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正藏》校宋、元、明、宫,《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无「之一」二字。此品选自该经第二品。漫荼罗,梵文mandala 的音译,亦译慢怛罗、曼拿罗、满荼罗等。词根manda 有中心、神髓、本质、醍醐味等义,后缀Ia 有成就、所有之义,故mandaIa 的原义为:本质神髓之所有者。秘密佛教以漫荼罗指称菩提境界中万德圆满的佛界。其意译有数种不同,多译作「轮圆具足」,表示佛之万德圆满如同毂、辋、辐共同组成完整的车轮一样。又译「聚集」,表示如来真实功德聚集一处。又译「发生」,表示佛之三密无尽庄严藏于此示现。又译「极无比味、无过上味」,或「醍醐味」等,取醍醐味之原义。
《疏》卷四解释说:「梵音漫荼罗,是攒摇奶酪成苏之义,漫荼罗是苏中极精醇者,浮聚在上之义,犹彼精醇不复变易,复名为坚,净妙之味共相和合,余物所不能杂,故有聚集义,是故佛言极无比味,无过上味,是故说为漫荼罗也。以三种秘密方便,攒摇众生佛性之乳,乃至经历五味成妙觉醍醐,醇净融妙不可复增,一切金刚智印同共集会,于真常不变甘露味中最为第一,是为漫荼罗义也。」漫荼罗,又译作坛、坛场、道场等,表示诸尊集会、万德聚集之所,通常又称作坛漫荼罗。慧琳《音义》卷十解释的圣众集会处,即就此念诵坛场而言。据不空译《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味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说,有四种漫荼罗可摄瑜伽一切漫荼罗,即大漫荼罗、三昧耶漫荼罗、法漫荼罗、羯磨漫荼罗。
觉密(Buddha-guhya)《法漫荼罗略诠》(北京版《藏文大藏经.本续解》第七十二函)说有三大种类:㈠自性漫荼罗,下分真谛、俗谛两种,以法身自内证之境界为自性真谛漫荼罗,以法身佛为诸修行众生示现之象征境界为自性俗谛漫荼罗。不空《诸部陀罗尼目》说《大日经》依胜义、世俗二谛建立漫荼罗,依胜义修行,建立法身漫荼罗,以观本尊法身,远离形色犹如虚空,住如是三摩地。依世俗谛修行,建立四轮(地、水、火、风)漫荼罗,与觉密所说相同。㈡观想漫荼罗,又分法身观、道场观、支分观三种,法身观即观想自性真谛漫荼罗,道场观即观想自性俗谛漫荼罗,支分观即观想行者自身支分示现无量佛,亦即观自身为本尊漫荼罗。三密中的意密,即此瑜伽观想法。㈢形象漫荼罗,即诸尊境界之绘画、雕刻之漫荼罗,通常人们所说的大都指此种漫荼罗。
按漫荼罗中出现之诸尊类别,又分为别尊漫荼罗,如释迦漫荼罗、如意轮漫荼罗等;部会漫荼罗,为佛部中之佛顶漫荼罗,莲华部漫荼罗等;都会漫荼罗,如现图胎藏漫荼罗等。如漫荼罗中有印契标帜,则称三昧耶漫荼罗,如有梵字真言等,则称种子漫荼罗或字轮漫荼罗(另参见《陀罗尼集经》、《金刚顶经》、《理趣经》等)。
②大悲胎藏生大漫荼罗王:亦略称大悲胎藏漫荼罗、悲生漫荼罗、大悲漫荼罗、胎藏漫荼罗等。据《疏》解释,以胎藏比喻修行者初发之一切智心,如父母和合因缘,识种子初托胎中,所有人身肢体器官因素都已完全具备。菩提心种子播植于众生心田,所有识心增长及至成佛之因亦悉完全具备,含藏于中。胎藏孕体吸收种种营养而逐渐发育成熟及至脱胎出生,而菩提心种子同样进行种种修行,不断净除烦恼尘垢,以大悲万行终至佛果,故说大悲胎藏生。简言之,即菩提心种子被大悲万行所含养,终以方便发生一切智智。
表现大悲胎藏生之漫荼罗,由中胎八叶、三重诸院组成, 从佛菩提自证之德,现八叶中胎藏身(中胎大日,四方四佛,四隅四菩萨),从金刚密印现第一重金刚手等诸内眷属,从大悲万行现第二重普贤菩萨等诸大眷属,从普门方便现第三重一切众生喜见随类之身。
《疏》说:「如上所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即是心实相花台,大悲胎藏开敷,以大悲方便现作三重普门眷属,以是义故,名为大悲胎藏漫荼罗。(卷五)此漫荼罗中胎花藏为如来常智,如垂拱之君,三重眷属如环围之朝廷百揆,宗枝内弼,故称漫荼罗王。又因此漫荼罗具足因、根、究竟三句,在诸漫荼罗中最为完全圆满者,而称漫荼罗王。
③「还来佛身本位,本位中住」,《中华藏》校丽本作「还来佛身本位中位」,但校《大正藏》底本丽藏,与底本同,今按《疏》文等,仍从底本。
④传教灌顶:是对入室弟子传授印明支具,以表明获得阿阇梨职位的继承,和授法权力的一种灌顶仪式,故又称传法灌顶、传法阿阇梨灌顶、阿阇梨灌顶、付法灌顶等。其仪式主要有二种:㈠作坛行法之事业灌顶仪式,㈡坛中授与印明衣钵等的印法灌顶仪式。《疏》卷三说还要作心漫荼罗灌顶,弟子在瑜伽中了了明见蒙受大日如来以大悲水作心灌顶,乃至十地波罗蜜满足时,十方诸佛现前灌顶授佛职位,得名传教灌顶。
