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力就是我们自己一心念佛的功力;他力就是弥陀愿力的加持。
修行别的法门,纯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须把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有八十八品)和思惑(即贪、嗔、痴、慢、疑,共有八十一品)统统断得一干二净,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门,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见思惑虽未断,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
一个懂得在八万四千法门中,选修念佛法门的人,必是一个有福有慧的人,因为他懂得借用他力。这好比现在住在城市中人,若欲登百层高楼,聪明人必舍楼梯而搭电梯,如果有人舍电梯而走楼梯,你说此人是不是笨伯?
我们平日念佛,栖神净域,便能与佛的清净八识所显现的净土,气分相投,而寄生其中。这种情形就好比一杯清水,它虽然没有大海的功能,但若将之倒入大海之中,它立刻就能产生与海水一样的作用,同一碱味。这便是以我们现前之一念,投入如来性海的便宜处。于此亦可见,他力之大,实非言语文字所能形容!
但他力虽大,尚须自力配合,才能发挥它的力量,譬如我们乘车去远方,虽然我们是靠车子运载我们去,但是我们自己不上车,还是去不成。明乎此,则大家修念佛法门,虽说有阿弥陀佛的大愿力给我们依靠,仍须自己努力念佛才是啊!
4、成就快速
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就是能使人于此生中,往生极乐,也于此生中,成就佛道。
于此生中往生,《观经》里说,下品下生,临终十念,即得往生;《无量寿经》中,弥陀第十八愿:十方众生,十念称名,即得往生;《阿弥陀经》中,执持名号,七日亦得往生。
宋朝有一位莹珂法师,他自知自己是个破戒造业的和尚,死后必定堕落,于是请致同参,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参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可免恶报。他即关起房门,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专心念佛。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对他说:“你尚有阳寿十年,到时再来接你。”他说:“我业障深重,再过十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决定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佛去。”佛见他意志坚决,就说:“好!三天后我来接你。”他很高兴,打开房门告诉众人,三天后往生,众皆不信。时间到了,他要求僧众为他助念,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请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说毕即往生去了。
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即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此可证明佛真的如经上所说:“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亦足以证明念佛法门的确能使人很快的可以如愿往生。
于此生中成佛,亦有佛经作根据,弥陀第十二愿:生我国者,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
一般来说,凡夫成佛,都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即佛位)。论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一兆计之,一阿僧祇劫等于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一大劫又等于十三亿四千三百八十四万年)。而且,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可见从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
但我们读《阿弥陀经》,知道阿弥陀佛成佛迄今只不过十劫而已,以十劫来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经中说在极乐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一生补处”乃指一生补处菩萨,亦即等觉菩萨。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短短的十劫当中,竟有无可计数的人已在极乐世界成为可以继绍佛位的等觉菩萨了。
《观经》即清楚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开;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这是下辈的往生者,至于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时间就更加的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证无生法忍,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
众所周知,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教主毗卢遮那佛的二胁士,是等觉菩萨的身分,但他们还要念佛,发愿生西,为什么呢?因为在极乐世界成佛十分迅速,其他世界不能相比啊!
