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11▪P3

  ..續本文上一頁,亦生十二部經,修多羅、乃至優波提舍」,所以是平等的。這下面是第叁科「明供養經卷與供養佛等」。

  

  複次,世尊!若有供養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諸佛,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複有人書般若波羅蜜經卷,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其福正等。何以故?十方諸佛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

  

  「複次,世尊!若有供養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諸佛,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複次,世尊!若有供養」,也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供養這麼多的佛,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的供養。「複有人書般若波羅蜜經卷,恭敬、尊重、贊歎,華香乃至旛蓋,其福正等」,所得的福德是平等的。「何以故?十方諸佛皆從般若波羅蜜中生」,十方一切佛,他們都是由學習般若法門而得無上菩提的,所以你現在能肯這樣學習般若波羅蜜,所以和十方諸佛是平等了。

  

  複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爲他人說,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是般若波羅蜜遠離一切苦惱衰病。

  

  「複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亦爲他人說」,也爲他人講說般若波羅蜜。「是人不墮地獄道、畜生、餓鬼道,亦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何以故」,什麼原因呢?「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就是這個人安住在不退轉地了。這個「阿惟越致」翻到中國話,就是不退轉的意思。

  

  這個不退轉,我們這樣解釋:就是在經論裏面說到修行人的階級,暖、頂、忍、世第一,然後見道、修道、無學道。到了什麼時候是可以說是不退轉呢?就是到忍。暖、頂、忍,到了忍位的時候,就是不退轉了;暖、頂還是退轉的,還不是決定不退,有可能會退轉。到了忍位這個時候呢,還沒有得聖道。忍、世第一以後,這個時候才得聖道,才是聖者。前面那個忍位,雖然沒得聖道,可也名之爲不退轉,就是你修止觀的時候,你的奢摩他的程度不是欲界定的境界,有可能是未到地定,也可能是初禅。佛在世的時候,有些外道得了四禅八定了,但是他沒有佛法的正見,所以他來到佛這裏見佛聞法,立刻地得阿羅漢。所以得了四禅八定以後,見佛聞法,他不需要先得初果、二果、叁果,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得阿羅漢道,有這個事情。但是,若沒有見佛聞法,還沒得佛法的正見的時候,這個人還是個凡夫,是這樣子。所以我們佛教徒想要得聖道,不可以不靜坐,你最低限度要有未到地定的境界。你達到這個境界,你可能你的毗缽舍那的境界會好一點。那麼,你若不去修止觀,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也不同,也和一般人不一樣。

  

  我們讀這個《莊子》,老莊,莊子,說到孔夫子的弟子顔淵,從那文上說,這個人可能有未到地定的境界,這個人有這個境界。所以這個定的這件事,不是佛教徒的專利,不是!非佛教徒也能達到這個境界的,也是能的。雖然是能,但是他沒有學習佛法,沒有正見,還是靠不住的。所以我們佛教徒,很久了,得定的人很少,不能說沒有,但是很少。爲什麼呢?不提倡這件事!我們就提倡念阿彌陀佛,因爲念阿彌陀佛容易,就是很容易嘛!就是可以念。用這個容易的,然後到阿彌陀佛國,又再解決一些問題,這時候我們……。這個事,我再說一句話,可能我有口過:我們的祖師教我們這樣做的,不是我們要這樣做,是我們的祖師告訴我們的,告訴我們怎麼做。這樣做也應該,也不能說不對。是嘛!我們專心、誠懇地念阿彌陀佛,就能到阿彌陀佛國,是嘛!但是,佛法不興盛。當然,我這句話很有過失:念阿彌陀佛,佛法不興盛,你看這句話不是有過失嗎?但是,我現在的確是有這麼一個執著,是的!

  

  當然,這經論上也提到慧解脫,慧解脫也不重視禅定,所以他也能得阿羅漢,但是其實在這句話說的不圓滿。慧解脫阿羅漢,是的!他沒有得,可能沒得四禅八定,就是得了未到地定。得了未到地定的時候,他在未到地定裏邊修四念住,就得阿羅漢。但是,我有一個分別;我們說清楚,這是我的分別,這麼說。我什麼分別呢?教義的學習很深刻的人,他小小的有一點禅定的幫助,就能得聖道,是這樣子。若是有的人教義的學習不夠深刻,你未到地定,你還不能得聖道的啊!慧解脫這叁個字還不能給你的,還不能給。還是得要這麼說,就是我們衆生奢摩他的善根強,那麼我們靜坐的時候,就容易到四禅,這件事不難,很容易。但是,我們這一方面的善根不具足,那你靜坐的時候,你想得四禅不容易,這是有這個問題;有的人他教義的學習很難,他願意學習,但是很難,那這個人他若再沒有奢摩他的幫助,這個人不可能會得聖道的。所以,有的人這個智慧的善根強,就是般若波羅蜜前生有栽培,這個奢摩他前生的栽培也是有力量,那這種人他現在,他一修行也不感覺很辛苦,他就得四禅八定了。他在四禅八定裏面正憶念,就很快得無生法忍,這是前生的栽培好。有的人這兩種善法,兩種功德都沒有栽培,那今生就困難。若是我們今生也能夠,說是我們沒有栽培,那我們就不要栽培,這樣子你永久也不成功了。你還是栽培,我還是靜坐,也學習《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要栽培。今生沒有成功不要緊,來生會好一點。我們不要…,就是要謹慎一點,不要做錯事。不做錯事,不會到叁惡道去,也能保持正念,那麼來生的時候,就可能會得聖道。經上說叁生,最快的人叁生的栽培得聖道,就可以成功的。如果我們相信,我們不要靜坐,還有慧解脫;你這樣講,你耽誤人栽培善根,也是有一點問題,要知道。

  

  這裏說呢,「明供養經卷」。現在我們到點了,到點了,我們就停下來,明天再講。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1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