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 (1997年于温哥华观音寺)▪P2

  ..续本文上一页形看呢,譬如说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富楼那尊者,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人,是读书很多的一种人,有学问的人。他们也得圣道,也就是见到真理了。但是这个周利盘陀迦这个人没有读过书,非常的笨,但是他也见真理了,也是阿罗汉。舍利弗尊者有个弟子,他才七岁,七岁是个小孩子嘛!但是他也得阿罗汉果了。那么佛临灭度的时候,有个一百二十岁的一个外道,他来见佛,听佛说八正道的时候,也得阿罗汉果。从这些事情看呢,年轻的孩子,小孩子也可以见到真理,年纪老大的也能见到真理;聪明的人、读书多的人能见真理,没读过书的笨人也能见真理,也能得到这种无分别的智慧。

  

  但是,另外第二种智慧呢,就是有分别的智慧;有分别的智慧也叫做「如量智」,或者叫做「后得智」,那就可不同,可不同。譬如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这些读书的人,他这个智慧就广大无边。周利盘陀迦,他就不行,他这个分别的智慧就不够,这个智慧不够了。所以在这个地方是有差别,见真理的智慧是无差别。

  

  这个智慧,我就举一个例子,举一个例子来说一说。这件事是佛灭度后的事情,不是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难陀王,有一个国王叫做难陀,这个是印度的边地一个小国王,在其他的文献上说这个人是回教徒,他是回教徒。这个国王虽然是个小国王,但是这个人读书很多,很有学问、很有智慧、很有辩才,这个人,知道的事情非常多。因此他的高慢心很大,认为很多人:你都不如我,有这种情形。那么他有一天对他的臣下就说:这个广大的地区里面,有没有人可以能回答我的问题?我提出问题,他能回答上来,有没有这种人?那么他的臣下里面有一个人说:我家里面,我是相信佛教的,我家里面供养一位老比丘,是很有修行的人,他修行很高,不妨请他来见见面谈谈!好!就请来了。请来见面就谈话,难陀王就提出个问题,说是:你是出家人,我是在家人。出家是为了什么呢?是为得圣道而出家的。那么出家人能得圣道,在家人能不能得圣道呢?就提出这个问题。这个老比丘说:出家、在家都能得圣道,不只是出家人得圣道,在家人也能得圣道。答复得很清楚。那么这个难陀王说:那样说,你何必出家呢?就在家好了嘛!那么这个老比丘默然无语,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回答,那么算了,那个老比丘回去了。

  

  这样子,这个难陀王:哦!这么有修行的人,还是不能回答我的问题,可见我的智慧非常高!这高慢心是更高了。更高了以后,他的臣下又对难陀王说:我听说这个山里面,有一个大比丘叫龙军比丘,这个人的智慧非常高,辩才无碍,大王不妨请他来谈一谈!好啊!但是难陀王这个人,的确这个心机很多的!他就叫人弄一瓶酥,乳酪、生酥、熟酥这个「酥」,装一瓶装得满满的,然后派人就送给龙军比丘。难陀王心里面的想法呢,表示我的智慧很圆满的,你敢同我来谈话吗?这个国王,他的用心就是这样子。当然,就把这个酥就是送到龙军比丘那里。龙军比丘收到以后一看,也就明白他的意思。然后呢,在他的弟子那里,拿了五十个针,做衣服缝线那个针,五十个针就插在那个酥里面,插在那里头,然后就又送回给难陀王。难陀王一看呢,也明白了,这表示他有大智慧,你不妨谈一谈再说吧!是这个意思。

  

  然后,他就派人请他来了;这一段事,很多事情,我们简单说喔!那么这时候难陀王见面了,当然预备一些饮食给这个龙军比丘、还带了很多弟子,给他们吃。但是预备这个饭,预备得非常的不好,非常的粗鄙,不是好东西,给他吃。那么龙军比丘呢,也是用这个匙、用筷子,也就吃这么几口,就吃得少少的就放下了,就是:我吃饱了!难陀王立刻地把这个饭撤走了,奉上来非常好的饮食,送来很多。这个时候呢,龙军比丘又拿起了匙又吃;吃了几口,这时候难陀王就说了,刚才你说吃饱了,为什么你又吃了呢?所以这个心机多的人,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但是龙军比丘他说:刚才这个粗食我吃饱了,细食还没吃饱!所以我还要再吃。这一回合就是过去了。

  

  然后难陀王又提出问题了,说是:关于得道这件事,出家、在家都可以得道吗?都可以得成圣道吗?那么龙军比丘说:是的!出家、在家都能得圣道。那么难陀王也还是说:那么何必出家呢?龙军比丘说了:我说个譬喻给你听,譬如说是,在三千里外有事情,那么远。我派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骑着一只马,载着资粮,带着粮,就是食品这些东西,拿着武器,乘着这个好马到三千里外去,他能不能很快就到了呢?难陀王说:是的!这个人能到,能到三千里外,能到的!龙军比丘说:说是一个年老的人,年纪很大,又有病了,给他一个瘦马,不给他带什么食品、都不要,就是这个老病人骑着瘦马,到三千里外去做一件事,他能不能到?这难陀王说:不一定!不一定能到。就是不要说是不带粮,就是带着粮也未必能到,不一定!那么这时候龙军比丘说:出家人修道呢,就像那个少壮那个人骑着快马、带着资粮,到三千里外那样,可以这样譬喻。在家人修行能不能得道,就像老年人骑着瘦马、不带着粮,到三千里外做这件事;也可能到,也可能不到!那么这又是一回合,到此为止。

  

  那么这时候,难陀王又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什么问题呢?说是:这个女人,已经结婚了的女人,也是年轻力壮,味口非常的好,她吃面包也好、吃馒头也好、吃面条也好、吃各式各样的蔬菜也好,吃下去都能消化,是不是?龙军比丘说:是的,能消化!但是女人怀孕了,这个孕也逐渐地在体内能够渐渐长大,为什么不消化呢?提出这个问题。龙军比丘说:这是业力的问题,是不可以消化。这个胃是可以消化,但是这一部分不可以消化,因为他这个业力能保护他的安全,他可以继续长大,是不可以消化的。那么这又是一回合。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劝持品、遣异品 1 (1997年于温哥华观音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