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按二校及《疏》文,改正。
④僵昙缽羅:梵文UtpaIam 的音譯,意譯睡蓮。
⑤阿說他:梵文Asvauh 的音譯,畢波羅樹的異名,屬桑科喬木。
⑥「成」,原作「或」,《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成」,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⑦修多羅:梵文Sutram 的音譯,意譯綎、線、條等,在密教儀式中稱金剛線,或五色綎。《疏》說:
「五色缇者,即是如來五智,亦是信、進、念、定、慧五法,以此五法貫攝一切教門,是故名爲修多羅,古譯謂之級經也。若見谛阿阇梨能以如來五智,加持弟子菩提心中五種善根,貫攝萬行,系持于瑜伽之臂,使經曆生死常不失壞。」(卷五)
⑧大我:在此指諸佛,以諸佛成就八自在我,故稱。
⑨「大我」,《大正藏》校宮、乙、丙、丁作「大乘」,誤。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⑩大龍:如來別號,比喻佛之不可思議無方大用。
譯文
大日如來如是說罷之後,住無戲論執金剛,又向佛請求說:世尊,請您爲我們講說叁世無礙智戒,因爲行者住此戒,諸佛菩薩都非常歡喜。
佛告住無戲論執金剛等說:佛子請聽!如果真言行者將身口意叁業合而爲一,能深入觀察十緣生句,了知叁業畢竟不生,一切本來如此,常無運動無作爲,如此就是叁世無障礙智戒。但這種認識何以稱爲戒呢
因爲有了認識,就可舍棄自身,把自身奉獻于諸佛菩薩。
爲什麼呢
因爲舍施了自身,就是舍棄了叁業。什麼是叁業呢?叁業就是人身體的各種活動行爲的身業,進行語言活動的語業,進行思惟、情感、意識活動的意業。如果真言行者能受身語意戒,即可稱得上是菩薩。這又爲什麼呢
因爲完全脫離了身語意叁業,就脫離了一切煩惱及無明,所以菩薩摩诃薩應該如此認識持戒。
受戒第二天,要以金剛薩埵加持自身,觀自身爲金剛薩埵。然後爲毘盧遮那世尊作禮,應取淨瓶盛滿香水,而以降叁世明王真言持誦加護,置于漫荼羅初門之外,用來灑淨持行者。
阿阇梨以淨香水授與弟子喝下,使其心清淨。
這時,執金剛秘密主又向佛問起,如何造立漫荼羅的事情,用偈頌問:
一切智智大日尊,先爲大衆說時間,如來菩薩諸聖尊,何時普集現靈瑞
漫荼羅中阿阇梨,何時傳持行諸事
摩诃毘盧遮那世尊,也以偈頌告訴持金剛慧說:
常在行法第七夜,事畢而畫漫荼羅,傳法行事阿阇梨,有條不紊應次取,先取白赤黃緣黑,五色叁線修多羅,稽首諸佛大日尊,親自臨壇作加持。
先從東方來開始,對持五色金剛線,舉至臍處在空中,漸次向右作旋轉,如是從南至西方,最終持之于北方。
其次安立諸界域,亦從東方來開始,行時意念諸如來,先後旋轉同上說,從右至及于後方,複又周轉于左方。
其次回轉阿阇梨,依于西南涅哩底,受學行之對持者,相應回轉向南行。
至南又要右旋遶,轉依西北之風方,師位又移原來處,居之東南于火方。
