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诸佛亦如是,再如释迦佛,他的口业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他的身业,八相成道,六年苦行,当年示现在印度,出生于尼泊尔,近喜马拉雅山,足迹一直到最南端锡兰岛。一生教化众生,未尝休息。他的意业,希望我们能接受弥陀法门,一心持名,求生净土。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如众生未往生西方,有随时退转之可能,还有许多苦难,要常常照顾。如已往生则释迦佛可以卸责,阿弥陀佛去照顾。我们念佛不只空喊一句名号,最低限度也要落实在身口意三业上,虔诚的心自然就生起来,真诚恭敬乃是性德的流露。
“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此处说“所证之法”,非所说之法,亦非所修之法。若是说佛所说所修之法,则大藏经均已包括,若说佛所证之法,就是指佛的成佛之法。蕅益大师在要解中说,释迦佛是用念阿弥陀佛的法门成佛的。用念佛的法门证得无上菩提。一心专念诸佛所证之法,这个法就是净土三经。“并诸眷属菩萨僧”,西方世界诸菩萨们都是在十劫之中从十方世界去往生的。我们在过去十劫之中曾经修学这个法门但未能去得了,而同参道友去的很多,殊觉向往而自愧弗如。今生若能往生,诸佛菩萨来接的其中有不少都是熟人。
“又念诸佛之戒”,此“戒”字非戒律之戒,乃是教诫之诫。佛对于我们的教诲,均载在经律论中,要常念,并遵从佛与祖师的教导,一门深入,专修专弘,净土五经的教诲,一生受用不尽,这是念戒。
“念过去诸佛现在菩萨等,难作能作,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此等菩萨,但欲念法,不惜身财”。这一段话是念舍。过去诸佛及现在菩萨为什么他们能成就,就是因为能舍,我们仍然流转六道,无有出期,就是因为不能舍,如想成就,必须身心世界一切放下。
行者等既念知此事。即须常作仰学前贤后圣舍身命意也。又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此等难行之行已过。三祇之劫已超。万德之行已成。灌顶之位已证。行者等既念知已。即自思念。我身无际已来。共他同时发愿。断恶行菩萨道。他尽不惜身命。行道进位。因圆果熟证圣者。踰于大地微尘。然我等凡夫。乃至今日。虚然流浪。烦恼恶障。转转增多。福慧微微。若对重昏之临明镜也。忽思忖此事。不胜心惊悲叹者哉。七从回向发愿已下。正明各各回前所修之业。向所求处。八从具此功德已下。正明修行时节延促。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已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又言具此功德者。或一人具上二。或一人具下二。或一人三种尽具。或有人三种无分者。名作著人皮畜生。非名人也。又不问具三不具三。回尽得往生。应知。九从生彼国时下。至往生彼国已来。正明临命终时。圣来迎接不同。去时迟疾。即有其十一。一明标定所归之国。二明重显其行。指出决定精勤者。亦是校量功德强弱。三明弥陀化主身自来赴。四明观音已下。更显无数大众等。皆从弥陀来迎行者。五明宝宫随众。六明重观音势至共执金台至行者前。七明弥陀放光照行者之身。八明佛既舒光照及。即与化佛等同时接手。九明既接升台。观音等同声赞劝行者之心。十明自见乘台从佛。十一正明去时迟疾。十从生彼国已下。正明金台到彼。更无华合之障。十一从见佛色身下。至陀罗尼门已来。正明金台到后。得益不同。即有其三。一者初闻妙法。即悟无生。二者须臾历事。次第授记。三者本国他方。更证闻持二益。十二从是名已下。总结。
昨天最后我们所讲的一段注解是念舍,所谓“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舍中含义,非常深广。通常在经论中讲菩萨行中有六度,六度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舍”。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中有“广修供养”,“供养”也是“舍”。在四摄法中第一个是布施。可知佛法修行,无论大小乘,“舍”为第一。佛法教学的真谛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之后,如何恢复自性中之本能,这是学佛要追求的。一切众生学佛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原因就是放不下,所以佛法修学就把“舍”列为第一。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就不能出轮回,对于一切诸法以及法相名词放不下,就不能见性。不但人我要舍,法我也要舍。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成佛是把一切法舍得干干净净,如还有一法未舍,就不能叫佛。菩萨最高阶级为等觉菩萨,尚有一念生相无明未断,如断掉即功德圆满成佛。前文中有“难舍能舍,内舍外舍,内外舍”这几句话,华严经上有很长的一段经文说明其事可以参考。念佛求生净土一般说是最容易的法门,实在讲最容易是与其他法门比较而言,其实并不太容易。如真容易,我们老早生净土,何至拖到现在。佛祖常叫念佛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其好处是暂时放下,放下就带业往生,这种放下如石头压草,未断根。只压著而已,以往生的愿力与念佛的定力,把一切牵挂暂时控制著不起作用。净土法门只凭这一点工夫就能起大作用,这种工夫用在临终时一念之间,即能蒙佛接引,迳登安养。如临终时又有牵挂,一打岔就没用了。我们自己要反省,对于世间所有一切法,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那一样看得最重,最重的地方就是病根所在,先把它放下。每人不一样,有人重财,有人重名。自己脑筋要清楚。
