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按二校及《疏》文,改正。
④僵昙钵罗:梵文UtpaIam 的音译,意译睡莲。
⑤阿说他:梵文Asvauh 的音译,毕波罗树的异名,属桑科乔木。
⑥「成」,原作「或」,《中华藏》校资、碛、普、南、径、清作「成」,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⑦修多罗:梵文Sutram 的音译,意译綎、线、条等,在密教仪式中称金刚线,或五色綎。《疏》说:
「五色缇者,即是如来五智,亦是信、进、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贯摄一切教门,是故名为修多罗,古译谓之级经也。若见谛阿阇梨能以如来五智,加持弟子菩提心中五种善根,贯摄万行,系持于瑜伽之臂,使经历生死常不失坏。」(卷五)
⑧大我:在此指诸佛,以诸佛成就八自在我,故称。
⑨「大我」,《大正藏》校宫、乙、丙、丁作「大乘」,误。今按校本及《疏》文,仍从底本。
⑩大龙:如来别号,比喻佛之不可思议无方大用。
译文
大日如来如是说罢之后,住无戏论执金刚,又向佛请求说:世尊,请您为我们讲说三世无碍智戒,因为行者住此戒,诸佛菩萨都非常欢喜。
佛告住无戏论执金刚等说:佛子请听!如果真言行者将身口意三业合而为一,能深入观察十缘生句,了知三业毕竟不生,一切本来如此,常无运动无作为,如此就是三世无障碍智戒。但这种认识何以称为戒呢
因为有了认识,就可舍弃自身,把自身奉献于诸佛菩萨。
为什么呢
因为舍施了自身,就是舍弃了三业。什么是三业呢?三业就是人身体的各种活动行为的身业,进行语言活动的语业,进行思惟、情感、意识活动的意业。如果真言行者能受身语意戒,即可称得上是菩萨。这又为什么呢
因为完全脱离了身语意三业,就脱离了一切烦恼及无明,所以菩萨摩诃萨应该如此认识持戒。
受戒第二天,要以金刚萨埵加持自身,观自身为金刚萨埵。然后为毘卢遮那世尊作礼,应取净瓶盛满香水,而以降三世明王真言持诵加护,置于漫荼罗初门之外,用来洒净持行者。
阿阇梨以净香水授与弟子喝下,使其心清净。
这时,执金刚秘密主又向佛问起,如何造立漫荼罗的事情,用偈颂问:
一切智智大日尊,先为大众说时间,如来菩萨诸圣尊,何时普集现灵瑞
漫荼罗中阿阇梨,何时传持行诸事
摩诃毘卢遮那世尊,也以偈颂告诉持金刚慧说:
常在行法第七夜,事毕而画漫荼罗,传法行事阿阇梨,有条不紊应次取,先取白赤黄缘黑,五色三线修多罗,稽首诸佛大日尊,亲自临坛作加持。
先从东方来开始,对持五色金刚线,举至脐处在空中,渐次向右作旋转,如是从南至西方,最终持之于北方。
其次安立诸界域,亦从东方来开始,行时意念诸如来,先后旋转同上说,从右至及于后方,复又周转于左方。
其次回转阿阇梨,依于西南涅哩底,受学行之对持者,相应回转向南行。
至南又要右旋遶,转依西北之风方,师位又移原来处,居之东南于火方。
受学真言之行者,复又转依如上说,弟子对持在西南,师居东北伊舍尼,受学弟子又旋遶,转依东南之火方,师位又移原来方,止住西北之风方。
如上持线划界域,最终作成四方相,行者渐次入其中,三分四方成三方。
又在三个方相中,分作三分为差别,其中最初之所分,当作行法之道路,其余中分和后分,均为圣天之住处。
方坛四方开四门,大小尺寸应适宜,恭敬至诚心殷重,安排分布诸圣尊,然后开始造众相,均匀谐调善分别。
方坛胎藏正均等,内心之中妙白莲,花藏之中造一切,大悲发生漫荼罗,其量最小十六指,过此按倍扩大之。
八叶莲花正圆满,花办须蘂皆严好,智慧之印金刚杵,间隔出在八叶间,从此花台之中央,大日胜尊来显现。
通身金色具晖曜,首戴发髻如宝冠,遍体救世圆满光,离热清凉住三昧。
大日之东应画作,一切如来通知印,莲花之上三角形,莲花三角均白色,光焰围绕遍知印,皓洁普遍如白天。
其次大日之北方,大日佛母虚空眼,周身晃曜真金色,清净缟素以为衣,光芒遍照犹日光,犹如天女住三昧。
又在大日之南方,画作救世佛菩萨,以及大德圣尊印,真陀摩尼之宝珠,住于白莲光闪闪,有名号作满众愿。
大日北方大精勤,莲花部主观自在,身色犹如皓月光,亦如螺贝军那花,熙恰微笑坐白莲,髻中现显无量寿。
观音右边大名称,面向大日多罗尊,不青不白色相杂,不老不少中年女,双手合掌持青莲,通身圆光无不遍,晖发犹如净金色,被服白衣微笑相。
观音左边毘俱胝,四手其一垂珠鬘,面有三目戴发髻,其身洁白犹皓素,圆光无主色相入,不纯黄纯赤纯白。
次近左边毘俱胝,莲花明王大势尊,被服鲜白螺贝色,手中持住青莲花,滋荣含苞待开放,枝头顶上圆光绕。
