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外乎行为的修养和心理训练两种:
六、二、二、一 行为的修养—戒—
是对人的行为,前面说过佛教的目的是救大众脱离痛苦共成佛道,佛教行为的动机是“利人”的。所谓利人就是先不妨害他人,再进而帮助他人成全他人。所谓戒律就是“利人”的行为的标准。只要行为遵守戒律的话,就自然而然的“利人”了。所以仔细说来,戒律以合乎“利人”“利大众”的原则为标准。在当初释尊住世时,也曾因各人的环境和需要而分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等。
戒也是“利己”的行为,因为体证佛的境界,前已一再说过不是世俗的智慧所能了解的;必须要先修持,修持然后去杂念,去了杂念之后专心于一,方能发生“慧”,这个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大智慧,完全没有世俗杂念的智慧。由这个慧才能得到领悟的。怎样才能去杂念专心于一呢?方法很多,但无论何法一定要能放得下心,看得开事,无丝毫牵挂在心。怎样才能心内没有牵挂呢?就是要不亏待人。不亏待人就必须要持戒了。所以戒行是约束学佛人身心帮助学佛的人修道,体证真如本性的一个必经要道,这岂不也是“利己”的行为。持戒的人不但要止恶,还要行善,包括布施。忍辱,和精进。
六、二、二、二 心理的训练—定—修所成慧—体验—
定就是扫除杂念集中思想于一点的现象。大的定力在一般无修持的人是办不到的。有的人所谓头脑清楚,办事灵利,就是些微定力的表现。定既是净除杂念集中精神思想的表现,所以不一定佛教有之,凡一切修持的他道他教都也可以有的。不过佛教以之为体证佛慧的工具罢了。训练定力就叫修定。
再者,定力的训练是被看作有迷信色彩的。但如前所言,如果事先说明了这是训练的方法,就不再引为惊奇了。
定除了由行持(如持戒)等得来,还可以由信仰崇拜得来。信得愈深,定力也愈强。这就是方才说过学佛也可由信仰而成的。所谓信仰生力量,现在将各种不同的修持方法简略介绍如下:
六、二、二、二、一 禅定
六、二、二、二、一、一 参悟—禅宗
禅宗不著重任何仪式,只主张直接修心。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能训练达到净除杂念停止心机和妄想,专心于一的境地的方法都可以。最出名的方法是参话头,所谓参话头是永远想念推考一句一般人认为无意义的话,譬如说“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念佛是谁”等时常想得个答案,而总是不能得个解答。久而久之专心想念答案,其他任何杂念自然也没有,也就清净了。慢慢就把思考力停止了,因此而能得到极大的定力。由极大的定力而忽然悟得真理舍弃我执,生出根本大智慧,体证真如境界。
六、二、二、二、一、二 止观
止是止住杂念定心一处,观是想念一定的景象。观有二:一是事观专想一件事,一是理观专想真理,主要是思维“正见”,结果可以由正定而发正慧。教下各宗如性宗修般若观,中观,相宗修唯识观,台宗修一心三观,贤首宗修法界观,密宗修三密相应也要作观想,都为的是由定而发慧。
六、二、二、二、二 念佛—净土宗
这一宗所用修持的方法是专心念佛名号,口中念心中也念,或心中想,使得不能再想到旁的杂事。久之无日不念,无时无刻不念、走也念、坐也念、食也念、睡也念、结果整年整日的念,就整年整日的没有杂念。这种除去杂念的方法是最简单最易行持,也特具成效的。所以现在的时代这宗也特别发达。念佛也是可以得定,一心不乱依愿可生西方。在西方极乐世界继续修行成佛。定是心力,心力足,愿才能满。
六、二、二、二、三 加持—三密相应—密宗—
这一宗所用的方法最重仪式,最神秘。它主张三密相应,所谓三密,是身、语、意三密。就是说,手做手势,(手印)口念咒,心中作观想。这三者,如果做到之后,自然也没有空间去生杂念而得到禅定了。
六、二、二、二、四 其他各种法门
其他修持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原则上没有一样不是先求净除妄念专心于一的。这种清净杂念,专心于一就是定力。有定力之后加上正见就能够发大的智慧而体证;不过要注意,有正见正信领导的正定才能生正慧,否则便是邪定不能发正慧。发生足够的定力之后,就可发生修所成慧了。
六、二、二、三 学佛的成就
由定加正见而生的大智慧,就是学佛的成就。这种智慧不是世俗的智慧,又叫作根本慧,究竟慧。不可以言喻。所以突然显现的时候有人比它做爆发,或者将它叫作“悟”,为一种心的感觉。由世俗的心情达到这种大“悟”的成就,要经过许许多多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小爆发小“悟”。到得这种大悟之后,可以算得到了成就。大悟到脱离一切烦恼束缚,得到大自在大自由大无碍。这种最高的境界,是无法形容的,所以叫作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自利利他功德圆满,达到佛陀无上的正遍觉时,才算无上的成就。佛的觉境,惟佛与佛乃能究竟。是常的,乐的,固定的,清净的,大慈的,大悲的,欢喜的,施舍的,博爱的,自由的,平等的,积极的,救世的,天下为公的。
