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
自下第二歎其自利利他功德。行能益己。名爲自利。行能兼潤。說爲利他。菩薩所行。要不出此。故贊歎之。于中初略歎。菩薩經典究暢下。廣歎。
其所修行。清淨無穢。譬如幻師。現衆異像。爲男爲女。無所不變。本學明了。在意所爲。此諸菩薩。亦複如是。學一切法。貫綜縷練。所住安谛。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未曾慢恣。愍傷衆生。如是之法。一切具足。
[疏] 略中初別。後總結之。別中有四。一自行清淨。二譬如下。化行善巧。先喻後合。喻中初言譬如幻師。喻起化人。現衆異像。爲男爲女等。喻起化相。本學明等。喻起化德。本學明了。喻習化法。學爲化本。故名爲本。于佛化法。習之委善。名學明耳。在意所爲。學成起用。成在于心。故名在意。任意爲化。故曰所爲。下合顯法。菩薩如是。合前幻師。學一切等。合起化德。學一切法。合本學也。謂學一切化他之法。貫綜縷練。合明了也。貫通綜習。知法委審。故曰縷練。所住安谛。合在意也。于所住法。安心審谛。靡不致化。合所爲也。靡謂無也。致謂運致。于一切處無不運化。又複致者。是其感致。令一切衆無不感化。無數佛土。皆悉普現。合前化相。合現衆像爲男女等。此是第二化行善巧。叁未曾下。顯前第一自行清淨。以于所得。未曾憍高而自縱恣。故行清淨。四湣傷下。顯前第二化行善巧。湣傷悲也。心有悲心。湣傷衆生。故能爲物種種現化。上來別歎。如是之法。一切具足。總以結之。上來略歎。
下廣歎之。于中有四。一依菩薩法修自分行。二無量佛鹹共護下。明依佛法修勝進行。叁供養佛下。依前自分廣修成德。四受持如來甚深法下。依前勝進辨修成德。
菩薩經典。究暢要妙。名稱普至。道禦十方。
[疏] 就初段中。先修自利。後起利他。菩薩經典。究暢要妙。是自利也。于菩薩法。窮究通暢。得其宗要。知其妙旨。是故名爲究暢要妙。名稱普至導禦十方。是利他也。
無量諸佛。鹹共護念。佛所住者。皆已得住。大聖所立。而皆己立。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爲諸菩薩。而作大師。以甚深禅慧。開導衆生。通諸法性。達衆生相。明了諸國。
[疏] 第二段中。亦先自利。如來道化各能宣下。其是利他。就自利中。無量諸佛護。上德攝下。第入佛境。故爲諸佛同共護念。護使離惡。念令增善。念佛所住等。下修上順。于中初言佛所住者皆已得住。證行同佛。佛所法住。菩薩同住。亦可諸佛住于如行。菩薩同住。大聖所立而皆已立。教行同佛。大聖是佛。法界諸度。是佛所立。菩薩同立。下利他中。初利他相。通諸法下。明利他德。利他相中。如來道化各能宣布爲菩薩師。教法利人。如來道化各能宣布。說法同佛。爲諸菩薩而作大師。益人同佛。現行佛化。故爲菩薩而作大師。以深禅慧開導衆人。證法益物。以深禅慧。化行同佛。禅止慧觀。證行雖衆要不出此。開導衆人。益人同佛。下他德中。明具叁種自在之行。故能化物。通諸法性。是智正覺自在行也。謂能通達二谛法性。達衆生相衆生世間自在行也。衆生多死。故曰衆生。衆法成生。亦名衆生。若形若體。種種相狀。一切悉知。明了諸國。是器世間自在行也。初句雲通。第二言達。第叁說明。語左右耳。此叁廣如他經中說。
自下第叁依前自分廣修成德。于中有四。一攝修方便。二亦無作下。因修成德。叁住深定下。重明起修。四超過世間所有已下。重明所成。
初中複四。一修自利。二壞裂下。明其利他。叁超越下。複明自利。四善立下。重明利他。初段自利。明修教行。第二利他。教人離過。第叁自利。明修證行。第四利他。教令修善。故有四別。
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善學無畏之網。曉了幻化之法。
[疏] 初自利中。供養諸佛。化現其身猶如電光。明修福行。供養諸佛。興福廣也。化身如電。起行疾也。一念之間。化身遍至。從養諸佛矣善學已下。明修智行。善學無畏。修習智方便。曉了幻化。智行成就。又學無畏。于人不怯。曉了幻化。于法能知簡邪取正。名爲善學。達正過邪。所以無畏。以無畏智統攝諸。法故名爲網。亦可學此擬用攝人。故說爲網。明見諸法離有無性。猶如幻化非有非無。名爲曉了幻化法矣。法若定有。不名幻有。法若定無。不名幻無。無法爲有。方名幻有。有法爲無。方名幻無。無法爲有。有則非有。有法爲無。無則非無。幻法如是。故取爲喻。化亦如是。經說十喻。具舉斯耳。上來自利。是初段竟。
壞裂魔網。解諸纏縛。
[疏] 次約利他。壞裂魔網。令離邪業。解諸纏縛。令離煩惱。纏謂十纏。無慚。無愧。睡。悔。悭。□。掉。恨。忿。及覆。是其十也。纏衆生故。纏縛心故。名之爲纏。縛謂四縛。欲縛。有縛。無明縛。見縛。是其四也。欲界諸結。除無明見。名爲欲縛。上二界中。一切煩惱。除無明見。名爲有縛。叁界無明。名無明縛。叁界諸見。名爲見縛。縛衆生故。系縛心故。名之爲縛。亦可一切諸煩惱結。通名纏縛。菩薩教人斷離。名解。此兩段竟。
