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观大日,处白莲花座,发髻以为冠,放种种色光,通身悉周遍。
复当于正受,次想四方佛,东方号宝幢,身色如日晖,南方大勤勇,遍觉花开敷⑥,金色放光明,三昧离诸垢。
北方不动佛⑦,离恼清凉定,西方仁胜者,是名无量寿,持诵者思惟,而住于佛室。
当受持是地,以不动大名⑧,或用降三世,一切利成就。
白檀以涂画,圆妙漫荼罗,中我第一身,第二诸救世,第三同彼等,佛母虚空眼,第四莲华手⑨,第五执金刚。
第六不动尊,想念置其下。
奉涂香花等,思念诸如来。
至诚发殷重,演说如是偈:
诸佛慈悲等,存念我等故,明日受持地,并佛子当降。
如是说已,复当诵此真言曰:
南么三曼多勃(左马右犬)喃,萨婆怛他蘗多,地瑟姹那地瑟社帝,阿者丽,微么丽,娑么啰奶⑩,钵啰吃□底钵□输睇,莎诃!持真言行者,次发悲念心,依于彼西⑾方,系念以安寝。
思惟菩提心,清净中无我,或以梦中见,菩萨大名称,诸佛无有量,现作众事业,或以安慰心,劝嘱于行者:
汝念众生故,造作漫荼罗,善哉摩诃萨,所画甚微妙。
复次于余日,摄受应度人,若弟子信心,生种姓清净,恭敬于三宝,深慧以严身。
堪忍无懈倦,尸罗⑿净无缺,忍辱不悭恪,勇健坚心愿,如是应摄取,余则无所观。
或十或八七,或五二一四⒀,当作于灌顶,若复过此数。
注释
①「而」,原作「唯」,《中华藏》校诸本作「而」,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②「相」,原作「着」,《大正藏》校诸本,《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作「相」,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③「恒」,原作「怛」,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④瞿摩夷及瞿摩怛罗:瞿摩夷,梵文gamay 的音译,意即牛粪。瞿摩怛罗,梵文gomutram 的音译,意即牛尿,在古代印度,牛粪、牛尿被视为干净之物,故常用来涂抹坛场。
⑤此诸真言,原有标明断句之「一」、「二」、「三」等字,有的字下还有读音之加注小字,今均略去。
以下同。即为:南么三曼多勃(左马右犬)喃,即梵文namah samantra budhanam 的音译,意为归命普遍诸佛。阿钵罗底三迷,意即无等无对(即待对)。伽伽那三迷,梵文gaganasame 的音译,意为等虚空。三么多奴揭帝,意即等随。钵罗吃□底微输睇,梵文prakriti pari suddhe 的音译,意即本性清净。达摩(左马右犬)睹微戍达佣,意即净除法界。莎诃,梵文svaha 的音译,表示警觉。
⑥遍觉花开敷:南方佛全称开敷华王,或称娑罗树王;遍觉,就如来智德之尊称,非其名称。
⑦不动佛:就如来智德而称,佛名为天鼓雷音佛。《疏》解释说:「次于北方观不动佛,作离热清凉,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来涅槃智,是故义云不动,非其本名也。本名当云鼓音如来,如天鼓都无形相,亦无住处,而能演说法音,警悟象生,大般涅槃亦复如是,非如二乘永寂,都无妙用,故以为喻也。」(卷四)
⑧不动大名:此不动即不动明王,亦称不动尊、不动使者,为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一。《疏》解释说:
「所谓无动者,即是真净菩提之心,为表是义故,因事立名也。」(卷九)
⑨莲华手:指观世音菩萨,以手执莲华故称,又为莲华部主尊而称。
⑩以上咒语分别为,萨婆怛他蘖多,梵文Sarva tathagata 的音译,意即一切如来。地瑟姹那地瑟祉帝,梵文adhistanadhistite 的音译,意即加持。阿者丽,梵文asale 的音译, 意即不动。微么丽,梵文vimale 的音译,意无垢。娑么啰奶,梵文Smarane 的音译,意即忆念。
⑾「西」,《中华藏》校径、清作「四」,今按校本及《疏》文,仍从底本。
⑿尸罗:梵文sila 的音译,意译戒、戒律。
⒀或十或八七,或五二一四:指一期道场所规定灌顶之数,意即从一至二,从二超至四,从四至五,从五超至七,从七至八,从八超之十人,一期漫荼罗有此数之人可作阿阇梨灌顶,而不得同时为三人、六人、九人灌顶。
译文
这时金刚手秘密主又向佛问道:世尊,刚才听了您讲的漫荼罗行法仪轨,然而此漫荼罗叫什么名字
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
佛回答说:此漫荼罗叫诸佛发生漫荼罗,其义如同赞摇乳酪成酥,而酥中极精醇佳味之醍醐浮聚在上一样,具有极无比味、无过上味的意思,所以称之为漫荼罗。又因为哀愍无量众生,所以就其广义称之为大悲胎藏生漫荼罗。秘密主,如来于无数无量劫时间中,积集无上正遍智慧,无量功德,并以此加持漫荼罗,所以漫荼罗又有万德聚集、轮圆具足的意思。
