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摄大乘论 彼入因果分第五▪P2

  ..续本文上一页作意。

  修六度的诸菩萨,对於其余菩萨,凡是能以六种意乐,修习六度相应,积集无量善根的,自己也深心随喜赞叹,这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的随喜作意。

  修六度的诸菩萨,不仅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统摄的六度修行,同时也愿意自身与此六种意乐所摄的六度,从最初发心,一直到安坐於妙菩提座,永不相脱离,这就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的欣乐作意。假若有人听闻这菩萨的六种意乐所摄的三种作意修以後,只要能够生起一念的清净信心,还能产生无量的福聚,各种恶业障也能消灭,更何况是菩萨呢!

  原典

  云何应知修习如是波罗蜜多

  应如此修略有五种:一、现起加行修,二、胜解修,三、作意修,四、方便善巧修,五、成所作事修。此中四修如前已说。成所作事修者,谓诸如来任运佛事无有休息,於其圆满波罗蜜多,复更修习六到彼岸。又作意修者,谓修六种意乐所摄爱重、随喜、欣乐作意:一、广大意乐,二、长时意乐,三、欢喜意乐,四、荷恩意乐,五、大志意乐,六、纯善意乐。

  若诸菩萨,乃至若干无数大劫,现证无上正等菩提,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使顿舍一切身命,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满七宝①,奉施如来,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布施意乐犹无厌足。经尔所时,一一刹那,假使三千大千世界②满中炽火,於四威仪常乏一切资生众具,戒、忍、精进、静虑、般若心恒现行,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所有成、忍、精进、静虑、般若意乐犹无厌足,是名菩萨广大意乐。

  又诸菩萨,即於此中无厌意乐,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无闲息,是名菩萨长时意乐。

  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由此所作深生欢喜,蒙益有情所不能及,是名菩萨欢喜意乐。

  又诸菩萨以其六种波罗蜜多饶益有情,见彼於已有大恩德,不见自身於彼有恩,是名菩萨荷恩意乐。

  又诸菩萨即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深心回施一切有情,令得可爱胜果异热,是名菩萨大志意乐。

  又诸菩萨复以如是六到彼岸昕集善根,共诺有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纯善意乐。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爱重作意。

  又诸菩萨於余菩萨六种意乐,修习相应无量善根,深心随喜,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随喜作意。

  又诸菩萨深心欣乐一切有情六种意乐所摄六种到彼岸修,亦愿自身与此六种列彼岸修恒不相离,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萨修此六种意乐所摄欣乐作意。若有闻此菩萨六种意乐所摄作意修已,但当能起一念信心,尚当发生无量幅聚,诸恶业障亦当消灭,何况菩萨!

  注释

  ①七宝:佛教经典中有不少记载,据《法华经·授记品》,七宝如下:金、银、瑠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无量寿经》则载为:金、银、琉璃、珊瑚、琥珀、车渠、玛瑙。《大智度论》则载为:金、银、昆琉璃、颇梨、车渠、玛瑙、真珠。

   ②三千大千世界:略称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为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译文

  这六种波罗蜜多的差别如何可见呢

  应当知道,一一各有三品。施三品如下:一、法施,二、财施,三、无畏施。戒三品如下: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忍三品如下:一 、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精进三品如下: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静虑三品如下: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慧三品如下:一、无分别加行慧,二、无分别慧,三、无分别俊得意。

  原典

  此诸波罗蜜多差别云何可见

  应知一一各有二品。施三品者:一、法施,二、财施,三、无畏施。戒三品者:一、律仪戒①,二、摄善法戒②,三、饶益有情戒③。忍三品者: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④。精进三品者:一、被甲精进⑤,二、加行精进⑥,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⑦。静虑三品者:—、安住静虑⑧,二、引发静虑⑨,三、成所作事静虑⑩。慧三品者:一、无分别加行慧,二、无分别慧,三、无分别後得慧。

