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仁者”是对人的尊称,通常是对菩萨的称呼,即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他说你虽然以许多经论来证明凡夫带业不能往生,但是我的看法与信愿绝不会被你破坏。因为我不是不信,对于你所引用的经论确是佛说。佛当年在世说法并无定法可说,乃应机而说,众生根性不同,智慧障碍亦异,佛能观机,对其说法,他当时即能得到利益,甚至于开悟证果。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不过读到佛在当年对某一类听众说的许多法而已,讲经的时期、处所、对象均不同,所得利益也不一样。有人想得人天福报,佛所讲的经典即是求人天福报的经典。说这些经时,并不是说观经、阿弥陀经的时候。佛说法一定适合于听众之根性、程度与愿望,佛说一切大乘经典多是说人天法、二乘法、菩萨法。但是佛说观无量寿经时主要是说定散二善,“定善”是一心持名,“散善”是三福九品。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佛说净土三经是对谁说的呢?说观经是针对韦提希夫人遭遇很大苦难时而说,同时也是为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所说的,我们当然也包括在内。佛说其他经典有特定的对象,不一定包括我们。这一部观经就是为我们说的。依这部经修学念佛法门也是有依据的,你学的有依据,我这个也有依据,你那些经典是佛为人天菩萨说的。我这个经典是佛为了末法时期罪业深重的凡夫说的。因此我乃下定决心,依教奉行。
纵使汝等百千万亿道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这一段的意思更深一层。又答复说,纵然像你这样有百千万亿人都对我说带业不能往生,我也不会动摇、退心,只是更增长我的信心。纵使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人数遍满十方,都引经据典对我说念佛不能往生,我也不起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清净信心。这个信心经得起考验,因为佛的言语是真诚的、真实的,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所以佛祖对我们说:菩萨说法与佛所说相应,我们可以相信,如与佛说不相应,我们就不要听。能如此,这一生中才可以决定往生。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此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宝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众不违佛教也。
把境界再往上提升一层,前面讲三贤位菩萨,修行的道力智慧还不会圆满。至于菩萨摩诃萨,从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法云地,上面就是等觉菩萨,距佛只两个阶层,若一若多,无量无边,异口同音,皆说:“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总是说,这个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不好,要离开,并劝勉行者正助双修,尽此一生必生佛国。佛说这些话都是虚妄不实的,不可以相信。”无量无边的十地菩萨来同我说这些话,我认为都与佛所讲的不相应,佛所讲的是决定得生,他们地上菩萨讲的是不得生,与佛所讲的不符。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难怪菩萨多有疑惑。经上讲难信之法,是指菩萨难信,非指凡夫,十地菩萨都很难相信。我虽然听到诸大菩萨说这些话也不生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决定上上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佛语是真实决定了义,只有佛对人生宇宙真相彻底明了,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所以称为“真实决定了义”,我们因此生起决定信心。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无一不真实。佛的心性无一丝毫障碍,烦恼无明皆断尽了。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其真实是接近真实,而非真正真实。“佛知”是究竟圆满的知,“佛解”也是究竟了义的解,“佛见”是五眼圆明所见。佛给我们作证明,绝对不错。佛以下者因无明未断尽,心性未完全显露,还有自己的推断,所见非真。其知见理解与言说绝不能使我的信心动摇。若真是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对于净宗一定尊敬称赞,必无毁谤。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
此段文字说到极处。大师说,念佛的人应当知道,假使现在十方诸佛来了,都说:“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这是假设之词,聪明人遇到这些诸佛,一句话就顶回去了,你们在弥陀经上不是一齐赞叹吗?为什么又否定呢!佛说话还模棱两可,连凡夫都不如,如何可称为真语者、实语者呢?说此话者绝非真佛,必是冒充的。一切诸佛来讲,我也不会动摇、退心,我也不怕不得生彼佛国。因为一切诸佛皆是平等,妄想执著断尽,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都是一样,无少差别,这是佛在大乘经典中常常说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九法界有情众生,菩萨、缘觉、声闻、六道凡夫,只不过妄想执著厚薄不同而已,重者堕,轻者升,统统断了即成佛。成佛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显现,其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当然平等,没有高下。既然等同,一佛所说,即是一切诸佛所说,诸佛所说便是一佛所说。我们这个坚定信心永不动摇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一佛所制定的原则,也是一切诸佛所制。例如过去佛教化众生,制定菩萨行持守则有五戒十善六度等,后佛出世,其妄想执著也已断尽,还能改十善为十恶吗?这是自自然然的法则,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因为五戒十善六度是自己的性德,本性德能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当然是一样的。佛有十号,其第一个名号是如来,“如来”解释为“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绝无两种说法,因此信心在任何情况下绝无动摇。
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证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
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与观无量寿佛经中皆劝勉我们专念专修,舍命即生佛国。此本师一佛所说,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赞叹释迦佛于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为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一切诸佛为我们证明依照释迦佛净土三经修学决定得生彼国。三经决定不是伪造的,现在还有些人存心阻人往生,故意说阿弥陀经是伪造的,不是佛说的,他也提出许多根据,就有不少人相信。因此我们学佛人脑筋要清醒,不可轻信妄言。佛经传到中国,对于征信作得非常仔细,什么人传到中国,在什么地方翻译,由何年月日翻译,到何时圆满。什么人翻译,主持译场的为何人,协助翻译的为何人,记载的清清楚楚,留为后人征信。净土三经份量不多,在中国流行甚广,修学有成就者不计其数。大藏经中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以及古今所记载的往生事迹,不胜枚举。如其是假的,还能流傅到现在?玄奘大师当年发愿到印度求学,其主要动机就是怀疑以前所译经文不够信达雅,并非怀疑经典是假的。他在印度待了十七年,回来之后,对古大德所译经典未有一字批评。这是佛家的规矩,若完全同意就不必说话,表示默认了。尤其是弥陀经,玄奘大师亦有一种译本,他的传人第一大弟子窥基大师给阿弥陀经作注解,名曰通赞疏,采取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并未采用其老师玄奘的新本,使我们对罗什大师的译本信心更加确定。有玄奘师徒二人的证明,还能是假的吗?
诸佛同赞是什么原故?因同体大悲故。心性圆满显露,只有一个愿,愿一切众生圆成佛道。佛菩萨完全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所以完全平等,称为“同体大悲”。“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此“化”为“教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华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广义说,“一”是“任一”,而非“专一”,一切法平等,故说万法一如,又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根性不平等,业障习气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门虽平等,而有些法门与我们的根性不适合。这种障碍发生于我们自身,而不在法门上。华严到最后五十三位善知识修学法门不同,均各成无上道。对每个法门皆仰信,而自己修学则一门深入。无量寿经讲的非常明白,专修念佛法门,决定得生,专修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也决定得生,这才是佛知佛见。
有人专念地藏经,念了多年,要不要改?不必,念地藏经依然可以往生,但须回向求生净土。念大悲咒亦同,喜欢念大悲咒必与观音有缘,即专念大悲咒,不要改,但一定回向求生净土,一样可以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是说明此事。佛法纯属理性而非感情用事。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经论,一定要礼敬,不可自赞毁他,其他法门均是佛说,若有批评则是…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