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願叁昧。
[疏] 自下第叁重明自利。超越聲聞緣覺之地。所修殊勝。此明所出聲聞名義。泛解有叁。一如來所說言教名聲。餐聲悟解。故曰聲聞。二我衆生等。但名無實。故說爲聲。如地論說。觀斯之解。義說爲聞。叁佛所說。大乘法音。名之爲聲。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故曰聲聞。如法華釋。前二小乘。後一大乘。今論小矣。名義如是。體相如何。分別有二。一聲聞聲聞。二緣覺聲聞。義如上釋。其緣覺者。名義有叁。一十二緣法。名之爲緣。觀此得覺。故名緣覺。如彼十二因緣經說。二現在世事相因緣。名之爲緣。藉斯得悟。故名緣覺。如辟支佛得道經說。叁如來藏緣起法界。名之爲緣。于中悟迷。故名緣覺。叁中前二是其小乘。後一大乘。今論小矣。名義如是。相狀如何。分別有二。一緣覺緣覺。二聲聞緣覺。緣覺緣覺者。是人本來求緣覺道。常樂觀察十二緣法。成緣覺性。于最後身。不值佛世。藉現事緣而得悟道。是故名爲緣覺緣覺。聲聞緣覺者。是人本來求聲聞道。成聲聞性。值佛爲說四真谛法。得悟初果。以鈍根故。不得漏盡。天上人中。七返受生。于最後身。不值佛世。藉現事緣而得悟道。本聲聞人。于最後身。藉現事緣而得覺故。說之以爲聲聞緣覺。此等一切。菩薩悉過。故言超越。得空無相無願叁昧。所得淵深。此明所入。衆生及法。悉無自性。故名爲空。乃至因緣。相亦不有。說爲無相。此離所取。遠離妄想能取之心。故名無類。叁昧。胡語。此雲正定。于此叁空正住不亂。故名叁昧。就此得名。義有多門。廣如別章。此應具論。此叁段竟。
善立方便。顯示叁乘。于此中下。而現滅度。
[疏] 第四重明利他。善立方便。是化他智。方便之義。泛論有四。一進趣方便。如見道前七方便等。進趣向果。故名方便二施造方便。如十波羅蜜中。方便波羅蜜。巧修諸行。故曰方便。叁權巧方便。如二智中。方便智等。權巧攝物。故名方便。四集成方便。諸法同體。巧相集成。故曰方便。故地論雲。此法巧成。名爲方便。又他經中。說六相門。以爲方便。此亦是其集成方便。今此所論。權巧方便。于權巧中。方便有叁。一身業方便。權形異現。如觀世音。方便之力。其事雲何。應以佛身得度者。即現佛身而爲說法。如是一切。二口業方便。隨化衆生。種種異說。名爲方便。如無二乘。權以說之。如是一切。叁意業方便。謂方便智。隨化衆生。種種異解。今此所論。是其權中意業方便。善立叁業。巧便度物。故曰方便。顯示叁下。是化他行。顯示叁乘。說叁乘因。就大分小。名示叁乘。于此中下而現滅度。說小乘果。緣覺名中。聲聞名下。于此二中說有涅槃。名現滅度。此等即是口業方便。
上來四段。合爲第一攝修所行。
自下第二因修成德。于中初明自利功德。宣揚已下。明利他德。初中有四。一所證平等。二具足下。所成衆多。叁廣普下。所證深廣。四得佛下。所成殊勝。
亦無所作。亦無所有。不起不滅。得平等法。
[疏] 所證等中。亦無所作。無因可作。亦無所有。無果可有。言不起者。無淨可起。言無滅者。無染可滅。此舉道理。得平等法。約理辨證。名前無作無所有等。爲平等法證會名得。
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叁昧。諸根智慧。
[疏] 所成多中。具足成就無量總持。得陀羅尼。行德多也。如他經說。百千叁昧諸根智慧。余德多也。信進念等。名爲諸根。若通論之。一切善法。悉名諸根。如涅槃說。
普寂定。深入菩薩法藏。
[疏] 就明所證深廣之中。廣普寂定。所證廣也。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名廣寂定。深入法藏。所證深也。于真法藏能深入矣。
得佛華嚴叁昧。
[疏] 所成勝中。得佛如來華嚴叁昧。故德勝也。華嚴叁昧。如華嚴說。彼一叁昧。統攝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上來自利。
宣揚演說一切經典。
[疏] 宣暢一切。利他可知。
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濟諸劇難。諸閑不閑。分別顯示真實之際。得諸如來辯才之智。入衆言音。開化一切。
[疏] 第叁重明起修。住深定門悉睹現在無量佛等。修起自利。住深定門。起行所依。無心往來。直以叁昧法門力起。故須住定。下明起行。悉睹現在無量諸佛。攝行寬廣。由見多佛。供養生福。受法生智。一念之頃無不周遍。起行速疾。下明利他。濟諸劇難…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