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灯论释卷第四
观六根品第三
复次。成立此品。其相云何。为遮起故。令人识知内六入等无自性义。故说此品。又遮去执。欲令通达入等空义。此品次生。初分别者。外人言。有内入起。第一义中。如是应受。何以故。境界定故。此起若无。彼定境界。则不得有。如石女儿。以是故知。有内入起。彼境定故。如偈曰
眼耳及鼻舌 身意等六根
彼色等六尘 如其数境界
释曰。以是义故。所说因成。入起义立。次分别者。外人定说。有如是去。何以故。以作果故。如见色等。论者言。此二分别。今次第遮。彼眼等根。各各增上。聚集有作。能取色等。是故名根。于世谛中。根外亦有色等可得。以作者自体可显示故。谓见故名眼。乃至知故名意。复次此诸根等。显示可见可闻嗅尝触知诸境界故。境界义云何。谓根于尘。有能取力。故名境界。有境及境。世谛中有。第一义中根尘定有者。此执不然。以违义故。云何开示。令彼解耶。如观眼根。偈曰
如是彼眼根 不能见自体
自体既不见 云何得见他
释曰。何故不见。如是眼根。第一义中。能取不成。何以故。偈言不见自体故。又有碍故。亦造色故。譬如耳等。又第一义中眼不见色。何以故。以彼色法从因起故。譬如鼻等。又色阴所摄故。譬如舌等。如是第一义中。色非眼境。何以故。以积聚故。如眼自体。又第一义中色非眼境。何以故。以有碍故。亦造色故。譬如耳等。又第一义中色非眼境。何以故。从因起故。譬如鼻等。又色阴所摄故。譬如舌等。复有人言。眼不见者。谓不见自体。以色可见。是故眼能见色。论者言。如汝所说。眼不见者。助我出因。及譬喻力。岂能破我所立义耶。复次阿毗昙人言。若无简别。如是说言眼不见色者。此成我义。何以故。得一门故。我立义中。彼无分眼不见色故。若有分眼不见色者。汝之所受阿含义破。如我俱舍论。偈曰
有分眼见色 非彼能依识
阿毗昙中。作如此说。岂非所受阿含义破耶。论者言。如汝立义。此有分眼欲令见色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无二过故。谓非成已。复成及非所欲义破。云何不破。如经偈曰
眼不见色尘 意不知诸法
此名最上实 世人不能度
释曰。第一义中不欲令彼眼见色故。如先广破。此义得成。又第一义中彼有分眼不能见色。何以故。以眼根故。如无分眼。又第一义中彼有分眼不能见色。何以故。以色根故。譬如耳等。又亦不破世间所解。何以故。立义别故。谓第一义中无与过者。复次迦叶弥罗毗婆沙中如是立义。谓彼眼见诸色。以能作见业故。论者言。汝出因者。立义一分故。验无体故。已说遮故。此义不成。复次若有作者。则与立刹那者。义相违故。又与无刹那者异故。此皆不然。是故迦叶弥所执义不相应。复次经部师言。诸行无作故。眼不能见。异亦不见。而彼眼色为缘。眼识得起。修多罗中。作如此说。汝言眼不见者是为成已复成过。论者言。先已遮起故。眼识不可得无成已复成过。又所受义亦不破故。谓如是领受修多罗义。随顺世谛故。第一义中验则无体。已遮眼色二见可见等。彼差别者。义皆不然。如是欲令学人生诸觉意。作少分说。如先偈言。如是彼眼根。不能见自体。若不见自体。云何得见他。以第一义中眼不见色。何以故。不见自体故。譬如耳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而能取色。何以故。以彼眼根可得义故。譬如使人见事。名为王见。论者言。第一义中眼不到境。能取色尘。无如此义。何以故。以眼不能取自体故。譬如耳等。如是第一义中。所取色尘。非彼不到眼根境界。何以故。以所造色故。譬如香等。如是有碍故。从因起故。色阴所摄故。又积聚故。此等诸因。并遮眼。不到境。色非所取。立义举喻。如前广说。二门僻执应当验知。复次第一义中。眼非不到境界。何以故。现在境界故。譬如鼻等。或有人言。眼不到境。何以故。有间取色故。譬如意也。又无功用。时节差别。能取色故。又过量取故。立义譬喻。如前应知。论者言。此说不尔。汝言不到境者。即是有间取色。有间取色者。即是立义一分。更无别义故。此说不然。又时无差别。取者义坏。纵实因成。验无体故。彼第一义中意亦不到。而能取者。此执不成。以违义故。复次僧佉人言。汝言眼非不到境取者。此成我所成。何以故。我欲令眼到境取故。论者言。不到取者。欲令信知眼法空故。眼法既空。岂复成立到境取耶。汝于非处。妄生欢喜。复次眼到境取。云何不然。以根故。譬如意。亦不取鼻等诸根。非一向过。何故不非一向过耶。彼鼻根等。亦如是故。如后当说。复次眼到境者。此有何义。为当依止所取境界如是意耶。是义不然。何以故。彼眼识依止实不外去。何以故。以识故。如鼻等识。第一义中眼识不能取彼境界。何以故。以因有故。譬如声等。外人言。汝依二门。更互相破。依此遮彼。二俱不成。论者言。二俱无体故。我不取。以不取故。所欲义成。复次僧佉人言。眼光到境。故能取色。如是意者。此亦不然。彼眼根光。于世谛中。亦不得有。何以故。色识因故。譬如彼色。复次僧佉人言。眼根有光。以眼根故。譬如伏翼猫狸等眼。论者言。眼根色者。不可见故。纵彼依止。实有光者。则譬喻不成。复有人言。如前所说。如是彼眼根。不能见自体者。此有何义。诸法若有自体可见。彼和合时。他亦可见。譬如花香。由如此义。眼不自见。亦不见他。如提婆菩萨百论偈曰
