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门;认识清楚后,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古德讲的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这不是假的。我们看《钞》里面,大师把这个意思说得更清楚了。
钞【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谓之显。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谓密。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
『详陈彼国,依正庄严,信行愿门,如经所明,是谓之显』。「陈」是陈述,详详细细的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陈述出来。「依」是生活环境的状况,「正」是阿弥陀佛以及十方往生到西方世界的那些人,在西方世界修学的状况,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我们把三经合起来看,古人将三经合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起来看,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十分的了解。
唯有真的了解、真的明白,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了。信心生不起来,对西方状况不清楚,听说好,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有疑惑,这个信心就不清净。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信心清净。有信心,有强烈的愿望,愿生净土,愿见弥陀。这个愿非常重要,有信有愿才肯真干。这是有行,「行」是以念佛为正行。《无量寿经》特别是经中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教我们断恶修善,持戒念佛,那是助行;《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三福九品也是属於助行。正助双修,决定得生。像经上所说的,明明白白给我们讲出来的,这叫显教,非常明显。
『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谓之密』。密里面,最重要的条件是绝对的信心,绝对不可以有一丝毫疑惑。显教里面,有疑惑还不要紧,在经教里面可以帮助你解决;密教有疑惑就不行了,就决定不能成就了。所以他要绝对的信心,为什么?咒里面没有解释的,佛这么说的,你就老老实实去持咒,就用这个方法。
「但持此咒,即得往生」,就像经上所说的,你能将往生咒持三十万遍,就决定能得生。古往今来,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看到经上所说的,他也就念,念了三十万遍之后,没效果。你们知道什么原因?我刚才讲过,他没有绝对的信心,一面念,一面怀疑,试试看三十万遍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不是真心的,他是用试探的心去念咒,不要说念三十万遍,三百万遍也不行。这个毛病就出在他是试探的心,看看灵不灵,结果就不灵。所以持咒那个心不能假,不能用试探的心,不能用猜测的心。那个持咒的人,说老实话,我们常常讲老实念佛,比老实念佛的人还要老实才行;有一丝毫不老实,那三十万遍是白念了,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不是咒不灵。
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那个小注里有一段举「画符念咒」这个比喻,会画符的那个符灵;不会画符的,就被鬼神耻笑。那个符怎么会灵?诚则灵,大家要记住这一句话:「诚则灵」。「诚」的标准是什么?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对这个「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一个念头都没有,这是诚;心里有一个念头就不诚了。所以那个画符的人,平常他要练,练得很熟,一道符一笔就画下来了。不熟,画的时候,动一个念头、想一下就不灵了。他一笔下去到一道符画成功,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起一个妄念就不灵。所以不会画符的被鬼神笑,不会画符的人,画符的时候有念头在。同样一个道理,念咒有人念得灵,有人念的音声一个字也没错,就是不灵。一个道理,诚则灵。
诸位要知道,愈是长的咒愈难。因为时间长,容易打妄想,一个妄想生了,那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当中,一个妄想也没有,可以,很容易做到。灵!
所以我劝大家用「十念法」来修持,就是十句阿弥陀佛,时间只要一分钟,这个容易摄心。我这十句佛号里面,没有一个妄念,这堂课时间虽然短,它灵。你们念,一天念几千声、几万生佛号,里头有妄想、有杂念,不灵!所以这个「十念法」,你真的好好的去念,一两个星期就感觉到效果,就能感受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时间短,容易摄心,符合「净念相继」,符合「都摄六根」,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它的效果就非常显著。持咒、念佛,我们要懂得这个里面的要诀。
『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显密圆融,一桩事情,一个方法,佛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是显说,一个是密说。
『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这一句说的好。「兼持」,我们现在都采取这个方法。你看《阿弥陀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有显有密,这叫「兼持」。「双美毕具」,这个「毕具」就是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可是「单举」呢?单念经或单念咒也可以,念经是显,显中有密,虽然不念咒,密义都在经里头。单持往生咒也行,虽然是密,显经也在密义之中。因为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所以你单持一种,意思还是圆满,这才叫「圆通」。
「圆通」是《楞严经》上的话,这一句话在《华严经》里面叫做「无碍」,无碍就圆通了。有障碍就不通了,就不圆了。在《华严经》上,清凉大师称之为「四无障碍法界」,所以圆通就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如来与大菩萨所证的境界。这个大菩萨是圆教地上菩萨,是指他们所证的。《华严经》上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楞严经》上就用「圆通」两个字,就统统把它说尽了。下面这一段《疏钞》的开示非常重要。
疏【虽云交摄。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这一段开示,说实在话,要不是莲池大师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实实在在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听,也常常在祖师注疏里看到这个说法。究竟怎么不可思议?不晓得。不可思议,大概就是不可思议,懵懵懂懂,含含糊糊,这个不行。莲池大师在这一段把怎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为我们说出来了。真正是难得!我们能遇到实在是有福报,有大福报。下面也是一句一句的为我们解释:
钞【偏赞持名也。一。胜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二。胜余咒者。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余可例知故。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
『偏赞持名』,「赞」是赞叹。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在这个法门里面,诸佛如来、祖师大德都特别赞叹持名,而且专持「阿弥陀佛」名号。道理在哪里?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赞叹?前面就给我们说了,「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第一个就是比持咒的功德大,比持咒的效果殊胜。这个「持咒」是本咒,就是净宗的本咒,就是往生咒。
『一、况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这个往生咒要念三十万遍才能见阿弥陀佛。可是经上给我们讲『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那往生咒比不上佛号,佛号至心持名,一天一夜,阿弥陀佛就现前,就得一心不乱;往生咒还要念三十万遍,佛才现前。这是说明咒不如佛号。
莲池大师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都是有经典作依据的。三十万遍往生咒要念很长的时间,这一句佛号,一天一夜,超过三十万遍往生咒,这是往生咒比不上它的地方。再看底下:
『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你看看,念往生咒还要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三七共二十一遍。诸位要记住,昼夜六时,每一时念二十一遍,一昼夜念六次。昼三时,初日分念一遍,中日分念一遍,后日分念一遍;夜晚也是,初夜分念一遍,中夜分念一遍,后夜分念一遍,这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呢?夜深了,诚诚恳恳的,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诸位要记住,要真诚的心,不诚就不灵了。咒比不上佛号,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
有人不念佛,他要念咒,那有什么法子?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只好说各有因缘。这里面的关键就在诚(真诚),这是因。佛现前,灭五逆罪,那是果。诸位要知道,这当中还有一个缘;如果没有缘,果就不能现前。我们每天不止念一声佛号,佛也没现前,这是什么原故?当然第一个是因不正,缘缺乏了。缘是什么?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缘。我们果然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那个诚心,那就灵了。
善的标准,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净业三福」,那是善的标准。人天善,要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天天念没有用,天天念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做到,这是人天善。二乘善,还要加三条,从这四条基础上再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大乘菩萨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实第一无上法门,它那个善的标准要求的更高了。所以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我们统统都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确实念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净土,上上品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你别看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像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谛闲法师那…
《往生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