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灯论释卷第三

  般若灯论释卷第三

   观去来品第二

   复次初品已说一切法体无起对治。令人信解。今复次明不来不去缘起差别。使物识知。遮彼义故。第二品起。此义云何。世间法中。言说自在。于所作事。深起爱染。今欲拔彼执着箭故。遮一行相。此外施为。即易可破。彼所谓者。外人言。应有如是内入体起。何以故。彼境界差别可言说故。若无此起彼境界差别。则不可言说。如石女儿不可说。彼有来有去。若提婆达多耶若达多则不如是。由此譬喻。自他诸法起义得成。论者言。若施戒禅等。多修习故。自性起成。或行及住。世间所解此成。已复成过。如在定者。以慧眼观。彼施戒等。行及不行。第一义中。体不可得。彼境界差别可言说。因义不成故。如遮行起行亦同破。复次若谓我立因种共汝同解分别俱成者。此义不然。何以故。彼俱成因。验无体故。如是异执有验。违彼因义故。复次若第一义中。谓有去者。彼已去未去去处三应可得。如偈曰

   已去不应受 

   释曰。谓去法已谢故。此义自他俱解。不须成立。偈曰

   未去亦不受 

   释曰。由去者故。如已去者。义意如此。复次云何未去。谓彼去者。未有起作。以彼法未去故。能成所成法自在俱得成。以法体法相欲去者。譬喻验故。此复云何。以未去亦不受。此义成立。何以故。以未去故。譬如余欲去者。复次优楼佉弟子言。何等未去。为如提婆达多未去为去如是不受耶。为如提婆达多去作不去令他解耶。论者言。何因缘故。作如此问。外人言。若汝意欲受先分别则成我义。若汝意欲受后分别则违汝因义。是故非先因义不成。复次我立实外别有去法。汝言非者。是语不然。实外有去。云何成立。谓自体外句义和合调达境界有去。调达我意如是以缘随转故如和合调达应如是知。论者言。若世谛中有去和合。提婆达多显自体外有句义和合。彼境界故生其去觉。令他解者。于世谛中成已复成过。何以故。但有处边刹那刹那前后差别。名为和合。调达名者。唯是行聚。自既无体。何有别去。与彼合耶。如是慧者。我意所欲。复次去名句义与调达合。第一义中。无譬喻故。体不可得。如是彼世谛中。亦违道理。何况第一义谛中耶。此等过失。汝不得离。复次经部师言。因欲起动生彼风界及四大造。名为身聚。处边无间。前后起灭。说名为去。若谓别有外去法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随所起处起者即灭故。譬如火焰惑者谓去。其实非也。第一义中。亦无去时。汝于第一义中。遮彼去者。成所成过。论者言。以遮起故。汝说方便。此义不成。何以故。焰等去迷智同迷故彼去者去异亦欲遮故。又世间智人。于汝所执。不欢喜故。复次僧佉人言。如我法中。动尘偏增。果则转了。彼未去者说为去故。论者言彼执了等。先已遮故。去义不成。此唯分别。复次诸说去者。闻前过失。心生怖畏。共立义言。去时去故。无前过失。此义决定。论者偈曰

   离已去未去  去时亦不受 

   释曰。此义云何。彼去时不可得故。若有去时。为已去耶。为未去耶。若半去半未去。二俱有过。外人言。汝言去时亦不受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应受故。云何知耶。彼处举足下足相貌。名为去时。如偈曰

   非已去未去  彼处去时去 

   释曰。我所欲者。去时有故。去义得成。复次有人言。若有去处。彼可说有去。如是言说。音声有体。以作与依止。不相离故。已去未去者。不说遮去。此不相应。汝说去时不受。义既不成。已去未去。此亦不破。论者偈曰

   若去时去者  云何有是义 

   释曰。如汝所欲。去时去者。此义不成。何以故。以去者故。如已去者。先已破故。复次若定分别去时去者。为已去中有去。为未去中有去。为异此二有去处耶。如先说过。复次第一义中。去时去者验无体故。此义云何。偈曰

   去时去空故  去时去不然 

   释曰。如问马枥。是谁马枥。答彼有马者。又问谁马。答彼有枥者。如是问何等为去时。答彼处去。问何处去。答彼去时。俱不明了。或谓无始世谛所解去时。于彼第一义中。欲成立去。是义不然。何以故。此一去业属彼去时此外何处更别有去而言于彼去时去耶。是故汝说第一义中诸内入起及彼境界差别言说。又引提婆达等为喻。立义因譬三皆不成。第一义中以无体故。或谓如是去业。不属去时。以不属故。安置去名。彼有体故。非因不成者。如偈曰

   说去时去者 

   释曰。去时兼去。此义应尔。而言无去者。此执有过。是故偈曰

   去时中无去 

   释曰。于去时中。若无去者。则不可说。以为去时。去时无去者。世间不信受。是故去业摄属去时。与时和合义必定尔。汝言无去有异去者。是义不然。有过失故。若汝欲避如前过咎。执言去与去时。和合复如是行去者。此义不然。如偈曰

