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凡所见事物,都是自心;心并不自己成为心,因有事物而名之为心。你可随时即事即理,都无所障碍;菩提道果也是这样。由心而生起的,名之为事物;因为事物本性是空,所以,这生起也就是不生起。
马祖道一大师问他:怎样发挥心意,才能契合禅定无相三昧?
怀让答道:你若想学习一心法门,好比播下种子;而我说佛法大旨,犹如天降雨露。倘使你机缘相合,便可悟见真如。
马祖又问:和尚说到悟见真如,但真如并非事物,怎么能说是见?
怀让又答道:心的能透彻事物实相的深邃眼力,能观见真如;无相三昧,当然也是这样。
马祖又问:这一心还有没有成、住、坏、灭?
怀让答道:你若是契合佛道,心则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如能这样悟解,心就称作真如。你领受了我的教导,然后再听我说「传法偈」:「一心含诸种,遇雨皆萌生;三昧花无相,何坏又何成!」
原典
第二祖可大师云:凡夫谓古异今,谓今异古。复离四大,更有法身解时,即今五阴心是圆净涅槃。此心具足万行。正称大宗。「传法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能生。」
第三祖璨大师,「传法偈」云:「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种尽无生。」
第四祖道信大师云:夫欲识「心定」者,正坐时知坐是心,知有妄起是心,知无妄起是心,知无内外是心。理尽归心。心既清净,净即本性。内外唯一心,是「智慧相」;明了无动心,名「自性定」。又示融大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原。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并在汝心。「传法偈」云:「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第五祖弘忍大师说:要想知道佛法的要点,「心」是十二部经的根本,只有一乘佛法。所谓「一乘」,也就是一心。只要守住一心,便是入心真如门。一切事物的造作尘埃都出自於自心,唯有心自己知道;心本身没有形体和色相。各位祖师只是以心传心,弟子中凡得道的,便给予印可,再没有别的法门。又说:一切都由心决定,伪妄和正确全在自己;不思虑一事一物,便是悟达本心;只有智慧能够了知,更无别的实践方法。他的「传法偈」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第六祖慧能大师说:诸位应当懂得,自心就是佛,再没有怀疑的必要。自心之外,再无任何事物可以建立,所有万法都因自心而生起。经中说,心若生起,则种种法随之生起。其法无二,其心也无二;其道清净,没有各种相状。你不用观照「净」和「空」,其心与此心没有不同,没有什么可以取舍的。行、住、坐、卧,都取一直心而为之,不用思前顾后,就是身在净土。依照我所说的去做,定然获得觉悟,证取涅槃。他的「传法偈」说:「心地含诸种,普雨皆生长;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南岳怀让大师说:一切万法,都由自心而生起;若通达自心,则一切运为都平等无碍。你现在的这一自心就是佛,再没有别的佛。所以,达摩自印度来华,只传授一心法门。三界只是一心;森罗万象,一切事物,均为一心之所决定。凡所见事物,都是自心;心并不自己成为心,因有事物而名之为心。你可随时即事即理,都无所障碍;菩提道果也是这样。由心而生起的,名之为事物;因为事物本性是空,所以,这生起也就是不生起。
马祖道大师问他:怎样发挥心意,才能契合禅定无相三昧?
怀让答道:你若想学习一心法门,好比播下种子;而我说佛法大旨,犹如天降雨露。倘使你机缘相合,便可悟见真如。
马祖又问:和尚说到悟见真如,但真如并非事物,怎么能说是见?
怀让又答道:心的能透彻事物实相的深邃眼力,能观见真如;无相三昧,当然也是这样。
马祖又问:这一心还有没有成、住、坏、灭?
怀让答道:你若是契合佛道,心则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如能这样悟解,心就称作真如。你领受了我的教导,然后再听我说「传法偈」:「一心含诸种,遇雨皆萌生;三昧花无相,何坏又何成!」
原典
第二祖可大师云:凡夫谓古异今,谓今异古。复离四大,更有法身解时,即今五阴心是圆净涅槃。此心具足万行,正称大宗。「传法偈」云:「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本来无有种,华亦不能生。」
第三祖璨大师,「传法偈」云:「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种尽无生。」
第四祖道信大师云:夫欲识「心定」者,正坐时知坐是心,知有妄起是心,知无妄起是心,知无内外是心。理尽归心。心既清净,净即本性。内外唯一心,是「智慧相」;明了无动心,名「自性定」。又示融大师云:百千妙门,同归方寸;恒沙功德,总在心原。一切定门,一切慧门,一切行门,悉皆具足;神通妙用,并在汝心。「传法偈」云:「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第五祖弘忍大师云: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唯有一乘法。「一乘」者,一心是。但守一心,即心真如门。一切法行不出自心,唯心自知,心无形色。诸祖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又云:一切由心,邪正在已;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唯智能知,更无别行。「传法偈」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第六祖慧能大师云: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孤疑。心外更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万种法。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无有诸相。汝莫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无二,无可取舍。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净土。依吾语者,决定菩提。「传法偈」云:「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让大师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若达心地,所作无碍,汝今此心即是佛。故达摩西来唯传一心之法。三界唯心;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凡所见色,皆是自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汝可随时即事即理,都无所碍;菩提道果亦复如是。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
马大师问曰:如何用意,合禅定无相三昧?
师曰:汝若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如天泽。汝缘合故,当见于道。
马大师又问曰:和尚云见道,道非色故,云何能睹?
师曰:心地法眼(注释:「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一。肉眼、天眼只能见到事物的幻相;慧眼、法眼能见到实相;佛眼系如来之眼,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量寿经》卷下:「法眼观察究竟诸道。」),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马大师曰:有成坏不?
师曰:若契此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汝受吾教,听吾偈言:「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译文
牛头法融大师在《绝观论》中设问道:什么是「心」?
自答道:凡六根所观察的,全都是心。
又问:心怎样?
答:心寂灭无为。
又问:心以什么为「体」?
答:以心为体。
又问:心以什么为宗旨?
答:以心为宗旨。
又问:心以什么为本源?
答:以心为本源。
又问:如何是定慧双游?
答:心性寂灭为定,常解寂灭为慧。
又问:什么是智慧?
答:境界上生起悟解是智慧。
又问:什么是境界?
答:自身的心性是境界。
又问:什么是舒展?
答:真如的妙用是舒展。
又问:什么是收卷
答:心寂灭、无来去是收卷。舒展则遍游法界,收卷则难寻固定的踪迹。
又问:什么是法界?
答:远近都不可得,称之为法界。
原典
牛头融大师《绝观论》问云:何者是「心」?
答:六根所观,并悉是心。
问:心若为?
答:心寂灭。
问:何者为「体」?
答:心为体。
问:何者为「宗」?
答:心为宗。
问:何者为「本」?
答:心为本。
问:若为是定慧双游?
云:心性寂灭为定,常解寂灭为慧。
问:何者是「智」?
云:境起解是智。
问:何者是「境」?
云:自身心性为境。
问:何者是「舒」?
云:照用为舒。
问:何者为「卷」?
云:心寂灭无去无来为卷。舒则弥游法界,卷则定迹难寻。
问:何者是「法界」?
云:边表不可得,名为法界。
《宗镜录 卷九十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