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底下就说出来。「若以青物裹着水中」,若以青色的物,「裹着」,裹这个如意珠放在水里面,「水色则为青」,水的颜色就是青的颜色了。若黄色、赤色、白色、红色缥物裹着水中,「缥」是什么色呢?是淡青色,就是天空的那个颜色,叫缥色。这么多颜色的东西,每一种颜色,你用它裹着这个如意珠,「水随作黄赤白红缥色」。这底下,「如是等种种色物裹着水中,水随作种种色」,这可见这个如意珠有这种力量。
那么在佛法里面修行人来说,你有般若波罗蜜,也能随顺你,你能得定、你能得八背舍、八解脱,乃至能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也能得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佛地,它能随顺你的修行的力量,能得到这么多、这么多的功德。
「世尊!若水浊,以珠着水中,水即为清」,若是这里面这个流水这个水,这个池子里面的水都污浊了,你若是用这个如意珠放在水里面,「水即为清」,这个水就清了,水就不浊了。这表示说,我们内心若是不清净,这是总结前面的烦恼;内心里面有烦恼,这心就不清净了。若以般若波罗蜜的法门放在你的心里面,你能受持、读诵、正忆念,那么你心就逐渐地就清净,没有烦恼了。「是珠其德如是」,这个如意珠的力量有这么大,那么那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有这样力量。
我头些日子,同人谈话也讲了四句话,「半亩方塘一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去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四句话是朱熹作的。这四句话若用在这上也是合的,就是「若水浊,以珠着水中,水即为清」;「问去那得清如许」,问一问,你这条溪水,这个水池里面的水,这个塘里面的水,为什么那么清净呢?「唯有源头活水来」,有活水流来,所以这个水是清净的。那就是有般若波罗蜜的水,所以你心清净,这么样是合、是相合的。
「尔时,阿难问释提桓因」说:「憍尸迦!是摩尼珠宝,为是天上宝?为是阎浮提宝?」这底下问,这个摩尼珠有这么大的功德,它是天上的宝贝呢?是人间的宝贝?这是问这个宝珠的来源。「释提桓因语阿难言:是天上宝,阎浮提人亦有是宝」,天上有这个宝,阎浮提人也有这个宝。「但功德相少」,阎浮提的人间的宝,人间虽然也有摩尼珠宝,但是它的功德相没有这么多,没有天上的多,「不具足」,不具足这么多的功效。「天上宝清净、轻妙」,天上的如意珠特别的清净,而且轻而还妙。「不可以譬喻为比」,没有譬喻能譬喻来的,它的那个微妙的境界太高了。
这个摩尼珠是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释提桓因,他手里拿那个金刚杵和阿修罗作战的时候,这个金刚杵断了、碎了,落到阎浮提来,变成如意珠,这是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在那个龙的脑里面有如意珠,在那里有如意珠。第三个说法,是过去佛的舍利,佛法完全灭亡了的时候,这个佛的舍利就变成如意珠,有福德的人就得到了。第四个原因,总的来说,就是我们世界上有大福德人,他就会有如意珠,就是福德的业力所招感的。就像这个造罪的人到地狱去,地狱里面有很多很多令人苦恼的一切器具,那个器具谁造的?也没有人造啊,就是他的业力、自己业力创造的,是这么回事。那么苦恼的器具是众生的业力创造的;那个安乐的东西,像摩尼珠也是,也是人的业力创造的,你若有那个福德,你就可以得到了。
这地方加以分别呢,天上的如意珠清净微妙,「不可以譬喻为比」,世间上的,我们人世间的如意珠,不能比,比不上的。
「复次,世尊!是摩尼宝,若着箧中举出,其功德熏箧故,人皆爱敬」,这个摩尼宝珠若放在一个盒子里边,然后把它从盒子里面拿出来,「其功德熏箧故」,这个摩尼珠的功德熏习了这个盒子故,「人皆爱敬」,人都欢喜这个盒子。虽然没有摩尼珠了,还是欢喜这个盒的。
如是,世尊!在所处有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无众恼之患,亦如摩尼宝所著处,则无众难。世尊!佛般涅槃后,舍利得供养,皆是般若波罗蜜力,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一切种智,是诸功德力。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是佛舍利,一切智、一切种智、大慈、大悲,断一切结使及习,常舍行,不错谬法等诸佛功德住处。以是故,舍利得供养。世尊!舍利是诸功德宝,波罗蜜住处,不垢不净波罗蜜住处,不生不灭波罗蜜,不入不出波罗蜜,不增不损波罗蜜,不来不去不住波罗蜜。是佛舍利,是诸法相波罗蜜住处,以是诸法相波罗蜜熏修故,舍利得供养。
「如是,世尊!在所处有书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无众恼之患」,这底下是合法了。这摩尼珠是这样子,现在般若波罗蜜也是这样子,但是比摩尼珠更好了。「在所处」,在什么地方,「所」就是处所,在各处、任何地方。有书写般若波罗蜜经卷的,这个地方就没有众恼之患,很多的苦恼的事情都没有。这个般若波罗蜜的威力能达到这么个程度。「亦如摩尼宝所著处,则无众难」,这众难也没有,一切的苦难都没有。
「世尊!佛般涅槃后,舍利得供养,皆是般若波罗蜜力」,这还是又归到这里来。「佛般涅槃后」,这个「般」,中国话就是「入」,佛入涅槃以后,「舍利得供养」,佛这个身体火化了,变成碎身的舍利,它就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供养,为什么能呢?「皆是般若波罗蜜力」,是因为佛修学般若波罗蜜成功了的关系,有这个力量。同时也是「禅波罗蜜」的力量,佛也成就了禅波罗蜜。「乃至檀波罗蜜」,这个精进波罗蜜、忍波罗蜜、戒波罗蜜、檀波罗蜜,也是这些功德的力量,舍利得供养。
「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就是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空,观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一共有十八空,这也是十八空的熏习的力量。「四念处」,或者佛弟子修学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熏习这个力量,所以舍利得供养。乃至佛有不共于一切圣人的特别的功德,「十八不共法」的功德的熏习的力量,所以得供养。也是佛成就了「一切智」,一切智的熏习的力量,舍利得供养。
也是「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实际,不可思议性,一切种智,是诸功德力」。这个「法相」怎么讲?这个「相」是形相,善法也有相、恶法也有相、不善不恶法也有相,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乃至众生法、心法、佛法,它都叫「相」。在这么多的相里面,都能够觉悟到第一义谛,那就叫做「法相」。但是我们没那个智慧就不行,就不明白。「法住」,这个「法住」怎么讲呢?就是这个第一义谛假藉语言文字才能表达出来;不颠倒的文字,那只有佛能有这种力量,就是恰到好处。他用这样的语言文句,能表达诸法实相的道理,这是佛的大智慧境界,所以叫做「法住」。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8》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