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一千多年了。这个朝代一算起来,应当有一千六百年了。一千六百年前,历代抄写、流通,写错了的,写漏了的,在所不免,所以这个古本常常有这些问题发现。不但古时候抄写会抄错,现在我们排版,不是一样排错!你看我们校对校了五、六次了,印出来还有错字,可见得这个东西自古都是很为难的,免不了有这种错误。於是就有许多不同的版本,里面的字不一样,句子或者多或者少,这个句读问题就更多了。句读,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标点符号。因为古书没有这个标点的,都是念的人自己去点标点,有的人点错了,把上面一句点到下面去了,这种颠倒情形也很多。所以像这个经咒里面,这一些事情就更不能避免,我们要仔细去观察。底下《钞》里就举例子来说了。
钞【诸本不同者。如南无阿弥多婆夜。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故云稍异。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至心诵持。自成利益。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此云如来。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絰他。絰。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然神咒从古不翻。略有五意。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一云亦可强翻。既谓之强。曷若已之。】
演【仙陀婆者。是梵语。有盐水马器四名。惟有智臣乃能辨识。如王食时。呼仙陀婆。则知要盐。如王洗盥。呼仙陀婆。则知要水。如王作众务时。呼仙陀婆。则知要器。如王出游。索仙陀婆。则知要马。】
『诸本不同者』,如《往生咒》第一句。
『如南无阿弥多婆夜』,另有一种本子,它这个句读跟这个就不一样了。
『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你看他把那个「多婆夜」,下面这个「多」点到上面去了,这个底下多点了一个字了,那个念的句子就不一样了。
『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发现有这么一种本子。
『故云稍异』,这就是本子不一样。不一样怎么办?我们后人没有法子确定,唯一的方法就是多找版本,不同的版本,互相来对,哪一个版本多,我们就采取哪一个版本,用这个方法可以。因为这是咒,没有法子理解它。如果是文,我们还可以能够想意思,哪一种标点意思更圆满、更好讲、更明白,我们采取哪一种。这个咒语、密语就没有法子了,只有多找几种版本来比较,看看哪一种版本好。像念「南无阿弥多婆夜」,用这种标点的方法,这个经比较多,版本比较多,我们就采取这个本子。我们从多数,这是一个好的办法。大师在底下给我们建议:
『今不必苦究是非』,不要苦苦去追究,用不著。
『但依一本』,我们选择一个好的本子,这是我们俗话常讲的「善本」,好的本子。像我们这个本子,这是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一定看过许许多多的本子,在此地把这个咒语附在经后面,这个句读就是莲池大师自己审查过的。我们依照大师这个本子,这也是一个好方法,依照莲池大师教给我们这个句读,这是好办法。
『至心诵持,自成利益』,「至心」是诚心,诚心诚意去念,自自然然就能够得到利益。可是这个地方诸位千万要记住,经上前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基本的一个标准,无论如何,我们要把自己的品德提升到这个标准。这个「三福」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最低限度我们要提升到第一福,第一福无论如何要做到。前面跟诸位报告了,一定要认真详细的去讲求;否则的话,你会在里面产生误会。
比如「孝养父母」,每天对父母恭恭敬敬的,把他的饮食、生活起居都照顾到,这就是孝养吗?这不是,这不够!整个孝养里面打分数,顶多二十分,不及格!那要怎样养?「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父母对於子女天天挂在心上,作父母的人晓得,不作父母的人体会不到。兄弟不和,父母操心,这就是不孝!读书不用功,考试不及格,父母又操心了,不孝!在外面做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被你的长官处分了,父母又耽心,都是不孝!你才晓得那个孝养的范围非常广大,不是单单照顾饮食起居。如何叫父母省心?如何叫父母心情快乐?那才叫尽了一点孝。
所以这些一定要仔细讲求,才知道在世间真正做个品德好的人,学养好的人,待人和睦,工作认真负责,为社会大众所赞叹,这个父母才欢喜!那才叫尽到一点孝心。为非作歹,叫人家批评,叫人家轻视,父母心里多难过,那都不叫孝顺。所以最低限度你要把这四句真正做到,要做到能够及格的这一个水准,然后才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
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一点善也没有,跟他们就格格不入。他们是上善,我们也有一点善,再有一点加持,我们也跟上善就差不多了,这才行!不能一点善都没有。所以这个地方的「善男子、善女人」非常非常重要,「至心诵持,自成利益」。
