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彼果智分第十一▪P4

  ..续本文上一页竟达到什么果位,还不一定。

  ③一乘:即大乘或佛乘,这是成佛的唯一教法。「乘」意谓车乘,譬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使人到达涅槃彼岸,

  ④二意乐:据印顺著《摄大乘论讲记》,一、就人说,摄他为自,自他平等;二、就法说,诸法无差别,法法平等。

  译文

  既然诸佛都是同一法身,但是佛有很多,由於什么因缘可见得呢

  这裏有如下偈颂:

  小乘佛教认为:一个世界中没有二佛。大乘反驳说:同时有无量众生圆满成佛,假若认为一时只有一佛,按照次第展转相绩成佛,是不合乎道理的,所以有多佛同时成立。

  应当知道,如何於佛法身中,佛并不是毕竟入於涅槃,也不是毕竟不入涅槃呢

  这裏有如下偈颂:

  因为脱离一切障碍,所作利乐众生的事业没有竟期,佛毕竟入於涅槃,又毕竟不在涅槃。

  为什么说受用身不是自性身呢

  由於六种原因:一、因为受用身有色身可见:二、因为受用身有无量佛,彼此众会差别可见:三、因为各大菩萨随各人胜解所见不同,受用身的自性不宅:四、因为二众生,别别而见自性变动:五、因为菩萨、声闻,以及诸天等,各种各样的有情众生,众会问杂可见;六、因为阿赖耶识与各种转识转依非一的道理,可以知见。假若说佛的受用身就是自性身,是不合乎道理的。

  原典

  如是诸佛同一法身,而佛有多,何缘可见

  此中有颂:

  一界中无二,同时无量圆,次第转非理,故成有多佛

  云何应知於法身中,佛非毕竟人於涅槃①,亦非华竞不入涅槃②

  此中有颂:

  一切障脱故,所作无竟故,佛翠竟涅槃,毕竟不涅槃。

  何故受用身非即自性身

  由六因故:一、色身可见故:二、无量佛众会差别可见故;三、随胜解见自性不定可见故:四、别别而见自性变动可见故;五、菩萨、声闻及诸天等,种种众会闲杂可见故;六、阿赖耶识与诸转识转依非理可见故。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应道理。

  注释

  ①佛非毕竟入於涅槃:这是小乘佛教的观点。

  ②非毕竟不入涅槃:这是大乘佛教观点,因为佛要留在世间救度众生,所以并不是毕竟入於涅槃。

  译文

  由於什么原因,变化身不就是自性身呢

  由於八种原因,即诸菩萨从久远以来,修得不退定,现在又说佛於覩史多天退没,在人趣中受异熟生,是不合乎道理的。而且,诸菩萨从久远以来,常常能够忆宿住,如方书、算数、印刻、工巧论等一切技能,并於受用欲尘行中,也知道自己的过失,现在又说菩萨不能正知,这是不合乎道理的。而且,诸菩萨从久远以来,已经知道恶说、善说法教,往外道所出家是不合乎道理的。而且,诸菩萨从久远以来,已经能够很好地知道三乘正道,修邪苦行是不合乎道理的。而且,假若说诸菩萨舍百拘胝瞻部洲,只是於一赡部洲处成等正觉,转正*轮,是不合乎道理的。假若认为在赡部洲的佛是自性身,其他地方不是示现等正觉的真佛,只不过是此处的真佛以化身於所余处所施作佛事罢了。如果这样说,就应当是只於覩史多天成等正觉。为什么不以化身施设遍於一切赡部洲中,同时佛出呢

  既然不是施设,无教也无理。虽然是一佛土中有多化佛,而不违背那所说没有二佛出现於世间的教诲。因为经说一四洲称为一世界,如二轮王不能同时出现於世。这裏有如下偈颂:

