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至十力世尊
所修十善道胜二种人者。菩萨修十善道。于求声闻辟支佛者为转胜。转胜者。一心修行常修行。为自利故修行。为他利故修行。清净修行。一心行者用意修行。常修行者不中休息。为自利故修行者。生天人因缘泥洹因缘。为他利修行者。菩萨修行十善道。回向利安一切众生故。以是因缘故。能度过算数众生。清净修行者。不坏行无杂行。不浊行自在行。具足行不贪着行。智者所赞行。坏者有行有不行。与此相违名不坏行。杂者自不作令他作。与此相违名不杂行。浊者与烦恼罪业合行。与此相违名为不浊行。自在者。破戒人为田业妻子财物所系不得自在。持戒者无如是事。随意自在无所系属。具足者。尽行一切大小戒。遮止诸烦恼。常忆念守护。为禅定作因缘。回向佛道能令同真际法性。是名具足。不贪著者。不向世间不取戒相自高卑他。智者所赞者。声闻法中不随生死。但为涅槃故名智者所赞。此大乘法中。尚不回向声闻辟支佛乘。何况生死。但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智者所赞十善道。问曰。修有何相名为善修。答曰。以无量希有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是名善修。问曰。云何菩萨。以此修胜一切世间。答曰。诸菩萨以五事修故。胜一切世间。一愿二坚心三深心四善清净五方便。愿者菩萨所行愿。一切凡夫人及声闻辟支佛人所无。以是故。菩萨所行愿胜一切世间。如大智经毗摩罗达多女问中。佛因目揵连说。菩萨从初发愿乃至道场。能为一切世间天及人作福田。又胜一切声闻辟支佛。又如净毗尼中。摩诃迦叶于佛前说。世尊善说希有。所谓菩萨初一发愿胜一切声闻辟支佛。又如偈中说。
菩萨初发心 与大慈悲合
为于无上道 即是心为胜
是故以此愿 住于世间上
坚心者。菩萨于诸苦恼所谓活地狱。黑绳地狱。合会地狱。小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小炙地狱。大炙地狱。阿鼻地狱。沸屎。剑林。灰河。阿浮陀。尼罗浮陀。阿波簸。阿罗逻。休休。郁钵罗。拘勿陀。须曼那。分陀利。钵头摩。寒热地狱中种种拷掠。如是苦恼。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共相食啖互相恐怖。饥饿谷贵。从天退失。悭妒嗔恼。恩爱别离。怨憎合会。生老病死忧悲恼等。此六道中。所有诸苦若见若闻若受。修十善道。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心终不坏。以是故此菩萨以坚心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如说。
地狱及畜生 饿鬼阿修罗
天人六趣苦 不能动其心
是故诸菩萨 以此坚固心
所修十善道 胜一切世间
深心者。大心用心爱心念心。诸菩萨以如是等心修十善道。胜一切世间。除诸佛世尊及久行菩萨。如说。
深心及用心 利益世间心
菩萨以是心 胜一切世间
善清净者。菩萨修十善业道三种清净。余人所无。以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菩萨人中宝 具深心净心
以是善法力 世间所不及
方便者。菩萨以方便力修于善法。余人所无。是故胜一切世间。无量修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无量修。一时无量。二善根无量。三缘无量。四究竟无量。五回向无量。时无量者。谓菩萨修行善业道过于时量。时量过故。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诸菩萨师子 所修善业道
过诸算数时 故修善最胜
善根无量者。诸菩萨修无量无边善根。从是善根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大乘法中净毗尼经。佛告迦叶。譬如生酥满四大海。菩萨有为善根资粮亦如是。是福德回向无为智则大利益一切众生。是故菩萨虽处有为能胜一切世间。如说。
为一切众生 及求佛道故
善根则无量 以是胜世间
缘无量者。菩萨不缘有量众生故修集善根。而所修善根不言为利益若干众生。菩萨但缘一切众生故修集善根。是故菩萨缘无量众生所修善业道亦无量。胜一切世间。如净毗尼经中。佛告诸天子。如大菩萨薄有慈悲心求利益他。是心能令无量众生得利乐。深发心菩萨。勤行精进亦如是。能教化无量阿僧祇众生令得涅槃乐。如说。
菩萨无量善 功德自庄严
皆为度众生 无量之大苦
究竟无量者。初地中为发愿故。已说十究竟。是究竟无量故。菩萨所修善业道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解大乘品第三十一
菩萨修善道 从十究竟生
是故胜一切 无有能坏者
回向无量者。如初地中说。菩萨回向果报无量。以是回向果报无量。所修善业亦无量。是故胜一切世间。如说。
