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P17

  ..续本文上一页漏落于三恶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烦恼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有烦恼的有漏法。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报的业因,包括五逆十恶五戒十善等是。

  【有漏果】 有漏业因所招感的果报,如人间天上乃至于地狱等是。

  【有漏禅】 有漏的禅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禅定,如四禅、四无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断】 以有漏的道法去断除烦恼,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观以断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又名世俗智,即带有烦恼的智慧。

  【有漏善法】 带有烦恼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净土】 依有漏心而变现的国土。

  【有余土】 方便有余土的简称,四土之一,为无明未尽的人所生的国土,亦即断除了世界之烦恼的圣者(阿罗汉)死后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得了无余涅槃之后,即毕竟不生,不会再有生处,但是大乘却认为阿罗汉不是毕竟不生,当他们把三界的生死断尽了,便生到界外的有余土去,因此小乘所说的无余涅槃,其实还是有余涅槃。

  【有余涅槃】 1.依小乘的说法,阿罗汉惑业已尽,生死已了,而身体尚在,名有余涅槃,或有余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虽尽,但还余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则名无余涅槃,或无余依涅槃。2.依大乘的说法,菩萨变易生死之因尽,叫做有余涅槃,要到变易生死之果尽,获得佛之常身后,才叫做无余涅槃。3.就大小相对说,小乘的无余涅槃,因尚有惑业苦之残余,故叫做有余;至于大乘的无余涅槃,因究竟而无残余,故叫做无余。

  【有余依涅槃】 简称有余涅槃。见有余涅槃条。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无想天与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有想无想】 有想与无想的众生。

  【有所得】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覆无记】 非善非恶,谓之无记,第八识是无覆无记,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有覆即有染污之义,因为它有四烦恼相应而起,所以有染污。

  【有体施设假】 二假之一,即在无名的事物上施设一个假名的意思。

  【有觉有观三昧】 三三昧之一。见三三昧条。

  【次第缘】 又名等无间缘。见四缘条。

  【次第三观】 修天台空假中三观,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入假,后乃双离空假,入中道第一义观,名次第三观。

  【死有】 四有之一。见四有条。

  【死相】 人死亡时的相状。由死亡时的相状可以验知其人将来投生之处。瑜伽论立死相有六验,即一、若作善之人将死时,先自足冷至脐,脐上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头顶皆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顶冷至脐,腰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饿鬼中;四、若自顶冷至膝,膝下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顶冷至足,足底犹温,而后气尽者,即生地狱中;六、若罗汉圣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顶数日皆温。

  【死魔】 死亡使人在这一生中无法再继续修行佛法,故谓死为魔。四魔之一。

  【污染】 为污垢所染。

  【污家】 比丘拿东西送给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报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兴,这样有伤平等施心,这情形叫做污家,是比丘所应当心的行为。

  【灰河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灰身灭智】 二乘人断了三界的烦恼之后,便入于火光三昧中,烧身灭心,而归于空寂无为的涅槃境界,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终目的。

  【牟尼】 华译为寂,或寂默,或寂静等。

  【牟尼王】 寂静之王,为佛的尊号。

  【牟尼仙】 修寂静行的仙人的通称。

  【牟尼业】 一切圣者寂静的胜业。

  【百劫】 一百个大劫。

  【百苦】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异灭四相,合之便是百苦。生住异灭就是无常,无常就是苦。

  【百丈】 指唐时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他始创禅门的规式,即百丈清规是。

  【百丈野狐】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对百丈说: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说:你问吧,老人便问,师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说:今我已脱野狐身,明日在山后,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界】 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每界各具十界,乘之便是百界。

  【百界千如】 天台宗认为一切法,都是真如实相,或名为如,或称如是。十法界中,一、外显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内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体质,名如是体;四、由体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业,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种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缘,名如是缘;八、由缘发生的结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报应,名如是报;十、以上相为本,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与无情,色心万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才能昨日地狱,今日人间,他日畜生,再他日声闻缘觉等。十界各具十界,则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则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对于万法的观感。

  【百衲衣】 很多补缀的衣,亦即僧衣。

  【百八钟】 晨昏各打大钟一百○八下,以惊醒一百○八烦恼。

  【百一供身】 又名百一物,或百一众具,百是指比丘于三衣六物之外的种种杂具。在许多的杂具中,比丘只能蓄留一种,谓之百一供身,一种以外的,叫做长物。比丘的根性有三品,上品只蓄三衣,中品加蓄百一,下品加蓄长物。

  【百一众具】 与百一供身同。

  【百八烦恼】 一百○八种烦恼。与百八结业同。

  【百八结业】 又名百八烦恼,即一百○八种烦恼,结是烦恼的别名,由烦恼而生的种种恶业,叫做结业。百八者,三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称为九十八随眠,再加上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等十缠,便成为一百○八。