秘密主,此方便权宜的漫荼罗虽然限制名数,但如来真实漫荼罗,决非为了一个二个,或者数个众生,而是为了怜愍一切众生。如来成正觉智慧,发大悲誓言,是为无数众生界,随其本性而演说正法,行大悲胎藏漫荼罗。秘密主,没有大乘根基,没有思惟修行真言乘行,是一点也不能见闻信受的。
又金刚萨埵,如果有情众生中,有的曾修行过真言乘道,在各方面都有进趣,才能够接受见闻,所以为他们造立漫荼罗并规定人数。
行漫荼罗法的阿阇梨,也要发广大誓言,为度脱无数众生界,从广义上理解漫荼罗的真实含义,三界六趣以为漫荼罗,见闻触知即为行法仪则,如此必成菩提佛果。
修持真言之行者,如是摄受护持后,即命弟子三自归,令说忏悔以前罪。
奉持涂香及鲜花,恭敬供养诸圣尊,然后应该授弟子,三世无障碍智戒。
其次应授与齿木,其木要用阿说他,优昙钵罗亦可用,真言结护香水净,缠以鲜花来装饰,根末顺直不颠倒,坛外向东或向北,弟子嚼罢而掷之,以此可知彼众生,成器或者不成器。
再次结护五色线,系之手臂作护持,如是摄受诸弟子,令其远离诸尘垢,为了增发其信心,随顺其性而说法。
诸言安慰坚其意,告诉如是偈颂言:
你已获得无比利,地位已同自在我,十方三世诸如来,秘密佛教菩萨众,都已摄受护持你,从此成办诸大事。
你们当在明日时,生于如来种姓中,如是教授弟子后,注意梦中所现境。
要是梦见僧住处,花果滋茂好园林,花房绮疏香芬芳,亭台楼阁烟云绕,幢幡飘动珠光闪,宝刀莹彻花妖娆,白衣轻纱端庄女,冰肌玉肤色姝丽,父母亲友传法师,男子威严如天身,牸牛羣牧乳丰盈,经夹净白无垢尘。
遍知因缘声闻众,辟支佛及诸如来,众多菩萨及金刚,现前授予珍妙果。
大海河池尽渡过,处处闻见所乐声,空中有声说吉祥,或闻授与意乐果。
梦中出现如是境,即知善相宜分别,如与此相违背者,当知不是好梦境。
真言行者善住戒,晨起将梦告诉师,上师应说此句法,劝发行人诸弟子:
真言秘乘殊胜道,大心菩萨无不乘,如今你等能志求,定当成就自然智。
自觉自证如来慧,世间众生敬如塔,是有是无悉超越,清净无垢同虚空。
深奥诸法思难量,三密当入无含藏,远离一切虚妄想,种种谬论自无生。
如来智业妙无比,真谛俗谛权实理,殊胜智愿秘密乘,你等当住于斯道。
原典
尔时,金刚手秘密主复白佛言:世尊,当云何名此漫荼罗
漫荼罗者其义云何
佛言:此名发生诸佛漫荼罗,极无比味,无过①上味,是故说为漫荼罗。又秘密主,哀憨无边众生界故,是大悲胎藏生漫荼罗广义。秘密主,如来于无量劫积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所加持,是故具无量德,当如是知。
秘密主,非为一众生故如来成正等觉②,亦非二非多,为怜愍无余记及有余证诸众生界故。如来成正等觉,以大悲愿力于无量众生界。如其本性而演说法。秘密主,无大乘宿习,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见闻,欢喜信受。
又金刚萨埵,若彼有情昔于大乘真言乘道无量门进趣,已曾修行,为彼等故,限此造立名数。
彼阿阇梨亦当以大悲心立如是誓愿,为度无余众生界故,应当摄受③无量众生,阼菩堤重子因缘。
持真言行者,如是摄受已,命彼三自归,令说悔先罪。
奉涂香花等,供养诸圣尊,应授彼三世,无障碍智戒。
次当授齿木,若优昙钵罗④,或阿说他⑤等,结护而作净,香花以庄严,端直顺本末,东面或北面,嚼已而掷之,当知彼众生,成⑥器非器相。
三结修多罗⑦,次系等持臂,如是受弟子,远离诸尘垢,增发信心故,当随顺说法。
慰喻坚其意,告如是偈言:
汝获无等利,位同于大我⑧,一切诸如来,此教菩萨众,皆已摄受汝,成办于大事。
汝等于明日,当得大乘生,如是教授已,或于梦寐中。
睹见僧住处,园林悉严好,堂宇相殊特,显故诸楼观,幢盖摩尼珠,宝刀悦意花,女人鲜白农,端正色姝丽,密亲或善友,男子如天身,群牛丰(左牛右孛)孔,经卷净无垢。
遍知因缘觉,并佛声闻众,大我⑨诸菩萨,现前授诸果。
度大海河池,及闻所乐声,空中言吉祥。当与意乐果。
如是等好相,宜应谛分别。
与此相违者,当知非善梦。
善住于戒者,晨起白师已,师说此句法,劝发诸行人:
此殊胜愿道,大心摩诃衍,汝今能志求。当成就如来。
自然智大龙⑩,世间敬如塔,有无悉超越,无垢同虚空。
诸法甚深奥,难了无含藏,离一切妄想,戏论本无故。
作业妙无比,常依于二谛,是乘殊胜愿,汝当住斯道。
注释
①「过」,《大正藏》校诸本,《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无,今按校本及《疏》文,仍从底本。
②「正等觉」,原作「正觉」,《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丽作「正等」,今按校本及《疏》文,补入「等」字。
③「摄受」,原作「取彼」,校本同,《大正藏》校诸本,《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作「摄受」,今…
《大日经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