   去和合去时  去者唯分别 

   释曰。第一义中。去和合等。皆不可得。但忆想分别故。若定如此。得何等过。偈曰

   若去时中去  复及此行去

   则堕二去过  此义则不然 

   释曰。此谓于世谛中。义不然故。复次偈曰

   若有二去法  则有二去者 

   释曰。何因缘故。作如此遮。若有二法。则有二者。偈曰

   离去者有去  是义则不然 

   释曰。为是义故。此不应尔。如前过咎。应清净故。此复云何。如是一去。于世谛中。观彼去者。去时得成。第一义中。与此相违。如是彼境界差别言说。及譬喻等。验无体故。内入不起。无来无去。缘起得成。复次毗伽罗论者言。我所立义。无前过失。何以故。唯有一行。自体去故。彼处行时。即名为去。彼行作者。名为去者。是故汝言。有二去者。及二去法。此过不然。论者言。第一义中。遮彼去故。时则无体。时无体故。去亦不成。于世谛中。处边无间。行聚续起。名为去者。观察去时。实无自体。此不相应。复有人言。决定有去。如是应知。此义云何。彼依止有故。若此依止无。彼则不有。如石女儿。倒行等事。去依去者。相貌云何。谓提婆达多。是故若依止有。彼去则有。以因得成故。如是诸内入起。及去未去等。亦皆得成。论者偈曰

   离去者无去 

   释曰。汝言去者。为去依止。以此依止有故。为去因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未说因时。去则不成。此之过失。汝不得离。如偈曰

   离去者有去  是义则不然 

   释曰。若离去者。去则不成。如此句义。先已分别。是故偈曰

   若其无彼去  何处有去者 

   释曰。彼去者因。验无体故。此意如是。何处声者。谓不信去者。语义得成。先已广说。去者无体故。如是依止因不成过。及与彼义相违过故。复有人言。去有验故。无前执咎。汝应谛听。我决定立有如是去。此义云何。此若有合。彼则可指示故。此若无合。彼则不可指示。如兔无角。不可指示言有角也。今有去与合可指示言彼调达去以去有故。我立义成。论者言。汝若定谓有调达去可指示者。为欲令于第一义中。有去者耶。无去者耶。如偈曰

   彼去者不去 

   释曰。今当安立此义。以方便说。所谓第一义中。彼去者不去。何以故。以作有故。譬如住者。是故应知。去者不去。复有人言。我今成立未去者去。以此方便。不能破我。论者言。如与去合。于世谛中。说去者。去义已不成。今云何言未去者去。如偈曰

   未去者不去 

   释曰。彼未去者。以无去故。义意如此。复次若未去者。云何是去。若或时去。云何名未去者。此自相违。复次方便说者。第一义中。彼未去者。不名为去。何以故。以去空故。如彼异者。前来遮句。应为自部诸师。及食糠外道等。作如是说。复次僧佉人言。如汝所说。彼未去者。名为不去。汝立此义。成我所成。论者言。云何名未去者。外人言。去未了故。名未去者。若去已了。名为去者。论者言。汝所说了。有过失故。如先已遮。复次若汝言先未作去。名未去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自破故。谓彼去者。先未去时。去有自体。汝义如是。复次汝谓住等。为未去者故。去者无体。如是意欲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自立义。还自破故。谓未作去声。彼去者。体不可得故。复有人言。有异门故。名为去者。有异门故。名未去者。由此义成。无如上过。论者言。汝谓去者。未去者。外别有异者。与彼去合。是义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异去及未去  无第三去者 

   释曰。此明何义。谓离去者。及未去者。无彼第三。此是去者。未去者故。有如此人难令他解。复次去未去者。先已破故。汝言有异门故。名为去者。有异门故。名未去者。此义不成。若谓去者有作故。此作不遍。汝立因义不成。以彼无作故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汝言去者。与去作合。如是去作。是我所遮。譬如功用作声。是其无常。作虽不遍。而作故无常。因义得成。如是去者。与去作合。我遮此故。非因不成。若有成立。未去义者。亦应以此未去因。答若谓有去者。无去者住者。住者立义。譬喻无体。以所成之法一分不具者。是义不然。何以故。所成分者。彼此俱解。我引住者。为譬喻故。竟有何咎。如是一人。说为去者。此义不然。如先说因有去合故。彼可指示以此为因者。因义不成。亦譬喻无体。以所成之法具故。违于因义故。外人言。世间眼见彼去者去。见已起说。虽有闻等。不胜眼见。以是义故。非因等不成

   论者言。彼如是见世谛中慧。以此为实。第一义中。如理谛观。何等名见。若以世谛所见。为第一义者。彼不可信。此云何知。如偈曰

   若谓去者去  此义云何成 

   释曰。彼去者去。去义不成。譬如有…

《般若灯论释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