能会明白,这个「痴」我们多数还不懂。什么叫做痴?我们不懂。我们感觉后来的禅宗人,多数都是在这个字里面转,他不尊重佛语,所以这个问题不能解决。

  

  我就说这个问题:我们天天或者是念大悲咒、或者念阿弥陀佛、或者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但是我们不修止观的。这样用功修行的时候,也有好境界,什么好境界?我不贪心,没有贪心也没有瞋心,心里面很清净。这时候是什么境界?如果我们若不深入第一义谛的话,我们认为我心很清净,一定会:我不贪心,什么境界我心里不动;我也不发脾气,你毁辱我、轻视我,我不在乎,就感觉到自己很有修行。但是呢,我们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或者学习《金刚经》的话,那就不是了,你还是在凡夫境界里面,你还取相的!

  

  你感觉到有修行,这个我慢就出来了,你知道吗?你知道你有我慢了吗?你们的贪瞋痴在活动,我的贪瞋痴不活动了,我很有修行,就会有这个分别嘛,但是自己不知道这是个烦恼。若从经论上看,断烦恼,我断了贪心、我断了瞋心,实在不是,不是这么回事。断取相心,断那个取相的心,就看见一切境界的时候,就是凡夫境界,但是误会这是圣境界。我没有染污心嘛,我心里很清净,实在是你看见什么都有执着,都执着是真实的,就是这一念心,它是贪、瞋,贪心、瞋心生起的基础。你若不取相的时候,这个贪瞋痴都不起。这个取相、取着,那就叫做愚痴。你若在那静坐的时候,他现出来未到地定的境界,感觉很欢喜,我从来地都没有这种境界,原来是我们人还有这种事情,这一念明了性的心,常住不灭,灵光独耀,啊!是这样子,非常欢喜呀!他这个欢喜心不是般若波罗蜜,是取相而有的,取着这一念心,他不符合这《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不符合这个意,不符合这个不可得的意思,它不契合。那这不是圣境嘛!这是凡夫境界嘛!但是你若不学习佛法,怎么知道呢?就是这么回事。

  

  说最初你若学习《华严经》也好、《金刚经》也好、《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好、《法华经》也好,乃至《维摩诘所说经》也好,学习这些经,他都是有这个意思:不要取一切相,不要取着。一定是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这句话都不容易懂,你能知道这一念心是因缘所生法吗?不容易懂啊!所以,不要不学习经论,完全不要谈了。禅宗后来不愿意学习经论,在那里闭上眼睛,「念佛是谁?」这实在是不对的!而后来的禅宗就是不修习般若波罗蜜的正忆念,只是在那里寂静住,只是修个奢摩他。只是修奢摩他,不能说那是佛法呀!不能那么说的,完全是走偏了,但是自己不知道。这个话谁来说?观世音菩萨不讲,不讲这句话,不讲。你看看这些祖师的语录,他也不讲这个话,为什么他不讲呢?他不读经论,他没有这个智慧,明白点说就是这么回事。

  

  问:第二类,若验证弟子先以有能所对立及两边的话问弟子,看他是否上钩?

  

  答:我们说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无相、无貌,这句话要怎么讲呢?般若波罗蜜是智慧,能通达第一义谛的就是般若波罗蜜,这样呢,就是有能所;第一义谛是所通达的,般若波罗蜜是能通达的。但是,你若进一步地思惟呢,所通达的一切因缘所生法是自性空的,般若波罗蜜也是因缘所生法,也是自性空的,那就没有能、所,可以这样子去思惟。

  

  问:反诘师父见地有错,于是师父让弟子退下。

  

  答:我看,你是用过功,也对于禅宗有点研究。你暂时放下禅宗,学习经论,然后你再反省一下,看什么是「八正道」?什么是圣道的次第?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问:我这问题明显有能所是非的观念的错误,请法师慈悲,能离两边而答。

  

  答:我若是回答你这个问题,我默然就是回答了,应该是这么说。

  

  问:我有一些妄念挥之不去,成天要像看贼似的防着,请问法师有否更高明的去除法?