“又念天者,即是最后身十地之菩萨”。此处所说之“天”并非欲界天或色界天,乃指“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十地菩萨修行多半在天上,而且多作天王,自行化他,在大乘经中讲的很多。最高为法云地菩萨。菩萨的因位三大阿僧祇劫,到此已修圆满,地位达到最高位次,佛叫我们念天是念这个天。再想想自己,从无量劫以来,与他共同发愿,他们只修了三大阿僧祇劫,而我们自己学佛已经过无量阿僧祇劫,他们这些菩萨当然是我们的同学,不但他们乃至于诸佛如来在过去生中都是我们的同学,他们今天成佛成菩萨,我们还落在六道搞生死轮回。“念天”就是念这些人。“他尽不惜身命,行道进位,因圆果熟证圣者,踰于大地微尘”。他们拼命的学,真能放下,证得大圣,人数超过大地微尘。我们到今天仍在六道中生生死死,虚然流浪,没有一点成就,纵然天上人间,总是空过,烦恼业障愈来愈多,福慧愈来愈少。如不想到这种事情,糊里糊涂也就混过去了,若是真心想到实在可怕。生死不可怕,轮回每况愈下实在可怕。如同在昏闇时间照镜子,看也看不清。想念及此,忽然生起警觉心。今幸遇此法缘,果能掌握机会,认真修学,亦未尝不可以迎头赶上。
注解讲到此地,我们再翻开第一页看经文。讲了六天,才讲到经文第六行“三者修行六念”讲完了。再看下面经文,注解不必看没关系了。“回向发愿,愿生彼国”,这是说明前面讲的三心。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在这段经文总共说了六桩事,而且三心必须圆发。下面所讲三种属于助修,单修一种亦可,有人专修慈心不杀,具诸戒行,或专读大乘经典,或专修六念,或修两种三种,但必须回向。“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经上说,修行时间,上根之人尽形寿修行,上尽百年,天天修行,不夹杂不中断。如工作很忙,可忙里抽闲,修十念法,持佛名号,一口气为一念,不拘念几声佛号,念时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早晚各修一次,一生不断,亦符合无量寿经所讲的“一向专念”。退休之人有时间可把功课时间加长,仍应以念佛为主,加念阿弥陀经及往生咒三遍,用意在修心。念佛必须用一心专念佛号,以求心定。一日至七日即通常所讲的打佛七,可利用长假三日五日甚至一日亦可行之。一生所希求的就是临命终时佛来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精进就是老实念佛,有进无退,精而不杂。经典是信仰的依据,如真相信,经典亦可放下,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往生时佛亲自来接,上品上生者临终时见到无数诸佛。上品中生有一千尊佛来接,上品下生有五百尊佛来接。凡是来接的都是与自己有缘的,接引时阿弥陀佛放光注照,以本愿威神加持,行人的业障消除,六通本能恢复。看看这些接引的人皆是过去生中之同参道友家亲眷属,他们老早都到了西方世界。同时也见到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授手迎接,如弹指顷,莲花化生,往生彼国。莲花是自己愿力念力变现出来的。在此世界真正发心,愿生净土,阿弥陀佛讲堂外面的七宝池中即长出一朵莲花花苞,念的工夫愈勤,心地真诚清净,莲花一天比一天大,光色日见鲜艳。等到往生的那一天,阿弥陀佛即持此花来接,花是自己培养的,而且花上都标著自己的名字。如若退心或改学其他法门,莲花就逐渐枯萎。这与一切大乘经典的境界完全不相同。善导大师在此注解中给我们作了非常详细的开导,叫我们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一个人一生第一桩大事就是念佛。世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东西能得到,全是假的。生到天上,不过寿命长一点而已,生到非想非非想天,有八万大劫的寿命,到头来还是要堕入轮回。六道全是假的,所以叫我们要舍,真明白此理,才肯认真念佛。
弥陀经梵文原本没有“一心不乱”字样。罗什大师译本是意译,有一心不乱,他并未翻错,如翻错,玄奘大师一定会指出来。应知一心不乱太难了,有些修净土者见到一心不乱害怕,认为这个法门难以作到。其实念到一切时一切境界中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妄想杂念都没有,就是“功夫成片”,到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用佛光一照,立刻就使行人达到“一心不乱”。同时无量诸佛与观音势至无量菩萨都伸出欢迎之手,迎接行者到西方世界来。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顷刻之间,往生彼国。这一生所希求的,今天完全实现了。往生是活著时候去的,这个境界行者看得清清楚楚,跟著佛菩萨走了,所以念佛往生是“不死之法”。走了才死,不是死了才去。到了西方之后,观音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这种赞叹永无停止,一直到成佛,在这种良好的人事环境中还能退转吗?生到西方世界,没有一丝毫障碍,因其无怀疑无杂念,如有疑就会生到边地。