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为什么一定要念阿弥陀佛▪P7

  ..续本文上一页易。定功必须要修持得到禅定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这个受用。念佛人用念佛这个方法比修定容易,换句话说,得到这个受用比修禅的人来得快速,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

  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全体,都在一句佛号之中。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见到许多一生就专持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他自己晓得他什么时候走,他不生病,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你们刚才同学有问我,自己学佛了,家里老人不学佛,看到很难过,你问我怎么办。那怪你自己学佛不认真,你学佛没有成就啊。香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何东居士,就是何世礼将军,这是英国英王封他爵士。何世礼一家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母亲念佛。虽然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毕竟是念过中国的古书,对母亲很孝顺。母亲很开明,家庭里面信教自由,彼此互不干扰,所以他家里有佛堂。他们夫妻儿女星期天都上教堂去了,老太太在家里念佛。老太太度他们一家人,方法实在太高明了。老太太往生,叫他儿子通知他的亲戚朋友,他哪一天走。这个大事呀,家庭里面开宴会。这个时候,他把他儿子媳妇叫过来,他说,我们家庭宗教自由,虽然信教不同,相处非常的融洽。但是我今天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至少你也跟着大家念几声佛,送送我,算我们母子一场。这很合情合理呀。他这个儿子媳妇小孩跟着大家念佛,不到一刻钟,一刻钟是十五分钟,他老太太是打坐,坐在床上就走了。何将军亲眼看见他母亲念佛,没有病苦,打坐,晓得什么时候走,还跟大家告别。这个事情在香港轰动了一时,报纸杂志里头登了很多,影响很大。何世礼将军看到这个样子,全家念佛了。这就是他度他一家人,你看这方法好不好?我做榜样给你看,这个不是假的呀,这个装不出来的呀,真功夫啊。我们在台湾,看到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在台北市,李季华老居士,大家知道的。那个旧金山的甘太太那一天在场,他还敲引磬念佛,他做维那。老居士在念佛团,那个念佛团是他创办的。他八十多岁了,他有几个小孩都在美国,就是夫妻两个住在台湾的。他是两个月之前就晓得他哪一天走,所以抽出空来看看这些亲戚朋友,见最后一次面,告别。走的这一天,还征求太太同意。他太太不知道啊,他跟他太太讲,我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个人会不会感觉得很孤单寂寞?他太太说,你要能去,那最好了,你不要管我了,马上就同意了。不知道那天晚上就走了。这个是先征求太太的同意,他太太同意了,没有问题了。到了念佛团,那一天是共修会,他老人家上台讲经,讲了一个半钟点,讲完之后给大家说,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为八十多岁了,讲累了要回家了。哪里晓得,下了讲台,隔壁一个小客厅,他在小客厅沙发上一坐,就走了。那一天甘老居士在场,亲眼看见的。我有一个老朋友,徐醒民居士,以后到台中亲近李老师,他那个时候是新生报的记者,刚刚学佛没多久,那一天他也参加了这个法会,第二天写了封限时信给我,我在台中,他说真的,一点不假,我亲眼看到的。所以这种境界必须要真正去做。念佛并不是说一天一定要念多少,蕅益大师在此地没有这样说法,说的是念佛功夫之浅深,没有说念数量多少。功夫浅深从什么地方看呢?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所以假如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的妄想烦恼还照样起来,那个没用处,那就是古人所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一定要能够看破,要能够放下。这个放下,大家不要听错了,放下不是你把工作放下,不是你把每天的事务放下,不是你把责任放下,不是的。你把心里面的妄念放下,烦恼放下,忧虑放下,牵挂放下,是放下这些,心清净啊。刚才说,清净心生智慧。你有了智慧,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你会做得非常圆满,会做得恰到好处。世间人把事情做错了,那是糊涂,迷惑,没有智慧。所以佛法自始至终是求智慧。