彼一切诸法 若先有自体
如是有眼根 云何不自见
论者言。见者何义。谓色可得。彼色可得。若如眼不有色亦无者成已复成过。如偈曰
识不在眼色 不住二中间
非有亦非无 彼识住何处
复次若言彼眼根中。无见种子。是故不见者。须曼那花譬喻不然。何故不然。彼花因缘和合自在。故有香起。如俱苏摩和合麻故。油则有香。无人立色。有见作义。彼遮不成。复次若谓自不见故。亦不见他者。火花譬喻二皆无力。以火花等自他不取故。此不相应。如是眼见义不成故。彼起及去亦皆不成。以譬喻无体故。亦违因义故。外人言。汝言眼不见色者。由不见自体故。此义所明。若于自体无力。于他亦然。如是义者非一向故。如火自体。无其烧力。于他则能。眼亦如是。论者偈曰
火喻则不能 成彼眼见义
释曰。第一义中。烧者不成。于世谛中。火非见性。又彼火自体。于世谛中。烧义不成。云何名烧。谓薪火变异。是故知火自体非烧。复次火喻不成。眼见义者。彼眼见火喻。如前已说。云何已说。偈曰
去未去去时 已总说遮故
释曰。第一义中。已去未去。去时无去。如先已说。如是第一义中。已烧未烧烧时无烧。何以故。烧时故。已烧故。未烧故。譬如烧时。已烧未烧彼烧时者。有二过故。彼已烧者。如久已烧讫。彼未烧者。本无烧故。如是已见未见见时不见。何以故。已见故。未见故。见时故。譬如已见未见见时。随其次第。应当验破。有人言。眼有见作。何以故。诸部论中。皆作此说故。譬如眼见诸色。论者言。此眼见者。于世谛中。以方便说。非第一义。云何知耶。今此论中遮眼见故。亦遮起故。彼眼则空。如偈曰
眼若未见时 不得说为见
而言眼能见 是义则不然
释曰。见义不然。偈意如此。以是义故。如偈曰
见则无彼见 非见亦无见
释曰。能见空故。如土石等。偈意如此。如是二种。有见作者。此义不然是故偈言。见则无彼见。非见亦无见。二种俱遮。譬如若有非有。缘皆无用。如是若有非有。因亦类遮。复次僧佉鞞世师等言。以此眼见所作具故。彼所有眼彼名见者。以彼见者。自眼见故。如所斫木。斫者能斫。非斧能斫。是故非眼见者。此则成我所成。谓彼作者。有诸作具。以作具故。譬如斧等。必有斫者。论者言。彼邪分别。谓有见者。此执不然。如偈曰
若已遮于见 应知遮见者
释曰。如眼不自见。彼亦复尔。丈夫自体。见丈夫者。此义不然。以与世间所作相违故。如刀不自割等。云何验知。谓第一义中。彼丈夫者。无能见义。何以故。不见自体故。譬如耳等。亦非因义不成。彼经中说。我还见我者。但于心上。施设我名世谛故说。非第一义。如是物故。所识境故。量故。如声及耳。是等诸因。及彼譬喻。应当广说。复次第一义中。色非我见。何以故。以物故。如我自体。不能自见。如是所识境等。应当广说
外人言。佛法无我。汝言。如我自体。不能见者。与教相违。论者言。于世谛中。假说我喻。不违于教。第一义中。斧等及譬。皆无体故。非成已复成。有人言。汝说见者不见。语自相违。何以故。若言见者。云何言不见。若言不见。云何名见者。此是立义过。论者言。缘起法不起。如先已答。不复更说。复次汝言见者。为是见自体耶。为不见耶。若见自体者。如僧佉言。思是丈夫自体。若彼见者。是见自体。自体非作离。彼眼根亦应得见。复次斫者离斧。则不能斫。丈夫离眼。岂能见耶。我为见者。及彼斫者。世谛中说。非第一义。为此分别故。偈曰
离眼不离眼 见者不可得
释曰。眼等诸具。先未有时。及彼舍时。即是无眼。若无眼者。则能所见空。离能所见。执有见者。此则不然。见无自体。见者亦无。义意如此。复次若言如火自性。见者亦尔。此义不然。何以故。若无薪时。火无体故。复次僧佉人言。若不离眼此色可得验知有彼见者能见。此执不然。何以故。无见者故彼色可得者。谓眼色空明及以作意此等有故有色可得。又此等诸缘具足聚集说彼调达名为见者无。如僧佉所计。丈夫名为见者。何以故。无有盲人能见色故。彼眼能见说为见者。如灯无思。亦为明因。眼见亦尔。以是义故。于世谛中。亦无见者。复次鞞世师言。见者无体。由四种和合色识起故。名见…
《般若灯论释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