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1998年于高雄广德基金会)▪P2

  ..续本文上一页,但是我还是说一点。我们通常说是修数息观,数息观这句话,就是用息做所缘境,是这个意思。息,我解释解释这个息,什么叫做息?这个息有四个息:就是我们由肚脐至鼻,这个气息从肚脐这里到鼻就呼出去,一呼一吸。这个呼出去,就是由肚脐开始,一直到鼻呼出去,这叫做出息。这个出息就是一开始从肚脐这里向上来,向外出,出、出就不出了,但是也没有立刻地再入,这个时候有简短的一个停止,这叫做内出息,这是第二个息。内出息的时间不是很长,很短,很短就过去了,就开始吸;刚才说是呼出去,现在又吸进来。吸进来,由鼻至脐,这个息就向里边入,这叫做入息。入息,入、入就不入了,但是也没有出,中间又有一个息,叫做内入息。(中缺录)……一个钟头,你长年累月的这么做,就四个息都有了。

  

  四个息都有了,就是慢慢地还有变化。有什么变化?我们在初开始感觉到有四个息,都是很短的。但是你若常常静坐,有一点相应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息、两个息也就比较长一点。年老的人,年纪大了的,像我这样的人,出息,这个内出息就长一点;年轻的小孩子,他的内入息长一点。老年人和小孩子完全是相反的,壮年人是相等的,没有长、短的差别。若是你发心修止观的时候,你有多少成就了,那又不同了;内入息也是很长的,内出息也是会很长的。譬如我们现在,你自己感觉你的出息,由脐至鼻,一下子就到了,由鼻至脐也一下子就到,很快,但是你若成功了,那可不是这样子;可能从这个脐要到鼻,可能要二十四个钟头还没到,就完全不同了。入息也是一样,入、出息都是很慢的。所以我们初开始静坐的人,忽然间他有一个进步的时候,就感觉到气息没有了,「我没有气息了」,不是没有,它就是慢。

  

  我们初开始用功的时候,你静下来把腿子盘好,这个座位弄得舒服一点;你单跏趺坐也可以,双跏趺坐也可以。当然有的人初开始单跏趺坐也坐不好,双跏趺坐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长期的静坐,单跏趺坐也坐好了,就可以双跏趺坐,它会有进步。但是女性不要双跏趺坐,单跏趺坐就好了。

  

  那么坐好了以后,你心里念四句话:「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念这四句话。你念了这四句话之后,你就来知这个息的出入、长短,你就负责知;它出就出、入就入、长就长、短就短,你就负责知。你不要去控制它,不要叫它长、短、叫它出、入,不可以,它听其自然的出入、长短。你是处于第三者,知道在出入、知道长短,就好了。这个方法,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业障,如果也没有其他犯戒的事情,这个方法就好了,这个心就能寂静下来,就能「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而不会有杂念进来,慢慢慢慢就可以得定。但是有的人有困难,就是虽然是初开始可能几秒钟,你「知息出,知息入,知息长,知息短」,过了几秒钟心就跑了,就不知道出入、长短了。

  

  那么如果我用这个方法,我还是有妄想,怎么办呢?再加上一点方法,就是计数。计数,就是这个息在出、在入的时候,你数数。数数也有各式各样,息在出,你就数一,息在入,你就数二;再出,就数三,再入,数四,这样数到八、九、十。然后再回过来,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数也可以。这是一个方法。也可以数出不数入,数入不数出,也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也可以。如果是数出不数入,数入不数出的话,如果你这样数,你也可以换一个方式,你一下子数一、二、三,然后你三次的入出,这样也很好。你若是常常做这个事,你就感觉到比每一次都数,要比那个好得多。一下子数一、二、三,那么就经过三次的入出,然后再数四、五、六,又经过三次的入出,然后再数七、八、九、十,经过四次的入出,这样子数也满好。还有一个方法,就数一,不要数一、二、三;二、三不数,就数一,然后三次出入。然后数四,又三次出入;然后是数七,又四次出入。这样子也不错,也是可以,这是一个方法。还有一个方法,你不要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么数,也可以倒过来数,十、九、八、七、六、五……这么数也可以,也是可以的。

  

  这个方法,你用的时间短,可以。假设你一天若坐十个钟头,你这样做,还容易有个问题。有什么问题?你容易头发胀,头痛,但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你这样数的时候,你就头会痛,头会发胀。你静坐的时间短不要紧,静坐半小时、静坐一个钟头,我一天就坐一个钟头,什么事也没有;你若坐四个钟头、五个钟头、六个钟头、七个钟头、八个钟头、九个钟头、十个钟头,你天天做就不得了,你头就会痛,就会有问题。

  

  所以如果你用功的时间多的话,这个方法要改变一下。怎么改变法呢?这个《释禅波罗蜜》这本书上,天台智者大师他是有修行的人,他告诉你一个方法:注意这个脐轮,这个肚脐子,注意这个脐;也可以观丹田,脐轮的下边。这个腹部这里,你一呼一吸,肚子这里就是一起一落。这个腹部的一起一落,你注意它;注意它,明白一点说,就是知。你静坐的时候,知道腹部的起、知道腹部的落;这个「知」就是注意的意思。你这样知的时候,如果心能够没有一切妄想,就好了,但是多数有的时候还是不行。不行,你可以数数,就数这个腹部的起落,也可以数起也数落,或者数起不数落,或者数落不数起。这样子去数息的话,你头就不痛了,头就会舒服了。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修止。现在已经过点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1998年于高雄广德基金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