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意。
修六度的諸菩薩,對於其余菩薩,凡是能以六種意樂,修習六度相應,積集無量善根的,自己也深心隨喜贊歎,這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的隨喜作意。
修六度的諸菩薩,不僅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統攝的六度修行,同時也願意自身與此六種意樂所攝的六度,從最初發心,一直到安坐於妙菩提座,永不相脫離,這就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的欣樂作意。假若有人聽聞這菩薩的六種意樂所攝的叁種作意修以後,只要能夠生起一念的清淨信心,還能産生無量的福聚,各種惡業障也能消滅,更何況是菩薩呢!
原典
雲何應知修習如是波羅蜜多
應如此修略有五種:一、現起加行修,二、勝解修,叁、作意修,四、方便善巧修,五、成所作事修。此中四修如前已說。成所作事修者,謂諸如來任運佛事無有休息,於其圓滿波羅蜜多,複更修習六到彼岸。又作意修者,謂修六種意樂所攝愛重、隨喜、欣樂作意:一、廣大意樂,二、長時意樂,叁、歡喜意樂,四、荷恩意樂,五、大志意樂,六、純善意樂。
若諸菩薩,乃至若幹無數大劫,現證無上正等菩提,經爾所時,一一刹那,假使頓舍一切身命,以殑伽河沙等世界盛滿七寶①,奉施如來,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薩布施意樂猶無厭足。經爾所時,一一刹那,假使叁千大千世界②滿中熾火,於四威儀常乏一切資生衆具,戒、忍、精進、靜慮、般若心恒現行,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薩所有成、忍、精進、靜慮、般若意樂猶無厭足,是名菩薩廣大意樂。
又諸菩薩,即於此中無厭意樂,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無閑息,是名菩薩長時意樂。
又諸菩薩以其六種波羅蜜多饒益有情,由此所作深生歡喜,蒙益有情所不能及,是名菩薩歡喜意樂。
又諸菩薩以其六種波羅蜜多饒益有情,見彼於已有大恩德,不見自身於彼有恩,是名菩薩荷恩意樂。
又諸菩薩即以如是六到彼岸所集善根,深心回施一切有情,令得可愛勝果異熱,是名菩薩大志意樂。
又諸菩薩複以如是六到彼岸昕集善根,共諾有情回求無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薩純善意樂。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愛重作意。
又諸菩薩於余菩薩六種意樂,修習相應無量善根,深心隨喜,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隨喜作意。
又諸菩薩深心欣樂一切有情六種意樂所攝六種到彼岸修,亦願自身與此六種列彼岸修恒不相離,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如是菩薩修此六種意樂所攝欣樂作意。若有聞此菩薩六種意樂所攝作意修已,但當能起一念信心,尚當發生無量幅聚,諸惡業障亦當消滅,何況菩薩!
注釋
①七寶:佛教經典中有不少記載,據《法華經·授記品》,七寶如下:金、銀、瑠璃、砗磲、瑪瑙、真珠、玫瑰。《無量壽經》則載爲:金、銀、琉璃、珊瑚、琥珀、車渠、瑪瑙。《大智度論》則載爲:金、銀、昆琉璃、頗梨、車渠、瑪瑙、真珠。
②叁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以須彌山爲中心,以鐵圍山爲外郭,同一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爲一小世界,一千小世界爲一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爲一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爲一大千世界。因爲大千世界由小、中、大叁種千世界所集成,所以稱爲叁千大千世界,
譯文
這六種波羅蜜多的差別如何可見呢
應當知道,一一各有叁品。施叁品如下:一、法施,二、財施,叁、無畏施。戒叁品如下:一、律儀戒,二、攝善法戒,叁、饒益有情戒。忍叁品如下:一 、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叁、谛察法忍。精進叁品如下:一、被甲精進,二、加行精進,叁、無怯弱、無退轉、無喜足精進。靜慮叁品如下:一、安住靜慮,二、引發靜慮,叁、成所作事靜慮。慧叁品如下:一、無分別加行慧,二、無分別慧,叁、無分別俊得意。
