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个作锅漏匠的徒弟,他不认识字,没有知识,中年出家,老法师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三福」他没有学过,你要问他「三福」是什么?他不知道。他怎么能那样殊胜的往生?说实在话,「三福」十一条他统统做到了,统统具足了。但是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但他做到了,这就是古人所讲:「愚不可欺」。他虽然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们比不上他。他的心地清净善良,一样一样去比这个标准,他统统都具足了。听老师的话,「奉事师长」他做到了。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老老实实去做,一点折扣都不打,百分之百的顺从,样样都做到了,所以他的缘具足。心地真诚,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的因具足。他的因缘具足,果报现前,无比殊胜的果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我们觉得怎么有人念灵,有人念不灵。到底那个灵的是不是他很幸运,很侥幸?不是的,一丝毫侥幸都没有。理论、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所以「三福」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讲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比念往生咒要强。
『二、胜余咒者』,「余咒」就是其他的咒。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咒都比不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这个里面包括了中国人最喜欢念的《大悲咒》,包括了《楞严咒》,还有人念《准提咒》,这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都比不上这一句佛号!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我在讲《心经》的时候,就是这个讲法。《心经》讲到后面是「大神咒,大明咒」,我就统统指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莲池大师这里讲的就更清楚了,为什么?『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这个大神咒,从名字的含义来看,六字洪名,当之无愧。这个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诸位想想看,十八愿是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哪一个咒能够比得上这句佛号?纵然其他的神咒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一生便得不退」,大概其他神咒里找不到了,这个没有了。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这是所有一切神咒里统统找不到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持咒不如念佛。多少人迷在这个神咒里,他不晓得名号功德更殊胜。这是他不识货,他不认识;真正把它认清楚、认明白了,这实实在在不容易。确实不是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缘,你怎么会搞清楚?
我们这一会,昨天我问了一下,这是我们第三次讲这个《疏钞演义》。我说:「我们从什么时候讲的?」他们查了一查,告诉我,从七十三年开始讲的,今年八十三年,我们这一会讲了十年了。这谈何容易!在这十年当中,我在国外的时间多,也中断了一个时期,里面我们讲了《无量寿经》,还讲了《观经》,掺杂在其中,把它中断了。《阿弥陀经》不长,这《疏钞》可不短,像这样的大疏钞讲一遍,相当不容易,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每个人都具足的。他哪里晓得?不晓得名号的殊胜。
『威灵不测』,威德灵感,就是指十念往生,一生就不退,这个叫「大神咒」。
『余可例知故』,其他大师省略了,但是古德法师在小注里面补出来了。实在讲,这个很重要。我们看六百一十面最后的二行,这是补出来的。
演【余可例知者。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这就是大明咒。「明」,就是明心见性。诸位很冷静、很仔细的去想想,如果你过去或者现在学一点密,跟这个上师仁波切教给你几个咒,你每一天也在那里受持,早晚也念咒,你念的心是不是愈念愈明白?如果我们这个心愈念愈糊涂,愈念愈烦恼,愈念愈无知,这个咒就不灵了,确实不如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的成就,要诀在专精。名号好持,它很短,这一句容易,叫「易行道」。其余的跟佛号一比较,都叫「难行道」,没有这个容易。「易」是什么?容易摄心。也就是我们在作功夫的时候,念佛是作功夫,持咒也是练功夫,读经也是在作功夫,作功夫里面顶要紧的就是摄心;摄心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摄心。我们能不能摄得住?这是问题,愈简短、愈精要,愈容易摄心。诸位一定要晓得,说理要详细,愈详细愈好。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愈简单愈好,简单才容易!行不可以太复杂,不能太难,不可以多。
一句佛号真的要作到老实念。夏莲居老居士教给我们老实念。真的老实念,纵然你不能得「一心不乱」,得「功夫成片」决定不成问题。功夫成片你要是得到了,你眼前就有大受用,佛法真实的利益你得到了。你要问功夫成片里面,到底有哪些好处?哪些利益?我可以告诉你,第一个是「烦恼轻」。烦恼没断,断了就一心不乱;没断,但是轻了,没有从前那么重。第二个是「妄想少」。妄想是有,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第三个是「智慧长」。人忽然聪明了,从前对人对事对物都糊里糊涂的;现在明白了,不糊涂了。第四个是「法喜充满」。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心里欢喜(法喜)。跟大家讲,法喜是我们讲求养生之道里面最殊胜的营养,它真的能叫你青春永驻,能够叫你不老不病,这是法喜。真的能够得到,功夫成片就得到了,而且对於将来的前途一片光明。凡夫很可怜,生不晓得从哪里来,死不知道到哪里去;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走,这叫可怜。你到功夫成片的时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前途是一片光明,那怎么会一样?
