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P3

  ..續本文上一頁意觀大日,處白蓮花座,發髻以爲冠,放種種色光,通身悉周遍。

  複當于正受,次想四方佛,東方號寶幢,身色如日晖,南方大勤勇,遍覺花開敷⑥,金色放光明,叁昧離諸垢。

  北方不動佛⑦,離惱清涼定,西方仁勝者,是名無量壽,持誦者思惟,而住于佛室。

  當受持是地,以不動大名⑧,或用降叁世,一切利成就。

  白檀以塗畫,圓妙漫荼羅,中我第一身,第二諸救世,第叁同彼等,佛母虛空眼,第四蓮華手⑨,第五執金剛。

  第六不動尊,想念置其下。

  奉塗香花等,思念諸如來。

  至誠發殷重,演說如是偈:

  諸佛慈悲等,存念我等故,明日受持地,並佛子當降。

  如是說已,複當誦此真言曰:

  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薩婆怛他蘗多,地瑟姹那地瑟社帝,阿者麗,微麼麗,娑麼啰奶⑩,缽啰吃□底缽□輸睇,莎诃!持真言行者,次發悲念心,依于彼西⑾方,系念以安寢。

  思惟菩提心,清淨中無我,或以夢中見,菩薩大名稱,諸佛無有量,現作衆事業,或以安慰心,勸囑于行者:

  汝念衆生故,造作漫荼羅,善哉摩诃薩,所畫甚微妙。

  複次于余日,攝受應度人,若弟子信心,生種姓清淨,恭敬于叁寶,深慧以嚴身。

  堪忍無懈倦,屍羅⑿淨無缺,忍辱不悭恪,勇健堅心願,如是應攝取,余則無所觀。

  或十或八七,或五二一四⒀,當作于灌頂,若複過此數。

  注釋

  ①「而」,原作「唯」,《中華藏》校諸本作「而」,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②「相」,原作「著」,《大正藏》校諸本,《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相」,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③「恒」,原作「怛」,今按校本及《疏》文,改正。

  ④瞿摩夷及瞿摩怛羅:瞿摩夷,梵文gamay 的音譯,意即牛糞。瞿摩怛羅,梵文gomutram 的音譯,意即牛尿,在古代印度,牛糞、牛尿被視爲幹淨之物,故常用來塗抹壇場。

  ⑤此諸真言,原有標明斷句之「一」、「二」、「叁」等字,有的字下還有讀音之加注小字,今均略去。

  以下同。即爲:南麼叁曼多勃(左馬右犬)喃,即梵文namah samantra budhanam 的音譯,意爲歸命普遍諸佛。阿缽羅底叁迷,意即無等無對(即待對)。伽伽那叁迷,梵文gaganasame 的音譯,意爲等虛空。叁麼多奴揭帝,意即等隨。缽羅吃□底微輸睇,梵文prakriti pari suddhe 的音譯,意即本性清淨。達摩(左馬右犬)睹微戍達傭,意即淨除法界。莎诃,梵文svaha 的音譯,表示警覺。

  ⑥遍覺花開敷:南方佛全稱開敷華王,或稱娑羅樹王;遍覺,就如來智德之尊稱,非其名稱。

  ⑦不動佛:就如來智德而稱,佛名爲天鼓雷音佛。《疏》解釋說:「次于北方觀不動佛,作離熱清涼,住于寂定之相,此是如來涅槃智,是故義雲不動,非其本名也。本名當雲鼓音如來,如天鼓都無形相,亦無住處,而能演說法音,警悟象生,大般涅槃亦複如是,非如二乘永寂,都無妙用,故以爲喻也。」(卷四)

  ⑧不動大名:此不動即不動明王,亦稱不動尊、不動使者,爲五大明王、八大明王之一。《疏》解釋說:

  「所謂無動者,即是真淨菩提之心,爲表是義故,因事立名也。」(卷九)

