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8▪P3

  ..續本文上一頁來,底下就說出來。「若以青物裹著水中」,若以青色的物,「裹著」,裹這個如意珠放在水裏面,「水色則爲青」,水的顔色就是青的顔色了。若黃色、赤色、白色、紅色缥物裹著水中,「缥」是什麼色呢?是淡青色,就是天空的那個顔色,叫缥色。這麼多顔色的東西,每一種顔色,你用它裹著這個如意珠,「水隨作黃赤白紅缥色」。這底下,「如是等種種色物裹著水中,水隨作種種色」,這可見這個如意珠有這種力量。

  

  那麼在佛法裏面修行人來說,你有般若波羅蜜,也能隨順你,你能得定、你能得八背舍、八解脫,乃至能得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也能得初地、二地、叁地、四地、乃至佛地,它能隨順你的修行的力量,能得到這麼多、這麼多的功德。

  

  「世尊!若水濁,以珠著水中,水即爲清」,若是這裏面這個流水這個水,這個池子裏面的水都汙濁了,你若是用這個如意珠放在水裏面,「水即爲清」,這個水就清了,水就不濁了。這表示說,我們內心若是不清淨,這是總結前面的煩惱;內心裏面有煩惱,這心就不清淨了。若以般若波羅蜜的法門放在你的心裏面,你能受持、讀誦、正憶念,那麼你心就逐漸地就清淨,沒有煩惱了。「是珠其德如是」,這個如意珠的力量有這麼大,那麼那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有這樣力量。

  

  我頭些日子,同人談話也講了四句話,「半畝方塘一劍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去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這四句話是朱熹作的。這四句話若用在這上也是合的,就是「若水濁,以珠著水中,水即爲清」;「問去那得清如許」,問一問,你這條溪水,這個水池裏面的水,這個塘裏面的水,爲什麼那麼清淨呢?「唯有源頭活水來」,有活水流來,所以這個水是清淨的。那就是有般若波羅蜜的水,所以你心清淨,這麼樣是合、是相合的。

  

  「爾時,阿難問釋提桓因」說:「憍屍迦!是摩尼珠寶,爲是天上寶?爲是閻浮提寶?」這底下問,這個摩尼珠有這麼大的功德,它是天上的寶貝呢?是人間的寶貝?這是問這個寶珠的來源。「釋提桓因語阿難言:是天上寶,閻浮提人亦有是寶」,天上有這個寶,閻浮提人也有這個寶。「但功德相少」,閻浮提的人間的寶,人間雖然也有摩尼珠寶,但是它的功德相沒有這麼多,沒有天上的多,「不具足」,不具足這麼多的功效。「天上寶清淨、輕妙」,天上的如意珠特別的清淨,而且輕而還妙。「不可以譬喻爲比」,沒有譬喻能譬喻來的,它的那個微妙的境界太高了。

  

  這個摩尼珠是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釋提桓因,他手裏拿那個金剛杵和阿修羅作戰的時候,這個金剛杵斷了、碎了,落到閻浮提來,變成如意珠,這是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是在那個龍的腦裏面有如意珠,在那裏有如意珠。第叁個說法,是過去佛的舍利,佛法完全滅亡了的時候,這個佛的舍利就變成如意珠,有福德的人就得到了。第四個原因,總的來說,就是我們世界上有大福德人,他就會有如意珠,就是福德的業力所招感的。就像這個造罪的人到地獄去,地獄裏面有很多很多令人苦惱的一切器具,那個器具誰造的?也沒有人造啊,就是他的業力、自己業力創造的,是這麼回事。那麼苦惱的器具是衆生的業力創造的;那個安樂的東西,像摩尼珠也是,也是人的業力創造的,你若有那個福德,你就可以得到了。

  

  這地方加以分別呢,天上的如意珠清淨微妙,「不可以譬喻爲比」,世間上的,我們人世間的如意珠,不能比,比不上的。

  

  「複次,世尊!是摩尼寶,若著箧中舉出,其功德熏箧故,人皆愛敬」,這個摩尼寶珠若放在一個盒子裏邊,然後把它從盒子裏面拿出來,「其功德熏箧故」,這個摩尼珠的功德熏習了這個盒子故,「人皆愛敬」,人都歡喜這個盒子。雖然沒有摩尼珠了,還是歡喜這個盒的。

  

  如是,世尊!在所處有書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無衆惱之患,亦如摩尼寶所著處,則無衆難。世尊!佛般涅槃後,舍利得供養,皆是般若波羅蜜力,禅波羅蜜乃至檀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一切種智,是諸功德力。善男子、善女人作是念:是佛舍利,一切智、一切種智、大慈、大悲,斷一切結使及習,常舍行,不錯謬法等諸佛功德住處。以是故,舍利得供養。世尊!舍利是諸功德寶,波羅蜜住處,不垢不淨波羅蜜住處,不生不滅波羅蜜,不入不出波羅蜜,不增不損波羅蜜,不來不去不住波羅蜜。是佛舍利,是諸法相波羅蜜住處,以是諸法相波羅蜜熏修故,舍利得供養。

  

  「如是,世尊!在所處有書般若波羅蜜經卷,是處則無衆惱之患」,這底下是合法了。這摩尼珠是這樣子,現在般若波羅蜜也是這樣子,但是比摩尼珠更好了。「在所處」,在什麼地方,「所」就是處所,在各處、任何地方。有書寫般若波羅蜜經卷的,這個地方就沒有衆惱之患,很多的苦惱的事情都沒有。這個般若波羅蜜的威力能達到這麼個程度。「亦如摩尼寶所著處,則無衆難」,這衆難也沒有,一切的苦難都沒有。

  

  「世尊!佛般涅槃後,舍利得供養,皆是般若波羅蜜力」,這還是又歸到這裏來。「佛般涅槃後」,這個「般」,中國話就是「入」,佛入涅槃以後,「舍利得供養」,佛這個身體火化了,變成碎身的舍利,它就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供養,爲什麼能呢?「皆是般若波羅蜜力」,是因爲佛修學般若波羅蜜成功了的關系,有這個力量。同時也是「禅波羅蜜」的力量,佛也成就了禅波羅蜜。「乃至檀波羅蜜」,這個精進波羅蜜、忍波羅蜜、戒波羅蜜、檀波羅蜜,也是這些功德的力量,舍利得供養。

  

  「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就是般若波羅蜜觀一切法空,觀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一共有十八空,這也是十八空的熏習的力量。「四念處」,或者佛弟子修學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熏習這個力量,所以舍利得供養。乃至佛有不共于一切聖人的特別的功德,「十八不共法」的功德的熏習的力量,所以得供養。也是佛成就了「一切智」,一切智的熏習的力量,舍利得供養。

  

  也是「法相、法住、法位、法性、實際,不可思議性,一切種智,是諸功德力」。這個「法相」怎麼講?這個「相」是形相,善法也有相、惡法也有相、不善不惡法也有相,有漏法、無漏法、有爲法、無爲法,乃至衆生法、心法、佛法,它都叫「相」。在這麼多的相裏面,都能夠覺悟到第一義谛,那就叫做「法相」。但是我們沒那個智慧就不行,就不明白。「法住」,這個「法住」怎麼講呢?就是這個第一義谛假藉語言文字才能表達出來;不顛倒的文字,那只有佛能有這種力量,就是恰到好處。他用這樣的語言文句,能表達諸法實相的道理,這是佛的大智慧境界,所以叫做「法住」。

  

  

《摩诃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舍利品 下 8》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