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宣化上人主讲)▪P2

  ..续本文上一页万行”:再修行万行。“时刻培栽”:不是说是今天我修,明天就不修了;今年我修,明年就不修了;这个月我修行,那个月就休息啦!今生我修行,来生就不修行啦!或者这一刻修行,那一刻又睡觉去了。不是的。时刻培栽,时时刻刻地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不要说时时刻刻,就生生世世我们都要修行这个六度万行。所以你能这个样子,那就是菩提萨埵了。

  说:“这是很不容易的!”你以为做菩萨那么容易就做啦?没有那么容易的。不单做菩萨不容易,做缘觉、声闻也都不容易的。做什么容易呢?鬼!做鬼最容易,堕地狱最容易,做畜生最容易,你若愿意容易,就做那个东西去。所以你想要做菩萨,那就是不容易的;菩萨就叫不容易。容易就是鬼,不容易就是菩萨。说是:“很难的。”“难”也是菩萨,那个难,就是不容易的一个别名。

  所以,菩萨就要行人家难行能行的苦行,难忍能忍的这种忍辱。人家认为很困难的,哎!没有关系,我们去干去,这个样子的。不是说:哦!不容易做,我不干了。你不干了,那你就不是菩萨。往前进,精进!精进!精进!就是菩萨了,就是这样子,没有旁的巧妙的。你就是能做人家所不能做的事情,那就是菩萨。因为人人都不能做,你能做上来了,就是菩萨。

  缘觉法界

  缘觉圣贤,孤峰独眠;

  春花秋谢,十二连环。

  我们讲这缘觉,因为什么我问你们这么多的问题?因为这个缘觉,就不欢喜有问题。他是孤独的,不愿意有其他人在一起。所以今天和你们研究这个大家共同在一起的问题——不要做缘觉。这个缘觉,在有佛出世的时候叫缘觉。没有佛出世的时候,就叫独觉,他自己就会开悟的。他就欢喜怎么样呢?“孤峰独眠”。所以说“缘觉圣贤,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这是讲缘觉。讲到缘觉,我们自己要“觉缘”,觉悟这种因缘。他是修十二因缘的,我们是十二因缘修的。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咦!很奇怪,怎么会有无明呢?他就观察了:无明缘行,有了无明,就有了行为了,就有“行”了,有所表现了。有所表现了,就有了“识”。识就是分别,行就是个有为法。无明那个时候,也谈不到无为,也谈不到有为。那时候就是在有为、无为之间,然后有了分别。

  因为什么有了分别呢?就因为有了有为法。有了有为法,然后就有了分别心。有分别心,然后就有了麻烦啦!这个“名色”就是麻烦。有了名色,一有了名,这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烦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若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说:“嗯!怎么名色就是麻烦?我不懂啊!”你不懂?那你麻烦更多一点。因为你有不懂的麻烦了,我没有讲的时候,你没有不懂的麻烦。是不是?

  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没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啊!你不懂,有了不懂的麻烦。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你看,这六入就是想要懂,想要明白。听过没听过啊?没有人这么讲法!那现在就有了嘛!这就想要懂。

  这六入就是想要明白才有六入。想要明白,于是乎,就生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想要明白。谁不知愈想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就入了。你看!不明白,以后就要碰了。碰就是“触”;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下碰,就好像那个苍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要碰壁?就因为要明白。没有听人这么讲过,是不是?这没有一定的法。怎么讲有道理就怎么讲,怎么没有道理也怎么样讲。

  这个触就是个碰,到处碰壁。到处想要明白,谁不知碰痛了,就因为想明白。碰了之后,就有了“受”。“哎哟!我痛。”“唉呀!我很自在了。”我现在没有碰壁,现在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没有人说我一个不好,我觉得很快乐;有人说我不好,我觉得很不欢喜了。你看,这就是受,都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在外边,不要到外边找去。

  这十二因缘,讲到“受”。受了,有了领受了就生出一种“爱著”来,就有爱著了。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

  种爱著;对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厌恶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

  “缘觉圣众,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春天万物发生了,这个缘觉的圣人在这儿就“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所以他就观这个“十二因缘”。

  前面讲到这个“受”、“爱”。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不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的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的。那么对你所要爱的东西,就生出来一个“取”了。怎么叫取呢?就是得著,就想要得著了。因为你爱,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这就满自己的这种欲望了。那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所以取缘有,就有个“有”了。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啊!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有了来生,又有了“老死”了。所以这十二因缘,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声闻法界

  声闻众僧,不论女男;