原典
此諸波羅蜜多差別雲何可見
應知一一各有二品。施叁品者:一、法施,二、財施,叁、無畏施。戒叁品者:一、律儀戒①,二、攝善法戒②,叁、饒益有情戒③。忍叁品者: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叁、谛察法忍④。精進叁品者:一、被甲精進⑤,二、加行精進⑥,叁、無怯弱、無退轉、無喜足精進⑦。靜慮叁品者:—、安住靜慮⑧,二、引發靜慮⑨,叁、成所作事靜慮⑩。慧叁品者:一、無分別加行慧,二、無分別慧,叁、無分別後得慧。
注釋
①律儀戒:又稱爲攝律儀戒,乃舍斷一切諸惡,含攝諸律儀之止惡門,爲七衆所受之戒。隨其在家、出家之不同而分別受持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等一切戒律。
②攝善法戒:又作受善法戒、攝持一切菩提道戒、接善戒。即以修一切善法爲戒。
③饒益有情戒:又稱焉攝衆生戒,以饒益一切有情衆生爲戒。
④谛察法忍:菩薩以其智慧審谛觀察諸法實相,了達一切事物都是空無自性,對於這甚深教法,能夠深信認可。
⑤被甲精進:修習六度的菩薩們,就像將赴前線作戰的戰士一樣披起铠甲,積集福德智慧資糧,以助成精進。
⑥加行精進:披起铠甲,一切准備好以後,菩薩向菩提大道邁進,就像行軍一樣,所以稱爲加行。
⑦無怯弱、無退轉、無喜足精進:如戰士到前線,雖大敞當前而不生恐怖,菩薩修行也是這樣,不因菩提路速、煩惱障重而怯弱,這就是無法弱。猶如兩軍交火,不管敵人力量如何強大,也決不後退,菩薩修行也是這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決不後遲,這就是無遲轉。如軍隊作戰,勝而不驕,菩薩修行也是這樣,不因暫時的勝利而喜足,不斷地精進努力,直至完全勝利。
⑧安住靜慮:心專注一境,使身心得到輕安。
⑨引發靜慮:在定中引發神通等珠勝功德。
⑩成所作事靜慮:以神通作種種有利於衆生的事業。
譯文
這樣的相攝雲何可見呢
由此六度能夠統攝一切善法,是其體相,因其隨順般若,佛德是六度的等流。
六度如此所治所統攝的各種雜染法,雲何可見呢
因爲是悭貪的體相、因和果。
這樣的六度所得到的殊勝利益,雲何可見呢
諸菩薩在流轉生死中得到大富大貴的勝利,得到廣大圓滿的受生,能夠得到廣大的朋友和部屬的勝利,能夠得到廣大事業加行成就的勝利,不受各種惱害,使煩惱汙垢輕微淡薄,能夠得到善知一切工藝學問的勝利。能夠得到世間勝生、出世無罪,乃至安坐於妙菩提座,能夠永遠現作對一切有情衆生有一切利益的事情,這就稱爲勝利。
原典
如是相攝雲何可見
由此能攝一切善法,是其相故,是隨順故,是等流故。
如是所治攝諸雜染,雲何可見
是此相故,是此因故,是此果故。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所得勝利,雲何可見
謂諸菩薩流轉生死富貴攝故,大生攝故,大朋大唇之所攝故,廣大事業加行成就之所攝故,無諸惱害性薄塵垢之所攝故,善知一切工論明①處之所攝故。勝生、無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現作一切有情一切義利,是名勝利。
注釋
①工論明:又稱爲工巧明,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之一,即工藝學,
譯文
這樣的六度互相抉擇,雲何可見呢
世尊在這一切六度中,在有的地方說施,在有的地方說戒,有的地方說忍,有的地方說勤,有的地方說定,有的地方說慧。這樣的所說,有什麼意趣呢
事實上在一切波羅蜜多中,修習任何一種加行的時候,都有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助成,有這樣的意趣。這裏有一首嗢柁南頌:
應當知道,數、相和次第、訓詞、修、差別、攝、所治、功德,互相抉擇。
原典
如是六種波羅蜜多互相決擇,雲何可見
世尊於此一切六種波羅蜜多,或有處所以施聲說,或有處所以戒聲說,或行處所以忍聲說,或有處所以勤聲說,或有處所以定聲說,或有處所以慧聲說。如是所說有何意趣
謂於一切波羅蜜多修加行中,皆有一切波羅蜜多互相助成,如是意趣。此中有一嗢柁南①頌:
數相及次第,訓詞修差別,攝所治功德,互決擇應知。
注釋
①嗢柁南:梵文Udana的音譯,意譯無問自說。九分教之一,十二部經之一,佛不待弟子提問,迳自吐露,稱嗢柁南。
《攝大乘論 彼入因果分第五》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