  注释

  ①律仪戒:又称为摄律仪戒,乃舍断一切诸恶,含摄诸律仪之止恶门,为七众所受之戒。随其在家、出家之不同而分别受持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一切戒律。

  ②摄善法戒:又作受善法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接善戒。即以修一切善法为戒。

  ③饶益有情戒:又称焉摄众生戒,以饶益一切有情众生为戒。

  ④谛察法忍:菩萨以其智慧审谛观察诸法实相,了达一切事物都是空无自性,对於这甚深教法,能够深信认可。

  ⑤被甲精进:修习六度的菩萨们,就像将赴前线作战的战士一样披起铠甲,积集福德智慧资粮,以助成精进。

  ⑥加行精进:披起铠甲,一切准备好以後,菩萨向菩提大道迈进,就像行军一样,所以称为加行。

  ⑦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如战士到前线,虽大敞当前而不生恐怖,菩萨修行也是这样,不因菩提路速、烦恼障重而怯弱,这就是无法弱。犹如两军交火,不管敌人力量如何强大,也决不後退,菩萨修行也是这样,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决不後迟,这就是无迟转。如军队作战,胜而不骄,菩萨修行也是这样,不因暂时的胜利而喜足,不断地精进努力,直至完全胜利。

  ⑧安住静虑:心专注一境,使身心得到轻安。

  ⑨引发静虑:在定中引发神通等珠胜功德。

  ⑩成所作事静虑:以神通作种种有利於众生的事业。

  译文

  这样的相摄云何可见呢

  由此六度能够统摄一切善法,是其体相,因其随顺般若,佛德是六度的等流。

  六度如此所治所统摄的各种杂染法,云何可见呢

  因为是悭贪的体相、因和果。

  这样的六度所得到的殊胜利益,云何可见呢

  诸菩萨在流转生死中得到大富大贵的胜利,得到广大圆满的受生,能够得到广大的朋友和部属的胜利,能够得到广大事业加行成就的胜利,不受各种恼害,使烦恼污垢轻微淡薄,能够得到善知一切工艺学问的胜利。能够得到世间胜生、出世无罪,乃至安坐於妙菩提座,能够永远现作对一切有情众生有一切利益的事情,这就称为胜利。

  原典

  如是相摄云何可见

  由此能摄一切善法,是其相故,是随顺故,是等流故。

  如是所治摄诸杂染,云何可见

  是此相故,是此因故,是此果故。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所得胜利,云何可见

  谓诸菩萨流转生死富贵摄故,大生摄故,大朋大唇之所摄故,广大事业加行成就之所摄故,无诸恼害性薄尘垢之所摄故,善知一切工论明①处之所摄故。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利,是名胜利。

  注释

  ①工论明:又称为工巧明,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之一,即工艺学,

  译文

  这样的六度互相抉择,云何可见呢

  世尊在这一切六度中,在有的地方说施,在有的地方说戒,有的地方说忍,有的地方说勤,有的地方说定,有的地方说慧。这样的所说,有什么意趣呢

  事实上在一切波罗蜜多中,修习任何一种加行的时候,都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有这样的意趣。这里有一首嗢柁南颂:

  应当知道,数、相和次第、训词、修、差别、摄、所治、功德,互相抉择。

  原典

  如是六种波罗蜜多互相决择,云何可见

  世尊於此一切六种波罗蜜多,或有处所以施声说,或有处所以戒声说,或行处所以忍声说,或有处所以勤声说,或有处所以定声说,或有处所以慧声说。如是所说有何意趣

  谓於一切波罗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罗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此中有一嗢柁南①颂:

  数相及次第,训词修差别,摄所治功德,互決择应知。

  注释

  ①嗢柁南:梵文Udana的音译,意译无问自说。九分教之一,十二部经之一,佛不待弟子提问,迳自吐露,称嗢柁南。

  

  

《摄大乘论 彼入因果分第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