以无量因缘 修于善业道
回向佛乘故 是以为最上
希有者。诸菩萨修善道。以五因缘故名希有。一堪受故。二精进故。三心坚故。四慧故。五果故。堪受者。我当作天人中尊一切智慧者。能如是堪受。是为希有。若人以指举三千大千世界。于虚空中令住百千万劫。是事可成。不足为难。若发愿言我当作佛。是为希有甚难。如说。
为无量佛法 立誓当作佛
是人无有比 何况有胜者
精进者。多有人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精进行六波罗蜜。若人以堪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精进行六波罗蜜。是名实堪受无量功德。精进希有故。所修善业道亦希有。如说。
希有大精进 凡人念已怖
菩萨实行之 何得不希有
心坚者。有人发精进心修集佛道。若有障碍心不坚固则不能成。是故发精进安住希有。坚心中则成其事。坏诸障碍。是为菩萨修善业道第一希有。如说。
若人无坚心 尚不成小事
何况成佛道 世间无上者
慧者。是堪受精进坚心皆以慧为根本。是故菩萨慧为第一希有。能生如是堪受精进坚心故。以慧为希有以慧为希有故。所修善业亦希有。如说。
如有人堪受 欲得于佛法
精进得坚心 皆以慧为本
果者。修善业故得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是故希有。如说。
行此善得道 无量功德力
为诸众生师 谁闻而不行
坚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为坚愿。一于声闻乘心不转。二于辟支佛乘不转。三于外道事不转。四于一切魔事不转。五无因缘不转。如说。
闻二乘解脱 何不为此道
若未入于位 则失菩萨道
又贪外道事 或为魔所坏
或复无因缘 自舍菩萨道
善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善愿。一先筹量得失者。二知道者。三知道果者。四不贪惜自乐者。五欲灭众生大苦者。如是作愿名为善愿。如说。
先见世过患 佛道大利益
知行无上道 及其无量果
舍自寂灭乐 欲除众生苦
发是无比愿 为诸佛所赞
大悲无碍者。以五因缘故。知菩萨有大悲。一利安无量众生故。于资生之物不生贪惜。二不惜身。三不惜命。四不观时久远。五欲怨亲中等心利益。如说。
内外所爱物 于中不贪着
为利众生故 及舍于身命
生死无量劫 犹如一眴顷
怨亲中平等 名菩萨大悲
无碍者。菩萨以五因缘故。悲心有碍。一以地狱苦故。二以畜生苦故。三以饿鬼苦故。四以恶人无返复故。五以生死过恶故。若此五事不障其心是名无碍大悲。如说。
第一地狱苦 畜生饿鬼苦
恶人及生死 不障名大悲
菩萨能如是 佛说无碍悲
善受行方便者。菩萨以五因缘故。名善受行方便。一知方时。二知他心所乐。三知转入道。四知事次第。五知引导众生。
知方时者知是方处。应以如是说法。知是时中。应以如是说法知是方处。应以如是因缘度众生。知是时中应以如是因缘度众生菩萨先知是事已随顺而行。如说。
若以世尊意 为他人解说
先应知二事 后随时方说
若不知时方 而欲说佛意
不得所为利 而更有过咎
知他心所乐者。知他深心为在何事为何所乐。菩萨先知已。入众生所知所乐。随顺起发度脱方便。如是则不虚也。如说。
菩萨知众生 深心难测意
先知其意已 渐令住佛意
遍知世间事 自利亦利他
若能如是者 说名善方便
知转入道者。能转外道凡夫意令入佛道。亦转众生恶事令住善事中。亦知转声闻辟支佛道令入大乘中。已在佛法者不令入外道。先知是事已随顺而修行。如说。
若人令众生 远离外道法
及诸不善者 入佛上寂灭
若知诸众生 上中下之心
知已能引导 是名善方便
知事次第者。如声闻乘中。初说布施。次持戒。次生天。次五欲过患。次在家苦恼。次出家利乐。次说苦谛。次集谛。次灭谛。次道谛。次须陀洹果。次斯陀含果。次阿那含果。次阿罗汉果。次不坏解脱。次说诸无碍。辟支佛乘中亦说。我我所物多有过患。舍此过患之物得大利益。在家为过恶。出家为利益。次众闹乱语为过恶。独行为善利。聚落为过恶。阿练若处为善利。厌离多欲多事。乐于少欲少事。守护诸根。饮食知节。初夜后夜随时觉悟。观缘取相乐住空舍。贵于持戒禅定智慧不现奇异。令他欢喜但自利益。乐于深法不随他智。如大乘中次第者。初说檀波罗蜜。次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初说谛胜处。次说舍胜处灭胜处慧胜处。复次初赞叹发菩提心。次十种愿。次十究竟。次赞叹远离退失菩提心法。次修集不退失菩提心法。次坚心精进。次坚固堪受。次坚誓。复次初说能得诸地法。次说能住诸地法。次说能得诸地底法。次说远离诸地垢法。次说能作净地法。次说诸地久住法。次说能到诸地边法。次说能作不退失诸地法。次说诸地果。次说诸地果势力。复次或初说欢喜地。次说离垢地。次说明地。次说炎地。次说难胜地。次说现前地。次说深远地。次说不动地。次说善慧地。次说法云地。如说。
初施…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