⑤「相貌」,原作「貌」,《中华藏》校诸本作「相貌」,今按校本及《疏》文,补入「相」字。
⑥「彼」,《中华藏》校碛、普、南、径、清作「伏」,今按校本及《疏》文,仍从底本。
⑦制底:梵文Caitya 的音译,亦译支提、制多等,意译塔、无上塔、塔庙、灵庙等,原义为积聚、聚相。
⑧良日晨:据《疏》说,作法要在白月分,其中一、三、五、七、十三为吉祥日,可以作漫荼罗,又八、十四、十五日为最胜。定日,按古印度历法,要计算小月在那一日,若小月在白分内,其月十五日即属黑分,不能用来作法。又按日月平行度计算,定望或在十四或在十六日。印度宿曜共七执:日、月、火、水、木、金、土。按次值日,其性有善恶,须择善性曜值日时作法。
⑨「亲」,《大正藏》校宋、宫作「视」,今按校本及《疏》文,仍从底本。
译文
这时候,执金刚秘密主以头面礼世尊足,而以偈问道:
佛法远离诸相状,不生不灭自清净,言语概念无譬类,无造无作无现显。
现在为何大精进,又说择地造圆坛,以及行法等事相,不与上说相矛盾
听罢如此之所问,毘卢遮那大日尊回答告诉金刚手,请仔细听闻此中理:
事物现象离分别,本非众生所妄想,若要净除颠倒想,及与思惟妄判断,须知自心如虚空,毕竟清净寂无相。
此中奥妙众不知,妄见诸境为实在,如离诸相说无相,何以悟解而进趣。
为了度脱诸众生,随顺方便说有相,实无时方漫荼罗,无有造者无行处,一切诸法如此等,唯有安住于实相。
其次佛子金刚手,又因未来之世时,劣慧无智诸众生,以其痴爱自相蔽。
仅依有相起贪着,断常生灭执异端,时间方位诸行法,对错好坏诸有相。
如盲冥中乐求果,不知此中无相法,为了度脱此等众,随顺应机如此说。
秘密主,以上所说处所中可选中一地,如法净治坚固,取未被践踏弄脏的牛粪和牛尿,和合成泥,涂抹坛上。然后以香水真言洒净,即说真言:
南么三曼多勃(左马右犬)喃,阿钵罗底三迷,伽伽那三迷,三么多奴揭帝,钵罗吃□底微翰睇,达摩(左马右犬)睹微戍达俩,莎诃!真言行者于此中,定意观想大日尊,安坐在白莲华座,首戴发髻犹如冠,通身遍体放光芒,种种色光金灿烂。
又观花台八叶上,正方安坐四方佛,宝幢如来在东方,身色犹如朝日晖,娑罗树王花开敷,是为南方大勤勇,身相金色放光明,如住离垢三昧地,北方如来天鼓音,离热清凉寂定相,西方如来无量寿,亦作寂定真金色,真言行者善思惟,安然住于佛室中。
须要护持此中地,持诵不动明王名,或用明王降三世,一切利益均成就。
白檀用来作图画,圆满精妙漫荼罗,第一当画五方佛,第二救世诸菩萨,第三所画同彼等,即是佛母虚空眼,第四观音莲花手,第五部主金刚手,第六明王不动尊,当置大日之下方。
手捧香花作供养,心中思念诸如来,至诚殷重恭敬心,持诵偈颂如是言:
十方诸佛慈悲者,存念护持我等故,明日受持此地时,均请降临作护持。
如是说罢之后,又诵此真言:
南么三曼多勃(左马右犬)喃,萨婆怛他蘖多,地瑟姹那地瑟社帝,阿者丽,微么丽,娑么啰奶,钵罗吃□底钵□输睇,莎诃!持诵真言之行者,其次应发悲念心,依于西方而安寝,系念莲花菩提心。
如意宝珠亦可念,清净无垢中无我,或于梦中所见闻,诸佛菩萨化众生,或闻诸尊安慰心,劝嘱鼓励修行者:
你能利益众生故,而来造作漫荼罗,很好很好大菩萨,所画仔细甚微妙。
如此时至第二日,依法摄受应度人,如果弟子发信心,生于清净种姓家,恭敬供养于三宝,智慧深利超绝人。
精力充沛不懈倦,持戒无有缺减者,忍辱负重不悭恪,坚定向前可胜任,具备如此众德者,才应授受作灌顶。
一期道场之限数,从一至二二至四,从二至四四至五,从五至七七至八,从八至十灌顶人,不超十数是规则。
原典
尔时,执金刚秘密主头面礼世尊足,而说偈言:
佛法离诸相,法住于法位,所说无譬类,无相无为作。
何故大精进,而说此有相,及与真言行,不顺法然道
尔时薄伽梵,毘卢遮那佛告执金刚手,善听法之相:
法离于分别,及一切妄想,若净除妄想,心思诸起作,我成最正觉,究竟如虚空。
凡愚所不知,邪妄执境界,时方相貌等,乐欲无明覆。
度脱彼等故,随顺方便说,而①实无时方,无作无造者,彼一切诸法,唯住于实相。
复次秘密主,于当来世时,劣慧诸众生,以痴爱自蔽。
唯依于有相②,恒③乐诸断常,时方所造业,善不善诸相。
盲冥乐求果,不知解此道,为度彼等故,随顺说是法。
秘密主,如是所说处所,随在一地,治令坚固,取未至地瞿摩夷及瞿摩怛罗④,和合涂之。次以香水真言洒净,即说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左马右犬)喃,阿钵罗底三迷,伽伽那三迷,三么多奴揭帝,钵罗吃□底微翰睇,达摩(左马右犬)睹微戍达俩,莎诃!⑤行者次于中,定…
《大日经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