后言
以上是简单将佛理介绍给没有接触佛法的人。关于佛教的内容,限于时间,不能详细说明。想要深入的人请看佛法概论一类的书籍。
后记
我是学科学作工程师的人,对于佛教没有多大的研究与心得;也没有高深的行持与功夫;本不敢写文章和讲演。不过由于我研究和思维的结果,觉得佛学是真理,尽善尽美。由于我修持和体验的结果,知道佛理是可证得的:烦恼是可以逐渐减除当可至于净尽而得解脱的;定境是可至,慧心是可发,本性是可见,佛道是当可得成的。因为自己得了一点好处,尝了一点法味,所以便推己及人喜欢介绍给人家,喜欢谈论了。
新竹诸友研讨的情形传到苗栗董蔚翘先生刘化南先生的耳里,便邀我去苗栗谈一谈。所说的话经许巍文先生热心记录下来;又经戈本捷先生热心润文;他们张罗著油印了五十本给听讲的人作复习的参考。并分送各大德请求指正。
海潮音和觉生两个杂志认为可以广为介绍便分别刊出。高雄张明哲先生崔兴亚先生发心油印五百本分送亲友,藉使对于佛教有较深切的认识。
这时候各方来信指教和质疑的很多,其中南亭法师尤其慈悲,写了很多的指示和意见来真,使我十分感激。戈本捷先生便根据各方意见,将原文略加增删修改。
大醒法师认为这本书在令未信者生信方面可以有一点力量,发心募款铅印四千册。经各位菩萨踊跃输将,这本书便由排校而印出了。
这本书假如有缺点有错误的地方,希望诸大德随时指教以便改正。如果对于读者有不良的影响都由我忏悔,如果有一点好处的话,都是前述诸大德的功德。普愿一切有情共成佛道!
佛教里面胜义谛,慧学,菩萨行,是最高广最值得奉行的。特为提出附语介绍。
四十、八、二十四
李恒钺于中国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
李恒钺居士小传
——兼述本书出版因缘
李恒钺居士,是我国近代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佛教居士、佛教学者。他原籍山东济南,清宣统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出生,幼年随家人移民东北,入籍吉林省吉林市。
李居士的父亲精于国医,常施医舍药,为穷人治病,中年信佛,为吉林市的名护法居士。恒钺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也接近佛教,八识田中种下菩提种子。民国十九年,恒钺入河北交通大学肆业,习土木工程。毕业后在东北工程界服务。抗战胜利后,入中国石油公司东北炼油总厂工作,主持输油管工程的建设。民国三十七年随著石油公司来到台湾,任职于该公司的新竹研究所(后来改为联合工业研究院)。他在研究所初任工程师,后来升任为副所长。
恒钺早年在交通大学毕业时,即皈依黄杨山普照禅师为三宝弟子,曾随禅师习禅;后来又在北平依赛特活佛习密。他并深入经藏,研究法义。民国四十一年,印顺导师自香港移锡台湾,在新竹青草湖创建福严精舍,恒钺又皈依于印顺导师,法名慧月。是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第二次会议在日本召开,恒钺与印顺导师同为出席代表,恒钺随侍导师赴日本出席会议。民国四十八年,他奉派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实习一年,回台后撰“美国佛教见闻”一文发表,这是台湾最早报导美国佛教的一篇文章。
民国五十八年,恒钺二度赴美,在美国工业大学任教一年,回台湾后转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兼总务长,至民国六十二年退休,移民美国,侨居纽泽西州。恒钺在台二十五年,平常公余时间,忙于南北各地演讲弘法,席不暇暖。早年曾著《向受过现代教育者介绍佛教》一书,是最早接引知识青年学佛的人门之书。
恒钺在美国定居二十余年,到各地寺院社团演讲弘法,足迹及全美国。一九七八年,在纽约组织“世界佛教青年会”,指导青年学佛。会址设于纽约Forest Hill,会务在赵守仁、荀嘉陵二居士协助下,除定期共修、研究佛学外,并经常举办大型演讲活动。
我于一九九五年夏天,在美国佛教会副副会长沈家桢居士府上作客,是时沈居士创建的庄严寺举办夏令营,我与李恒钺居士重晤于庄严寺,曾为他照了一照片,附印在本文前面。
李恒钺老居士于一九九八年七月,在美东纽泽西州的寓所病逝,享年八十九岁。
去年——九十年的十二月间,有一对自称为“三宝弟子”的净侣到雪庐讲堂见访,他们拿著一本影印本的《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说他们读过这本书,觉得内容很好,希望捐钱印出来赠人。这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善行,我们当然乐意随喜配合。他们拿来的影印本字迹不清,不能制版,我们乃重新输入电脑,改为较大字体,附上李恒钺居士的小传及照片,交付印刷厂印出四千册,普赠各方结缘。
民国九十一年元月 于凌波志于雪庐纪念讲堂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李恒钺居士讲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