  【百光遍照王】 大日如来。

  【竹园】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又名竹园,为频婆娑罗王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庙。

  【老苦】 四苦之一。见四苦条。

  【老婆】 亲切叮咛之义。

  【老婆禅】 亲切叮咛之禅。

  【耳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耳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肉山】 比丘虚受信众的布施,死后成为一座大肉山,以偿还其债。

  【肉心】 肉团心,即心脏。

  【肉眼】 人间肉身之眼,为五眼之一。

  【肉灯】 割肉燃灯以供养佛。

  【肉身菩萨】 又名生身菩萨,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萨。

  【自力】 众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自在】 1.进退无碍的意思。2.指吾人的心完全脱离了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

  【自在天】 见大自在天条。

  【自在王】 大日如来的尊称。

  【自性】 诸法各自有其不改变不生灭的自性,故一切现象的本体或一切心相的性体,叫做自性。

  【自性行】 四种性行之一。

  【自性戒】 又名本性戒,即不待佛制,自性便可受持的戒,如十善戒是。

  【自性身】 四身之一。见四身条。

  【自性三宝】 自性本具的三宝,如众生具有灵明觉照的佛性为佛宝,其性常寂圆净为法宝,有融妙和乐义为僧宝。

  【自性弥陀】 自性就是弥陀。依心性的道理说,自他本来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灭的心性与弥陀佛不生不灭的心性毫无差异,故念弥陀即是念自性之佛。

  【自性清净心】 又名如来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净,离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净心。

  【自性五分法身香】 见五分法身香条。

  【自相】 一切事物,皆有自共二相。见共相条。

  【自相空】 十八空之一。

  【自恣】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结夏安居已毕,便在大会中,任由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并对著其他比丘作忏悔,叫做自恣,又名随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随意检举自己的罪过。

  【自恣日】 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

  【自恣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自调】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自调自净自度】 见自调条。

  【自证】 亲自证悟和体验。

  【自证身】 五种法身中之法界身及四种法身中之自性身。

  【自证分】 见四分条。

  【自心佛】 自己心里的佛。因自己的本性,原是与佛一样的。

  【自体分】 与自证分同。

  【自乘果】 三乘各自的圣果。

  【自比量】 因明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自行化他】 又叫做自利利他,即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教化他人。

  【自受自用】 见报身条。

  【至教量】 又名圣教量、正教量、声量等,为三量之一。见三量条。

  【至德具足益】 谓信仰阿弥陀佛而念佛的人,现世就能具足无上的功德。

  【舌舌】 讽诵经偈时,因为念得很快,所以将文字的声音省略,如念南无阿弥陀佛,只念做南无佛是。

  【舌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有广长舌相,此相乃是表示多生多世都不妄语。

  【舌根】 六根之一。见六根条。

  【舌识】 六识之一。见六识条。

  【行】 指身口意的造作。

  【行人】 修行的人。

  【行法】 修行的方法。

  【行果】 修行与果报。

  【行者】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头发修行的人。

  【行苦】 三苦之一。见三苦条。

  【行相】 行事的相状。行相有粗有细,如前六识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识的行相细而难明。

  【行脚】 禅僧为了寻师访友及求证佛法而到处旅行。

  【行舍】 行是修行,舍是舍弃,即修行人应舍弃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舍一步的修善。

  【行阴】 五蕴中之行蕴。

  【行教】 偏重于修行的教法。

  【行业】 1.身口意所造作的业。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恶行为。

  【行解】 修行和知解。

  【行树】 成列的树林。

  【行愿】 1.实行和心愿。2.实践自己的愿望。

  【行证】 修行和证悟。

  【行蕴】 五蕴之一。见五蕴条。

  【行供养】 修行善法以供养诸佛。

  【行不退】 永不退失菩萨的大行。

  【行满成佛】 见四满成佛条。

  【行境十佛】 修行圆满而证得无上境界的十种佛,即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又名正觉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随乐佛)。

  【衣】 指出家人所穿的袈裟。

  【衣法】 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指正法,内传法以印证宗门的佛心宗旨,外传衣以表示师承的信实无虚。

  【衣钵】 衣指袈裟,钵是出家人用来盛施主供养食物的应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并可作师承的信证,衣钵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

  【西天】 指印度,因印度在中国的西方。

  【西牛货洲】 位在须弥山西方的大洲名,因其地多牛,以牛为货易,故名为牛货。

  【西方净土】 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

  【西方同居土】 指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因其土凡夫与佛菩萨共同居住。

  【伎乐】 音乐。

  【任运】 任法之自然运动,不加人工的造作。

  【吉祥天】 吉祥天女。

  【吉祥坐】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于右腿上,再以右足置于左腿上的一种坐法。

  【吉祥忏法】 金光明忏法的别名,因金光明忏法是以吉祥天为道场之主。

  【同体大悲】 谓佛的法身,与众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没有分别,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