受學真言之行者,複又轉依如上說,弟子對持在西南,師居東北伊舍尼,受學弟子又旋遶,轉依東南之火方,師位又移原來方,止住西北之風方。
如上持線劃界域,最終作成四方相,行者漸次入其中,叁分四方成叁方。
又在叁個方相中,分作叁分爲差別,其中最初之所分,當作行法之道路,其余中分和後分,均爲聖天之住處。
方壇四方開四門,大小尺寸應適宜,恭敬至誠心殷重,安排分布諸聖尊,然後開始造衆相,均勻諧調善分別。
方壇胎藏正均等,內心之中妙白蓮,花藏之中造一切,大悲發生漫荼羅,其量最小十六指,過此按倍擴大之。
八葉蓮花正圓滿,花辦須蘂皆嚴好,智慧之印金剛杵,間隔出在八葉間,從此花臺之中央,大日勝尊來顯現。
通身金色具晖曜,首戴發髻如寶冠,遍體救世圓滿光,離熱清涼住叁昧。
大日之東應畫作,一切如來通知印,蓮花之上叁角形,蓮花叁角均白色,光焰圍繞遍知印,皓潔普遍如白天。
其次大日之北方,大日佛母虛空眼,周身晃曜真金色,清淨缟素以爲衣,光芒遍照猶日光,猶如天女住叁昧。
又在大日之南方,畫作救世佛菩薩,以及大德聖尊印,真陀摩尼之寶珠,住于白蓮光閃閃,有名號作滿衆願。
大日北方大精勤,蓮花部主觀自在,身色猶如皓月光,亦如螺貝軍那花,熙恰微笑坐白蓮,髻中現顯無量壽。
觀音右邊大名稱,面向大日多羅尊,不青不白色相雜,不老不少中年女,雙手合掌持青蓮,通身圓光無不遍,晖發猶如淨金色,被服白衣微笑相。
觀音左邊毘俱胝,四手其一垂珠鬘,面有叁目戴發髻,其身潔白猶皓素,圓光無主色相入,不純黃純赤純白。
次近左邊毘俱胝,蓮花明王大勢尊,被服鮮白螺貝色,手中持住青蓮花,滋榮含苞待開放,枝頭頂上圓光繞。
大勢明妃住其側,有號稱持名稱者,一切珍妙之璎珞,修飾裝扮金色身,鮮妙花枝右手執,缽胤遇花左手持。
多羅之右所住尊,蓮花部母稱白處,頭戴天髻襲素衣,開敷蓮花左手執。
觀音聖前應畫作,本部忿怒持明王,非黃非赤晨晖色,鮮白蓮花璎珞身,光焰威猛赫奕奕,忿怒臉上雙牙長,利爪豎發如獸王,馬頭明王是其名。
如是作畫或觀想,蓮花眷屬至此竟。
又在蓮花中臺表,大日如來之左方,當畫能滿一切願,金剛部主金剛手,身色淡黃缽胤遇,或如綠寶天顯色,首戴叁峰山字冠,種種璎珞及雜寶,其數之多不可數,間錯嚴飾寶光閃,左持五股金剛杵,其上圍繞光焰鬘。
金剛部主之右方,金剛部母忙莽雞,亦持堅慧金剛杵,周身飾以衆璎珞。
部母之右次應置,號名大力金剛針,女形使者衆圍繞,胡跪微笑同瞻仰。
金剛部主之左方,應當畫作金剛鏁,金剛連鏁手中執,自部使者衆圍繞,身色皆是淺黃色,所持標幟金剛杵。
金剛薩埵之下方,忿怒明王降叁世,摧伏一切大障者,有號稱作月黡尊,面有叁目四牙現,身色夏時雨雲貌,發出笑聲阿吒吒,金剛寶珠璎珞身。
攝護衆生威猛勢,忿怒眷屬衆圍繞,或有一身百千手,各持器械森然豎,如是忿怒數無量,或住或立蓮花中。
其次再往西方畫,無量無數執金剛,各有形色各持印,爲諸衆生普放光。
大日如來真言主,其下依之西南方,如來使者不動尊,手持慧刀和羂索,頂有莎髻垂左肩,額有皺紋水波狀,一目怒視衆生界,威怒之身猛焰烈,牙咬唇邊童子形,安然穩坐盤石上。
又在下方西北隅,當畫如是具慧者,形狀忿怒持明王,有名號稱降叁世,首戴寶冠持金剛,威猛怒火焰圍繞,奮不顧身烈火性,召攝衆生來受教。
