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8▪P2

  ..续本文上一页队,有十几个人排着队,他好像是在后边,那些人,当然是有罪,那个狱卒拿着红色的药丸,三粒丸,叫那个人张开嘴,那么这个药丸就投进去,投到嘴里面,一投进去,这个人就变成猛火了,就燃烧,烧了老半天呢,火也灭了,这个人还是个活人,这个人就过去了;第二个、第三个都是这样。最后挨到他的班了,挨他的班,人家看,阎王爷就是宣布他的罪状,你是杀了很多的生命,罪过无边,好!你把嘴张开!也是这个红色丸,投进去,投进去不起火,不起火,再投,再投也不起火,连着投三次不起火!阎王爷把他叫来,究竟你还有做什功德的事?说是:我念《金刚经》,天天念《金刚经》,念了三千多部,念了三千部,还是两千部,喔!原来你有这个功德,好!释放你,你还是回去了!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这个功德。但是我想各位居士不要误会,不要说《金刚经》能灭罪,我就光造罪,造了很多恶事,不可以这样子的。你又不造罪,你又能念《金刚经》,那么一点过失没有而有功德,不是更好吗?

  

  所以般若波罗蜜能够灭罪,还能够断惑证真,使令你转凡成圣,所以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学习般若波罗蜜是很好。而般若波罗蜜呢,一定要禅波罗蜜的支持,一定是心里面寂静,寂静住,在寂静住里面观一切法空,要这样才可以;你若一点不学习禅,你是虚妄分别心、散乱心去思惟一切法空,不行!力量不够。所以应该学习禅,也应该学习般若波罗蜜。自行般若波罗蜜,教人行般若波罗蜜,赞般若波罗蜜法,亦欢喜赞叹行般若波罗蜜者。」

  

  「自修内空,教人修内空,赞内空法,亦欢喜赞叹修内空者」:这个「内」就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生命体是内,于我们生命体相对的外边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外」。那么学习般若波罗蜜,观一切法空,这太广泛了,你应该先从自己身体开始,观察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是因缘所有的、是自性空的,应该这样观。这样观呢,就是你自修内空,也劝别人修内空,赞内空法,也欢喜赞叹修内空者。

  

  「乃至自修无法有法空,教人修无法有法空,赞无法有法空法,亦欢喜赞叹修无法有法空者」,应该这样子,这样做。

  

  我这么思惟这件事,我们凡夫,你不修学圣道,你不修这个四念处,四念处就是般若波罗蜜,你不修学四念处,当然这个贪瞋痴就是活动,贪瞋痴不会自己自动消失的,它就是要活动。那么你要学习般若波罗蜜,学习这个四念处呢,这个贪瞋痴就会逐渐逐渐地消失了。消失了的时候,你心里面太平,心里面就是没有土匪。心里面没有土匪了,心里面老是寂静的,你就看见了什么令人极欢喜的境界,你心里面还是寂静,心里面不动。如果你不修学四念处的时候,说有一条毒蛇来了,你心里面就是会动,老虎来了,心里也要动;你看见特别可爱的境界来,你心也是动,你就心随境转,表面上,不管你是什么人,事实上就是这样子,你不修学圣道,心里面老是动乱,老是动乱。若修学四念处呢,今天也修,明天也修,慢慢心里面就寂静住,心里面太平。

  

  我昨天曾经说这个嫉妒的事情,其实凡夫都是这样子,嫉妒实在就是瞋心,遇见事情,心里面嫉妒,可能自己也知道不应该嫉妒,但是你做不得主,还是要嫉妒,你心里面也不舒服;若是修般若波罗蜜这个四念处处,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修的时候,心里面不嫉妒,心里面寂静,你看,很舒服嘛!很明显的,修学般若波罗蜜,是能够扫除内心的动乱,扫荡一切的动乱,使令你的内心的世界是太平的、是和平的,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所以应该这样学习。

  

  「自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这个三昧也就是前面那个禅,但是这里特别说呢,应该是那个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这我们第一天曾经解释过,那就是圣道了。前面那个禅,那还是通于凡夫境界。自己入一切三昧中,教人入一切三昧中,「赞一切三昧法,亦欢喜赞叹入一切三昧者」。

  

  「自得陀罗尼,教人得陀罗尼,赞陀罗尼法,亦欢喜赞叹得陀罗尼者」,这「陀罗尼」呢,我头几天讲过,就是记忆力,这个记忆力特别好。这个大福德人,他得到的果报比一般人强,虽然他不一定是信佛的,但是他的记忆力特别好,他记住一件事,永久也不忘,转轮圣王也有陀罗尼,释提桓因也会有陀罗尼;当然这些得了圣道的人也有陀罗尼,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那更不可思议,这是得了陀罗尼。当然我们现在的人有电子计算机,就会计算;但是佛教里面修行人,他不需要仰赖外面的东西,他本身有陀罗尼,一切一切都是不忘的,什么事情随时都会知道。

