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論來證道不生,如我意者,決定不受汝破。”“仁者”是對人的尊稱,通常是對菩薩的稱呼,即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他說你雖然以許多經論來證明凡夫帶業不能往生,但是我的看法與信願絕不會被你破壞。因爲我不是不信,對于你所引用的經論確是佛說。佛當年在世說法並無定法可說,乃應機而說,衆生根性不同,智慧障礙亦異,佛能觀機,對其說法,他當時即能得到利益,甚至于開悟證果。我們現在末法時期不過讀到佛在當年對某一類聽衆說的許多法而已,講經的時期、處所、對象均不同,所得利益也不一樣。有人想得人天福報,佛所講的經典即是求人天福報的經典。說這些經時,並不是說觀經、阿彌陀經的時候。佛說法一定適合于聽衆之根性、程度與願望,佛說一切大乘經典多是說人天法、二乘法、菩薩法。但是佛說觀無量壽經時主要是說定散二善,“定善”是一心持名,“散善”是叁福九品。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佛說淨土叁經是對誰說的呢?說觀經是針對韋提希夫人遭遇很大苦難時而說,同時也是爲佛滅後五濁五苦等一切凡夫所說的,我們當然也包括在內。佛說其他經典有特定的對象,不一定包括我們。這一部觀經就是爲我們說的。依這部經修學念佛法門也是有依據的,你學的有依據,我這個也有依據,你那些經典是佛爲人天菩薩說的。我這個經典是佛爲了末法時期罪業深重的凡夫說的。因此我乃下定決心,依教奉行。
縱使汝等百千萬億道不生者。唯增長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說言。仁者善聽。我今爲汝更說決定信相。縱使地前菩薩羅漢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皆引經論證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清淨信心。何以故。由佛語決定成就了義。不爲一切所破壞故。
這一段的意思更深一層。又答複說,縱然像你這樣有百千萬億人都對我說帶業不能往生,我也不會動搖、退心,只是更增長我的信心。縱使叁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薩,人數遍滿十方,都引經據典對我說念佛不能往生,我也不起一念疑心,唯有增長成就我的清淨信心。這個信心經得起考驗,因爲佛的言語是真誠的、真實的,決定成就了義,不爲一切所破壞故。所以佛祖對我們說:菩薩說法與佛所說相應,我們可以相信,如與佛說不相應,我們就不要聽。能如此,這一生中才可以決定往生。
又行者善聽。縱使初地已上。十地已來。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異口同音。皆雲。釋迦佛指贊彌陀。毀此叁界六道。勸勵衆生專心念佛及修余善。畢此一身後。必定生彼國者。此必虛妄。不可依信也。我雖聞此等所說。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長成就我決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語真寶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又不爲一切菩薩異見異解之所破壞。若實是菩薩者。衆不違佛教也。
把境界再往上提升一層,前面講叁賢位菩薩,修行的道力智慧還不會圓滿。至于菩薩摩诃薩,從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法雲地,上面就是等覺菩薩,距佛只兩個階層,若一若多,無量無邊,異口同音,皆說:“釋迦牟尼佛贊歎阿彌陀佛,總是說,這個娑婆世界叁界六道不好,要離開,並勸勉行者正助雙修,盡此一生必生佛國。佛說這些話都是虛妄不實的,不可以相信。”無量無邊的十地菩薩來同我說這些話,我認爲都與佛所講的不相應,佛所講的是決定得生,他們地上菩薩講的是不得生,與佛所講的不符。這個法門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難怪菩薩多有疑惑。經上講難信之法,是指菩薩難信,非指凡夫,十地菩薩都很難相信。我雖然聽到諸大菩薩說這些話也不生一念疑心,唯有增長成就我的決定上上信心。爲什麼呢?因爲佛語是真實決定了義,只有佛對人生宇宙真相徹底明了,他所說的完全是事實真相,所以稱爲“真實決定了義”,我們因此生起決定信心。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無一不真實。佛的心性無一絲毫障礙,煩惱無明皆斷盡了。等覺菩薩尚有一品生相無明,其真實是接近真實,而非真正真實。“佛知”是究竟圓滿的知,“佛解”也是究竟了義的解,“佛見”是五眼圓明所見。佛給我們作證明,絕對不錯。佛以下者因無明未斷盡,心性未完全顯露,還有自己的推斷,所見非真。其知見理解與言說絕不能使我的信心動搖。若真是菩薩,無論修學什麼法門,對于淨宗一定尊敬稱贊,必無毀謗。
又置此事。行者當知。縱使化佛報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滿十方。各各輝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說言。釋迦所說相贊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余善。回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我雖聞此等諸佛所說。畢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國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等同。無少差別。是故一佛所製。即一切佛同製。如似前佛製斷殺生十惡等罪。畢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隨順六度之義。若有後佛出世。豈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惡也。以此道理推驗。明知諸佛言行不相違失。
