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灵隐小志▪P4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百忙操劳之中,得知灵隐寺有被破坏的危险,发来“灵隐寺暂加封闭”的电报,才使灵隐寺得以保存下来。现在凡是知道这一事件经过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对周总理表示感激和爱戴。“四人帮”被粉碎后,灵隐寺又由政府拨款修理,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也都对周总理同声感戴。

  高僧事略

  开山慧理祖师,西印度人,东晋咸和初来武林,先建灵鹫寺,后建灵隐寺。灵鹫寺原址在飞来峰前,久废,建筑规模不可考,而灵隐寺历久不衰。其晏坐处号理公岩,又名晏寂岩,瘗塔在今回龙桥东首。

  智一法师,刘宋时居灵隐山半峰,精守戒律而善长啸,牵曳其声,杳入云际,嗖飗凄切,闻者悲凉,称之为衰松梵。养一白猿,有时觅食不远,智一乃发声长啸,声震林木,白猿即达,谓之白猿梵,因而自称猿父。其后冷泉水边聚集了一群猴子,有人就常常送食品给猴子吃,所以现在还有饭猿台的古迹。

  圣达贞观禅师,钱塘人,俗姓范。生有奇相,舌紫罗纹,手左右掌纹成字形。出家后深研经律论三藏,当时有谚话说:“钱塘有贞观,佛法当天下一半。”曾谒天台智者大师请受禅法,智者因与贞观年龄相近,只承认是法兄弟。隋开皇十五年,因到灵隐山头陀石室宴坐,信众们为他建立了南天竺寺,请他居住。他能文,有雅操,隋文帝三次征召,李世民两次延请,都以疾辞。大业间在山行中自标葬地于灵隐寺的东岗,年七十四,无疾坐化,就葬在那里。

  我国古代对于出家为僧,限制很严,如果不经过政府考试合格者,不得剃度,否则一经告发,即得重罚,所以僧人品学不至过于庞杂。考试方式,每代不同。唐肃宗乾元元年,通经七百页者方许剃度,而灵隐的道标法师为第一名。师本姓秦,富阳人。七岁出家,依灵隐白云峰海公为师。后习戒律,有高行,在南天竺结茅屋于峰西,号西岭草堂。尤善诗章,辞体古健。当时吴兴有清画,会稽有灵澈,互相酬唱,名重当代。陆羽称知标曰:“日月云霞为天标,山清竹木为地标,推能归美为德标,居闲处寂为道标”,真可谓推重备至。还有人说:“霅之昼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因此,李吉甫、韩皋、吕渭、孟简、白居易、刘长庆等皆与他为方外交。长庆三年示微疾,旋逝世,年八十四。

  现在大家都知道弘一法师,他本姓李,名叔同,是我国艺术界的老前辈。金石书画无一不精,诗词音乐造诣极探。当代艺术家丰子恺、刘质平等都是他的弟子。出家虎跑寺后,受戒于灵隐寺,而还经常与人结翰墨缘,影响很大。求之古人,只有唐代的皎然和清画法师足以相比拟。皎然本姓谢,足谢灵运的十世孙。幼有异才,性与道合,遂削发出家,受戒于灵隐,依坚道守直律师习戒律,并留心于诗篇,颇有造诣。着有《诗式》一书。中年参访禅学,有所悟解,遂入湖州杼山隐居。贞元五年,李洪为湖州太守,素来钦佩皎然的着作,想代为公之于世,皎然开始不允所请,经李洪再三恳求,才把稿本交给他,因而得以广为流布,极为相国于颛及颜鲁公真卿等名流所重。不过皎然清净其志,高迈其心,不为浮名虚利所动,而只是乐处林峦, 与有道者交游,终身不变。贞元年间圆寂于山寺,有集十卷,于颇为之序。贞元八年五月,敕写其文于秘阁,当时都以为荣。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这是诗僧贯休上钱武肃王的诗,当时贯休在灵隐。王得诗大喜,要贯休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相见。贯休曰:“州既难添,诗亦不改,”即拂袖而去。西入四川,以诗投孟知祥,有:“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之句。知祥得诗亦大喜,优礼相待,署号禅月大师,常呼为得得来和尚,梁乾化二年,终于所居,年八十一。《禅月集》二十五卷,收于《四部丛刊》。休字德隐,兰溪登高人,俗姓姜。

  在历代沿革一章里,提到延寿禅师中兴灵隐寺的事迹。延寿,字冲元,钱忠懿王赐号智觉,清雍正帝加封“妙圆正修”四字,又说:“信为曹溪后第一人,超出历代大善知识者”。俗姓王,余杭人,七岁诵《法华经》,五行俱下。年二十八为华亭镇将,以公款买鱼鳖鸟兽放生,亏累巨万,被举发,判处死刑,临行神色怡然,钱文穆王奇而赦之,听为僧。初住天台智者岩习定,后参德韶国师得悟。建隆元年,钱忠懿王请重创灵隐寺,继主永明道场即净慈寺,着《宗镜录》等书,因此净慈寺有宗镜堂。他的《自行录》收于《续藏》,卷首自序云:

  弘明集中先德有检校三业之说。检校者,审察我此身从旦至中,从中至暮,从暮至夜,从夜至晓,乃至一时一刻、一念一顷,有几心几行、几善几恶,几心欲摧伏烦恼,几心欲降伏魔怨,几心念三宝四谛,几心悟苦空无常,几心念报父母恩慈,几心愿代众生受苦,几心发念菩萨道业。上已检心,次复检口,如上时刻, 自旦以来,已得演说几句深议,已得披读几许经典,已得理诵几件文字,已得几回叹佛功德,已得几回称菩萨行。次复检身,已得几回屈身礼佛几拜,已得几回屈身礼法礼僧,已得几回扫除尘垢,正列供具。如是检察, 自相训责,知我所作,几善几恶。

