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李恒钺居士講述)▪P6

  ..續本文上一頁外乎行爲的修養和心理訓練兩種:

  六、二、二、一 行爲的修養—戒—

  是對人的行爲,前面說過佛教的目的是救大衆脫離痛苦共成佛道,佛教行爲的動機是“利人”的。所謂利人就是先不妨害他人,再進而幫助他人成全他人。所謂戒律就是“利人”的行爲的標准。只要行爲遵守戒律的話,就自然而然的“利人”了。所以仔細說來,戒律以合乎“利人”“利大衆”的原則爲標准。在當初釋尊住世時,也曾因各人的環境和需要而分五戒,十戒,菩薩戒,比丘戒等。

  戒也是“利己”的行爲,因爲體證佛的境界,前已一再說過不是世俗的智慧所能了解的;必須要先修持,修持然後去雜念,去了雜念之後專心于一,方能發生“慧”,這個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大智慧,完全沒有世俗雜念的智慧。由這個慧才能得到領悟的。怎樣才能去雜念專心于一呢?方法很多,但無論何法一定要能放得下心,看得開事,無絲毫牽挂在心。怎樣才能心內沒有牽挂呢?就是要不虧待人。不虧待人就必須要持戒了。所以戒行是約束學佛人身心幫助學佛的人修道,體證真如本性的一個必經要道,這豈不也是“利己”的行爲。持戒的人不但要止惡,還要行善,包括布施。忍辱,和精進。

  六、二、二、二 心理的訓練—定—修所成慧—體驗—

  定就是掃除雜念集中思想于一點的現象。大的定力在一般無修持的人是辦不到的。有的人所謂頭腦清楚,辦事靈利,就是些微定力的表現。定既是淨除雜念集中精神思想的表現,所以不一定佛教有之,凡一切修持的他道他教都也可以有的。不過佛教以之爲體證佛慧的工具罷了。訓練定力就叫修定。

  再者,定力的訓練是被看作有迷信色彩的。但如前所言,如果事先說明了這是訓練的方法,就不再引爲驚奇了。

  定除了由行持(如持戒)等得來,還可以由信仰崇拜得來。信得愈深,定力也愈強。這就是方才說過學佛也可由信仰而成的。所謂信仰生力量,現在將各種不同的修持方法簡略介紹如下:

  六、二、二、二、一 禅定

  六、二、二、二、一、一 參悟—禅宗

  禅宗不著重任何儀式,只主張直接修心。沒有固定的方法,只要能訓練達到淨除雜念停止心機和妄想,專心于一的境地的方法都可以。最出名的方法是參話頭,所謂參話頭是永遠想念推考一句一般人認爲無意義的話,譬如說“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念佛是誰”等時常想得個答案,而總是不能得個解答。久而久之專心想念答案,其他任何雜念自然也沒有,也就清淨了。慢慢就把思考力停止了,因此而能得到極大的定力。由極大的定力而忽然悟得真理舍棄我執,生出根本大智慧,體證真如境界。

  六、二、二、二、一、二 止觀

  止是止住雜念定心一處,觀是想念一定的景象。觀有二:一是事觀專想一件事,一是理觀專想真理,主要是思維“正見”,結果可以由正定而發正慧。教下各宗如性宗修般若觀,中觀,相宗修唯識觀,臺宗修一心叁觀,賢首宗修法界觀,密宗修叁密相應也要作觀想,都爲的是由定而發慧。

  六、二、二、二、二 念佛—淨土宗

  這一宗所用修持的方法是專心念佛名號,口中念心中也念,或心中想,使得不能再想到旁的雜事。久之無日不念,無時無刻不念、走也念、坐也念、食也念、睡也念、結果整年整日的念,就整年整日的沒有雜念。這種除去雜念的方法是最簡單最易行持,也特具成效的。所以現在的時代這宗也特別發達。念佛也是可以得定,一心不亂依願可生西方。在西方極樂世界繼續修行成佛。定是心力,心力足,願才能滿。

  六、二、二、二、叁 加持—叁密相應—密宗—

  這一宗所用的方法最重儀式,最神秘。它主張叁密相應,所謂叁密,是身、語、意叁密。就是說,手做手勢,(手印)口念咒,心中作觀想。這叁者,如果做到之後,自然也沒有空間去生雜念而得到禅定了。

  六、二、二、二、四 其他各種法門

  其他修持方法很多。歸納起來,原則上沒有一樣不是先求淨除妄念專心于一的。這種清淨雜念,專心于一就是定力。有定力之後加上正見就能夠發大的智慧而體證;不過要注意,有正見正信領導的正定才能生正慧,否則便是邪定不能發正慧。發生足夠的定力之後,就可發生修所成慧了。

  六、二、二、叁 學佛的成就

  由定加正見而生的大智慧,就是學佛的成就。這種智慧不是世俗的智慧,又叫作根本慧,究竟慧。不可以言喻。所以突然顯現的時候有人比它做爆發,或者將它叫作“悟”,爲一種心的感覺。由世俗的心情達到這種大“悟”的成就,要經過許許多多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小爆發小“悟”。到得這種大悟之後,可以算得到了成就。大悟到脫離一切煩惱束縛,得到大自在大自由大無礙。這種最高的境界,是無法形容的,所以叫作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自利利他功德圓滿,達到佛陀無上的正遍覺時,才算無上的成就。佛的覺境,惟佛與佛乃能究竟。是常的,樂的,固定的,清淨的,大慈的,大悲的,歡喜的,施舍的,博愛的,自由的,平等的,積極的,救世的,天下爲公的。

