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諸閑不閑。扶人離苦。難別有八。叁塗爲叁。人中有四。一盲聾喑亞。二世智辨聰。叁佛前佛後。四郁單越界。天中有一。謂色界中長壽天離。此八難中。叁塗爲劇。菩薩濟之。人天苦微。名曰諸閑。菩薩勸化。故曰不閑。分別顯等。授人善法。分別顯示真實之際。證法教人。理性真實。得處名際。授人名示。得諸如來辯才智等。教法利物。得諸如來辯才之智。起說之得謂得如來四無礙智解了諸法。入衆言音。起說之解。入謂解也。謂解衆生種種言音。用之起說。開化一切。正明起說。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萬物。隨意自在。爲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爲之重擔。
[疏] 第四重明所成。于中初明成就自德。于一切下。成利他德。自中初言超過世間諸所有法。所成殊勝。心常谛等。所成不動。又過世間。明成斷德。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明成智德。谛謂安谛。謂常安住真實無爲度世之道。下利他中。于一切力物隨意自在。成利他德。由成勝通。于一切物變化隨意。故能利物。名爲自在。爲諸庶等。起利他用。爲諸庶類作不請友。化益方便。庶謂凡庶。類謂品類。不請有二。一宿無道根。仰感菩薩。名爲不請。二無現樂欲。不知求聖。名爲不請。菩薩于此強爲作友。荷負群生爲之重擔。正明化益。聲聞舍物。不將衆生以爲重擔。菩薩荷負。故用衆生而爲重擔。擔別有四。如勝鬘說。此第叁竟。
自下第四依前勝進辨修成德。于中初先辨其所修。一切善本皆度已下。明其所成。
受持如來甚深法藏。護佛種性。常使不絕。興大悲。愍衆生。演慈辯。授法眼。杜叁趣。開善門。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于諸衆生。視之若己。
[疏] 前所修中。初明自利。二興大悲下。明修利他就自利中。受持如來甚深法藏。明修勝解。如來藏性。是佛如來甚深法藏。闇障既除。明現已心。故曰受持。護佛種性常使不絕。明修勝行。法界諸度。是佛種性。護使離障。起善無間。名常不絕。不利他中。先法後喻。法中四句。初興悲湣。明起悲心。二演慈辨下。明起慈心。依慈心起說。名演慈辨。教法生解。名授法眼。叁杜叁趣開善門者。顯前悲益。杜謂塞也。教人離惡。故杜叁趣。教人修福。故開善門。四以不請法施黎庶者。顯前慈益。喻中兩句。初如孝子愛敬父母。彰前慈厚。于諸衆生已下。顯上悲深。
上明所修。下明所成。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智慧聖明。不可思議。
[疏] 一切善本皆度彼岸。明其所成。度猶到也。涅槃彼岸。行因到之。故因成矣。悉獲佛等。明其果成。有福智。悉獲諸佛無量功德。明得如來福德莊嚴。智慧聖明不可思議者。明得如來智慧莊嚴。智慧深廣情緣莫測。口量不及。名不思議。上來歎德。
如是之等菩薩大士。不可稱計。一時來會。
[疏] 如是之等不可稱計。是第四段彰其數量。此等悉爲影響顯法。故皆來會。爲法心同。故來一時。上來第二辨列徒衆。
自下第叁如來現相而爲起發。阿難啓請。于中文六。攝爲叁對。言文六者。第一如來現相起發。二阿難請問。此爲初對。叁如來審問汝爲自請爲受化請。四阿難實答我自請問。此是兩對。五如來贊歎敕聽許說。六對曰下。阿難奉敕彰己樂聞。此是叁對。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顔巍巍。
[疏] 初中爾時。舉現相時。言世尊者。舉現相人。佛備衆德。爲世欽仰。故號世尊。若論胡音。樓伽陀伽。此雲世尊也。諸根悅等。明所現相。諸根悅豫。示現喜相。眼等五根。同現喜相。名之悅豫。姿色清淨。示現喜色。色無慘戚。故曰清淨。言光巍巍。重顯喜色。言顔魏魏。重顯喜相。魏魏是其高勝之貌。佛何故喜。喜有兩義。一念彌陀佛所成行德可慶故喜。二念衆生得益時至。故生歡喜。
尊者阿難。承佛聖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疏] 第二段中。尊者阿難。舉能請人。承佛聖旨。彰所請依。旨謂意旨。此承如來意力如被。故興請問。即從座等。啓請方便而白佛等。正宣諸辭。
辭中有叁。一申己所見。二唯然下。彰己所念。叁何故下。結問所爲。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淨。光顔巍巍。如明鏡淨。影暢表裏。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
[疏] 初中。先法。次喻。後合。未曾瞻下。怪今異昔。法中還舉向前所現。喻中如鏡影表裏者。鏡光外照。名爲影表。外照之光。明顯鏡內。名爲影裏。佛身如是。光明外照所放之表。顯曜佛身。名影表裏。合喻可知。未曾瞻睹殊妙如今。怪今異昔。
唯然大聖。我心念言。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
