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作鍋漏匠的徒弟,他不認識字,沒有知識,中年出家,老法師就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人家念叁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叁福」他沒有學過,你要問他「叁福」是什麼?他不知道。他怎麼能那樣殊勝的往生?說實在話,「叁福」十一條他統統做到了,統統具足了。但是你問他,他說不出來,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但他做到了,這就是古人所講:「愚不可欺」。他雖然愚,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我們比不上他。他的心地清淨善良,一樣一樣去比這個標准,他統統都具足了。聽老師的話,「奉事師長」他做到了。老師教他怎麼做,他就老老實實去做,一點折扣都不打,百分之百的順從,樣樣都做到了,所以他的緣具足。心地真誠,除這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他的因具足。他的因緣具足,果報現前,無比殊勝的果報!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否則的話,我們覺得怎麼有人念靈,有人念不靈。到底那個靈的是不是他很幸運,很僥幸?不是的,一絲毫僥幸都沒有。理論、事實真相明了之後,我們就曉得應該怎樣修,所以「叁福」非常非常重要。這是講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比念往生咒要強。
『二、勝余咒者』,「余咒」就是其他的咒。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咒都比不上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這個裏面包括了中國人最喜歡念的《大悲咒》,包括了《楞嚴咒》,還有人念《准提咒》,這在中國非常流行的,都比不上這一句佛號!
『專持名號,即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我在講《心經》的時候,就是這個講法。《心經》講到後面是「大神咒,大明咒」,我就統統指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
蓮池大師這裏講的就更清楚了,爲什麼?『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靈不測,斯名大神』。這個大神咒,從名字的含義來看,六字洪名,當之無愧。這個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願裏面的第十八願。諸位想想看,十八願是說造作五逆十惡之人,臨終遇到善友勸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哪一個咒能夠比得上這句佛號?縱然其他的神咒也有這個能力,但是「一生便得不退」,大概其他神咒裏找不到了,這個沒有了。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圓證叁不退,這是所有一切神咒裏統統找不到的。這就是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持咒不如念佛。多少人迷在這個神咒裏,他不曉得名號功德更殊勝。這是他不識貨,他不認識;真正把它認清楚、認明白了,這實實在在不容易。確實不是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緣,你怎麼會搞清楚?
我們這一會,昨天我問了一下,這是我們第叁次講這個《疏鈔演義》。我說:「我們從什麼時候講的?」他們查了一查,告訴我,從七十叁年開始講的,今年八十叁年,我們這一會講了十年了。這談何容易!在這十年當中,我在國外的時間多,也中斷了一個時期,裏面我們講了《無量壽經》,還講了《觀經》,摻雜在其中,把它中斷了。《阿彌陀經》不長,這《疏鈔》可不短,像這樣的大疏鈔講一遍,相當不容易,所以善根、福德、因緣不是每個人都具足的。他哪裏曉得?不曉得名號的殊勝。
『威靈不測』,威德靈感,就是指十念往生,一生就不退,這個叫「大神咒」。
『余可例知故』,其他大師省略了,但是古德法師在小注裏面補出來了。實在講,這個很重要。我們看六百一十面最後的二行,這是補出來的。
演【余可例知者。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大明咒也。往生彼國究竟成佛。無上咒也。證無生忍。回入娑婆。普度衆生。無等等咒也。】
『一心不亂,斷無明見自性』,這就是大明咒。「明」,就是明心見性。諸位很冷靜、很仔細的去想想,如果你過去或者現在學一點密,跟這個上師仁波切教給你幾個咒,你每一天也在那裏受持,早晚也念咒,你念的心是不是愈念愈明白?如果我們這個心愈念愈糊塗,愈念愈煩惱,愈念愈無知,這個咒就不靈了,確實不如這一句名號。名號功德的成就,要訣在專精。名號好持,它很短,這一句容易,叫「易行道」。其余的跟佛號一比較,都叫「難行道」,沒有這個容易。「易」是什麼?容易攝心。也就是我們在作功夫的時候,念佛是作功夫,持咒也是練功夫,讀經也是在作功夫,作功夫裏面頂要緊的就是攝心;攝心就是大勢至菩薩講的「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就是攝心。我們能不能攝得住?這是問題,愈簡短、愈精要,愈容易攝心。諸位一定要曉得,說理要詳細,愈詳細愈好。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愈簡單愈好,簡單才容易!行不可以太複雜,不能太難,不可以多。
一句佛號真的要作到老實念。夏蓮居老居士教給我們老實念。真的老實念,縱然你不能得「一心不亂」,得「功夫成片」決定不成問題。功夫成片你要是得到了,你眼前就有大受用,佛法真實的利益你得到了。你要問功夫成片裏面,到底有哪些好處?哪些利益?我可以告訴你,第一個是「煩惱輕」。煩惱沒斷,斷了就一心不亂;沒斷,但是輕了,沒有從前那麼重。第二個是「妄想少」。妄想是有,沒有以前那麼多了。第叁個是「智慧長」。人忽然聰明了,從前對人對事對物都糊裏糊塗的;現在明白了,不糊塗了。第四個是「法喜充滿」。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心裏歡喜(法喜)。跟大家講,法喜是我們講求養生之道裏面最殊勝的營養,它真的能叫你青春永駐,能夠叫你不老不病,這是法喜。真的能夠得到,功夫成片就得到了,而且對於將來的前途一片光明。凡夫很可憐,生不曉得從哪裏來,死不知道到哪裏去;糊裏糊塗來,糊裏糊塗走,這叫可憐。你到功夫成片的時候,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前途是一片光明,那怎麼會一樣?
