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识,很欢喜做为一个菩萨,为一切众生去修学一切一切的法门,包括世间的法门、出世间的法门,以便用它去摄化众生,这样子一边广度众生、广结善缘,一边又能成就佛道;有了智慧,你去听经闻法,才不会听得一团迷惑,这个师父这么讲,那个师父那么讲,好像冲突矛盾,事实上,佛法本身并没有矛盾,是我们听的人理解力不够,或讲经的人善巧方便不够,或者专门偏于持某一个法门的时候,往往让我们产生冲突。
在此我要对今天的讲座作一个结论:在我们信佛学佛的过程中,智慧是很重要的学分。有了智慧,你的布施才能成就,你的持戒才能圆满,你的忍辱功夫才能修到家,你才能精进,你才能禅定成就;如果你没有智慧,讲不好听点就变成盲修瞎练。有了智慧,才有包容心,有了智慧才能了解众生根性是这么千差万别,就像我们的饮食,有些爱吃酸的,有人爱咸的、辣的,有些人喜欢吃饭,有些人喜欢吃馒头,有些人爱吃面条,各人喜好都不同,你不能因为你喜欢吃稀饭就叫大家都吃稀饭,那不是很痛苦吗?你喜欢吃苦瓜,别人可能要吃菜瓜,有人则要吃西瓜,你不能勉强别人一定要跟着你吃苦瓜,是不是?有智慧的人,应当有包容性。世间的宗教,我们都要肯定它的价值意义,即使对那些土地公啦、什么神庙中的城隍啦,我们学佛的人都要有这种雅量,也要向他合一个掌,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阿弥陀佛!你要这样跟他合掌打招呼,你不要觉得自己信佛学佛就了不起,以为自己就是未来的佛,斜眼看这些土地公公算老几,你这样是不对的,不行喔!对那些神道教,那些教堂的神父、牧师,他们的人格也是很高尚的,他们也是宗教家,劝人为善的,我们见到他,也是Hello!How are you?跟他打个招呼,握握手,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世间的众生,个个因为生活背景不同,历史、教育不同,地理环境不同,还有思想方式不同,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宗教,在各个方位,用各个方法去引导众生向善向光明,他们都值得我们赞叹。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在这么多的宗教当中,佛法的特色在哪里?在我们的信仰当中,什么是我们最值得最在意的东西?当然是智慧,无上菩提、无上智慧,一切智智相应作意,是我们永远要把握的核心点。没有智慧则是非不辨、善恶不分;若没有包容心也很麻烦,信佛到了最后会变成谤佛喔!有些人强调参公案就好了,那岂不是将所有书烧掉就好?有人以为我们人生学这么多佛理只是增加妄想分别心,干脆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了、老实念佛念一句佛号就好了,这背后的意思岂不是所有藏经都是叫我们去分别而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信佛学佛的人,当别人念佛时我们随喜赞叹,别人能从参禅得到好处,你也要随喜赞叹,因为各人根性不同,所适应的方法也不同;就像我们吃饭,你吃苦瓜觉得很快乐,你就吃苦瓜,你喜欢吃花菜就吃花菜,你喜欢吃稀饭就吃稀饭,你喜欢吃馒头就吃馒头,不要互相勉强。信佛学佛的人应当有宽容的、包容的心,一定要有智慧。我们这次讲座,了凡基金会郭秀兰出了很多力,佛陀文教基金会,成就我们大家有这因缘,在这边共修,我个人德学不足,浪费各位很多时间在这边枯坐,将来有因缘的话,很愿意再来这边跟各位共同探讨。我们再三感谢的是佛陀文教基金会,提供这么好的场所,让我们来这边共修。
肆、慧学十方便法
最后我以“十法行”来作为大家修智慧方便的参考。
我们要修智慧,第一个可用书写,也就是抄写经典。第二个可用供养,去印证佛法来供养别人,教别人受持。第三个是施他,布施给别人。第四个是谛听,听人家讲。第五是披读,恭恭敬敬拿起来,一个字一个字,一句一句念下去,也不要求什么音调,不必像出家人念经的时候,用特别的音调,你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缽,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就是这样念下来,这叫披读。第六个是受持,就是要经常念这部经。第七是讽诵,就是把经文背起来,有人背过法华经,法华经很长,背法华经很不容易喔。第八是开演,就是去讲给别人听。上面所讲的八项是闻慧的修行方法,包括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讽诵,这是修闻慧的方便。
第九是思惟,属于思慧。第十个是修习,不是睡觉那个休息,是学习的习,修行的修,修习属于修慧。当你想得到智慧的时候,你可以用这十个方法来修。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讽诵、开演、思惟、修习;这十法行是增长你的闻慧、思慧、修慧的好方法。
在我们佛陀文教基金会,书写、供养、施他,可以说是做得最多的地方,台湾目前来讲,一年所印赠的善书,据我了解,最多最多的就是佛陀文教基金会,功德无量。让我们谢谢各位出力的菩萨们,谢谢文教基金会的林总干事,负责梵呗的老师,还有摄影的工作人员,所有辛苦成就本次讲座的工作人员,非常谢谢你们!
(一九九七年讲于佛陀文教基金会)
《菩萨学处·第八讲 慧学的修学次第》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