  ⑨蓮華手:指觀世音菩薩,以手執蓮華故稱,又爲蓮華部主尊而稱。

  ⑩以上咒語分別爲,薩婆怛他蘖多,梵文Sarva tathagata 的音譯,意即一切如來。地瑟姹那地瑟祉帝,梵文adhistanadhistite 的音譯,意即加持。阿者麗,梵文asale 的音譯, 意即不動。微麼麗,梵文vimale 的音譯,意無垢。娑麼啰奶,梵文Smarane 的音譯,意即憶念。

  ⑾「西」,《中華藏》校徑、清作「四」,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⑿屍羅:梵文sila 的音譯,意譯戒、戒律。

  ⒀或十或八七,或五二一四:指一期道場所規定灌頂之數,意即從一至二,從二超至四,從四至五,從五超至七,從七至八,從八超之十人,一期漫荼羅有此數之人可作阿阇梨灌頂,而不得同時爲叁人、六人、九人灌頂。

  譯文

  這時金剛手秘密主又向佛問道:世尊,剛才聽了您講的漫荼羅行法儀軌,然而此漫荼羅叫什麼名字

  它的含義究竟是什麼呢

  

  佛回答說:此漫荼羅叫諸佛發生漫荼羅,其義如同贊搖乳酪成酥,而酥中極精醇佳味之醍醐浮聚在上一樣,具有極無比味、無過上味的意思,所以稱之爲漫荼羅。又因爲哀愍無量衆生,所以就其廣義稱之爲大悲胎藏生漫荼羅。秘密主,如來于無數無量劫時間中,積集無上正遍智慧,無量功德,並以此加持漫荼羅,所以漫荼羅又有萬德聚集、輪圓具足的意思。

  秘密主,此方便權宜的漫荼羅雖然限製名數,但如來真實漫荼羅,決非爲了一個二個,或者數個衆生,而是爲了憐愍一切衆生。如來成正覺智慧,發大悲誓言,是爲無數衆生界,隨其本性而演說正法,行大悲胎藏漫荼羅。秘密主,沒有大乘根基,沒有思惟修行真言乘行,是一點也不能見聞信受的。

  又金剛薩埵,如果有情衆生中,有的曾修行過真言乘道,在各方面都有進趣,才能夠接受見聞,所以爲他們造立漫荼羅並規定人數。

  行漫荼羅法的阿阇梨,也要發廣大誓言,爲度脫無數衆生界,從廣義上理解漫荼羅的真實含義,叁界六趣以爲漫荼羅,見聞觸知即爲行法儀則,如此必成菩提佛果。

  修持真言之行者,如是攝受護持後,即命弟子叁自歸,令說忏悔以前罪。

  奉持塗香及鮮花,恭敬供養諸聖尊,然後應該授弟子,叁世無障礙智戒。

  其次應授與齒木,其木要用阿說他,優昙缽羅亦可用,真言結護香水淨,纏以鮮花來裝飾,根末順直不顛倒,壇外向東或向北,弟子嚼罷而擲之,以此可知彼衆生,成器或者不成器。

  再次結護五色線,系之手臂作護持,如是攝受諸弟子,令其遠離諸塵垢,爲了增發其信心,隨順其性而說法。

  諸言安慰堅其意,告訴如是偈頌言:

  你已獲得無比利,地位已同自在我,十方叁世諸如來,秘密佛教菩薩衆,都已攝受護持你,從此成辦諸大事。

  你們當在明日時,生于如來種姓中,如是教授弟子後,注意夢中所現境。

  要是夢見僧住處,花果滋茂好園林,花房绮疏香芬芳,亭臺樓閣煙雲繞,幢幡飄動珠光閃,寶刀瑩徹花妖娆,白衣輕紗端莊女,冰肌玉膚色姝麗,父母親友傳法師,男子威嚴如天身,牸牛羣牧乳豐盈,經夾淨白無垢塵。