我们还有两次,差不多可以讲完。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六百零九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又有谓南无阿弥多婆夜,此云皈命无量寿』,前面咒语是梵文音译的,意思是皈命无量寿佛,就是皈命阿弥陀佛。「皈命」也就是皈依的意思。
『多他伽多夜,即多他阿伽度』,这两句的音稍微有一点差别,梵文原文是相同的,译师不同,译场不同。在那个时候,译经并没有名词术语统一的标准;没统一,所以每一个译场译的文字是有一点差别,意思、音都非常接近。『此云如来』,它的中文意思就是「如来」。
『哆地夜他,新译云他的也挞,旧云怛絰他,絰,音迭,即地夜二合也』。我们在这个咒里常常见到,可是这个梵文也是一个字,一个字有好几种音译的不同。可是你仔细去看看,音都接近,翻译的人所翻的不一样,意思都是一样的。
『此云即说咒曰,自后方是密语』。从「多他伽多夜」以后,就是「阿弥利都婆毗」以后,这是密咒。由此可知,这十四句咒语,前面三句在梵文里面讲是显说,底下才是密咒。
『然神咒自古不翻,略有五意』,有五个意思,古人对这个咒语都不翻,只翻音,不翻意思。前面我们也把每一句的意思跟诸位都说出来了,其实它还是有意思的,并不是完全没有意思。完全没有意思的咒语也有,在密咒里还是占很大的一个分量。
这五个意思,『一、如王密旨,勿妄宣传,但宜钦奉故』,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好像从前帝王秘密的旨意一样,你只要照著去做,你不要问他什么意思,他的密令下来,依教奉行就好了。神咒等於是如来的密旨,不必问他什么意思,只要老实去念,三密相应就好。
『二、或一语广含多义,如仙陀婆故』。「仙陀婆」是梵语,这个字里面含很多意思,后面注解有,诸位去看看就晓得了。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这种情形不但在梵语里面有,汉语里面也有。汉语里有很多破音字,所以要真正明了意思,不但要看它怎么读音,还要看它的语气表情,才真正能够揣摩它的意思。梵语里面这种情形很多。
『三、或此方所无,如阎浮提故』。印度有,我们中国没有。中国在地理环境上来说,中国多半在温带,而印度是在热带,热带里面有许多动、植物是我们这边所没有的。所以,佛出现在那个时代,往往讲经就是就地取比喻,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不像现在交通方便,他们那边有的,我们没有,我们也能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也能到印度旅游参观,亲自见到。在从前那个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从中国到印度,走路起码总得要一、两年才能到达。纵然喜欢旅游的人,也不会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旅游。这就保存它的原音,就没有法子来注解了。
『四、或顺古文,如阿耨菩提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可以翻的,但是古时候就没有翻,就用音译,然后加以解释,叫「顺古不翻」。
『五、或尊重,非唐言可对,如般若故』。这是属於「尊重不翻」。
『一云亦可强翻』,「亦云」就是又一个说法,咒也可以把它翻出来,勉强也可以翻出来。
『既谓之强,曷若已之』,既然勉强,那又何必?我们晓得神咒里面,最长的是《楞严经》上的五会楞严神咒。《楞严经》自古至今总有一百多家的注解,每一家的注解对於五会楞严神咒都没有翻,只是概略的作一个简介,没有一句一句的翻出来。只有清朝干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把这个五会楞严神咒统统翻出来了。所以大家看灌顶《疏》五会楞严神咒,那个咒语什么都可以看出来。古人有翻的,也有不翻的;不翻的还是占多数,这个前面都曾经报告过了。
疏【经咒相联。正显密圆通义。】
这是莲池大师为什么在《阿弥陀经》后面还要附一个《往生咒》?《往生咒》不属於这部经,为什么也附在这个地方?意思老人家在这里说出来了,他就是要告诉我们显跟密是圆融的,是通达而无障碍的。经就是咒的显说,咒就是经的密说,表达方式不一样,里面内容实在是无二无别。我们看前面《往生咒》每一句翻出来的内容,确确实实是叫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跟《阿弥陀经》的旨趣是一样的。大师这个作法,实在讲真的是煞费苦心。因为阎浮提众生,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性情不定,朝三暮四,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喜欢那个。念佛不老实,看到参禅的人就想也去打坐、也去参禅,看到学密的,他也想去念咒了,这样的修学是不会成就的。不但念佛念不好,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学不好。大师这个作法,无非是教给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
所以《疏钞》每一段后面有称性而谈,这个称性是禅宗的,就是给你们说明。你看《阿弥陀经》,哪一段、哪一句不是上上禅!不必再修禅了。附上一个《往生咒》,你们不是学密吗?《往生咒》是无上的密咒,我们这不也有了!只有一个用意,一个目标,教我们认识清楚一切…
《往生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