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1▪P2

  ..续本文上一页,就是这一念心啊!虚妄分别呀!虚妄分别就是火宅了啊!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作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作一分」,前面那一段文是满阎浮提的舍利,那么多的舍利。现在这里是说「满大千世界」的舍利,用这么多的舍利,和这个《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对比,看谁的功德大,我们应该是怎么办这件事?我们愿意供养舍利?是愿意学习「般若波罗蜜」?就是说明这件事。这又分五科。第一科,「明本末举见经卷与见现在佛无异」。

  

  「复次,世尊!满三千大千世界佛舍利」: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三千」。说三个「千」,实在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满」,充满了这么大、这么多的世界的佛舍利,这是「一分」;「书般若波罗蜜经卷」这是「一分」。「是二分中,我故取般若波罗蜜」,我还是请「般若波罗蜜」的经卷的。「何以故?」什么理由呢?「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舍利」,我们在「般若波罗蜜」里面学习,我们会「生诸佛」,十方诸佛的无上菩提,从「般若波罗蜜」中学习成就的,可见这个「般若波罗蜜」有多么重要。说诸佛的舍利,也是由「般若波罗蜜」的熏习成就的,它是这一切功德的根本,我们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

  

  「以是故,舍利得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因为是由「般若波罗蜜」熏修才有舍利,所以这个舍利才得到人家的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这个舍利是由于你闻思修般若法门,所以你有舍利。有了舍利以后,「是善男子、善女人供养、恭敬舍利」,因为你「般若波罗蜜」的修习,人家才恭敬舍利的,也是供养、恭敬这个舍利故,「受天上人中福乐」。我们供养佛菩萨的「般若波罗蜜」熏修的这个舍利,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能「受」天上的福乐,或者人中的福乐,我们有这样的好处。

  

  「常不堕三恶道」,我们若是有这样的善根的栽培,也长时期的不到三恶道去,也有这个力量。有这样的功德的时候,会有这个的力量。可见恭敬、供养舍利也是很好的事情。「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我们为什么要供养舍利,我们思惟这个道理,因为它是般若波罗蜜的熏修才有舍利,那这般若波罗蜜特别重要了啊!他就会学习般若波罗蜜。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时候,喔!那就可以得阿罗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也可以得辟支佛道、也可以得无上菩提。那他有这个能力,当然那我就发愿:我想要得阿罗汉!我想要得辟支佛道!我想要得无上菩提!是「如所愿」,满你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逐渐地、渐渐地,或者以声闻乘的妙法入涅槃,或以辟支佛的圣道入涅槃,或者是以六波罗蜜的菩萨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入涅槃。这可见,我们若供养佛的舍利,也是可以成佛的。但是你为什么要供养佛的舍利呢?还是般若波罗蜜的关系。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因此若是有人看见佛了,若这个人他看见了「般若波罗蜜」的经卷,这两件事平等无差别。你见到佛,佛为你说法,也是以三乘法入涅槃。你若是亲近、读诵、正忆念般若波罗蜜的法门,也是能「渐以三乘法入涅槃」,或者是学习般若法门,唯独是发无上菩提心,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深心入法中」,入第一义谛,所以他们是平等无差别。这样子赞叹般若波罗蜜,这「般若波罗蜜」和佛是平等的了,这样子赞叹。

  

  这可见,这一段文,这佛菩萨的,连释提桓因也在内,是急切地、特别地、恳切地希望我们学习般若法门,希望我们这样做。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与佛没有差别,和佛平等。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说是般若波罗蜜,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及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故。复次,世尊!十方诸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复有人受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等无异。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亦生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这下边是第二科,这是「明受持诵说般若经卷与佛化他齐功德」,和化他的功德是相等的。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这句话就是佛化导众生的事情。这个「三事」,三件事。三件事,是那三件事呢?第一个是神变的示现。佛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他度化众生的时候有三件事:第一个就是现神通,现各式各样的神通,我们特别的欢喜这件事,有神通。但是还是有条件的,因为看见佛现神通,我们发道心、我们能够发菩提心,我们能够修学圣道。佛现神通的目的是这样子,如果没有这个意思,佛也不随便现神通的,这是一件事。

  