纵然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不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确实不容易,这是高段的功夫。刚才讲了「功夫成片」,我们一定可以得到。到我们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佛光一照,就把我们那个成片的这点功夫,立刻提升到一心不乱,这就是佛力加持。假如我们是「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这个经,翻「一心不乱」并没有错。但是要晓得梵文原来的经典里面没有「一心不乱」这个意思,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知道了,翻「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乱」。但是这个「一心不乱」确确实实是你往生的时候佛力加持,把你功夫提升上去了,所以这个翻的意思也不能说他错,是这么一个道理。「断无明见自性」,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大明咒。再看下一句:
『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无上咒也』。密咒所以能够吸引人,它标榜的就是即生成佛,所以大家一窝蜂都去了。一生成佛,成什么佛?藏教佛。只相当於小乘的阿罗汉,比大乘菩萨还相去一大截,不是圆满究竟佛。这一桩事情,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得很多,连《印光大师嘉言录》跟《文钞菁华录》里面都有,都节录出来了,诸位看看就晓得了。
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那哪里会错得了!成佛,哪有那么容易!没有侥幸的。成佛要破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换句话说,无论你用什么功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总要明白、总要晓得,如果不断烦恼是决定不能证果的。如果有个人说,烦恼不断也能证果,那是骗人的,没有这个道理。
不断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带业往生」。这个法门也说得清清楚楚,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不要以为可以带业往生就拼命造业,「没关系,将来还是可以往生」,那你是大错特错了。带的是旧业,不是带的新业;带的是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行的业,这样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把这个带业搞错了,认为现前造的业也能带,那就错了;现前造的业不能带,只能带过去的业。
所以我们参禅,或学教,或持咒,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成就。现在我们想想,见思烦恼能不能断?不但是断,伏都伏不住,你还有指望成就吗?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理,知道事实真相,才晓得这个事情真难!想想这个事情这么难,不要说我们难,阿罗汉也难,菩萨也难。说老实话,连文殊、普贤菩萨都摇头,难!难,怎么办?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前几天有个人告诉我,他说某个道场过去念阿弥陀佛,现在不念阿弥陀佛,改念毗卢遮那佛。他来问我,我说:「我不知道。念毗卢遮那佛也好!」真的能到毗卢遮那佛那里,去到那里文殊、普贤再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问题就是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他能不能去得了?这是个大问题,烦恼都伏不住,你还想去。这个要真正提高警觉,早晨起来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多想一想,我们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一样能放下;换句话说,就是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障碍,何况其他法门!这叫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
我们今天说实在话,第一个目标,唯一的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这是能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都不要去想了;其他的你想,说个老实话,都叫妄想。你如果不信的话,你仔细去想一想,是非人我,你放下了没有?名闻利养,你放下了没有?贪瞋痴慢,你放下了没有?如果这些统统都没有放下,你不是在痴想,打妄想吗?除了老实念佛,还有哪一条路可走?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万缘放下,这是真想通了,真想明白了。
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到了晚年,莲池大师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这是想通了,其他法门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你们哪个要都给你们,他老人家晚年一句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这是真正想通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才这么作法。如果看到还搞其他经论法门,我们心里有数,他还没想通,他还没搞明白。他要真搞明白了、真想通了,一定跟莲池大师一样,一定跟文殊、普贤一样,这是真通了。
所以求生净土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保险了。…
《往生咒》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