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百颂》(1)▪P2

  ..续本文上一页,同样的,你透过布施所获得的功德,也不具实体,也不是真实的。但是,它仍然能够带领你臻至成佛--成佛的一个面向,即是离於对所有现象的执著。

  然而,一旦你被贪欲控制支配,你的双手就会被贪欲系缚,你的心就会被贪欲封闭,不但无法布施,甚至连目睹他人慷慨布施也会令自己痛苦。这种态度制造了投生饿鬼道的因缘。在饿鬼道的众生,无时无刻不受饥渴的煎熬。

  强烈的执著甚至会使我们落入地狱道,承受剧烈痛苦。在佛陀住世期间,一个拥有一只美丽托钵的比丘过世了。由於这位比丘对托钵具有强烈的执著,因此甚至在遗体被焚化前,就投生为一条毒蛇。这条毒蛇一出生,就盘蜷在托钵内,对所有接近的人发出威吓的嘶嘶声。这件事传到佛陀耳中。佛陀说明了那条蛇的来由。然后,佛陀用真言规劝毒蛇弃绝恶念。结果那条毒蛇立时离开托钵,逃入森林。然而毒蛇的执著与嗔恨仍然十分强烈,以至於火焰从它口中冒出。它死了以后,即刻投生炎火地狱。在同一刹那,火葬比丘的柴堆被点燃了。於是,同时有三把火--毒蛇口中之火,地狱之火、火葬柴堆之火--燃烧著。人们替那个不幸的比丘取了一个绰号“燃三”(He who burned three times)。

  在早晨供养水供食子、於傍晚供养烹煮食物的炊烟,可以纾解饿鬼道众生的饥渴巨苦,尤其当我们用大悲心来做这些供养的时候,效果更大。

  爱和了无执著是真正的慷慨布施的基础。我们应该慷慨大方,尽可能地布施给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7、

  身体只是一个盛装各种污物的皮囊,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娇养它,装扮它。

  “我艳冠群芳,”一个美丽女人想著,“我可以诱惑任何我想诱惑之人。”事实上,她动人的身躯不过是一堆血、肉、淋巴、骨骼和排泄物,一点也不漂亮美好!人身如同一只盛装了排泄物的精致瓷瓶,一打开它,就令人作呕。

  我们耗费心思来照料身体,用最鲜美多汁的菜肴喂养它,用最时髦的衣饰装扮它,努力让它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是多么的浪费时间。除了墓地,身体没有其他归宿。在墓地里,它将被焚化,被埋葬,或被用来喂养鸟禽。

  受到最无用的动机的驱使,我们投入商场,与对手竞争,毫不犹豫的撒谎欺诈每一个人,使我们在追求无用目标的同时,增添了恶业。而且到最后,我们永不厌足。我们的财富不够钜大,我们的食物不够美味,我们的欢愉似乎永远不够强烈。

  当我们拥有足够食物来维持生命,拥有足够衣装来遮身蔽体时,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我们的心灵上师有了这些就心满意足。他们从不贪图奢华的衣饰或价格高昂的精致佳肴。他们嘲笑安逸和名声。

  因此,我们平日对身体的关注,几无功德可言。然而,它却可以成为修持佛法、价值无可估计的工具。可惜的是,我们只能短时间使用这个工具,直到我们死亡。因此,我们不应只是尽能地让它享受欢乐与舒适。我们必须善用它,用它来趋近证悟的境界。

  如果你无法停止迷恋身体,那么你的执著与贪爱只会增加。我们应该把身体视为一个幻象,一个梦中的色身。我们应该只给予身体必要的照料,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然后把全副心力用於修行,如此一来,我们有朝一日会变得跟菩萨一样。菩萨毫不执著於身体,随时准备布施他们的四肢、眼睛、甚至生命来利益他人。

  8、

  家人朋友不比一场魔术表演来得真实,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被自己对亲友的喜爱所束缚。

  光是看到家人和朋友,就会令我们高兴,一旦听到子女的哭喊,我们就满心焦虑。这种情绪支配我们的心,让心偏离正途。在一生当中,我们执著於那些亲近我们的人,并为他们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惧。有时候,我们或许会想要独自前往山间闭关,全心修持佛法,然后我们犹豫不决地想著:“谁来照顾我的家人,我的事业,我的田野呢?”於是,我们持续延后修行的决定。即使咽下最后一口气,我们的心仍然执迷於挚爱的人,无法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祈愿投生净土。

  把周遭世界、所有亲近自己的人及所有财物视为一场魔术表演,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是重新坚定决心的最佳方式。一个魔术师知道,他变化出来的鸟禽和马匹,是不具任何实体的幻象,因此对它们不起任何执著--但是魔术师仍然可以与它们相处,享受它们的存在。

  大多数人过著家庭生活。一个家庭维系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辈子,而通常的状况是,家人相聚的时间往往比一辈了少很多。在这短暂相聚的时间内。我们应该努力维系彼此之间的完美和谐,同时尽可能地遵循佛法。让我们日日夜夜地把心转向善与慈悲。做一次大礼拜、念诵一篇简单的祈愿文、片刻思维心的本质,都是通往证悟的种子。在今生结为夫妇,成为亲子,乃是过去行为与共业的结果。这也是我们应该不惜代价地避免争吵,和谐共处的原因。

  那些能够放弃家庭生活,转而投入寺院生活的人应该祈愿,一旦你获得证悟,朋友和新近自己的人将成为你所带领、通往解脱道的第一批弟子。

  9、

  故乡和土地如同牧民的放牧地,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深深执著。

  我们称自己的出生地为故乡。然而事实上,在六道轮回之中,没有一处不是我们的故乡,因为我们曾在那么多地方投生那么多次。如同牧民随著季节迁移营地,我们每一次投生,就换一个家乡。执著於某一片土地有什么意义呢?