[疏] 第二彰己所念。于中初言唯然大聖我心念言。總宣己心。唯是專義。彰己專念。故曰唯矣。然謂爾也。彰己心中所念實爾。故曰唯然。啓佛令知。故雲大聖。自宣己心。名我念言。下別顯之。于中初先念佛所得。去來現下。念佛所爲。前中五句。相隱難識。且以言之。初句是總。余四是別。總中初言今日世尊。表別所念。爲簡余佛。故雲今日。下余句中今日例爾。住奇特者。佛所得法。超出余人。在世所無。故雲奇特。下四別顯。初句自德。第二利他。第叁自德。第四利他。第一第叁自德何別。前是涅槃。後是菩提。第二第四利他何別。前者是其利他之行。謂四攝等。後者是其利他之德。所謂十力四無礙等。初中世雄。佛之異名。佛于世間最爲雄猛。故曰世雄。住佛住者。涅槃常果。諸佛同住。今日世雄住彼所住。住大涅槃。能起化用。故今念之。第二句中。今日世眼。佛之異稱。能開世人眼。令見正道。故名世眼。住導師行者。四攝法等。是佛導師化人之行。今佛住之。由住此行。今欲導人令入佛法。所以念之。第叁句中。今日世英。佛之別號。佛于世間最爲英勝。故雲世英。住勝道者。無上菩提。是最勝道。內證真道。是菩提道矣。佛今住之。由住此道。知諸佛德。故今念之。第四句中。今日天尊。是佛異名。天有五種。如涅槃說。一者世天。謂世人王。名爲天子。二者生天。謂四王天。乃至非想。叁者淨天。謂須陀洹。至辟支佛。四者義天。謂諸菩薩。以解諸法空寂義故。五者第一義天。謂佛如來。解知佛性不空義故。佛于如是五天中上。故曰天尊。行如來德者。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五眼六通四無礙等。是佛功德。遊入名行。由入此德。堪任度物。故今念之。上來一段。念佛所得。下念所爲。勝諸如來。是所爲也。去來現佛佛佛相念。舉余類此。得無今佛念諸佛耶。測此念余。耶者。是其不定之辭。以理測度。未敢專決。是故言耶。
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疏] 結問所爲。此初對竟。
于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顔乎。
[疏] 第叁如來審問。告曰雲何。是總問也。諸天教汝自以慧見。是別問也。
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疏] 第四阿難實答。無天教我。對佛前言。自以所見問斯義矣。此兩對竟。
自下第五如來歎問。敕聽許說。于中初先歎其所問。阿難當知如來正覺下。舉佛功德。敕聽許說。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衆生。問斯慧義。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叁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疏] 歎中初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是總歎也。善謂好耳。哉是助辭。稱機。當法。合時。名快。發深下別。發深智慧。歎其問智。向前念佛五種功德。名發深智。真妙辯才。歎其問辭。向前歎佛住于五德。名真妙才辯。辯實名真。言巧稱妙。言能辯了。語能才巧。故曰辯才。湣生問義。歎其問心。亦得名爲歎問所爲。阿難向前舉佛五德而爲請問。此之五德。以慧爲主。名問慧義。如來已下。歎問得益。于中有四。一如來彰己悲心憐生。佛悲殊勝。余不能加。不能蓋上。名無蓋悲。亦有經本治爲無盡。無蓋是正。不須治改。以此大悲矜哀叁界。矜猶憐也。欲。色。無色。是其叁界。二所以下。如來彰己。出世爲物。所以出興。問以起發。下對顯之。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教法利人。惠以真利。證法益物。理是真實。教人名利。叁無量億下。明佛難值。先法。後喻。四今所問下。約對叁明問有益。今問多益。總明有益。開化一切。別明益也。上來歎其所問。
下舉佛聽敕德許說。于中初先廣舉佛後。述前所歎。阿難谛下。敕聽許說。說己所念。又複前段廣舉佛德。明己能說。後敕聽許說。明己欲說。就前段中。先明果勝。所以者下。辨因顯果。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禦。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憶百幹劫。無數無量。複過于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顔無異。
[疏] 就明果中。初先對上阿難所念。明佛慧勝。以一餐下。對前阿難所見諸根悅豫等事。明佛身勝。明慧勝中。如來正覺。總舉佛智。其智難等。別以顯勝。其智難量。明智深也。窮證涅槃甚深法性。故智難量。明智深也。此則是前住佛所住。難量之智。證法名住。多所導禦。明智廣也。此則是前住導師行。慧見無礙。彰智自在。于諸法門知見無礙。此則是前行如來德。無…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卷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