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得。”以为众生本来就是佛,只是被尘垢覆盖了,把尘垢抹掉就恢复佛的本性了,你这就大错特错了喔!真正的意义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要你给他一个“因缘”,只要你加入“闻思修的因缘”,我们都可以成佛。
二、当开展佛性
古代没有像我们现代电脑印刷这么方便,一印就几千万份,古代人是用刀子把字刻在甲骨上,叫做甲骨文,每一个字都很宝贵,也都尽量省略,没有办法用很多方法加解释,所以造成今天的误解。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成佛;但是你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按一定步骤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就有可能成佛。空地可以建房子,可是空地原先并没有房子,不是挖一挖房子就跑出来了,若地上已经有房子在那边,就不可能再建房子;有了这块空地,必须按建筑法去申请执照,请工程师设计,请工人把它建起来,并不是在空地上挖一挖,就自然有房子呈现出来。
同理,我们生来就具有那种智慧——生得慧,你看,我们人有羞耻之心,追寻光明、追寻永恒、追寻无限的自由,有无限的生存欲望,有离恶向善之心,人生来就具有这些本能,只是这种本能没被开发出来,因为社会的习俗或交了不好的朋友,慢慢变成作恶去了,如果我们能透过善友的指引,就会慢慢走入善道,成圣成贤。所以生得慧在天台宗就叫理即佛,闻慧叫名字即佛,思慧叫观行即佛,修慧叫相似即佛,无漏慧叫究竟即佛。这是我把天台宗“六即佛”作这样的配对,并不是很重要的意义。只是供你们作参考,帮你们澄清观念而已。
三、闻慧成就者
(一)正见具足
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来检讨自己;我们是不是修到闻慧成就了?闻慧成就的人必须正见具足:确信有善恶因果业报轮回,确信有佛、法、僧三宝,恭敬三宝的威德,确信佛陀所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是确实如此;假如你对这些因果业报轮回、四圣谛、三宝都完全相信了,还是不能断烦恼喔,这个只是世间的正见,另外还要具足出世间的正见,要对缘起无常无我有正确的认识。如果你是闻慧成就的人,对因果业报轮回绝对相信,百分之百的相信,即使有人用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叫你不可以信因果业报轮回三宝,否则就要把你杀死,你还是不改初心的宁死也不退信心,这就是已经修到闻慧成就的人;闻慧成就的人才有这种信心,甚至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在末法的地方、在边地的地方,还是照样信心不退,不论人家怎么作恶,你不会去作恶,你照样行善、恭敬三宝,不论人家怎么样的毁谤佛法,你还是会相信佛法,没有丝毫怀疑,这个叫正见具足。
(二)信智一如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老是说他在修什么法,反正修空观以后就什么都空掉,因果业报没关系,大鱼大肉没关系,饮酒作乐没关系,到声色场所也没关系,这样对不对?这叫断灭空,大错特错。要在因果业报轮回的基础上,才能去谈无常无我缘起的甚深的道理,龙树菩萨就讲“信戒无基,妄想取一空,是名邪空。”若对因果业报轮回的这些道理没有办法去深信,却要证到无常、无我、缘起、空、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叫邪空。所以社会上有些自称为修某一法门的人,藉着佛法的空理否定一切因果业报,拼命吃喝嫖赌,他说一切是空,所以没有罪,这就完蛋了,这很危险的,这是跟五欲相应了,这是不行的。
闻慧成就的人,一定是正见具足、信智一如的。世俗人通常使用信仰这个名称,使得信仰跟智慧好像相冲突,造成许多自以为有智慧的人不肯去信仰宗教,以为只有那些阿公阿婆才会去信仰宗教;其实佛法的信仰并不是这样肤浅的,最先我们必须相信某个真理,用信心来启发智慧,然后再用智慧来增长信心,信智一如;对于某些道理,你要透过智慧的思惟与观察以后,再去深信,而且这深信的目的,必须要让你离恶向善,不会造成你生命的困惑。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宗教,当你深信以后,会产生恐怖心,他说:如果你不信,或违反教义,你会受五雷轰顶、绝子绝孙等恶报,哇!那好可怕!为信仰宗教而造成身心的恐怖,这算什么宗教?各位!如果你们本来想来皈依,然后你又不皈依的时候,佛陀会不会到你家去找你算帐?你安心,你信不信佛是你的事情,佛陀不会因为你不信他就加罪于你。真正有智慧的信仰是你愈信仰以后,你的身心愈自在,那叫信智一如,也就是闻慧成就。对因果业报轮回、四圣谛、三宝这些道理,你深信不疑,而且在这深信不疑当中,离恶向善,身心慢慢慢慢自在,这个就是闻慧成就。
四、思慧成就者
(一)净戒具足