总之,有了念佛法门,谁想成佛,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5、普契众机
念佛法门,自古就有“阿伽陀药”之美誉!因阿伽陀药能普疗众疾,而念佛法门亦能普度众生。
它之能普度众生,主要原因是它能普契众机,适合一切不同程度的人修持,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蕅益大师是净宗的第九代祖师,他所著的《弥陀要解》,在佛教界里极具权威,尤其近代的印光大师对之推崇备至,曾说:即使阿弥陀佛降世为《阿弥陀经》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老人家甚至肯定这部注解,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没有私毫的错误。蕅益大师就在这本《要解》里这样强调:“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他所说的“收机最广”之“机”,指的就是根机、程度,世人的根机程度有上中下之不同,禅宗专接引上上根人,教下如华严、法华接引上、中根人,其他之经论亦以专度某一类之人,唯独念佛法门,接引各种不同根机的人,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普度,实在不可思议。
蕅益之前有位莲池大师,他所著的《弥陀经疏钞》,与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及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都是研究净土宗行人非读不可的名著。这位莲池大师另外有一篇“普劝念佛文”,可以作为念佛法门“普契众机”的最佳注脚。其文说:“盖此念佛法门,不论男女僧俗,不论贵贱贤愚,但一心不乱,随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间,无有一人不堪念佛。
若人富贵,受用现成,正好念佛;
若人贫穷,家小累小,正好念佛;
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
若人无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
若人子孝,安受供养,正好念佛;
若人子逆,免生恩爱,正好念佛;
若人无病,趁身康健,正好念佛;
若人有病,切近无常,正好念佛;
若人年老,光景无多,正好念佛;
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
若人处闲,心无事扰,正好念佛;
若人处忙;忙里偷闲,正好念佛;
若人出家,逍遥物外,正好念佛;
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
若人聪明,通晓净土,正好念佛;
若人愚鲁,别无所能,正好念佛;
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
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
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
若人悟道,悟须佛证,正好念佛。”
看了上面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正好念佛”的提示,您就会明白,世上无一人不可念佛,而念佛法门也适合一切的人了。
6、现生获益
人类是现实的动物,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不是要等到将来往生西方之后,才能享受到念佛的利益?答案是:今生念佛,今世就能获得其利益。
今世就能获得什么利益呢?其范围太广泛了,不胜枚举。兹举十例,以概其余:
(1)佛光注照
《观无量寿佛经》不是说佛“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吗?只要你念佛,必为佛光之所注照,终身安乐!
(2)诸佛护念
《阿弥陀经》的本名叫做“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凡持诵此经,或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者,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诸事迪吉,一切呈祥!
(3)菩萨护佑
《无量寿经》说,念佛的人,日夜都有二十五位菩萨在其左右。这样当然逢凶化吉,消灾免难了。
(4)人天爱戴
《无量寿经》还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花。”芬陀利花就是白莲花,微妙香洁,人人爱戴。以之比喻念佛的人,就像白莲花一样,到处受人欢迎、爱戴。
(5)消除业障
念一句阿弥陀佛,可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重罪都能消灭,则我们日常遭遇的业障,自会重者轻受,轻者化为无了。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因为发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慈云灌顶大师说,世人业重,所有经忏不能消除者,凭一句佛号便能消除。我们若想消业障,灭罪业,不必求其他经咒,念阿弥陀佛就够了。
(6)解怨释结
念佛的人,心地慈祥,自然不会与人结怨作怼,即使过去已结的怨仇,也可藉佛愿力威神,化戾气为祥和。
(7)止息恶念
凡夫的心,妄念纷飞,而所起的念头,大都善念少而恶念多;念佛的人,因为一心念佛,自然恶念不生,善念增长,功德无量。
(8)调伏妄心
莲池大师说:“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可见六字洪名,是“一念治万念”的无上妙法,也是医治妄想的持效药,果能一心念佛,则妄想分别执著,可以一扫而空,还你清净本然的本来面目。
(9)福至心灵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口里念佛,日久功深,罪灭福生,福至心灵,心想事成。
(10)三业清净
念佛的人,心中想佛,是意业清净;口中念佛,是口业清净;身不妄作,是身业清净。一个人若能做到身口意三业都清净,那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去佛不远矣!
这里再说几个历史故事,以资证明念佛有功夫的人,自能与佛发生感应道交。
●明代的莲池大师,有一年他所住的地方发生亢旱,村民请他祈雨,他说我只会念佛,不会求雨,但在众村民的坚请之下,他敲击木鱼,率领众人,绕田念佛,未几雨即倾盆而下,众皆惊叹。
●隋代的南岳慧思禅师,虽是禅师,但求生净土,夜梦阿弥陀佛与之说法,从此聪辩过人,讲经说法,度人无数。
●宋代的永明禅师,笃志西方,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由是辩才无碍,下笔万言。
●宋时秀州有一个出家人,常念阿弥陀佛为人…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