  第二个是记心示现。记心示现,就是佛菩萨就是那个他心通的境界,知道众生的心,你现在心里想什么,佛都知道。佛都知道时候,有的时候说、也有时候不说。若说呢,你现在修学戒定慧了,你能正忆念般若波罗蜜的法门的,他也会说这个话。或者是诃斥你:你现在心里面有贪瞋痴的活动。诃斥也好、赞叹也好,佛这个时候,有可能是采取这两个方式:一个是赞叹你的,一个是诃斥你。能令你发道心,佛就会赞叹你,或者是诃斥你。如果佛赞叹你,你不是发道心,佛不赞叹;他诃斥你,你也没能发道心,佛也不诃斥。不是我们平常人赞叹人、诃斥人,那是另一回事。佛的目的是这样子,所以这叫做「记心示现」。

  

  第三个是教诫示现,就是佛陀为我们说法,说这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说这十二缘起的法门、说六波罗蜜的法门,说《华严经》、说《法华经》、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都是教诫示现。这样子,使令我们开大智慧,是这样意思。

  

  「如佛住三事示现」,佛安住在这三件事上来教导我们,其中就是说到这个教诫示现,就是「说十二部经」,这是教诫示现。「十二部经」是什么呢?就是「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这是十二部经。

  

  我简单说十二部经,第一个就是「修多罗」,翻到中国话,就是「契经」。这是十二部经,这一句话是总说的,这修多罗是包括这一切的都在内了。第二部经呢,「重颂」,就是前面的长行说明这个道理,后边就是有一定的字数,像诗似的,又重新地把前边这一段文的大意又说一遍,所以叫「重颂」。「长行、重颂、并授记」,「授记」是什么呢?譬如说,这个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得无生法忍了,佛为他授记,再过多少劫、在什么国土里、什么世界里,他会成佛了,这叫「授记」;或者有人得阿罗汉了,佛也有时候就会说明,他得阿罗汉了;或者这个人得初果须陀洹了,佛也说这件事,这叫做「授记」。

  

  「孤起」,孤起是什么呢?就不是重颂,和前面的文也是连接的,也是好像诗似的,或者是四个字一句,或者五个字一句,或者六个字、或者七个字,也有是八个字、九个字,就是有一定的字数,一偈一偈的。但不是「重」,它可也是连接的,这叫做「孤起」。还一个叫做「无问自说」,就是这个时候没有人向佛请问,但是佛知道当时的大众应该学习这样的法门,虽然没有人请问,佛就自己主动宣说这个法门,这叫做「无问自说」。其次是「因缘」,那就是有人请问,有人请问了,佛就去说这个法门;或者说佛法中的「律」,也叫做「因缘」。

  

  其次是「譬喻」,就是佛说明这个法门以后,然后再说个譬喻使令我们容易明白,是「譬喻」。其次是「本事」,这个「本事」是佛的弟子的过去生的事情。说弥勒菩萨过去生怎么样行菩萨道、文殊菩萨怎么样行菩萨,这些过去的事情。「本生」,本生是佛陀过去的时候,怎么样行菩萨道的事情,度化众生的事情。「未曾有」,佛现大神通,这是未曾有的事情,这叫「未曾有」。「方广」,佛说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事情,那叫做「方广」。最后一个叫做「论议」,就是这个时候有甚深第一义谛的事情,要通过有问、有答,一番、两番的这样子说明这个法门,叫做「论议」。这「优波提舍」就是论议,中国话是论议的意思。

  

  「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说是般若波罗蜜,等无异」,佛住这三种事来教化众生,其中教诫示现,就是佛说十二部经教化众生,这件事是佛的境界,是非常的殊胜的。若又「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说是般若波罗蜜」,是「等无异」,是和佛为众生说法无差别。佛这样子赞叹学习般若波罗蜜的重要,佛这样赞叹!

  

  「何以故?」什么理由说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学习般若法门,能和佛为众生说法平等,什么理由呢?「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及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故」,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这个人将来一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也一定是和佛一样「住三事示现」,也能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所以是平等的,这样说。

  

  「复次,世尊!十方诸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前面是单独说释迦佛,这下面说十方诸佛。「复有人受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等无异」,也是平等的。「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