  延寿禅师这样刻苦自励,所以当时认为他足弥勒降生,徒从如云,上座弟子二千余人,开宝八年趺坐而化,舍利无数,塔于净慈寺右侧。

  我国佛教自唐宋以后逐渐变质,至清末而每况愈下。民国以来,稍有振作,而由于没有奉行赞宁法师的遗教,所以并没有解决问题。赞宁在其所着《僧史略》中辟专题《论卫法》云:“道安以诙谐而伏习凿齿,慧远以诗礼而诱宗雷之辈,复礼以辩惑而柔权无二,皎然以诗式而友陆鸿渐。此皆不施他术,唯能博学耳。况乎儒道二教,义理玄邈,释子即精本业,何妨钻极以广见闻,勿滞于一方也。”说得非常恺切,而赞宁的博闻多识,虽东方朔、张茂先亦不能超过他。相传徐铉在南唐做官时,尝入澄心堂办公,到飞虹桥头,马不肯前,即使鞭之流血,也不肯走。徐铉乃写信向赞宁请教。赞宁答复道:“下必有海马骨,水火都不能毁,憔浇以腐糟即毁。”徐铉如言掘之,到一丈多深,果然发现一根大兽骨,上胫长五尺,膝面下长三尺,积薪焚之,三日不动,以腐糟浇之即烂。又徐谔得到一幅画牛,但那画上的牛,白天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徐谔以为神物,献之李后主煜,煜献之宋太祖,宋太祖以示群臣,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明,赞宁说:

  南倭海水或灭,滩碛微露,倭人取诸蚌余泪和色着物,则昼隐夜见。沃焦山或风烧飘举,有石落海岸,滴水碧色,染物则尽见夜隐。此二形殆二物所画也。

  可见我国古代曾经发现过隐色墨水,赞宁能知其来历,不愧为博物学家。赞宁德清人,俗姓高,出家于灵隐,习南山律宗。吴越王署为两浙僧统,宋太祖征入京,赐号通慧大师。淳化三年,兼翰林史馆编修。享年七十八岁,建塔于龙井。其着作的现存者,除《僧史略》外,《宋高僧传》三十卷,均收于《大藏》。

  韩愈的原道,欧阳修的本论,都足古代排斥佛教最激烈的文字,然而韩愈在潮州见到大颠禅师之后,与孟简的信中即称赞大颠“能以理自胜,不为事物侵扰”。欧阳修临终还读《华严经》,因此契嵩禅师着文痛驳韩愈,而欧阳修仍不得不称誉他。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广西藤县镡津人,俗姓李。七岁出家,十三得度落发,十九游方,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庆历间,至杭州,居灵隐永安兰若,作辅教篇。欧阳修读之,惊曰:“不意僧中乃有此郎。”契嵩又上书仁宗,辩明佛理应崇的若干要点,仁宗览之,诏付传法院编次,又赐明教之号,以示褒宠。朝中自丞相韩琦以下,大都延见称誉,而他自己所住的屋里,萧然无长物,与人清谈终日,则娓娓不倦。皇祜间又着《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以扶翼宗门。熙宁五年六月初四日示寂于灵隐寺。火化后,眼舌及童贞不坏,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者三,又常所持木数珠亦不坏。东坡云:“契嵩常嗔人,未尝见其笑。辩才常喜人,未尝见其怒。余亲见二人皆趺化,乃知二师以嗔喜作佛事也。”这是很有见地的说法。契嵩遗书有《镡津文集》十九卷,收于《大藏》,塔在永安兰若之左。

  雪窦重显禅师,字隐之,遂宁人,得法于智门祚禅师。他素与学士曾会厚善。有一天,遇于淮上,曾问重显打算去那里,重显曰,将游杭州,登天台雁宕。曾曰,灵隐天下胜地,住持珊禅师是老朋友,就写了介绍信交给重显。重显到了灵隐,没有把介绍信拿出,随大众一起生活,专任打扫厕所的工作。过了三年,曾公访重显于灵隐,无人知道,找到厕所旁的小屋才相见。曾问起介绍信,重显才拿出来,并且说,您的意思很好,然而行脚人不足寄书邮。珊禅师深以为奇,即命领众。后主持奉化雪窦寺三十余年,以《颂古百则》着名于时。晚年,悲学者寻流失源,作《为道日损偈》曰:“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去,唤不回头争奈何。,,读者酸鼻。皇枯四年七月七日寂,年七十三,塔于寺之西坞,赐号明觉禅师。

  大意宗杲禅师,字妙喜,宣州宁国奚氏子。年十三始入乡校,一日与同窗戏谑,用砚投击,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因而放弃世闻学问,诣东山慧云院出家,又遍参诸方,依止克勤圆悟禅师最久,为当时朝野所重。绍兴二十八年,因丞相张德远荐,任余杭径山方丈,先在灵隐寺开堂说法,阐扬圆悟的禅法。住径山后,僧侣云集,多至一千七百人。后因张德远被贬谪而勒令还俗,编置衡州六年。限满复僧衣,仍住径山。卒年七十五,有《语录》及《宗门武库》等行世。

  如璧禅师,本姓饶名节字德操,江西临川人,以文章着名,与曾子宣丞相陈了翁等友善,拟娶妻,遇白崖长老,晤谈有得。有一次他从外面回来,仆人和他谈话,他觉得与平常不一样,怪而问之。仆人说,听说白崖长老有道行前往请问,经开示,忽然觉悟,身心安泰,如此而已。德操叹息说,你能这样,…

《灵隐小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晦鸣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