思慧成就的时候,就是净戒具足。什么叫净戒具足?你想想看,一个人若深信三宝、深信因果、深信业报的时候,会去做坏事吗?你如果还会去做坏事,思慧就还未成就,连闻慧可能也还未成就。你如果还会有恶念、恶语、恶行为,那你就要检讨自己闻慧思慧的修学有问题,这样了解吗?什么“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这是邪知邪见,佛法不是这样子的;正知正见一定要建立在因果业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谈明心见性的道理,绝对不可能用超人一等的理由来把自己的恶行加以合理化,硬说自己的恶念恶语恶行是不分别,没有这回事。所以你要看这个人思慧有没成就,就看他有没有持净戒,看他是不是持戒持得严格,而且是不是悲智交融。
思慧成就的人,他的悲心一定是广大的,而且悲心跟智慧一定结合在一起。我们凡夫的悲心和智慧还没成就的时候,都有理智、感情或同情心,但是我们凡夫的理智和同情心有时候会打架,水火难容,有时感情来了就毫无理智,感情冲动的时候难免毫无理智。有时理智现前的时候,又变成冷冰冰的毫无感情,我们众生的理智跟感情就如此的经常在打架,理意交战。但是在思慧成就的时候就不同了,感情净化到一个程度的时候叫大慈大悲——悲心,理智就叫做智慧,对一切事理都通达。
(二)悲智交融
思慧成就的人是悲智交融,不会变成像现代人的“分裂症”特质,你看有些人思虑不能集中的时候,就演变成精神问题,感情不能统一的时候,就产生很怪异的行为;在还没有成佛之前,大部份人都有精神分裂症的倾向,所以你要多念佛、多持戒、多修禅定功夫,你才不会有精神分裂症的情形。现在因为你头脑尚清醒,你还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我说你没有精神分裂症,但是若你有一颗散乱的心,还是有造成精神分裂症的一天;幸好因为你信佛学佛,知道要打坐要修行,所以你在这方面还是能控制。这是谈到思慧成就的人必定净戒具足、悲智交融,修慧成就的人一定是定慧均衡、定悲等持的。
五、修慧成就者
(一)定慧均衡
在印度当时有很多外道修入定,一定就八万四千劫,叫无想定或非想非非想定,但是这个定力会退,定力退了以后烦恼就又出现。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外道的禅定功夫很好,他一入定就八万四千劫,当他死掉以后就有人问佛陀说:这位外道尊者定功这么深,他入定的时候是到哪里去了呢?佛陀说:他到无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在定中享受定乐。弟子问:他享受八万四千劫这么长的定乐以后,现在又怎么样了呢?佛陀说:他又回到我们娑婆世界来了,变成水鸟了;因为他在深山里面打坐入定的时候,溪中的鱼老是在水边啪啦啪啦的叫啊跳啊,他突然间动了个念头:嘿!你们这些鱼好可恶喔,我在修行、在入定,你们竟然干扰我,制造这个噪音,将来我要变成水鸟把你们吃光。禅定愈深的人,动的念头愈厉害,遭的报应愈可怕。所以尽管你的定力再怎么深,若你的烦恼不能断掉,只是暂时伏住,表面上你好像没有烦恼,尤其在深定中产生的快乐让你好像得到涅槃般,而事实上你并不是得到涅槃。所以有些人说他入定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甚至一个月、一年,在世间人会觉得很稀奇,但是请你自问:在定中有没有去思惟观察无常无我、缘起性空这些道理?若有的话,就会开展成无漏慧,那就是佛道;如果只是入定,一定就一年两年、十年乃至千年万年,在佛法来说,反而是一种障碍;有时候我们把这个定形容是三昧酒,因为深的定很容易让你沉迷。
(二)悲智等持
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无始以来,就有一颗永远不安的心,我们怎么去安他?多数人用热烘烘的方法,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种种享受,用物质的追求、生理的刺激去填补内心的不安;等这些物质与感官的刺激腻了,对这生理的刺激、物理的刺激没兴趣了,他又回过头来走到另一边,希望少事少恼,躲在深山里面一个人就好,一定下来,哇!那种快乐那种身心舒畅,又让你沉迷在其中。我们众生就是这么极端,不是热烘烘的,就是冷冰冰的,没有智慧,还是沉沦,佛法不是这样子的。并不是叫你们把这个世俗的生活,一切衣食住行、饮食男女都丢弃掉,你没有衣食住行怎么可以?不赚钱生活也过不去,一味弃绝世俗的生活条件也不究竟;你除了追求衣食住行、家庭幸福圆满以外,还要追求无上智慧——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你既要有世俗的生活,也要有出世俗的生活,这样的话,你才不会觉得修道生活变成一种矛盾,才不会误解修道是要抛弃一切家庭事业子女社会。可是你要了解:社会这些都是不究竟不圆满的,都是暂时的假象,你既不要被它蒙骗,又要参与其中去摄化他们、度化他们,这就必须有智慧来配合,否则的话,你就容易同流合污。你要不同流不合污很容易,把妻子儿女事业一丢,到深山去打坐修行还不难,但这不是佛法,佛法真正的意思是要我们就世俗的生活当中过着出世的生活,用宗教的修养,跟我们的社会人生打成一片。
所以你们信佛学佛的过程中,家庭事业并不妨碍你们的道业,其实你的家庭、你的社会,一切一切都是很好的修行道场,都是你修道的地方,那就要看你是否时时刻刻都有智慧心、菩提心、大悲心;你如果有智慧心、菩提心、大悲心去面对这个社会、面对这个人生,你会很有兴趣去修学种种…
《菩萨学处·第八讲 慧学的修学次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