  遍知因緣聲聞衆,辟支佛及諸如來,衆多菩薩及金剛,現前授予珍妙果。

  大海河池盡渡過,處處聞見所樂聲,空中有聲說吉祥,或聞授與意樂果。

  夢中出現如是境,即知善相宜分別,如與此相違背者,當知不是好夢境。

  真言行者善住戒,晨起將夢告訴師,上師應說此句法,勸發行人諸弟子:

  真言秘乘殊勝道,大心菩薩無不乘,如今你等能志求,定當成就自然智。

  自覺自證如來慧,世間衆生敬如塔,是有是無悉超越,清淨無垢同虛空。

  深奧諸法思難量,叁密當入無含藏,遠離一切虛妄想,種種謬論自無生。

  如來智業妙無比,真谛俗谛權實理,殊勝智願秘密乘,你等當住于斯道。

  原典

  爾時,金剛手秘密主複白佛言:世尊,當雲何名此漫荼羅

  漫荼羅者其義雲何

  

  佛言:此名發生諸佛漫荼羅,極無比味,無過①上味,是故說爲漫荼羅。又秘密主,哀憨無邊衆生界故,是大悲胎藏生漫荼羅廣義。秘密主,如來于無量劫積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之所加持,是故具無量德,當如是知。

  秘密主,非爲一衆生故如來成正等覺②,亦非二非多,爲憐愍無余記及有余證諸衆生界故。如來成正等覺,以大悲願力于無量衆生界。如其本性而演說法。秘密主,無大乘宿習,未曾思惟真言乘行,彼不能少分見聞,歡喜信受。

  又金剛薩埵,若彼有情昔于大乘真言乘道無量門進趣,已曾修行,爲彼等故,限此造立名數。

  彼阿阇梨亦當以大悲心立如是誓願,爲度無余衆生界故,應當攝受③無量衆生,阼菩堤重子因緣。

  持真言行者,如是攝受已,命彼叁自歸,令說悔先罪。

  奉塗香花等,供養諸聖尊,應授彼叁世,無障礙智戒。

  次當授齒木,若優昙缽羅④,或阿說他⑤等,結護而作淨,香花以莊嚴,端直順本末,東面或北面,嚼已而擲之,當知彼衆生,成⑥器非器相。

  叁結修多羅⑦,次系等持臂,如是受弟子,遠離諸塵垢,增發信心故,當隨順說法。

  慰喻堅其意,告如是偈言:

  汝獲無等利,位同于大我⑧,一切諸如來,此教菩薩衆,皆已攝受汝,成辦于大事。

  汝等于明日,當得大乘生,如是教授已,或于夢寐中。

  睹見僧住處,園林悉嚴好,堂宇相殊特,顯故諸樓觀,幢蓋摩尼珠,寶刀悅意花,女人鮮白農,端正色姝麗,密親或善友,男子如天身,群牛豐(左牛右孛)孔,經卷淨無垢。

  遍知因緣覺,並佛聲聞衆,大我⑨諸菩薩,現前授諸果。

  度大海河池,及聞所樂聲,空中言吉祥。當與意樂果。

  如是等好相,宜應谛分別。

  與此相違者,當知非善夢。

  善住于戒者,晨起白師已,師說此句法,勸發諸行人:

  此殊勝願道,大心摩诃衍,汝今能志求。當成就如來。

  自然智大龍⑩,世間敬如塔,有無悉超越,無垢同虛空。

  諸法甚深奧,難了無含藏,離一切妄想,戲論本無故。

  作業妙無比,常依于二谛,是乘殊勝願,汝當住斯道。

  注釋

  ①「過」,《大正藏》校諸本,《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無,今按校本及《疏》文,仍從底本。

  ②「正等覺」,原作「正覺」,《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麗作「正等」,今按校本及《疏》文,補入「等」字。

  ③「攝受」,原作「取彼」,校本同,《大正藏》校諸本,《中華藏》校資、碛、普、南、徑、清作「攝受」,今…

《大日經 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