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
自下第二叹其自利利他功德。行能益己。名为自利。行能兼润。说为利他。菩萨所行。要不出此。故赞叹之。于中初略叹。菩萨经典究畅下。广叹。
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譬如幻师。现众异像。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此诸菩萨。亦复如是。学一切法。贯综缕练。所住安谛。靡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未曾慢恣。愍伤众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疏] 略中初别。后总结之。别中有四。一自行清净。二譬如下。化行善巧。先喻后合。喻中初言譬如幻师。喻起化人。现众异像。为男为女等。喻起化相。本学明等。喻起化德。本学明了。喻习化法。学为化本。故名为本。于佛化法。习之委善。名学明耳。在意所为。学成起用。成在于心。故名在意。任意为化。故曰所为。下合显法。菩萨如是。合前幻师。学一切等。合起化德。学一切法。合本学也。谓学一切化他之法。贯综缕练。合明了也。贯通综习。知法委审。故曰缕练。所住安谛。合在意也。于所住法。安心审谛。靡不致化。合所为也。靡谓无也。致谓运致。于一切处无不运化。又复致者。是其感致。令一切众无不感化。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合前化相。合现众像为男女等。此是第二化行善巧。三未曾下。显前第一自行清净。以于所得。未曾憍高而自纵恣。故行清净。四湣伤下。显前第二化行善巧。湣伤悲也。心有悲心。湣伤众生。故能为物种种现化。上来别叹。如是之法。一切具足。总以结之。上来略叹。
下广叹之。于中有四。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二无量佛咸共护下。明依佛法修胜进行。三供养佛下。依前自分广修成德。四受持如来甚深法下。依前胜进辨修成德。
菩萨经典。究畅要妙。名称普至。道御十方。
[疏] 就初段中。先修自利。后起利他。菩萨经典。究畅要妙。是自利也。于菩萨法。穷究通畅。得其宗要。知其妙旨。是故名为究畅要妙。名称普至导御十方。是利他也。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圣所立。而皆己立。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诸菩萨。而作大师。以甚深禅慧。开导众生。通诸法性。达众生相。明了诸国。
[疏] 第二段中。亦先自利。如来道化各能宣下。其是利他。就自利中。无量诸佛护。上德摄下。第入佛境。故为诸佛同共护念。护使离恶。念令增善。念佛所住等。下修上顺。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证行同佛。佛所法住。菩萨同住。亦可诸佛住于如行。菩萨同住。大圣所立而皆已立。教行同佛。大圣是佛。法界诸度。是佛所立。菩萨同立。下利他中。初利他相。通诸法下。明利他德。利他相中。如来道化各能宣布为菩萨师。教法利人。如来道化各能宣布。说法同佛。为诸菩萨而作大师。益人同佛。现行佛化。故为菩萨而作大师。以深禅慧开导众人。证法益物。以深禅慧。化行同佛。禅止慧观。证行虽众要不出此。开导众人。益人同佛。下他德中。明具三种自在之行。故能化物。通诸法性。是智正觉自在行也。谓能通达二谛法性。达众生相众生世间自在行也。众生多死。故曰众生。众法成生。亦名众生。若形若体。种种相状。一切悉知。明了诸国。是器世间自在行也。初句云通。第二言达。第三说明。语左右耳。此三广如他经中说。
自下第三依前自分广修成德。于中有四。一摄修方便。二亦无作下。因修成德。三住深定下。重明起修。四超过世间所有已下。重明所成。
初中复四。一修自利。二坏裂下。明其利他。三超越下。复明自利。四善立下。重明利他。初段自利。明修教行。第二利他。教人离过。第三自利。明修证行。第四利他。教令修善。故有四别。
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善学无畏之网。晓了幻化之法。
[疏] 初自利中。供养诸佛。化现其身犹如电光。明修福行。供养诸佛。兴福广也。化身如电。起行疾也。一念之间。化身遍至。从养诸佛矣善学已下。明修智行。善学无畏。修习智方便。晓了幻化。智行成就。又学无畏。于人不怯。晓了幻化。于法能知简邪取正。名为善学。达正过邪。所以无畏。以无畏智统摄诸。法故名为网。亦可学此拟用摄人。故说为网。明见诸法离有无性。犹如幻化非有非无。名为晓了幻化法矣。法若定有。不名幻有。法若定无。不名幻无。无法为有。方名幻有。有法为无。方名幻无。无法为有。有则非有。有法为无。无则非无。幻法如是。故取为喻。化亦如是。经说十喻。具举斯耳。上来自利。是初段竟。
坏裂魔网。解诸缠缚。