  後言

  以上是簡單將佛理介紹給沒有接觸佛法的人。關于佛教的內容,限于時間,不能詳細說明。想要深入的人請看佛法概論一類的書籍。

  後記

  我是學科學作工程師的人,對于佛教沒有多大的研究與心得;也沒有高深的行持與功夫;本不敢寫文章和講演。不過由于我研究和思維的結果,覺得佛學是真理,盡善盡美。由于我修持和體驗的結果,知道佛理是可證得的:煩惱是可以逐漸減除當可至于淨盡而得解脫的;定境是可至,慧心是可發,本性是可見,佛道是當可得成的。因爲自己得了一點好處,嘗了一點法味,所以便推己及人喜歡介紹給人家,喜歡談論了。

  新竹諸友研討的情形傳到苗栗董蔚翹先生劉化南先生的耳裏,便邀我去苗栗談一談。所說的話經許巍文先生熱心記錄下來;又經戈本捷先生熱心潤文;他們張羅著油印了五十本給聽講的人作複習的參考。並分送各大德請求指正。

  海潮音和覺生兩個雜志認爲可以廣爲介紹便分別刊出。高雄張明哲先生崔興亞先生發心油印五百本分送親友,藉使對于佛教有較深切的認識。

  這時候各方來信指教和質疑的很多,其中南亭法師尤其慈悲,寫了很多的指示和意見來真,使我十分感激。戈本捷先生便根據各方意見,將原文略加增刪修改。

  大醒法師認爲這本書在令未信者生信方面可以有一點力量,發心募款鉛印四千冊。經各位菩薩踴躍輸將,這本書便由排校而印出了。

  這本書假如有缺點有錯誤的地方,希望諸大德隨時指教以便改正。如果對于讀者有不良的影響都由我忏悔,如果有一點好處的話,都是前述諸大德的功德。普願一切有情共成佛道!

  佛教裏面勝義谛,慧學,菩薩行,是最高廣最值得奉行的。特爲提出附語介紹。

  四十、八、二十四

  李恒钺于中國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

  李恒钺居士小傳

  ——兼述本書出版因緣

  李恒钺居士,是我國近代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佛教居士、佛教學者。他原籍山東濟南,清宣統二年(公元一九一○年)出生,幼年隨家人移民東北,入籍吉林省吉林市。

  李居士的父親精于國醫,常施醫舍藥,爲窮人治病,中年信佛,爲吉林市的名護法居士。恒钺自幼受到父親的影響,也接近佛教,八識田中種下菩提種子。民國十九年,恒钺入河北交通大學肆業,習土木工程。畢業後在東北工程界服務。抗戰勝利後,入中國石油公司東北煉油總廠工作,主持輸油管工程的建設。民國叁十七年隨著石油公司來到臺灣,任職于該公司的新竹研究所(後來改爲聯合工業研究院)。他在研究所初任工程師,後來升任爲副所長。

  恒钺早年在交通大學畢業時,即皈依黃楊山普照禅師爲叁寶弟子,曾隨禅師習禅;後來又在北平依賽特活佛習密。他並深入經藏,研究法義。民國四十一年,印順導師自香港移錫臺灣,在新竹青草湖創建福嚴精舍,恒钺又皈依于印順導師,法名慧月。是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二次會議在日本召開,恒钺與印順導師同爲出席代表,恒钺隨侍導師赴日本出席會議。民國四十八年,他奉派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實習一年,回臺後撰“美國佛教見聞”一文發表,這是臺灣最早報導美國佛教的一篇文章。

  民國五十八年,恒钺二度赴美,在美國工業大學任教一年,回臺灣後轉任國立交通大學教授兼總務長,至民國六十二年退休,移民美國,僑居紐澤西州。恒钺在臺二十五年,平常公余時間,忙于南北各地演講弘法,席不暇暖。早年曾著《向受過現代教育者介紹佛教》一書,是最早接引知識青年學佛的人門之書。

  恒钺在美國定居二十余年,到各地寺院社團演講弘法,足迹及全美國。一九七八年,在紐約組織“世界佛教青年會”,指導青年學佛。會址設于紐約Forest Hill,會務在趙守仁、荀嘉陵二居士協助下,除定期共修、研究佛學外,並經常舉辦大型演講活動。

  我于一九九五年夏天,在美國佛教會副副會長沈家桢居士府上作客,是時沈居士創建的莊嚴寺舉辦夏令營,我與李恒钺居士重晤于莊嚴寺,曾爲他照了一照片,附印在本文前面。

  李恒钺老居士于一九九八年七月,在美東紐澤西州的寓所病逝,享年八十九歲。

  去年——九十年的十二月間,有一對自稱爲“叁寶弟子”的淨侶到雪廬講堂見訪,他們拿著一本影印本的《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說他們讀過這本書,覺得內容很好,希望捐錢印出來贈人。這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善行,我們當然樂意隨喜配合。他們拿來的影印本字迹不清,不能製版,我們乃重新輸入電腦,改爲較大字體,附上李恒钺居士的小傳及照片,交付印刷廠印出四千冊,普贈各方結緣。

  民國九十一年元月 于淩波志于雪廬紀念講堂

  

  

《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李恒钺居士講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