  10、

  六道轮回中的众生都曾是照料过你的父母,

  听瑞的人们啊,

  切勿对他们生起“我”和“我的”的想法。

  我们和一切众生共享六道轮回这个故乡。在无限的过去生世中,每个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你的父亲、你的朋友或你的敌人。因此在短暂有限的今生中,去分别你喜爱的朋友和你想要摆脱的敌人是毫无意义的。对於朋友、敌人、死板狭窄的见解,加深了执著与嗔恨,遮蔽了你的心。

  我们紧抓著“我”及“我的”概念不放,并盲从因这些概念而生起的喜爱与嫌恶的情绪,使我们累积了恶业。让我们停止这种作为!

  11、

  你出生那天,死亡便开始接近,

  听瑞的人们啊,

  切记,没有任何时间是可以挥霍浪费的。

  婴儿的诞生乃天下一大乐事。然而,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婴儿逐步迈向死亡的过程。在他的一生当中,无论他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让他免於一死。俗话说:“太阳渐行渐远,西山之阴影则渐行渐近。生命愈是开展,死亡愈是逼近。”

  当婴儿成长为青少年,他仍然认为自己来日方长。这真是大错特错!不断地把事情延后再做是愚蠢无知的。死亡可以在任何时刻降临。每一次呼吸,就更加趋近死亡一步,如同一支被领进屠宰场的动物,每走一步,就离死亡愈近。

  今生只有一次;来生则无可计数。切勿牺牲无数的来世,来追求今生虚幻的安乐。如果我们日复一日地忽视佛法的修持,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懊悔万分,而且为时已晚。一个垂死之人能够开始修行吗?当下即是献身於修行的时机。在死亡时刻,修行的觉受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事物。

  12、

  从根本而言,没有所谓的迷妄,它的生起只是暂时的,

  听瑞的人们啊,

  检视造成迷妄生起的原因的本质。

  无论你多么努力地擦洗黑炭,都无法把它洗成白炭。我们可以想象无明是自性的一部分,如同黑色是煤炭的一部分。果真如此,无明和迷妄就无法被根除。事实上,无明和迷妄不具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它们无法改变我们本俱的自性--佛性。佛性如黄金般纯然且不受改变。无明至多可以暂时遮蔽佛性,但佛性本质却不会改变。

  在某些因缘之下,无明暂时形成,一如天空的云朵,暂时遮蔽了太阳的灿烂光辉。但当我们飞向云朵,进入云朵之时,却无法触摸到云朵。在这之前,云朵不存在,最后也将消逝在稀薄的空气中。至於太阳,则从未改变,完全没有受到云朵的影响。

  无明制造的障蔽是偶然生起的,是短暂的,是无可执取的。它们无法改变或影响我们的本然自性,也不是本然自性的一部分。无明,一切迷妄之根源,诱惑众生进入轮回。然而,无论无明看似多么坚实,它也从来不具有一丝一毫的实相。既然无明从未生起,那么它也无法存在,更别说去止灭它的存在。一旦对於空性的了悟去除了无明的障蔽,成佛之自然本质将显现。一旦风吹散了云朵,从未停止照耀的太阳将显露出来。

  13、

  心无旁骛地专注於修持殊胜的佛法,

  听瑞的人们啊,

  它将在死亡之后引导你。

  正盛之青春年华赐予我们健康和力量,热切地想要享受人生。我们怀著不灭的热忱,竭尽所能地来增加财富与权势。对一些人来说,达成自己的目标,同时意味著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然而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将了悟,所有占据我们心神的事物,是多么虚荣无益。唉,但是到了那个时候,要回头已经太迟了。

  至美的事物从未能够诱惑死亡,至钜的财富无法贿赂它,至大的力量或权势无法迫使死亡等待片刻。一国之君也必须遵循它的召唤。它将卸除将军的武装,即使他拥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军械库。在死亡的时刻,我们在一生中所获得的灵修觉受,是唯一的助力。

  赶快!让我们在老迈夺走体能与智力之前修行。让我们背弃凡俗生活的迷惑与幼稚散乱,全心修持佛法。那么在死亡时,就会如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最好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悟究竟本质,即法身。中等的情况是,我们肯定将投生净土,充满喜乐,如同孩子回归家园。最差的情况是,我们将了无悔恨,因为我们已遇见上师,并如实地修持他们给予的法教。”让我们从此时此该开始准备,在死亡的时刻,我们所领受的法教将能够派上用场。

  14、

  因果业报的真理必然使行为结出果实,

  听瑞的人们啊,

  避免所有负面与邪恶的行为。

  假若死亡只是意味著,我们将如水被干涸的地面吸收,或如熄灭之火焰般消失,那…

《《修行百颂》(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修行百颂》(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