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1▪P3

  ..续本文上一页,亦生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所以是平等的。这下面是第三科「明供养经卷与供养佛等」。

  

  复次,世尊!若有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其福正等。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复次,世尊!若有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复次,世尊!若有供养」,也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这么多的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的供养。「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其福正等」,所得的福德是平等的。「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十方一切佛,他们都是由学习般若法门而得无上菩提的,所以你现在能肯这样学习般若波罗蜜,所以和十方诸佛是平等了。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罗蜜远离一切苦恼衰病。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也为他人讲说般若波罗蜜。「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什么原因呢?「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就是这个人安住在不退转地了。这个「阿惟越致」翻到中国话,就是不退转的意思。

  

  这个不退转,我们这样解释:就是在经论里面说到修行人的阶级,暖、顶、忍、世第一,然后见道、修道、无学道。到了什么时候是可以说是不退转呢?就是到忍。暖、顶、忍,到了忍位的时候,就是不退转了;暖、顶还是退转的,还不是决定不退,有可能会退转。到了忍位这个时候呢,还没有得圣道。忍、世第一以后,这个时候才得圣道,才是圣者。前面那个忍位,虽然没得圣道,可也名之为不退转,就是你修止观的时候,你的奢摩他的程度不是欲界定的境界,有可能是未到地定,也可能是初禅。佛在世的时候,有些外道得了四禅八定了,但是他没有佛法的正见,所以他来到佛这里见佛闻法,立刻地得阿罗汉。所以得了四禅八定以后,见佛闻法,他不需要先得初果、二果、三果,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得阿罗汉道,有这个事情。但是,若没有见佛闻法,还没得佛法的正见的时候,这个人还是个凡夫,是这样子。所以我们佛教徒想要得圣道,不可以不静坐,你最低限度要有未到地定的境界。你达到这个境界,你可能你的毗钵舍那的境界会好一点。那么,你若不去修止观,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也不同,也和一般人不一样。

  

  我们读这个《庄子》,老庄,庄子,说到孔夫子的弟子颜渊,从那文上说,这个人可能有未到地定的境界,这个人有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定的这件事,不是佛教徒的专利,不是!非佛教徒也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也是能的。虽然是能,但是他没有学习佛法,没有正见,还是靠不住的。所以我们佛教徒,很久了,得定的人很少,不能说没有,但是很少。为什么呢?不提倡这件事!我们就提倡念阿弥陀佛,因为念阿弥陀佛容易,就是很容易嘛!就是可以念。用这个容易的,然后到阿弥陀佛国,又再解决一些问题,这时候我们……。这个事,我再说一句话,可能我有口过:我们的祖师教我们这样做的,不是我们要这样做,是我们的祖师告诉我们的,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样做也应该,也不能说不对。是嘛!我们专心、诚恳地念阿弥陀佛,就能到阿弥陀佛国,是嘛!但是,佛法不兴盛。当然,我这句话很有过失:念阿弥陀佛,佛法不兴盛,你看这句话不是有过失吗?但是,我现在的确是有这么一个执着,是的!

  

  当然,这经论上也提到慧解脱,慧解脱也不重视禅定,所以他也能得阿罗汉,但是其实在这句话说的不圆满。慧解脱阿罗汉,是的!他没有得,可能没得四禅八定,就是得了未到地定。得了未到地定的时候,他在未到地定里边修四念住,就得阿罗汉。但是,我有一个分别;我们说清楚,这是我的分别,这么说。我什么分别呢?教义的学习很深刻的人,他小小的有一点禅定的帮助,就能得圣道,是这样子。若是有的人教义的学习不够深刻,你未到地定,你还不能得圣道的啊!慧解脱这三个字还不能给你的,还不能给。还是得要这么说,就是我们众生奢摩他的善根强,那么我们静坐的时候,就容易到四禅,这件事不难,很容易。但是,我们这一方面的善根不具足,那你静坐的时候,你想得四禅不容易,这是有这个问题;有的人他教义的学习很难,他愿意学习,但是很难,那这个人他若再没有奢摩他的帮助,这个人不可能会得圣道的。所以,有的人这个智慧的善根强,就是般若波罗蜜前生有栽培,这个奢摩他前生的栽培也是有力量,那这种人他现在,他一修行也不感觉很辛苦,他就得四禅八定了。他在四禅八定里面正忆念,就很快得无生法忍,这是前生的栽培好。有的人这两种善法,两种功德都没有栽培,那今生就困难。若是我们今生也能够,说是我们没有栽培,那我们就不要栽培,这样子你永久也不成功了。你还是栽培,我还是静坐,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要栽培。今生没有成功不要紧,来生会好一点。我们不要…,就是要谨慎一点,不要做错事。不做错事,不会到三恶道去,也能保持正念,那么来生的时候,就可能会得圣道。经上说三生,最快的人三生的栽培得圣道,就可以成功的。如果我们相信,我们不要静坐,还有慧解脱;你这样讲,你耽误人栽培善根,也是有一点问题,要知道。

  

  这里说呢,「明供养经卷」。现在我们到点了,到点了,我们就停下来,明天再讲。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