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子都会说,哪个让你做坏事,你马上就跑了,你根本不信他,就是因为让你做好事,你才会上当,开口就让你做坏事,你能接受他吗?雷锋也是做好事的,但是我要告诉诸位的是,雷锋没有信愿行,他不是佛教徒,尽管我们说他某些事情做得像佛菩萨一样,但是他不是佛教徒,他只是像,并不是,记住这一点,很多气功大师好像佛教,其实不是,一点点都不是,装模作样,没有佛教这块招牌,谁会买他的帐呢?谁也不买他的帐,所以他们都很好地利用了佛教这块招牌,所以佛教受伤害嘛。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站出来护法,所维护法,不是要跟人家玩命,而是应该告诉大家真正的佛法是什么。如果大家明白真正的佛法是什么,谁也不会上当受骗。这事回因向果,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做的都不白做,从来没有白做的事情,有的人觉得很委屈,那是因为你还愿意想做人,做人你才会觉得有委屈,你要想成佛菩萨你就不再和众生计较了,因为你知道今天的因就是今天的果,如是因如是果,就像当年我们去读弥陀经,有一个给孤独长者,当初他把给孤独园献出来的时候,当时在制造精舍的时候,他跟舍利弗在量地基的时候,天上的福报马上就显现了,如是因如是果,不一定非有一个过程的,马上就可以有的,只是有时候这种果报并没有完全出现,所以当时拉线的时候舍利弗就笑了,为什么笑了,当时给孤独、悉达多长者站起来往天上一看,那种天人的福报已经现前了。所以回因向果,我们必须有一个目标是成佛,要发菩提心,所以佛教告诉我们最重要的要看你的发心,如果不看发心的话,那所有的人都好像是佛教徒,包括那些气功大师,他发心是怎么样的,他心里什么动机,实际上发心就是动机,动机如何,非常关键。
第四是回小向大。因为我们的心量很小,我们总是为了自己解脱,但是我们要拓开我们的心量,要向大乘佛法迈进。比如说我们今天有好有坏有生有死,有生死就有解脱,这是一个对立的世界,那些声闻乘人知道人生的苦空无常无我,马上就涅槃了,毁身灭自,赶紧就解脱了,逃离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苦不想再来。但是在大品般若经里,佛陀就骂过他们是“焦芽败种”,当时读到这段经文的时候,我很迷惑,佛怎么会骂人呢?我就问我的老师去了,老师告诉我:“嗨,佛陀是悲心,我们是嗔恨心呐。”我们是嗔恨心然后才骂人的,佛陀是悲悯你,希望你能走出你狭隘的境界,才说你“焦芽败种”,你应该完成你五百由旬的最终目的,就是说在化成、在三百由旬那里你不要再停留,不要停留,那只是一个化成,不是一个实在的,只有五百由旬那才是我们学佛的目的。所以要回小向大,不要停留在小乘上,我们要向大乘迈进,而且在大乘佛法上心量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说人生是苦,大乘佛法里看人生并不是苦,也不是乐,没有苦也没有乐,因为我们的我执、我们对人生的期望值才产生了苦,如果你没有期望值、没有我欲,那你没有苦也没有乐,那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大乘。所以我们原来所说的解决烦恼、化解痛苦,这些都显得非常苍白,因为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是你制造出来的,是因为你有一个我执,所以你才会发现人生是很痛苦的。我们需要回向。
第五点要回邪显正,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个本来是不应该讲的,本来应该有四个就好了,但是面对现实的时候我必须要讲,因为如果从一个正常的理念来讲,应该是从实信到实住的时候,信解的问题就应该已经解决了,但是我现在希望我们的佛教徒去帮助帮助那些误入歧途的人们,就是那些跟邪教、跟邪法、歪门邪道的人为伍或者介入的人,我希望能去帮一帮他们,所以才叫回邪向正。为什么?因为在般若经里说:“若有一法胜过涅槃者,吾以视之如幻如画。”那是真正的解脱,但是我们现在是执著呀,执著有一个实在的东西,那个东西是万能的,但是佛教绝对不是一个所谓的万能、主宰、神。佛陀只是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维持正法,一定要去回邪向正,也要告诉众生那是在利他中完成自利,只有这样的话你才是真正的佛教徒,不然的话,你怎么能叫佛教徒呢?如果每一个佛教徒,在家的也好,出家的也好,都把佛教的这种正知见告诉给别人,理直气壮,堂堂正正,我觉得那个时候佛教徒是非常有尊严的。为什么有人像做贼一样?就是因为他第一个不理解佛法,第二个烦恼重重,第三个形象不佳,在家里形象不佳。所以人家都说:“嗨,你还学佛。”一句话全都包括了,没有说服力。我们通过以上的四种回向,做得很好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回邪向正,也能够帮助别人回邪向正,那么我们岂不是更正?通过回向之后,你会发现你还会拒绝现实生活吗?你不会拒绝的。就像《六祖坛经》所说的“搬柴运水,无非佛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没有理解佛法的人,他就会讲:那我就在家里干活,或者我怎么样的,不是,需要你去转化的,需要你回向你才能把他真正地成为佛法,也就是需要你去转悟。不能转悟的话,你还是凡夫一个,搬柴就是搬柴,运水就是运水,它跟佛法有什么关系,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佛教讲一句话:“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因为它是一种转化,也就是在回向,它才真正地成为了菩提,成为了涅槃。那么我们今天明白了回向的道理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这里下手,把自己的心作为一个道场,做一个修行的下手处,把自己的家或者把自己面对的事物完美地做好。在此我愿与大家一起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阿弥陀佛!
《轮回与解脱》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