  佛的微细化身,同时多处入胎,平等平等,这是为了显示一切种觉最尊最胜,所以显如来成等觉而转。

  为了利乐一切有情众生,所以发愿修行证大菩提,说佛毕竟涅槃是不合乎道理的,愿行无果会造成过失。

  原典

  何因变化身非即自性身

  由八因故,谓诸菩萨从久远来,得不退定,於覩史多及人中生,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常忆宿住,书、算数、印、工巧论中,及於受用欲尘行中,不能正知,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知恶说、善说法教,往外道所不应道理。又诸菩萨从久远来,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应道理。又诸菩萨舍百拘胝①诸赡部洲②,但於一处成等正觉,转正*轮,不应道理。若离示现成等正觉,唯以化身於所余处施作佛事,即应但於覩史多天成等正觉,何不施设徧於一切赡合洲中同时佛出

  既不施设,无孜无理。虽有多化,而不违彼无二如来出现世言。由一四洲摄世界故,如二轮王③不同出世。此中有颂:

  佛微细化身,多处胎平等,为显一切种,成等觉而转。

  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发愿修行证大菩提,毕竞涅槃不应道理,愿行无果成过失故。

  注释

  ①拘胝:梵文Koti的音译,意译为亿。

  ②赡部洲:四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之一。

  ③轮王:即转轮圣王,手持轮宝,转动轮宝,降伏四方。

  译文

  佛的受用身和变化身,既然是无常的,佛经为什么说如来身是常的呢

  因为受用、变化二身所依的法身是常住的。而且,因为等流身和变化身,永恒受用法乐而无休废,又因为变化身数数现起,软化有情,相续而不永绝。如世人常受乐,常施食,如来身常,应当知道,也是这样。

  由於六种原因,诸佛世尊所现化身不能毕竞常住:一、所作究竟,使有情众生成熟以後得到解脱;二、为了使有情众生知道身命是无常的,舍离不乐涅槃的世间心,求如来的常住法身;三、佛为了使有情众生舍离轻毁诸佛,勤求悟解甚深的正法教;四、为了使有情众生对於佛深生渴仰,恐怕他们常见而生厌怠之心;五、佛使有情众生於自身发动精进,知道说正法的佛陀,是难得可见的;六、为了使诸有情隶生极快成熟善根,使自己精进努力,不舍法轭。这裏有二个偈颂:

  由於所作究竟,舍不乐涅槃,离轻毁诸佛,深生於渴仰。

  内自发正勤,为了极速成熟。所以应当认许佛的化身,不是毕竟常住。

  诸佛的法身,从无始时以来,没有差别,没有数量,有情众生不应当为了证得佛果而更作功用吗

  这裏有如下偈颂:

  佛证得无别无量的法身,作为有情勤求佛果的精进因,假若有情众生舍除精勤的功用,所证得的永远不成众生成佛的原因,所以,断除这样的证得之因,是不合乎道理的。

  对於《阿毗达磨大乘经》的(摄大乘品),我无著就简略解释这么多。

  原典

  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

  此二所依法身常故。义等流身①及变化身,以恒受用无休废故,数数现化不永绝故。如常受乐,如常施食,如来身常应知亦尔。

  由六因故②,诸佛世尊所现化身非毕竟住:一、所作究竟,成熟有情已解脱故;二、为令舍离不乐涅槃,为求如来常住身故;三、为令舍离轻毁诸佛,令悟甚深正法教故;四、为令於佛深生渴仰,恐教见者生厌怠故;五、令於自身发勤精进,知正说者难可得故;六、为诸有情极速成熟,令自精进不舍轭故。此中有二颂:

  由所作究竟,舍不乐涅槃,离轻毁诸佛,深生於渴仰。

  内自发正勤,为极速成熟,故许佛化身,而非毕竟住。

  诸佛法身,无始时来无别无量,不应为得更作功用

  此中有颂:

  佛得无别无量因,有情若舍勤功用,证得恒时不成因,断如是因不应理。

  《阿毗达磨大乘经》中〈摄大乘品〉我阿僧伽③略释究竟。

  注释

  ①等流身:即受用身,因为受用身是从自性身流出,所以称为等流身。

  ②由六因故,魏本缺此一段及下颂。

  ③阿僧伽:梵文Asanga的音译,意译无著。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始人之一,生活年代大约是四、五世纪,此印度富娄沙富罗国人。先於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出家,後改学大乘。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顺中论》、《显扬圣教论》等。

  

  

《摄大乘论 彼果智分第十一》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摄大乘论 源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