此段文字說到極處。大師說,念佛的人應當知道,假使現在十方諸佛來了,都說:“釋迦所說相贊勸發一切凡夫,專心念佛及修余善,回願得生彼淨土者,此是虛妄,定無此事也。”這是假設之詞,聰明人遇到這些諸佛,一句話就頂回去了,你們在彌陀經上不是一齊贊歎嗎?爲什麼又否定呢!佛說話還模棱兩可,連凡夫都不如,如何可稱爲真語者、實語者呢?說此話者絕非真佛,必是冒充的。一切諸佛來講,我也不會動搖、退心,我也不怕不得生彼佛國。因爲一切諸佛皆是平等,妄想執著斷盡,所有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都是一樣,無少差別,這是佛在大乘經典中常常說的。華嚴經上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九法界有情衆生,菩薩、緣覺、聲聞、六道凡夫,只不過妄想執著厚薄不同而已,重者墮,輕者升,統統斷了即成佛。成佛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圓滿顯現,其知見、解行、證悟、果位、大悲當然平等,沒有高下。既然等同,一佛所說,即是一切諸佛所說,諸佛所說便是一佛所說。我們這個堅定信心永不動搖就是建立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一佛所製定的原則,也是一切諸佛所製。例如過去佛教化衆生,製定菩薩行持守則有五戒十善六度等,後佛出世,其妄想執著也已斷盡,還能改十善爲十惡嗎?這是自自然然的法則,一絲毫勉強都沒有。因爲五戒十善六度是自己的性德,本性德能中自然流露出來的,當然是一樣的。佛有十號,其第一個名號是如來,“如來”解釋爲“今佛如古佛之再來”。佛佛道同,絕無兩種說法,因此信心在任何情況下絕無動搖。
縱令釋迦指勸一切凡夫。盡此一身專念專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國者。即十方諸佛悉皆同贊同勸同證。何以故。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彌陀經中證釋迦贊歎極樂種種莊嚴。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次下文雲。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同贊釋迦。能于五濁惡時惡世界惡衆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衆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釋迦佛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與觀無量壽佛經中皆勸勉我們專念專修,舍命即生佛國。此本師一佛所說,十方諸佛悉皆同贊同勸同證,贊歎釋迦佛于五濁惡世示現成佛,爲惡世衆生說此難信之法,一切諸佛爲我們證明依照釋迦佛淨土叁經修學決定得生彼國。叁經決定不是僞造的,現在還有些人存心阻人往生,故意說阿彌陀經是僞造的,不是佛說的,他也提出許多根據,就有不少人相信。因此我們學佛人腦筋要清醒,不可輕信妄言。佛經傳到中國,對于征信作得非常仔細,什麼人傳到中國,在什麼地方翻譯,由何年月日翻譯,到何時圓滿。什麼人翻譯,主持譯場的爲何人,協助翻譯的爲何人,記載的清清楚楚,留爲後人征信。淨土叁經份量不多,在中國流行甚廣,修學有成就者不計其數。大藏經中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以及古今所記載的往生事迹,不勝枚舉。如其是假的,還能流傅到現在?玄奘大師當年發願到印度求學,其主要動機就是懷疑以前所譯經文不夠信達雅,並非懷疑經典是假的。他在印度待了十七年,回來之後,對古大德所譯經典未有一字批評。這是佛家的規矩,若完全同意就不必說話,表示默認了。尤其是彌陀經,玄奘大師亦有一種譯本,他的傳人第一大弟子窺基大師給阿彌陀經作注解,名曰通贊疏,采取鸠摩羅什大師的譯本,並未采用其老師玄奘的新本,使我們對羅什大師的譯本信心更加確定。有玄奘師徒二人的證明,還能是假的嗎?
諸佛同贊是什麼原故?因同體大悲故。心性圓滿顯露,只有一個願,願一切衆生圓成佛道。佛菩薩完全明了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衆生都是自己心性變現之物,所以完全平等,稱爲“同體大悲”。“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此“化”爲“教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華嚴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廣義說,“一”是“任一”,而非“專一”,一切法平等,故說萬法一如,又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但衆生根性不平等,業障習氣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門雖平等,而有些法門與我們的根性不適合。這種障礙發生于我們自身,而不在法門上。華嚴到最後五十叁位善知識修學法門不同,均各成無上道。對每個法門皆仰信,而自己修學則一門深入。無量壽經講的非常明白,專修念佛法門,決定得生,專修其他法門,回向求生淨土也決定得生,這才是佛知佛見。
有人專念地藏經,念了多年,要不要改?不必,念地藏經依然可以往生,但須回向求生淨土。念大悲咒亦同,喜歡念大悲咒必與觀音有緣,即專念大悲咒,不要改,但一定回向求生淨土,一樣可以往生。無量壽經叁輩往生最後一段就是說明此事。佛法純屬理性而非感情用事。我們對于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經論,一定要禮敬,不可自贊毀他,其他法門均是佛說,若有批評則是…
《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