[疏] 次约利他。坏裂魔网。令离邪业。解诸缠缚。令离烦恼。缠谓十缠。无惭。无愧。睡。悔。悭。□。掉。恨。忿。及覆。是其十也。缠众生故。缠缚心故。名之为缠。缚谓四缚。欲缚。有缚。无明缚。见缚。是其四也。欲界诸结。除无明见。名为欲缚。上二界中。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有缚。三界无明。名无明缚。三界诸见。名为见缚。缚众生故。系缚心故。名之为缚。亦可一切诸烦恼结。通名缠缚。菩萨教人断离。名解。此两段竟。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疏] 自下第三重明自利。超越声闻缘觉之地。所修殊胜。此明所出声闻名义。泛解有三。一如来所说言教名声。餐声悟解。故曰声闻。二我众生等。但名无实。故说为声。如地论说。观斯之解。义说为闻。三佛所说。大乘法音。名之为声。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曰声闻。如法华释。前二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体相如何。分别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义如上释。其缘觉者。名义有三。一十二缘法。名之为缘。观此得觉。故名缘觉。如彼十二因缘经说。二现在世事相因缘。名之为缘。藉斯得悟。故名缘觉。如辟支佛得道经说。三如来藏缘起法界。名之为缘。于中悟迷。故名缘觉。三中前二是其小乘。后一大乘。今论小矣。名义如是。相状如何。分别有二。一缘觉缘觉。二声闻缘觉。缘觉缘觉者。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是故名为缘觉缘觉。声闻缘觉者。是人本来求声闻道。成声闻性。值佛为说四真谛法。得悟初果。以钝根故。不得漏尽。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后身。不值佛世。藉现事缘而得悟道。本声闻人。于最后身。藉现事缘而得觉故。说之以为声闻缘觉。此等一切。菩萨悉过。故言超越。得空无相无愿三昧。所得渊深。此明所入。众生及法。悉无自性。故名为空。乃至因缘。相亦不有。说为无相。此离所取。远离妄想能取之心。故名无类。三昧。胡语。此云正定。于此三空正住不乱。故名三昧。就此得名。义有多门。广如别章。此应具论。此三段竟。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疏] 第四重明利他。善立方便。是化他智。方便之义。泛论有四。一进趣方便。如见道前七方便等。进趣向果。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罗蜜中。方便波罗蜜。巧修诸行。故曰方便。三权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权巧摄物。故名方便。四集成方便。诸法同体。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论云。此法巧成。名为方便。又他经中。说六相门。以为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今此所论。权巧方便。于权巧中。方便有三。一身业方便。权形异现。如观世音。方便之力。其事云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如是一切。二口业方便。随化众生。种种异说。名为方便。如无二乘。权以说之。如是一切。三意业方便。谓方便智。随化众生。种种异解。今此所论。是其权中意业方便。善立三业。巧便度物。故曰方便。显示三下。是化他行。显示三乘。说三乘因。就大分小。名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说小乘果。缘觉名中。声闻名下。于此二中说有涅槃。名现灭度。此等即是口业方便。
上来四段。合为第一摄修所行。
自下第二因修成德。于中初明自利功德。宣扬已下。明利他德。初中有四。一所证平等。二具足下。所成众多。三广普下。所证深广。四得佛下。所成殊胜。
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
[疏] 所证等中。亦无所作。无因可作。亦无所有。无果可有。言不起者。无净可起。言无灭者。无染可灭。此举道理。得平等法。约理辨证。名前无作无所有等。为平等法证会名得。
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
[疏] 所成多中。具足成就无量总持。得陀罗尼。行德多也。如他经说。百千三昧诸根智慧。余德多也。信进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
普寂定。深入菩萨法藏。
[疏] 就明所证深广之中。广普寂定。所证广也。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广寂定。深入法藏。所证深也。于真法藏能深入矣。
得佛华严三昧。
[疏] 所成胜中。得佛如来华严三昧。故德胜也。华严三昧。如华严说。彼一三昧。统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上来自利。
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疏] 宣畅一切。利他可知。
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诸佛。一念之顷。无不周遍。济诸剧难。诸闲不闲。分别显示真实之际。得诸如来辩才之智。入众言音。开化一切。
[疏] 第三重明起修。住深定门悉睹现在无量佛等。修起自利。住深定门。起行所依。无心往来。直以三昧法门力起。故须住定。下明起行。悉睹现在无量诸佛。摄行宽广。由见多佛。供养生福。受法生智。一念之顷无不周遍。起行速疾。下明利他。济诸剧难…
《佛说无量寿经义疏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