  

  答: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观察这一念妄念是自性空,用这样办法。只是看贼,只是看到有贼,你永远也不能够灭这个贼。你若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根本没有贼,那么就是贼就去掉了,这样子。

  

  问:修行到那个阶段,才适合捐赠器官?

  

  答:到无生法忍的时候!到无生法忍的时候可以捐赠器官。这个捐赠器官,我们现在都是我临死了,医生验说这个人死了,然后……。医生还对捐赠器官有条件的,你一死,立刻就是要取你的那一部份去捐赠,不能过时的,过时就不能用了,这个时候,你才可以捐赠,这不是佛法的捐赠。佛法的捐赠是我们没有死,正常、健康的身体,你要那一个部份,我给你!这是佛法中所说的捐赠器官,这个境界就是要得无生法忍的时候。你来,我给你一个器官的时候,这种人不怕死,得了无生法忍的人不怕死,所以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他死了都不在乎,这个时候捐赠器官!说:我都不要了,我才给你。不要了给你,那个时候你可是…若搞错了,你会很苦恼。是的,因为医生说的还不完全靠得住的。医生说他现在是死了,结果他还没有死,那可怎么办呢?你到那时候,自己还不能动,那个时候你很苦啊!你嘴还不能说话。

  

  问:慧思大师讲《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时,为诸恶论师在食中下毒,念般若波罗蜜故而无碍,请问他是如何念的?

  

  答:他就是深心入法中。慧思大师是天台智者大师的师长,应该说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了。若是我们也能这样学习,我们也是可以,可以能到这个境界:这个毒下到身体里面,他能用般若波罗蜜的深心入法中,就能消毒,有这个作用。

  

  问:为什么说「念佛法门」令佛法不会兴盛?

  

  答:这个事是那样,这个念佛法门,我们若是读这个大本的《无量寿经》,那也是念佛法门;若看这小本的《阿弥陀经》,也是念佛法门,但是两个念佛法门不一样。我说的都不是这么意思。我是说,你劝人念阿弥陀佛,同时又说一句话:不要学习经论,专心念阿弥陀佛。如果你这样做呢,佛法会灭亡,你这说是「令佛法不兴盛」,还客气了一点。若我说:你不学习经论,我认为佛法很快地就完全没有了,很快就没有了。说「我学习经论」,但是你学得一知半解这样学,也不吉祥,也不吉祥。「我都能讲佛法、我能讲经说法,我还能写文章」,但是你还不是太通达第一义谛。因为听经的人,我现在说话,请你们先原谅我,多数是初发心的人,可能还是不相信佛法,但是有兴趣去看一看、去听一听,有这种人。就算是相信了佛法,但是佛法不是懂得太多,正见还没能建立,多数是这种人。你讲的,你胡说八道,他也不知道。但是,影响别人的思想,这也不吉祥!也会使令佛法灭亡的,也会有这件事。一定要深入经藏,自己也多修学止观使令自己有正见,不要胡说八道,这样才好一点。我不是说念佛令佛法不兴盛,我的话不是这个意思。

  

  若是我们能够学习《金刚经》,我们说《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几句话就是念佛法门嘛!但是和我们只是执持名号,可是不同。但是这样的念佛法门,我看今天的佛教徒,谁这样念佛啊?我看,很少。多数是,就算是学习经论,能讲经说法,他也愿意执持名号,那感觉容易。你若说是深心入法中,实在这句话就是念佛法门。那个佛,不是佛的名号那个佛,是「如来者,诸法如义」,这是佛。这样念佛,这是佛法兴盛的现象。

  