“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临终时见佛来接是现前见佛,生到西方之后,见佛色身众相具足是当来见佛。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往生,在临终时他告诉大家,他看到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在云层中来接引他,他说我要跟他们去了。此事发生在美国,周广大先生并非佛教徒,未受三皈五戒,亦未念过弥陀经,只在病危时遇到龚居士叫他放下一切,专心念“阿弥陀佛”,他闻而生信,连念三天三夜,即蒙佛接引。此乃千真万确之事,如再不信,这种无比殊胜的利益,真是当面错过,太可惜了,再到那一劫那一生才能再遇到此种往生实例。“见诸菩萨色相具足”,“诸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也就是说十方世界往生到西方的人皆是菩萨。“光明宝林”,前面见到的人物属正报,现在所看到的宝林是依报,物质环境。西方的特色,任何物质皆放光明。不但佛菩萨,人身上也放光明。“演说妙法”,佛菩萨说法,众鸟说法,风树说法,流水说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听到佛菩萨与六尘说法,行者就开悟了。娑婆世界业障深重,障其悟性,所以不能开悟。临往生时佛来接引,佛光一照,业障消除,品位提升。行者生西之后亲眼看到事实,开悟很快。仁王经中说“无生法忍”是圆教七地以上菩萨所证得的,无生法忍有上中下三品,七地所证的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与大经所说的“皆是阿鞞跋致”相应。什么叫作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即“诸法实相”。一切诸法的真相是不生不灭,我们今天看一切法是有生有灭。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大自然的现象全是生灭法。如证得无生法忍,看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此种情况我们很难懂,因为它不是我们的境界,也不是我们常识所能推断。佛说这是真相,我们看一切法有生灭现象是我们的错觉。六道轮回、十法界皆是生灭法,不是真相,证到无生法忍就见到真相,真相是不生不灭,证道以后,这个世界就变成一真法界。如执著有一个一真法界又错了。佛不得已而说一真法界,我们全把一真看走了样,若问为什么看走样呢?因为我们用的是生灭心,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所看的现象也是生灭的。他用一心,一心无分别,所以看的境界就变为不生不灭的一真法界。以拍电影的摄影机作比,一秒钟镜头开关二十四次,可拍二十四张照片,放出来的电影好像是真的,其实是生灭连续的现象。眼睛比作真心。真心看的是真相,妄心生灭所见的是妄相。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是修定,无论那个法门,只要是佛法就不用生灭心,生灭心与不生灭心都是自己本来具足的,看如何用法。会用是佛菩萨,不会用是凡夫。楞严经是一部大经,交光法师说,楞严宗旨叫我们舍识用根,识是生灭心,根是不生不灭的真性,生灭心舍掉,用不生灭的根性就是无生法忍的菩萨。此乃真实话。理上没错,事上全用不上。所以楞严还是提倡念佛。若生到西方,一踏进莲花,楞严大定就现前。使我们在娑婆世界不能学到的,到了西方世界自然圆满完成,所以修楞严大定要到极乐世界去修。
“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这与弥陀经所讲完全相符,该经说,西方世界的人每天早晨到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回来的时候,算算不过是一餐饭的时间,已遍历一切诸佛刹土。“受记”是预先告诉你,你什么时候成佛,到何方世界度化有缘众生。“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从诸佛刹土,听佛讲经,蒙佛受记,再回到极乐世界,先拜见阿弥陀佛,也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陀罗尼”是梵语,华文译为“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以现代话说就是“纲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一样不通达,此乃圆满的后得智现前。般若经上说,般若有根本智与后得智。根本智是无知、清净心,也是无生法忍。“得百千陀罗尼门”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到了极乐世界自然圆满。
他们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圆满,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觉惭愧,但是我们若肯放下,就用这个念佛法门,也能迎头赶上。只是肯不肯放下,不但世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才能真正得到殊胜利益。“是名上品上生者”,这句话是这一章的总结。
《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