  名一定有实,有一个实体,我们才给它起个名字。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是依法界全体而起的,因此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念法界全体。诸位要明白这个意思,那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就会恍然大悟。所以有些同修来告诉我,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念《弥陀经》还不够。你过去学佛念的大悲咒,念的《心经》,那个十小咒,《普门品》、《地藏经》,现在都不念了,那地藏菩萨会怪罪你呀!这个都是用我们凡夫的心去测量佛菩萨,佛菩萨也像我们一样,得罪了要怪你。这个心态,说老实话,对于诸佛菩萨就大不敬。你把佛菩萨看扁了,看成跟凡夫小心量一样,所以这个念头就是罪业,就是造业啊。佛菩萨哪有那么小器!现在我们了解了,原来一句佛号无所不包,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统统都在里头了,一个也没有漏掉。这个是真正微妙不可思议,所以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诸佛菩萨都念阿弥陀佛,就是这个道理。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这个名号不但是法界全体,即众生本觉理性。《华严经》上说得很好,情与无情共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个理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理是理体。理体是什么呢?就是法界体,就是法界全体,是阿弥陀佛。法界全体是诸佛如来,法界全体也是一切众生,法界全体也是我自己本人。这个是真正的事实,所以念这一句佛号,是念法界全体,是念一切诸佛菩萨,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哪有漏掉的呢?决定没有漏失。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够了,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论,什么样的咒,都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这一句佛号圆圆满满的都包括了。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多方便,何必要念那么多,念那么杂,念那么乱,没有必要啊。所以说:持名。即始觉合本。

  这个事实真的很少人知道。我们起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始觉,你开始觉悟了。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本觉。本觉是什么?本觉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始觉合本觉,这就是菩萨心。凡夫没有始觉,虽有本觉他不觉。本觉虽然存在,但是在事相上他不觉,这叫凡夫。菩萨在事相上觉悟了,他对于这些道理、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明白了,清楚了,能把始本合起来,这叫真修,真正修行。念佛这个法门,是真实修行里面最殊胜、最巧妙的一个方法,是任何方法所不及的。念佛成佛。始本不二。

  那么什么叫相应呢?在这个地方,我们把相应这两个字意思多少也明白了一些。相应,是与这个理相应,是与这个事实相应。什么是事实呢?法界全体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法界全体的德号,就叫阿弥陀佛。当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理事一如,念这一句佛号当中,有圆满的理,有圆满的事,这就相应了。念念唤醒自己,自己跟法界合而为一,跟诸佛如来合而为一,跟一切众生合而为一,这就相应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佛是真佛,是圆满的佛,念念相应就念念佛了。前面曾经讲过,念佛人相应,就得佛的气分了。有个同学问我,气分这两个字的意思不甚明白,什么叫气分。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阿弥陀佛心很清净,我的心现在一天比一天清净了,就得阿弥陀佛清净的气分。阿弥陀佛慈悲,我现在也慢慢学着慈悲了,那么跟阿弥陀佛慈悲的气分就相应了。如果今天这一段你要是听明白了,那就真的相应了,真的接近阿弥陀佛的气分。为什么呢?始本不二,性相一如啊。生佛不二,理事不二。我们念佛的时候,逐渐逐渐体会这个境界,契入这个境界,这就叫得佛的气分。这个理与事真搞清楚,我们对于这个法门,对于一心念佛、信愿持名,就决定不会怀疑。这桩事情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疑断掉了,信也就生起来了。这个信是真信,比那个正信还要高一等。通常我们讲正信,现在变成真信了。正信有两种,一种是依圣言量,佛所讲的我相信,我不怀疑。另外一个是经教里面理论明白了,我这个信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不是迷信,这叫正信。真信那是跟佛气分接触到了,接触到了才真信,自己真正契入了,比正信又要提升了一层,叫真信了。

  这是说明佛的光明无碍。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知道,光确实有许许多多种,我们称它做光波。我们眼的能力所能够见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这个波度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度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所以这个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无数光波里面只能接收到这一小段。像无线电电波一样,我们这机器不太灵光,只能收到一个频道,其他频道都收不到,这个现象确实是如此。那么佛的光度呢?他是圆满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他是圆满的,在任何一个频道里面都能够收得到。所以这个光它叫圆光,才叫做无障碍。"约人民言",这是对我们来讲了,"由众生与佛缘深",所以众生接触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门也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佛法对这个缘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缘。缘深的人,这一生就得度了;缘浅的人这一生都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愿,是要度一切众生的。缘深的,这一生帮他成就。缘浅的,帮他再加深。没有缘的,要跟他结缘。佛用这种方法,叫普度众生。没有缘的人,这一生当中偶尔听到一句阿弥陀佛,这就结上缘了,生生世世希望把这个缘给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缘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们跟阿弥陀佛,可以说无始劫以来所结的缘,到今天也有了相当的深度,这个深度是不是到了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难讲了。如果要在这一生成熟,我们必须在缘上特别加强。用什么方式加强呢?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努力加强,这一生当中很可能就圆满,就成功了。所以要懂得,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见到佛光,不能体会到佛对于一切众生的真实功德,都是因为业障深重,所以见不到,所以体会不到。消除业障的方法很多,大乘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法门,种种的修持,无非都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的。消除业障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念佛,但是很少人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业障太重了。清朝初年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个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气的…

《为什么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劝父母念佛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