大势明妃住其侧,有号称持名称者,一切珍妙之璎珞,修饰装扮金色身,鲜妙花枝右手执,钵胤遇花左手持。
多罗之右所住尊,莲花部母称白处,头戴天髻袭素衣,开敷莲花左手执。
观音圣前应画作,本部忿怒持明王,非黄非赤晨晖色,鲜白莲花璎珞身,光焰威猛赫奕奕,忿怒脸上双牙长,利爪竖发如兽王,马头明王是其名。
如是作画或观想,莲花眷属至此竟。
又在莲花中台表,大日如来之左方,当画能满一切愿,金刚部主金刚手,身色淡黄钵胤遇,或如绿宝天显色,首戴三峰山字冠,种种璎珞及杂宝,其数之多不可数,间错严饰宝光闪,左持五股金刚杵,其上围绕光焰鬘。
金刚部主之右方,金刚部母忙莽鸡,亦持坚慧金刚杵,周身饰以众璎珞。
部母之右次应置,号名大力金刚针,女形使者众围绕,胡跪微笑同瞻仰。
金刚部主之左方,应当画作金刚鏁,金刚连鏁手中执,自部使者众围绕,身色皆是浅黄色,所持标帜金刚杵。
金刚萨埵之下方,忿怒明王降三世,摧伏一切大障者,有号称作月黡尊,面有三目四牙现,身色夏时雨云貌,发出笑声阿吒吒,金刚宝珠璎珞身。
摄护众生威猛势,忿怒眷属众围绕,或有一身百千手,各持器械森然竖,如是忿怒数无量,或住或立莲花中。
其次再往西方画,无量无数执金刚,各有形色各持印,为诸众生普放光。
大日如来真言主,其下依之西南方,如来使者不动尊,手持慧刀和羂索,顶有莎髻垂左肩,额有皱纹水波状,一目怒视众生界,威怒之身猛焰烈,牙咬唇边童子形,安然稳坐盘石上。
又在下方西北隅,当画如是具慧者,形状忿怒持明王,有名号称降三世,首戴宝冠持金刚,威猛怒火焰围绕,奋不顾身烈火性,召摄众生来受教。
以上所说初界域,及与诸尊方位等,受持真言之行人,其次应往第二院。
起自东方初门中,释迦牟尼先应画,三十二相齐具备,周身围远紫金色,被服袈裟干陀色,身坐白莲说法状。
释迦牟尼之右方,释迦佛母遍知眼,熙恰微笑喜悦貌,周身遍体圆净光,端丽无比世乐见,有号称作能寂母。
又在佛母之右边,图写如来毫相印,住于莲花钵头摩,圆光照耀鲜白色,手中执持如意珠,以表满足众愿望,晖光闪耀大精进,号称救世释师子。
释迦圣尊之左方,当画如来五佛顶,最初名为白伞盖,其次胜顶最胜顶,第四众德火聚顶,第五即是舍除顶,如是称名五大顶,释迦如来五智顶,顶有重髻轮王形,依次精心造众相。
其次又在其北方,一一布列净居众,一为自在二普华,三称光鬘四意生,名称远闻为第五,依次而画五天子。
释迦毫相之右方,又画释迦三佛顶,广大佛顶为第一,次名极广大佛顶,第三无边音声顶,前后依次皆安立。
真金郁金浅黄色,极白浅白五顶色,白色黄色及赤色,三色兼备三顶色,八顶周身光深厚,各以璎珞严饰身,如来所发弘誓力,一切愿望皆满足。
行者又在其东隅,应当画作火仙像,身处炽烈火焰中,额及两臂三点灰,全身皆是深赤色,当心置有三角印,印上围远圆光焰,左持数珠右澡瓶。
次于右方阎摩王,手持印契人头棒,身骑水牛以为座,色如震电玄云色,七母女鬼黑夜神,其后死后众围绕。
西南鬼王涅哩底,手执长刀恐怖形,西方龙王嚩噜拿,执持羂索以为印。
东方释天因陀罗,须弥山上众围绕,首戴宝冠被璎珞,执持印相金刚杵,舍脂夫人六欲天,均为眷属善分布。
其左当画日天众,八马车辂安然住,左右二妃胜无胜,翼从眷属侍周围。
其右当画梵天王,四面四手戴发冠,一手唵字一手莲,数珠军持坐鹅东。
西方应画诸地神,次北辩才毘纽天,塞建那天与风神,商羯罗天与月天,如是诸天依西方,一一画之勿遗忘,持诵真言之行者,没有迷惑颠倒心。
释迦下方应画作,持明之王大忿怒,其右号为无能胜,其左即无能胜妃。
西门地神持宝瓶,虔诚恭敬而长跪,首有七头二龙王,左跋难陀右难陀,对处厢曲第二重,作为重门之大护。
所余释种诸眷属,以及真言与印坛,形色种类及一切,上师应当都开示。
修行真言之行者,其次作画第三院,文殊师利妙吉祥,其色画作郁金色,顶有五髻为宝冠,其身犹如童子形。
左手执持青莲花,花上就有金刚印,慈颜熙怡微笑相,白莲花台以为座,妙相圆光普照耀,周身遍体互晖映。
右边依次应画作,网光菩萨童子身,手印执持众宝网,种种璎珞来严饰,宝莲花台安然住,仰头而观佛长子。
文殊之左画五种,与愿金刚使者像,其名称为髻设尼,以及优婆髻设尼,第三名为质多罗,地慧请召是四五,如是五种使者众,各有一名奉教者,二众使者及奉教,左右侍卫无胜智。
真言行者于右方,应当画作大名称,除一切盖障菩萨,执持莲上珠光闪。
其下二位各一侧,应当画作八菩萨:
右侧菩萨除疑怪,左侧施一切无畏,第三除一切恶趣,第四救意慧菩萨,第五悲念具慧者,第六慈起大众生,第七除一切热恼,第八不可思议慧。
其它余位皆(左亻右放)此,然后尽之…
《大日经 入漫荼罗具缘真言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