縱然在我們這一生當中得不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確實不容易,這是高段的功夫。剛才講了「功夫成片」,我們一定可以得到。到我們往生的時候,佛來接引,佛光一照,就把我們那個成片的這點功夫,立刻提升到一心不亂,這就是佛力加持。假如我們是「事一心不亂」,佛光一照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亂」。所以,羅什大師翻這個經,翻「一心不亂」並沒有錯。但是要曉得梵文原來的經典裏面沒有「一心不亂」這個意思,你看玄奘大師的譯本就知道了,翻「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亂」。但是這個「一心不亂」確確實實是你往生的時候佛力加持,把你功夫提升上去了,所以這個翻的意思也不能說他錯,是這麼一個道理。「斷無明見自性」,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大明咒。再看下一句:
『往生彼國究竟成佛,無上咒也』。密咒所以能夠吸引人,它標榜的就是即生成佛,所以大家一窩蜂都去了。一生成佛,成什麼佛?藏教佛。只相當於小乘的阿羅漢,比大乘菩薩還相去一大截,不是圓滿究竟佛。這一樁事情,印光大師在《文鈔》裏面講得很多,連《印光大師嘉言錄》跟《文鈔菁華錄》裏面都有,都節錄出來了,諸位看看就曉得了。
印光大師是西方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那哪裏會錯得了!成佛,哪有那麼容易!沒有僥幸的。成佛要破塵沙煩惱,要斷無明煩惱;換句話說,無論你用什麼功夫,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你總要明白、總要曉得,如果不斷煩惱是決定不能證果的。如果有個人說,煩惱不斷也能證果,那是騙人的,沒有這個道理。
不斷煩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帶業往生」。這個法門也說得清清楚楚,只帶舊業,不帶現行。不要以爲可以帶業往生就拼命造業,「沒關系,將來還是可以往生」,那你是大錯特錯了。帶的是舊業,不是帶的新業;帶的是過去的業,不可以帶現行的業,這樣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他爲什麼不能往生?他把這個帶業搞錯了,認爲現前造的業也能帶,那就錯了;現前造的業不能帶,只能帶過去的業。
所以我們參禅,或學教,或持咒,都要斷見思煩惱才能成就。現在我們想想,見思煩惱能不能斷?不但是斷,伏都伏不住,你還有指望成就嗎?所以大家要明白這個理,知道事實真相,才曉得這個事情真難!想想這個事情這麼難,不要說我們難,阿羅漢也難,菩薩也難。說老實話,連文殊、普賢菩薩都搖頭,難!難,怎麼辦?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前幾天有個人告訴我,他說某個道場過去念阿彌陀佛,現在不念阿彌陀佛,改念毗盧遮那佛。他來問我,我說:「我不知道。念毗盧遮那佛也好!」真的能到毗盧遮那佛那裏,去到那裏文殊、普賢再勸他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問題就是毗盧遮那佛那個地方,他能不能去得了?這是個大問題,煩惱都伏不住,你還想去。這個要真正提高警覺,早晨起來的時候,晚上睡覺之前多想一想,我們是非人我、貪瞋癡慢沒有一樣能放下;換句話說,就是連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有障礙,何況其他法門!這叫心不清淨。心淨則土淨。
我們今天說實在話,第一個目標,唯一的目標,只有這個目標,這是能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都不要去想了;其他的你想,說個老實話,都叫妄想。你如果不信的話,你仔細去想一想,是非人我,你放下了沒有?名聞利養,你放下了沒有?貪瞋癡慢,你放下了沒有?如果這些統統都沒有放下,你不是在癡想,打妄想嗎?除了老實念佛,還有哪一條路可走?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萬緣放下,這是真想通了,真想明白了。
蓮池大師、蕅益大師到了晚年,蓮池大師講:「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這是想通了,其他法門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你們哪個要都給你們,他老人家晚年一句阿彌陀佛,一本《阿彌陀經》,這是真正想通的人、真正覺悟的人,他才這麼作法。如果看到還搞其他經論法門,我們心裏有數,他還沒想通,他還沒搞明白。他要真搞明白了、真想通了,一定跟蓮池大師一樣,一定跟文殊、普賢一樣,這是真通了。
所以求生淨土是我們唯一的目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保險了。…
《往生咒》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