  

  「自入初禅,教人入初禅,赞初禅法,亦欢喜赞叹入初禅者;二禅、三禅、四禅亦如是」,也是这样子。当然这些事情呢,你都是要其他的事情停下来,当然出家人是最合适,把其他的事情都停下来,专心地学习这个静坐的方法,然后专心地静坐,应该容易有成就,这件事,应该是这样子;但是你若不做,当然是不行。当然这件事,我看,真是很遗憾,很久很久这种事情也不做了。

  

  「自入慈心,教人入慈心,赞入慈心法,亦欢喜赞叹入慈心者;悲喜舍心亦如是」,这是四无量心,我们曾经讲过了。

  

  「自入无边空处,教人入无边空处,赞无边空处法,亦欢喜赞叹入无边空处者」,这是无色界的四空定。第一个就是空无边处定,这个空无边处定呢,天台智者大师说……。我是乡村的孩子,乡村里面有那个筛子,筛子是用铁丝横竖织成,有个小孔、一个小孔、一个小孔的,说我们这个身体周身有毛孔,你在色界四禅里边,你观想自己的身体这个毛孔扩大,一开始像那个筛子似的,渐渐扩大、渐渐扩大,完全是空了,这身体没有了;这是在色界四禅的人,不是我们现在这个人这样做,当然你若愿意这样修,也不妨试一试,他这样修成功了,得空无边处定。而后再修识无边处定,这个识就是你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过去有无量无边的识、未来也有无量无边的识、现在也有无量无边的识,如果观这个身体这空无边处定修成功了,再修识无边处定,修这个识无边处定,在八解脱、十遍处里边也提到这件事,这里边能得到更高深的神通境界的,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所以这个无色界的四空定,是圣人还要修习的。「无所有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也分这么四种。

  

  「自修四念处,教人修四念处,赞四念处法,亦欢喜赞叹修四念处者」,前面这是色界四禅,四无量心,无色界的四空定,加起来,三四十二,这是十二门禅。下面四念处呢,这是出世间的圣道。「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亦如是」,也是分这么四种。

  

  「自修空、无相、无作三昧,教人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赞空、无相、无作三昧法,亦欢喜赞叹修空、无相、无作三昧者」,这是三三昧。

  

  「自入八背舍中,教人入八背舍,赞八背舍法,亦欢喜赞叹入八背舍者」:这个「八背舍」,这个「背舍」另有一个翻译,就是解脱,把这些不清净的事情都把他解除,就是解脱了。这「八背舍」呢,当然通于未到地定,可是正式来说呢,是得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非想处定,得了灭尽定,这样的人修八背舍,是圣人修的法门。圣人修的法门,就是更深刻的修不净观,就观察这个身体都是肿烂了,最后通通都剩了白骨了,头骨、颈骨、肩骨,乃至到脚趾骨,还剩白骨,然后观察这个眉间放光,放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的八色光明,这个光明初开始这样修的时候,还不是那么满意,还要继续地练,使令这个光明清净,譬如说黄色的光明就是特别的黄,青色的光明,特别的青;初开始修,你观黄,它偏是黑的,你观察它是青的,它偏是白的,自己弄得就不安定,成功了的时候,要是黄就是黄;要是青就是青。

  

  我们说是这个,譬如说读《普门品》的时候,房子失火了,你念观世音菩萨的时候,忽然间来一阵风,就把火灭了,这个风是怎么回事?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八背舍,观世音菩萨他这一动念,这风就来了,把火灭了,是这么回事。所以这些功德、这些神通,都是由修行来的,你不修,没有这回事情。初开始的时候,还有这个骨人,骨头人,那么由眉间就放出光明,但是后来把骨人灭了,只是光明,放出光明,无量无边的,那么这就是八背舍,我说个大意,不要详细说了。

  

  「自入九次第定中」:「九次第定」,就是四禅八定加个灭受想定,就是由初禅入二禅、二禅入三禅,次第的,不超越,最后入了灭受想定;等到超越的时候,由初禅入三禅、超越了二禅,有的时候由初禅入了灭受想定,这是超,超越了。这些圣人他也是很忙的,要修这么多的功德;你若求他,他会现神通,那个神通都是由修行来的。

  

  「自入九次第定中,教人入九次第定,赞九次第定法,亦欢喜赞叹入九次第定者」,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文付与来日。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三叹品、现灭诤品 18》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