  四谛观行,隐实示权。

  再讲声闻法界。声闻,有初果的声闻、有二果的声闻、有三果的声闻、有四果的声闻。这里边又分出初果向——还没有正式证得初果,叫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声闻的人,又叫阿罗汉,也叫罗汉。这罗汉,他能以飞行变化、有神通。证果的人,不是随随便便就说:“谁证了果了。”“我是阿罗汉了!”不可以的!因为证果的圣人,他走路,鞋不沾地的,你看他像在地上走路,但是,他是在虚空里头,鞋不沾地,也不沾泥土。所谓不沾地,就是不沾泥上,甚至于在那个泥里边走,他那鞋子都很干净的。好像那个法顺和尚断流,他在很稀的泥上面走过去,鞋上也不沾泥,这是证果圣人的一种表现。不是说:“我证了果了。”就证了果了。

  我的一个弟子很有自知之明,我问他证了什么果了?他说:“证了水果。”证了水果,大约可以在水里头走,不怕水了。

  声闻,在初果要断见惑;二果要断思惑;三果要断尘沙惑;四果也是断了尘沙惑,无明呢,他破了一点,但是没有完全都破,没有完全把无明都破尽了。这无明破尽了,就是成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的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就不能成为佛。那么四果圣人,他所修的是什么法呢?他所修的这种法,人人都知道,我们人人都听过,就是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马胜他们这一班五比丘,这五个比丘,本来都是佛的亲戚;可是跟著佛去修道,有的就受不了苦。释迦牟尼佛在雪山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麻一麦,饿得骨瘦如柴。那么就饿跑了三个,说:“受不了苦了!”剩两个。以后,释迦牟尼佛在腊八那一天,天女送乳,天女给送牛奶去,释迦牟尼佛把牛奶喝了,这两个也跑了,这两个跑,不是因为受不了苦跑的,他们就说佛不会修行,说:“这修行要修苦行,要行苦行。你现在喝牛奶,这是不能修行的!不能受苦了!”也就跑了,这五个人一跑,都跑到鹿野苑去了。

  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先说了《华严经》,没有人听,以后就“为实施权”,就说《阿含经》。要对谁说呢?一观察:“我以前那五个同参,护我法那五个人,应该先去度他们去。为什么要先去度他们呢?因为在往昔我发了这个愿:我若成佛了,就要先度毁谤我的那个人、杀我的那个人、对我最不好的那个人,我要先去度他去。”谁对佛最不好呢?你们有没有人看过《金刚经》,《金刚经》里谈到有个歌利王。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他修行,这个歌利王就把老修行的身体给割了。为什么割他身体呢?

  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道,是个老修行;身上的尘土,修得也很厚,也不下山,在那儿用苦功、修苦行。那么歌利王呢,他就带著一些个宫娥、彩女、妃嫔,他这一些个太太、皇后都带去了。带去做什么呢?到那儿打猎去。打猎就是打这些獐麃野鹿啦,打这些个东西,这一些个女人也都跟他去,但是女人就很好玩的,就不跟著他去打猎,到山上去,看见那儿有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因为眉毛有三寸那么长,头发有两尺那么长;脸啊,从来也没有洗过,就好像尘土很厚的;衣服上尘土,最低限度大约也有一寸那么厚,这一些个女人见到这样子一个不认识的,就说:“啊!这是个妖怪!这是个妖怪!我们快走啦!”

  这个老修行就说:“你们不要走,我不是个妖怪。”

  她们一听,说:“咦!他会说话!”于是乎,有的胆大的就说:“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修行啊!”

  “怎么叫修行呢?”

  说:“我修行想要成佛。”他就给这一些女人说法。

  说了之后,这一些个女人就对他很有好感了,说:“啊!你在这儿太苦了,你都吃什么啊?”

  他说:“我吃的就是草根、树叶之类的,有什么就吃什么,我也不到下边的人间去找吃的东西。”

  啊!这些女人,时间一久,也就都不怕他了,这个去摸摸他的眉毛,那个又去摸摸他的手,那个又去碰一碰他的面,这么样子,就好像见到一个很心爱的什么物件,就都想要接近这个老修行。

  那么歌利王各处去打猎回来了,找他这些个女人。一看,这些个女人都围在那个地方;这歌利王就看看这些个女人都在那儿干什么的?他就走路很轻的,慢慢、慢慢走,慢慢、慢慢走,走到这儿一看,他这些个太太啊、皇后啊,和这儿有很奇怪的这么一个人在讲话呢!这个也摸摸手,那个也摸摸脚的,很不守规矩的样子。啊!他就生出一种妒忌心了;…

《十法界不离一念心 (宣化上人主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