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含经菁华节录·肆、慈善不放逸▪P3

  ..续本文上一页学习而生智慧之处,“明脱”谓脱离愚痴叫做明;离开贪爱叫做脱。“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二十三、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 [1]。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杂·六六九(六五七))

  [1]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勤劳修习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二十四、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如信根,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是故就此五根,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譬如堂阁,栋为其首,众材所依,以摄持故。如是五根 [1],慧为其首,以摄持故。(杂·六六八(六五六))

  二十五、何等为觉 [2]力?于善、不善法如实知[3],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如实知,是名觉力。何等为精进力?谓四正勤,如前广说。何等为无罪力?谓无罪身、口、意,是名无罪力。何等为摄力?谓四摄[4]事:惠施、爱语、行利、同利。(杂·六七九(六六七))

  [1]五根:1.眼耳鼻舌身意等之五根,眼根能生眼识,耳根能生耳识,鼻根能生鼻识,舌根能生舌识,身根能生身识。2.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因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2]觉:是觉察或觉悟的意思。参见第34页觉条。

  [3]如实知:指所知极符合真如实相。参见第30页如实知条。

  [4]四摄:指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爱语摄是随著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我度人的目的;同事摄是修菩萨道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此四摄法,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然后方能听我劝导,修行佛道。

  二十六、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如上说。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离五恐怖。何等为五?谓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是名五恐怖。(杂·六八二(六七Ο))

  二十七、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力 [1]。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杂·六八五(六七三))

  [1]五力: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慧力是慧根增长,能破三界之诸惑。

  二十八、世尊告诸比丘:彼信力,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力者,当知是四正勤。念力者,当知是四念处。定力者,当知是四禅。慧力者,当知是四圣谛 [1]。(杂·六八七(六七五))

  [1]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真理,参见第127页四谛条。

  二十九、谓贪欲永尽,嗔恚、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是无为法。云何为无为道迹?谓八圣道分 [1],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无为道迹。(杂·六Ο四(八九Ο))

  [1]八圣道:又名八正道,即八条圣者的道法。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二、正思惟,即正确的思考。三、正语,即正当的言语。四、正业,即正当的行为。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六、正精进,即正当的努力。七、正念,即正确的观念。八、正定,即正确的禅定。修此八正道,可证得阿罗汉果。

  三十、有为者若生、若住、若异、若灭:无为者不生、不住、不异、不灭。(杂·三三一(二九三))

  三十一、是故,比丘!当观自利、利他 [1]、自他俱利,精勤修学。(杂·三四七)

  [1]利他:利益他人。

  三十二、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教汝:如舍利弗比丘,智慧、大智、分别智、广智、无边智、捷疾 [1]之智、普游智、利智、甚深智、断智、少欲知足、闲静勇猛、念不分散、戒[2]成就、三昧[3]成就、智慧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柔和无争、去恶辩了、忍诸言语、叹说离恶、常念去离、愍念生萌,然炽正法[4]、与人说法无有厌足。(增·四三三)

  尔时,世尊说偈答言:“一切众生类,悉共相缠缚;其有智慧者,孰能不愍伤?

  善逝 [5]哀愍故,常教授众生;哀愍众生者,是法之所应。”(杂·一二三七(五七七))

  [1]“捷疾”之智:敏捷快速。

  [2]戒:见第36页戒条。

  [3]三昧:定。参见第99页三昧条。

  [4]正法:详见第106页正法条。

  [5]善逝:如来十号之一,善是好,逝是去,佛修正道,入涅槃,向好的去处而去,故号善逝。详见第20页善逝条。

  

《阿含经菁华节录·肆、慈善不放逸》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