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2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一起游历诸佛国土,借助於佛之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双手合掌,向佛鞠躬致敬,并说颂曰:

  世间一切无生无灭,犹如虚空中之花,

  智者不著有著无,而起大悲之心。

  一切诸法如梦如幻,迷离於心意意识,

  智者不著有著无,而起大悲之心。

  世间一切常如梦幻,远离於恒常与断灭,

  智者不著有著无,而起大悲之心。

  懂得人法俱无自性,一切烦恼与惑障,

  常清净而无自相,而起大悲之心。

  佛不住於涅槃,涅槃也不住佛;

  觉与不觉均悉远离,一切诸佛有而非有。

  法身亦如梦如幻,怎么可以称颂呢

  识得无生无性之理,此乃真赞颂佛。

  佛无诸根境之相,不见佛乃名真见,

  如何能对释迦牟尼佛,有所赞毁呢

  若真能见到佛,则寂静远离於生灭,

  此人当今後世,迷离执著一无所取。

  其时,大慧菩萨以颂赞佛之後,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於大乘,

  今以百八义,请教於世尊。

  世尊听了大慧菩萨的话後,普观众会并说:

  佛门众弟子,今都来问我佛法,

  我当为你等说,自证圣智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蒙佛俯允,顶礼佛足,并以偈颂问於世尊:

  妄计性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无明惑染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因何而名为佛子

  无相法中因何而有次第

  何囚有十方国土,及种种化相和诸外道

  解脱後去往何处

  被谁所缚谁能解缚

  禅以何为境界

  何故而有三乘之分

  诸法以何因缘而生

  谁是能生因谁是所作果

  谁说一异俱不俱

  色无色三界因何而起

  如何是小乘外道之四空定

  如何是灭尽定

  如何灭想受定

  如何从定得觉

  因如何生果

  身又如何去住

  如何观见五法、三自性

  如何趣入如来地

  因何有佛予

  谁又是破三界生死者

   破三界生死者身又如何

  既破三界又往何处生

   如何得种种神通,以及自在三昧

   三昧心是何相状

  愿佛为我等解说。

   何因名为藏识

  又何故名为意识

   因何起诸法种种见

  如何灭尽所见

   为何已有三乘五姓差别,又说一切唯是心

   因何建立种种相

  又如何成立无我义

   如何说无众生寿者等,因何又随俗说有

   如何是不起常见

  如何是不起断见

   为何佛与外道,其相多有不相违背者

   为何於未来,有十八部等种种差别

   如何是一切法其性本空

  何因诸法刹那生灭

   如来藏如何生起诸法

  世间诸法生灭体性何故不动

   为何说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又如梦

  又如乾闼婆城和阳焰微尘,乃至水中月

  何谓三十七菩提分

  此等菩提分又是如何生起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国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曲躬恭敬而说颂言:

  世间离生灭,譬如虚空花;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於心识;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世间恒如梦,远离於断常;

  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佛不住涅槃,涅槃不住佛;

  远离觉不觉,若有若非有。

  法身如幻梦,云何可称赞

  知无性无生,乃名称赞佛。

  佛无根境相,不见名见佛;

  云何於牟尼,而能有赞毁

  若见於牟尼,寂静远离生;

  是人今後世,离著无所取。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於大乘,

  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时世间解①闻是语已,普观众会而作是言:

  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自证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蒙佛许已,顶礼佛足,以偈问曰:

  云何起计度

  云何净计度

  云何起迷惑

  云何净迷惑

  云何名佛子,及无影次第

  云何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能解

  云何禅境界

  何故有三乘

  彼以何缘生

  何作何能作

  谁说二俱异

  云何诸有起

  云何无色定②,及与灭尽定③

  云何为想灭

  云何从定觉

  云何所作生

  谁去及持身

  云何见诸物

  云何入诸地

  云何有佛子

  谁能破三有④

  何处身云何

  生复往何处

  云何得神通,自在及三昧

  三昧心何相

  愿佛为我说。

  云何名藏识⑤

  云何名意识⑥

  云何起诸见

  云何退诸见

  云何性非性

  云何唯是心

  何因建立相

  云何成无我

  云何无众生

  云何随俗说

  云何得不起,常见及断见

  云何佛外道

  其相不相违

  何故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云何为性空

  云何刹那灭

  胎藏⑦云何起

  云何世不动

  云何诸世间,如幻亦如梦

  乾城及阳焰⑧,乃至水中月

  云何菩提分

  觉分从何起

  注释

  ①世间解:佛之十大尊号之一。

  ②无色定:此指外道之「四空定」,亦即虽空诸法,而不能见「我空」,故还流转於三世。

  ③灭尽定:又称「灭尽三昧」、「灭想受定」、「灭定」,意为指灭尽六识之心、心所之禅定。

  ④三有:三界之异名,此指三界生死之境界:欲有,一欲界之生死;二色有,色界之生死;三无色有,无色界之生死。

  ⑤藏识:八识中第八之阿赖耶识之异名,意为含藏一切种子之识。

  ⑥意识:八识中的第六识,依意根而起,以法为境的认识。

  ⑦胎藏:胎藏具有隐覆、含藏二义。一隐覆义,如人隐於母胎之中,佛性隐於烦恼之中;二含藏义,如母胎含藏子体,佛性具足一切功德。此处指依如来藏而有生死,与生死胎为藏。

  ⑧阳焰:或作「扬焰」,原指春天时日光映浮尘,见微尘四处游动,即《庄子》书中所说之「野马尘埃」。佛经中常以此为喻,说渴鹿见阳焰,便生水想,竞相驰趣。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何者是一百零八句

  佛说:大慧,一百零八句者,亦即生句与非生句,常句与无常句,相句与非相句,住异句与非住异句,刹那句与非刹那句,自性句与非自性句,空句与非空句,断句与非断句,心句与非心句,……文字句与非文字句。大慧,此一百零八句义都是过去诸佛之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说: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这二种生住灭不是凡夫及因位菩萨智慧所能认识的。二种生住灭者,所谓相续(「相续」即因果流转相续不断之意)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真相者,如来藏心,在缠不染,不生不灭者,名真相;根本无明令如来藏海起诸识浪,动而作业,此即阿赖耶识极微细之相,名业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所缘之境,生七转识,名为转相。

  大意,识广说有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略说有二,谓「现识」(即阿赖耶识)及「分别事识」(即前七识)。大慧,譬如镜中显现诸色相,现识也是这样。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二者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即无明熏习真如而生妄法)为因;分别事识以虚妄分别境界及各种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各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皆灭,此为相灭;所谓相续灭者,即所依之因、缘皆灭,此为相续灭。所依之因者,如无始戏论、虚妄习气等等;而所缘者,即自心所见之虚妄分别境界。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既非异又非不异;金与各种由金做成的器具也是一样。如果泥团与微尘异,那么,泥团应不是由微尘构成的,但实际上,泥团是由众多微尘构成的,所以说二者不异;如若不异,泥团与微尘应该毫无差别。

  大慧,藏识(即阿赖耶识)与诸转识(即八识中之前七识)若异,藏识则非是彼七转识之因;若不异者,转识灭後,藏识也应灭,但实际上,藏识之真实相不灭。大慧,藏识之真实相不灭,而其业相则有生灭,若藏识之真实相灭,此则与外道之断灭论无异。大意,彼诸外道见身命终时,四大离散,眼等六识不能取境,即以为无始相续识永灭,更无业报受生相续。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从神我生,不说眼等诸识从色等因缘生,只认神我为生因,故名之为外道。造作者是谁呢

  彼以胜妙天主、神我、大自在天、及微尘为能作者。

  原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百八句

  佛言:所谓生句非生句,常句非常句,相句非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非自性句,空句非空句,断句非断句,心句非心句,……文字句非文字句。大慧,此一百八句皆是过去诸佛所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言: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臆度者之所能知。所谓相续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大慧,识广说有八,略则唯二,谓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如明镜中现诸色像,现识亦尔。现识①与分别事识②,此二识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薰变③为因,分别事识以分别境界及无始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减。大慧,相续灭者,谓所依因灭及所缘灭即相续灭。所依因者,谓无始戏论虚妄习气;所缘者,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大慧,譬如泥团与徽尘非异非不异,金与庄严具亦如是。大慧,若泥团与徽尘异者,应非彼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大慧,转识④藏识若异者,藏识非彼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然彼真相不灭。大慧,识真相不灭,但业相灭。若真相灭者,藏识应灭。若藏识灭者,即不异外道断灭论。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说,取境界相续识灭,即无始相续识灭。大…

《楞伽经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