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时间,常常有人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个时间,「佛宝如是住,法宝、僧宝亦如是住」,也如是住。
「乃至所在住处,善男子、善女人有书持般若波罗蜜经卷,是处则为照明,已离众冥」,就是这样子,这是佛认可他的话。
尔时,诸天子化作天华散佛上,作是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世尊!我等亦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等视是人如佛,若次佛。
「尔时,诸天子化作天华散佛上,作是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这底下是「诸天重供养称叹守护行般若人」。
「尔时,诸天子化作天华散佛上,作是言」,心里这样说:世尊!若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我们从文字上来学习般若波罗蜜的法门,我们又能够读诵、或者为人讲说,乃至到「正忆念」,就是修止观。「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不但是人间的外道,就是魔,一切的魔王、或者天上的魔王,都不能得到机会破坏佛教的,都是不能。
「世尊!我等亦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若是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你能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你能这样做,这些诸天拥护你,就是保护你的安全。「我等亦当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诸天来拥护你!这件事可是不简单。若是我们出家人有多少居士拥护,我们也感到很安慰吧!现在不是人间的人,是天上的人,诸天天子来拥护你!这当然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也是一样。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这样遗嘱诸天,就是我灭度以后,阎浮提的佛教徒,不管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受持三归五戒,各式各样的戒法,能用功修行,你们诸天要来拥护的,是这样子,他们受了佛的遗嘱。所以这上面说呢,你们若是能够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诸天就来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
「何以故?」什么理由呢?「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若次佛」,这还了得啊!诸天说,若是善男子、善女人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乃至到你能够修四念处;「正忆念」就是修四念处,依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修四念处。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这诸天说:我们看这个人,他就是佛呀!这样看法。「若次佛」,他仅次于佛,超过了其他的人,是这样子。
这句话呢,「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这个《大智度论》上的解释,就是学习佛法,他的程度到了法身菩萨境界的时候,那时候诸天是看这个人就是佛,当然他功德没有那么圆满,但是他就是看他就是佛,这样恭敬了。这个「若次佛」呢,就是能够领悟般若波罗蜜法门的道理的人,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的人,还没有得无生法忍的人,就是「若次佛」,这个人也是很高了,当然是还不如佛,是这样意思。
他这个话的意思是说,我们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个法门的时候,这些诸天子,他看我们就是这么高,看我们这么高的境界,这么尊重我们,是这样意思。
是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者,当知是人先世于佛所作功德多,亲近供养诸佛,为善知识所护。世尊!诸佛一切智应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般若波罗蜜亦当从一切智中求。所以者何?般若波罗蜜不异一切智,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切智,不二不别,是故我等视是人如佛,若次佛。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憍尸迦!诸佛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即是一切智。何以故?憍尸迦!诸佛一切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不异一切智,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切智,不二不别。
「是时,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者,当知是人先世于佛所作功德多,亲近供养诸佛,为善知识所护」,这释提桓因又说出一个道理来。现在南阎浮提的佛教徒能够欢喜读诵、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个人,「当知是人先世于佛所作功德多」,这个人是有善根的,他前多少生他遇见过佛,在佛那里做了很多的功德,这个人他请佛吃过饭的,作功德多。「亲近供养诸佛」,他常常去亲近佛、去听佛说法、常能够供养佛、香华供养,或者请佛吃饭这个事情,供养诸佛。「为善知识所护」,这个人以前见过佛,栽培过善根,所以他会有善知识护念他。有善知识护念他是什么呢?当然诸天也可以说是善知识,你能够受持、读诵、正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这个佛菩萨都护念你,诸天也来给你做大护法,那么这都可以说是「为善知识所护」,是这样子。
「所护」这件事呢,可以分几种情形。就是我们说我们拜佛,譬如说佛有金刚神来拥护佛、守护佛,但是佛那种大威德境界,还需要谁保护呢?不需要谁保护,佛自然是安全的。那么需要保护的是什么?就是苦恼人,我们苦恼人,我们发心要学习佛法的时候,在我们的染污的色受想行识里面,栽培了清净的成佛的善根了,佛菩萨就是保护你,保护你的善根继续增长,是这么回事儿。而我们这样程度的人,是容易破坏,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境界,我们容易就是不对了,就有贪瞋痴的烦恼了,我们这样的人需要有人保护,我们才能够善根容易栽培,才容易增长,需要保护,是那么回事。所以「为善知识所护」也有是这样意思,我们的确也有这种需要。
「何以故?诸佛一切智应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般若波罗蜜亦当从一切智中求」,这上面说,说是这个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人,看他就是佛,看他就是仅次于佛,怎么看得那么高呢?有那么重要吗?底下说这个理由。
「诸佛一切智应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诸佛的一切智,也就是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已经到了极圆满的境界了,没有再高过他的了;那样的妙法、那样的佛的大智慧,从那里求呢?「应当从般若波罗蜜中求」,就是从这个语言文字的、白纸黑字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中,从这经里面求,从这里求的;或者说是摩诃般若,说般若的时候,初得无生法忍的根本的智慧,那叫做般若波罗蜜,那么说也可以。这个佛的那么高的智慧,「从般若波罗蜜中求」,我刚才说是两种解释,还是说从语言文字的、白纸黑字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的经书里面求,还是这么解释好,「波罗蜜中求」。
「般若波罗蜜亦当从一切智中求」,摩诃般若波罗蜜的经卷,从那里求呢?要从佛智慧中求,从别的地方不可以,要从佛智慧那里求。
「所以者何?」因为什么要这样子呢?「般若波罗蜜不异一切智,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说是我们读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不异佛的智慧。「异」这个字,就是离异的异,离别的离的意思,不能离开佛的智慧,因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定是佛的智慧,才能说这种经典!所以不能离开佛的智慧。「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佛的智慧也不是天然的,他也是由语言文字的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个经典渐渐地学习,然后才得无上菩提的,所以佛的智慧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是不相离的!所以我们若是能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法门,也从此就逐渐地增长,也可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所以看这个人就是佛,看这个人仅次于佛,是这样意思。
「般若波罗蜜、一切智,不二不别」,我们学习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的这个法门和佛的智慧这两件事,「不二」,不是两件事,不是个别的,他们是分不开的。是故我等视是人即是佛,若次佛,这是诸天说出这个理由来,不是随便戴高帽子,不是这么意思,是有一个原因的。
「佛告释提桓因言:如是!如是!」佛说:是的,你说得对,你这个理由说得对,是这样意思。「憍尸迦!诸佛一切智即是般若波罗蜜」,即是从般若波罗蜜中来的。「般若波罗蜜即是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所演说的。「何以故?憍尸迦!诸佛一切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这地方说得明白了,佛的智慧就是从语言文字的,这样的般若法门生出来的。因为我们一定从语言文字的佛法,我们才能够开始学习;你说离言说道、没有文字相,没有文字相,我们凡夫没有办法学习,我们还要从文字上学习,从有文字到无文字、从有为而无为,也还是「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还是这样的次第学习的。
所以「诸佛一切智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般若波罗蜜」也「不异一切智」,不能和佛的智慧分离的,「一切智不异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一切智」是「不二不别」的,这是佛来认可这件事。从这个理由就可以知道,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的重要就是在这里。很好!我这一品也讲完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2》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