  所以你说是「为什么说念佛法门,令佛法不会兴盛?」我的意思就是:念佛是令佛法兴盛的,但是,你怎么念还有问题。你只是执持名号,我不学习经论;不学习经论,你的正见怎么样能建立呢?你不学习经论,你就不明白佛法。不明白佛法,你有正见吗?没有正见嘛!可也不一定,你说他有邪见,他也主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么这一部份还可以是正见。但是因为不学习佛法,你对佛法的理解小小、小小。有了问题的时候,念佛求生净土这地方可能会失掉了,有了问题就会失掉了!因为什么?你的正见不坚固,就有问题。

  

  问:若在持名念佛时,心中无文字、无佛像,甚至忘了自己在念佛一事,请问这是所谓「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或是妄想无明?

  

  答:「若在持名念佛的时候,心中没有文字」,这个持名念佛就是文字嘛!「南无阿弥陀佛」,这都是文字嘛!你说心里没有文字,这句话有点不合。「无佛像」,因为你没有观想,所以说心里没有佛像,这个可能的。「甚至忘了自己在念佛一事,请问这是所谓念而不念,不念而念?」你这个地方自己有矛盾的地方,你念阿弥陀佛是有文字,但是你说心中无文字,这句话有问题。这个无佛像,我刚才解释,是有可能;我们不观想,它就没有相。「忘了自己在念佛一事」,「忘」这个字,你用这个灭亡的亡加个心,用这个「忘」。忘了自己在念佛一事,你用这个字,但是可能符合事实,事实是忘了。我先说完,你再说。

  

  我念佛的时候,是念佛,但是打瞌睡的时候,就是忘了念佛,这个「忘」字这么讲还可以;若是你通达第一义谛,学习《金刚经》能通达第一义谛,那个时候,你心里面「如来者,诸法如义」,你能这样念佛呢,「心中无文字、无佛像」。忘了自己,这“忘”字不对。他心里面明静而住的,明明了了的,那里面有智慧啊!不是这个忘,不是这个字,他是明而能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你用这个「妄」字,符合不通达第一义谛的人,不通达,符合、契合这个不学习经论的,用执着心念阿弥陀佛的人,这种人用这个字是可以,忘了自己在念佛,那就是打瞌睡的时候。打妄想的时候,也不知道念佛。说:「这是所谓念而不念吗?」不是的,没有到那个境界。「不念而念?」不是那个境界。最好还是说就是打瞌睡了,用这个字比较恰当,符合事实。

  

  你下面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或是妄想无明?」这是无明的境界,可以,可以说这是无明的境界,你这么说是可以的,可以说无明。因为你完全,你对佛法的理……,这个人这样念佛,他不明白佛法的道理,佛法的缘起论他不懂,应该说是无明是对的,他在无明中念佛,可以这么说,是可以。

  

  问:若入无生法忍,佛菩萨示现,怎知这不是阴魔?

  

  答:我们平常人做梦的时候,看见什么境界,看见不好的境界,「哎呀!我要倒楣吧?」我做了一个恶梦,「哎呀!我要倒楣吗?」就是会有这样想法。做了好梦,心里可能会欢喜。这些境界,都是有所得的凡夫境界。得无生法忍的圣人,他是那样:他若做个好梦,得无生法忍他也会睡觉,也会做梦;做梦,他心里面无所得,不取着,不取着这件事,所以不能说它是阴魔,不能那么说,他不执着这件事。这种人,他心里有无所得的智慧,魔王不能够干扰他的,没有这个力量,不能干扰的。只有佛菩萨更高深的道力能和它相应,和它相应的时候,当然还是和佛法是相契合的,他心里面不取着、不取相。他能「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他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不能说那是阴魔,不能那么讲。那么讲,这凡夫可以这么讲,我们凡夫处处执着,一有一点不对「哎呀!我要倒楣吧?」这是我们的境界,不是那个得无生法忍的圣人的境界。但是,魔王也会知道这个人是圣者,也去扰乱,但是不成功,会这样。我说完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