以上所說初界域,及與諸尊方位等,受持真言之行人,其次應往第二院。
起自東方初門中,釋迦牟尼先應畫,叁十二相齊具備,周身圍遠紫金色,被服袈裟幹陀色,身坐白蓮說法狀。
釋迦牟尼之右方,釋迦佛母遍知眼,熙恰微笑喜悅貌,周身遍體圓淨光,端麗無比世樂見,有號稱作能寂母。
又在佛母之右邊,圖寫如來毫相印,住于蓮花缽頭摩,圓光照耀鮮白色,手中執持如意珠,以表滿足衆願望,晖光閃耀大精進,號稱救世釋師子。
釋迦聖尊之左方,當畫如來五佛頂,最初名爲白傘蓋,其次勝頂最勝頂,第四衆德火聚頂,第五即是舍除頂,如是稱名五大頂,釋迦如來五智頂,頂有重髻輪王形,依次精心造衆相。
其次又在其北方,一一布列淨居衆,一爲自在二普華,叁稱光鬘四意生,名稱遠聞爲第五,依次而畫五天子。
釋迦毫相之右方,又畫釋迦叁佛頂,廣大佛頂爲第一,次名極廣大佛頂,第叁無邊音聲頂,前後依次皆安立。
真金郁金淺黃色,極白淺白五頂色,白色黃色及赤色,叁色兼備叁頂色,八頂周身光深厚,各以璎珞嚴飾身,如來所發弘誓力,一切願望皆滿足。
行者又在其東隅,應當畫作火仙像,身處熾烈火焰中,額及兩臂叁點灰,全身皆是深赤色,當心置有叁角印,印上圍遠圓光焰,左持數珠右澡瓶。
次于右方閻摩王,手持印契人頭棒,身騎水牛以爲座,色如震電玄雲色,七母女鬼黑夜神,其後死後衆圍繞。
西南鬼王涅哩底,手執長刀恐怖形,西方龍王嚩噜拿,執持羂索以爲印。
東方釋天因陀羅,須彌山上衆圍繞,首戴寶冠被璎珞,執持印相金剛杵,舍脂夫人六欲天,均爲眷屬善分布。
其左當畫日天衆,八馬車辂安然住,左右二妃勝無勝,翼從眷屬侍周圍。
其右當畫梵天王,四面四手戴發冠,一手唵字一手蓮,數珠軍持坐鵝東。
西方應畫諸地神,次北辯才毘紐天,塞建那天與風神,商羯羅天與月天,如是諸天依西方,一一畫之勿遺忘,持誦真言之行者,沒有迷惑顛倒心。
釋迦下方應畫作,持明之王大忿怒,其右號爲無能勝,其左即無能勝妃。
西門地神持寶瓶,虔誠恭敬而長跪,首有七頭二龍王,左跋難陀右難陀,對處廂曲第二重,作爲重門之大護。
所余釋種諸眷屬,以及真言與印壇,形色種類及一切,上師應當都開示。
修行真言之行者,其次作畫第叁院,文殊師利妙吉祥,其色畫作郁金色,頂有五髻爲寶冠,其身猶如童子形。
左手執持青蓮花,花上就有金剛印,慈顔熙怡微笑相,白蓮花臺以爲座,妙相圓光普照耀,周身遍體互晖映。
右邊依次應畫作,網光菩薩童子身,手印執持衆寶網,種種璎珞來嚴飾,寶蓮花臺安然住,仰頭而觀佛長子。
文殊之左畫五種,與願金剛使者像,其名稱爲髻設尼,以及優婆髻設尼,第叁名爲質多羅,地慧請召是四五,如是五種使者衆,各有一名奉教者,二衆使者及奉教,左右侍衛無勝智。
真言行者于右方,應當畫作大名稱,除一切蓋障菩薩,執持蓮上珠光閃。
其下二位各一側,應當畫作八菩薩:
右側菩薩除疑怪,左側施一切無畏,第叁除一切惡趣,第四救意慧菩薩,第五悲念具慧者,第六慈起大衆生,第七除一切熱惱,第八不可思議慧。
其它余位皆(左亻右放)此,然後盡之…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